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PPT

答:车上挂一小包,刹车时,小包由于惯性,要保持原 来运动的状态,因此会向前摆动。 启动时车要向前走,小包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因此会向后摆。
若小包突然前摆说明车在(减)速,小包突然后摆说明 车在(加)速。(填“加”或“减” )
返回
答:刹车时人体会( 前倾 ),启动时人体会(后仰), 这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返回
答:行驶的汽车由于(惯性)不能立刻停止,即使紧急 刹车也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来,所以为 了安全,两车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返回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答:静止在桌面上的书,它的惯性表现为保持静止。 (2)以10m/s运动的汽车; 答:以10m/s运动的汽车,它的惯性表现为保持以10m/s运动。 (3)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 答:某时刻的惯性表现为在哪一时刻保持5m/s的速度继续运动。
▪
其实,这条小狗的反应和其他任何一条淋湿的小狗并没
有什么区别,只是不自觉地利用了惯性而已.
返回
友好提示:骑摩托车一定别忘了戴头盔!
下页
为了您的安全请在坐车时系好安全带!
下页
为了您和他人人身安全,请装好物品,保持车距!
返回
答:1、人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竖直向上跳起, 会落在起跳点上。因为人原来是随车一块运动的,竖 直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人要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 运动,从而,落地时仍然会落在起跳点上。
1、人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竖直向上跳起,会落在起跳点的
什么位置?原因是什么?(答案)
2、车上挂一小包,刹车时,小包如何摆动?
启动时,小包又如何摆动?
若小包突然前摆说明车在( )速,小包突然后摆说明车在
( )速。(填“加”或“减” ) (答案)
物理小学四年级教案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熟悉力的概念,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力对物体的影响并归纳总结;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导入问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力,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呢?2.引入力的概念:请学生回答力的定义。
介绍力是一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3.引导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呢?二、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0分钟)1.实验1:利用弹簧秤测量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请同学们自行组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2:利用斜面倾斜方式,观察物体受到斜面的作用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
同样,请同学们组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数据: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实验结果。
2.教师引导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可以探讨的问题有: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斜面的作用力对物体运动有何影响?四、制作小海报总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0分钟)1.学生分组制作小海报:请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自行分组制作小海报,展示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要求包括图像和文字。
2.学生展示小海报: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制作的小海报,并进行讲解。
五、知识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学习和实验,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呢?请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更多拓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与延伸(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总结了拉力和斜面作用力对物体的影响。
2.延伸学习: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实践,尝试寻找更多的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反思:1.设计实验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引言: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一: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斜面,将小球放在斜面上。
2. 逐渐增加施加在小球上的力的大小,记录小球的运动情况,包括滚动的速度、滚动的距离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小球上的力较小时,小球的滚动速度较慢,滚动距离较短;而当施加的力逐渐增大时,小球的滚动速度也随之增加,滚动距离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也越大。
实验二: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方向,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条直线轨道,将小车放在轨道上。
2. 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施加力,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包括前进、后退、左移、右移的距离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小车上的力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一致时,小车会向前或向后运动;而当施加的力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垂直时,小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这表明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向。
实验三: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探究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加速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将绳子固定在滑轮上,并将另一端绑在一个物体上。
2. 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记录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较小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小;而当施加的力逐渐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大。
认识惯性PPT教学课件

竞争
竞争(competition):是指两种或两种 以上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 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 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 则可表示为
资料2
1、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 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
规律? 2、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 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第七节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认识惯性
1、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 状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
的性质。所以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
的性质叫做惯性。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B、物体只有运动时才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C、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或从静止变为运动时才有惯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次寻找蝙蝠蛾的幼虫作为寄主,这就是冬虫夏草的循环。
寄生(parasitism)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 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 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对寄生者有利,
对寄主有害。
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 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
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A、倒车
B、车速太慢 C、突然启动
D、紧急刹车
(2)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车上的人由于 惯性 要继
续向前运动而倾倒,所以交通部门要提醒前排的司乘
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说说看:
如果你是汽车司机,该怎样做?
如果你是乘客,该怎样做?
如果你是交通民警,该提醒大家什 么?
通过学习,大家知道,任 何物体都有惯性。假设物体没 有惯性,世界会是现在的样子 吗?世界将会怎样?写一篇100 字的小论文。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新疆兵团农一师十二团中学孙小兵【设计思想】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使学生把抽象的理论和现实联系起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合作、交流、推理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
(2)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是一切物体具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通过自主实验、视频资料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发展的特点是不断革故鼎新的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成立条件,惯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由实验现象进行推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
【主要环节】教科书中的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可以请学生利用手边物品自主设计惯性实验。
【教案】一、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二、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1.展示课件,提出问题(1)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2)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介绍: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认知在不断深入,强调科学就是在这样不断质疑和探究中接近真理的。
2.实验探究(1)注意控制变量(教师指导实验)。
(2)讨论、推理(教师引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强调条件:运动物体不受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物体不受力,保持静止状态。
3.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三、惯性观看看视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结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提问:物体惯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观看视频,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教师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在主要位置,实验前没有强调学生应该怎样、不要怎样,而是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这样的尝试使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被及时发现,在学生的思考讨论后,能加深他们对实验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要使一个静止的物体运 动起来,就必须用力;用力使物体运动起 来后,停止用力,物体归于静止。”于是, 他声称:“运动皆被推动力。当推一个物 体的力不再推它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 于静止。”
提出问题(实验的目的)
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 没有了力物体就会静止下来吗?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看视频中老师的演示。
2、要求: (1)、注意老师的操作步骤。 (2)、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把所得出的数据
填入课本中的数据表中去。
分析与论证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小,小车
速度减小得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直运动下去。
猜想与假设
A:是的,他是对的,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
“不推不动”,如骑自行车,不用力踏,它 就会停下来。 B:有时需要用力,有时不需要用力。 C:不对吧,骑自行车时,停止用力后,它 还会运动一段距离呢!这说明运动不一定需 要力的作用来维持。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实验器材:斜面、演示用的小车、毛巾、报纸等。 2、实验步骤: (1)、小车在某一高度的斜面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 (2)、小车在与第一次同一高度的斜面滑到铺有报 纸的平面。 (3)、小车还在与第一次同一高度的斜面滑到光滑 的木板上。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历史成因:通过总结前人(伽俐略)的推理, 研究出来的。 3、推翻阿里士多德的言论
小结与练习
作业
把课本的实验数据表写到作业本上 把课本的总结内容写到实验数据表的下方。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25页PPT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7、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七节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来加以改变。
4、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5、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
【知识点】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等无关。
【对应练习】【填空题】1、行驶的火车中,挂在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行驶,若小包突然右摆,说明火车正在向转弯.2.(2011江苏泰州)如图10所示,用力击打鸡蛋下面的硬纸片,可以发现硬纸片被击飞而鸡蛋却落在杯中,鸡蛋没有飞出是因为鸡蛋具有;硬纸片被击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摩托车在急驶的过程中是利用飞越障碍的.4、(09浙江雅戈尔)如图所示,在行驶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臵一个气泡水平仪,水平仪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加速(“加速”或“减速”)。
5(11〃三明)如图(a)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杯中的水面出现如图(b)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迭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做出上述判断的根据是水具有。
答案:减速惯性6.(2011年安徽省)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箱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然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 态的性质,那么为什么沿水平地面匀速运 动的汽车还需要动力呢?如果没有动力, 沿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将会越走越慢,最后 停下来,为什么小车不再保持原来的运动 状态呢?
取一辆小车,使它三次都在斜面的同一 高度处从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 每次水平面的表面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 铺毛巾,第二次换成铺棉布,第三次去掉所 铺的棉布。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情况有什么不同。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运动和力 第七节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系
李虎
自学课本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每次实验小车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2、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3、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4、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5、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6、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1.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说明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力不同。 3.有摩擦力的存在,它与小车的运动法向相反,会阻碍小车的运动。 4.变长 5.如果斜面底部绝对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小车在惯性的作用下将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见: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总
的基础上,通过进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 ________ 的原因.
4、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原来是静止 的它将保持 ,原来是运动的将保 持 。 5、对,法国科学家______,英国科学家_____。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 的大小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运动的 距离
实验表明:小车与水平面的接触面越平滑, 小车所受的阻力就越小,运动的时间就越长, 通过的路程也越长。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 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 静止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 保持 或 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一步的 而概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