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分析——以莆田市荔城区为例
生态农业的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

生态农业的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主张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循环。
生态农业的实践旨在实现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通过介绍两个生态农业的实践案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来探讨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和价值。
案例一:有机稻田农业有机稻田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典型实践之一。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往往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但这往往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
有机稻田农业采用一系列的生态措施,如种植多种水稻品种、轮作种植和生物防治等,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保护环境。
实践结果显示,有机稻田农业能够显著减少土壤化学污染物的含量。
实验地与传统农田相比,有机稻田农业中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浓度明显降低,水稻中重金属和农药的残留量也较低。
这表明有机稻田农业不仅对土壤和水质有益,还能提供更安全、健康的食品。
此外,有机稻田农业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由于采用了综合的生态措施,该农业模式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境和食物,吸引了各种有益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实践研究发现,有机稻田农业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多于传统农田,这对维持生态平衡、抑制病虫害的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二:有机果蔬种植除了稻田农业,有机果蔬种植也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实践领域。
相较于传统农田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方式,有机果蔬种植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和病虫害的控制。
研究表明,有机果蔬种植能够显著增加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肥料具有慢释放养分的特点,能够长期滋养土壤,保持其肥力。
同时,有机果蔬种植中广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实验对比研究显示,有机果蔬种植的作物质量和品质往往优于传统农田。
传统农田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可能导致土壤贫瘠和病虫害的抗药性,还会对作物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而有机果蔬种植由于避免了化学残留物的污染,使得作物更加天然新鲜,滋味更佳。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莆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 持 续 发 展 ・ U T IA L E E O S S AN B E D V L P 面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社会 的关键性 的基础环 莆 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迫切需要
节 :发展以循环经济为 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才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 ; 现代农业所面
农业和农村经济。 : 如 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 , 应当提倡
用地的挑战。 耕地面积数量减少趋势令人担忧 。据莆
田市统计年鉴 , 莆 田市耕地面积由 19 90年的 6 9 .3 4
万h2 m 下降至 20 04年的 5 8 h z . 万 m ,人均耕地面积 9 由 19 年 的 0 2 m 下降至 20 年 的 0 2 m . 90 . 4h 2 0 04 .1 0 h 大大低 于联 合 国粮农组织 规定 的 0 5 m 的警戒 . 3h 0 线。 其次是水资源缺乏 。 田市年降水量在 90 2 0 莆 0 ~ 0 3
要组成部分 , 需要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衔
接、 连成 一体 。
求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系统地避免或减少废物 . 实
现低排放或零排放。
2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 经济
21持续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内涵 . 21 .1持续农业 +
2. . 1农业与 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 2
农业与 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 先天条件”使 , 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纳入到 自然生态 系统 的物质循
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 ( 包括农业 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 ) ,合理地协调农
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 的关系, 提高资源转化率 , 使
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 减量化 、 以“ 再使用 、 再
农村循环经济的实例

农村循环经济的实例农村循环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在农村的循环经济中,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是一个重要的实例。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膜在农田覆盖、保温保湿、防虫防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大量使用后的农膜往往成为农村环境的一大隐患。
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将农膜烧毁或掩埋,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土壤和空气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废弃农膜的资源化利用。
通过收集农田中使用后的农膜,并进行清洗、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
废弃农膜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生产再生农膜、建筑材料、塑料制品等。
这种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新塑料的生产,对环境友好。
在实施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农民起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农民需要积极参与农膜的回收工作,将废弃农膜交给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农民也可以通过参与再生农膜的生产和销售,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这种模式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除了废弃农膜的资源化利用,农村循环经济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比如,农村可以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将秸秆进行压块、颗粒化等处理,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
此外,农村还可以发展农畜废弃物处理利用,将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堆肥等处理,用于农田施肥和生物气体发电。
农村循环经济的实例之一是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
通过废弃农膜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这一实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展示了农村循环经济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经典生态农业循环利用案例分析

经典⽣态农业循环利⽤案例分析1“天津模式”实现零废弃⽣态农业农业浪费巨⼤,数字难以想象,农业有机垃圾每亩地每年超过2万⽄,⼏乎相当于每年农作物产量。
曾经有位美国的农业专家这样描述中国,中国的农业废弃物⼀旦利⽤起来,完全可以不再需要化肥。
“零废弃⽣态农业”,实现了农⽥有机垃圾的零废弃物、⽆污染,让农⽥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得到资源化应⽤,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
“天津模式”——农家肥随⽔施肥的新技术。
这是⾄今在全国领先的新型⽣态农业技术。
农家肥因为恶臭味道⼤,⼏乎不可能实现随⽔施肥。
天津“新农村”项⽬中⼤⼒使⽤⽣物催化技术,利⽤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等农⽥废弃物经⽣物催化后变为⽆臭⽆味溶于⽔的粉末,随⽔施撒在⼟壤⾥,让本来⼨草不长的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成本却只有化肥的三分之⼀。
2空中农业打造都市新奇观现代城市的扩建使⾼层建筑⼤批崛起,农艺师和建筑师们提出了屋顶绿化和⽆⼟栽培的新措施。
学者们把这种在楼顶种植农作物的新技术称为“空中农业”。
空中农业由来已久,只是在近⼏⼗年才把它提⾼到重要⽇程上来。
1959年,美国的⼀位园林建筑师设计了⼀个“空中花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实施空中农业是⼀个很好的启⽰。
这位园林建筑师是在⼀座六层楼的顶上建造了⼀个空中花园,其⽅法是先在屋顶的地⾯作了防⽔渗透处理,上敷薄层⼟壤,然后配置树⽊、花草。
有曲折的甬道穿⾏其间,并设有靠椅、⼩凳供⼈休息,全园⾯积1.2公顷,置景虽不算奇特,却给⼈以启⽰,此后屋顶绿化便在不少国家实施。
我国⼀些城市也进⾏了这⼀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从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
近年来,农艺师、园艺师们采⽤了锯末代替⼟壤基质的栽培⽅法,受到了⼴泛的重视。
锯末不仅质轻价廉,取材⽅便,还具有松软透⽓、吸⽔保墒的良好性能,其中还含有供植物⽣长和发育的微量元素。
重庆市在⼀些楼顶上造锯末⽥,种植蔬菜⽠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取得了⼀定的经济效益。
检测显⽰,经过绿化的楼顶房间的室内温度冬天升⾼3℃~5℃,夏天降低3℃~5℃。
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效益的实证分析

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效益的实证分析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以生态可持续为目标,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效益的实际效果。
一、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生态农业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农业生产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相比传统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减少农药的使用。
实证研究显示,生态农业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
例如,欧洲一项研究表明,采用生态农业的农田较传统农田减少了90%的农药使用量。
此外,生态农业利用天敌、降解性高的微生物等方法,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从根本上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
因此,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保护土壤健康与改善农田环境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传统农业模式中的过度耕作和施肥方式会导致土壤侵蚀、无机物质积累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而生态农业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和有机肥料的使用,保护土壤健康与改善农田环境。
研究表明,采用生态农业的土壤具有更高的有机质含量、更好的结构,能够增强土壤保育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生态农业注重循环利用,如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进行堆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进一步改善农田环境。
三、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传统农业模式中的大规模灌溉和过度化肥使用,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水体污染。
相比之下,生态农业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如雨水收集和微灌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对水资源的需求。
同时,生态农业采用有机肥料等可持续耕作措施,减少了肥料的流失,从而避免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实证研究发现,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模式下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更低,对减少水资源污染具有显著效果。
四、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弹性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鼓励农田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发展。
村庭院经济典型案例

村庭院经济典型案例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村家庭在自家庭院内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
它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将农业生产与农村旅游、乡村文化、休闲娱乐等元素相结合,实现家庭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下面列举了一些村庭院经济典型案例,以展示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业领域的成功实践。
1. 蔬菜种植与农家乐结合李氏家庭种植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区,他们将家庭院打造成了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并开设了农家乐。
游客可以亲自采摘新鲜的蔬菜,并在农家乐中品尝自家种植的有机蔬菜。
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城市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2. 果树种植与农产品销售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李老汉家庭院种植了各种水果树,如苹果、樱桃等。
他们利用家庭院的果树产出,开设了水果销售店。
村民可以直接从他们的院子里购买新鲜水果,这不仅方便了村民,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3. 养鸡与农产品加工张大妈家庭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她在院子里养了一批肉鸡。
除了销售新鲜的鸡肉,她还将剩余的鸡蛋用来加工鸡蛋制品,如鸡蛋糕、鸡蛋饼等。
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选择。
4. 养蜂与特色农产品开发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王师傅家庭院养了一群蜜蜂。
他利用蜜蜂采集的花粉和蜜制作特色农产品,如蜂蜜、蜂蜜酒等。
他的产品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还通过网络销售走出了苍南,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5. 养殖与农家院民宿在四川省成都市郊区,杨大哥家庭院养殖了一批肉牛。
他将家庭院改造成了农家院民宿,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家生活,并品尝到新鲜的牛肉。
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丰富了农村旅游的项目。
6. 花卉种植与花艺教育在北京市房山区,王女士家庭院种植了各种花卉,如玫瑰、郁金香等。
她利用自己的花卉资源,开设了花艺教育培训班,帮助人们学习并欣赏花艺。
这种模式不仅为农民带来了收入,也促进了城乡交流和文化传承。
7. 养殖与农产品加工在湖南省岳阳市洞口县,刘大爷家庭院养殖了一批土鸡。
农村庭院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分析

农村庭院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分析一、模式1. 庭院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村面积较大的庭院,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土地和光热资源,栽植苹果、桃、梨、杏、枣、木瓜、柿、葡萄、猕猴桃、石榴等果树,在果树行间既可套作蔬菜、药材、食用菌等,也可套作果树苗、绿化苗和花卉苗等。
具体种植种类和品种,要根据庭院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农户与市场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应选择结果早、果实品质高(好看、好吃、好卖)、经济寿命长、能美化环境的果树。
这种庭院果菜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和产量;可以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做到一水一肥两用,节水节肥;可以比平面单作提高中上部空间利用率,发挥不同植(作)物之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生互补的作用;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给市场提供绿色的农副产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可以美化、净化、改善农户居住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种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果树的成长期又可分为幼年果树期和成年果树期2种类型:①幼年果树期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果树间套作果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种草莓。
二是果树间套作菜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作矮秆蔬菜。
三是果树间套作苗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作果树苗、小绿化苗及花卉苗。
四是果树间套作药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枸杞等经济价值高的药材。
②成年果树期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果树间套种药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耐阴的党参、川芎等药材。
二是果树间套种菌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蘑菇等食用菌。
2. 庭院混合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庭院混合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村庭院将果树、蔬菜、药材、花卉等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把高秆与矮秆、宽叶与窄叶、早熟与晚熟、地上收获与地下收获相结合,充分利用庭院土地和光热资源,最好选择既可观花又可观果,或既可观果又可观叶的品种。
既能美化农户居住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又能生产绿色优质果品、蔬菜、药材及花卉、盆景等,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高中生物《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教学设计

《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尝试分析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引导学生从清洁能源的意义、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等角度分析问题。
从而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理论依据是生态学原理、目的是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同步发展,认同农业生态工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措施的观点。
教学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时,可从人们比较关注的引起农产品质量伪劣的生态环境因素为切入点创设一些问题。
例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最为的问题是什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结合教科书中的图5-3,引导学生从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去分析、讨论,以点带面,了解其他的主要技术,把握每种技术的优势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活动课前活动1 同学们收集农家乐农庄的相关资料,并分析。
活动2 观看“农家乐结构和效益分析视频”,思考农家乐农庄的组成结构。
提出问题1:该庭院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学生回答:生产者:各种蔬菜、果树消费者:鸡鸭鹅猪人分解者:沼气池中微生物能量:太阳能提出问题2:该农家乐农庄是庭院生态系统吗?学生回答:该农家乐农庄是庭院生态系统,庭院生态系统(Garden Ecosystem)是从微观角度以户为单位经营生态农业的最佳生产型式。
以农户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用运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生态工程设计,按照食物链、加工链的循环模式,将家庭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商品生产,从而形成的小型集约型生态经济系统。
活动3:同学上黑板绘制庭院生态系统间物质关系提出问题3:该农家乐农庄的水是如何循环流动的?提出问题4:该庭院生态系统各种物质循环关系?提出问题5:建立蔬菜-鸡、猪-沼气的小循环,从物质利用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促进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活动4:庭院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提出问题5:庭院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的主要能源来源是是什么?学生回答:主要是电能、太阳能和沼气能,属于提出问题6:这些能源与燃煤、柴薪相比有什么优点?学生回答:太阳能和沼气能是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减少对森林的砍伐,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分析——以莆
田市荔城区为例
作者:林明太, 陈国成, Lin Mingtai, Chen Guocheng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刊名: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8)
被引用次数:0次
1.余伦君.张碧玉雁江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初探[期刊论文]-四川农业科技 2005(09)
2.谢江湘西自治州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10)
3.王玉法惠安县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形式与对策[期刊论文]-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02)
4.方平荔城区沼气供气模式"点亮"农民新生活 200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ncxkkj200908031.aspx
授权使用:长江大学(cjdx),授权号:0720916f-8e5f-44ca-a649-9ec1008cb9ee
下载时间:201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