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优秀作文(7篇)

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优秀作文(7篇)

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优秀作文(7篇)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优秀作文篇1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

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历经多年的流传,有了现在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由于无人能像钟子期那样了解我们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身很知道的人。

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汇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期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

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由于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那样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

爸爸妈妈给了大家生命,教育大家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大家应当感谢,应当报答。

一篇广告,到今天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

他给了大家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大家又该如何做呢?大伙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面试。

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面试的人大量,却都只顾着我们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

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并没有非常高的学历,却在这次面试中崭露头角,正是由于那一个小小的举动。

”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

创新与传承作文素材例子

创新与传承作文素材例子

创新与传承作文素材例子在当今社会,创新与传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在科技领域、文化领域还是其他领域,创新和传承的关系都至关重要。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的魅力。

本文将通过一些例子,探讨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扬州四绝”是中国画家齐白石创作的四幅著名作品,分别是《平山冷烟》、《钓台春晓》、《湖山行旅图》和《惜春图》。

这四幅作品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但在表现手法和题材选择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突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

在传承中,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得以保存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中医药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深入研究中草药的药效、开发新的中药制剂等,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科技的创新与传承•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对这些古代发明的传承基础上,现代科学家们通过结合最新的科技手段,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和研究,使得这些古代发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无人机技术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在传统航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设计和智能技术的融合,实现了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和精准控制。

无人机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各个领域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还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创新与传承的结合在现代社会,创新与传承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将传统的知识和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事物,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只有继承传统的智慧和经验,同时勇于尝试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创新与传承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

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

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7篇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你知道有哪些吗?在日复一日的这学习中,是不是很多人也是听到作文就头大?这个时候,你急需要一些作文素材。

什么样的作文素材才是有用的好素材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精选篇1行走过这个剧院大门口,门中隐隐传来高亢的歌声,院门口还贴着一张巨大的海报,正是关于戏的广告。

走了许久,见此剧院,一时兴起,信步入此地。

如今社会,难得见这一方净土,毫无喧哗,只有乐声声声入耳。

座位上每个人的神情,都充满了肃穆。

我心中微微悸动,戏曲作为中华流芳百世的瑰宝,当世人确实少了应有的尊敬,也只有那些老辈人的心中还存有一份热爱与敬重。

近夜晚,院内灯光昏暗,台上却炫烂着光线,与席下的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仿佛也看见了历史中的人们。

他们的夜晚何来灯光,是何等不便。

我不禁浮出些许笑意,许多人说现代的创新科技扼杀了传统艺术文化在人们眼中的地位。

我看不然,科技反而给了传统艺术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方便,看这白炽灯,这音响,这些创新科技之物已经渗透进传统文化的每一个地方。

实际上,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华民族心中的传承从未动摇过,传统文化是一族之本,是一个民族的根。

可社会需要创新,人类要进步就离不开创新。

这矛盾吗?我思索着。

走出剧院,仿佛经过洗礼,我精气神一下子好了许多。

在一处公园内,看见一群老人在用电脑视频学习太极,一些孩子看着手机大声朗读,生气勃勃,传承与创新,这不是一个死结,既然两个都需存在,那我们要做的只是去融合它们。

如今社会何处不显现着传统与创新融合的场景,就像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是电脑的根本,不能丢失,软件是创新也不能丢,两者都不可独立起来,那么它的组合,就构成了电脑强大的系统。

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精选篇2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个有着深远文化的民族。

从古至今,它的文化传统一直都被传承着,直到现在。

继承与创新高考作文素材800字

继承与创新高考作文素材800字

继承与创新高考作文素材800字以继承与创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秦观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恰似这风与露,继承与创新相逢之时,又可擦出多少氤氲?创新不孤,继承非独。

纵时光荏苒,创新与继承也永远相互结合,无法分离。

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和主观臆造。

而是要在继承中同步进行,历史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此。

屠呦呦手持青蒿取其汁,三千年的时光在发霉面包中打磨出了青霉素,几千年古法打造下的涡轮叶片迎风而转,继承传统,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如启明星般照亮创新之路。

继承也并非枯燥和单调,为了更加新颖、有吸引力,继承传统也需要创新的点缀。

观荧幕,《国家宝藏》、《诗词大会》熠熠闪光;观影视,大圣、哪吒重武其枪棒,显其神威;观科技,“鸿蒙”等以古代神话动物命名的新技术陆续发布。

我们知道,想要让文化的继承更具活力、更受当代青年的欢迎,就应当创新思维,改变单一的继承模式,用全新的方法,让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创新和继承,二者从来是不可分割的,但有些人却过犹不及,对其中一方置若罔然,甚至是摒弃、不屑。

有的人死守传统,不接受新事物;有的人以偏概全,将过去的事物都认作是腐朽、落后的象征,只顾向前冲锋,却没有细细品味历史的乐趣。

联想没有看到创新的苗头而被华为的光芒盖过,而那些以发展为由,拆除珍贵古建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屑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创新与继承,不是一道选择题。

新时代下,我们怎们能让二者分道扬镳?怎么能不将二者充分结合,更快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呢?看到如此现状,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不能置之不理,在日常首先应当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积累,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其二,要锻炼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为自我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多参与与创新能力有关的活动于比赛。

最后,我们更要将二者结合,在未来不论是科研、商业、演艺方面,都要借鉴过去经验,思考新的方法,从而让自己赢得成功。

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作文素材

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作文素材

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作文素材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作文素材(精选)文化传承离不开创新,坚持写作文能让我们说话更有条理性,逻辑性,表达得更清楚、重点更突出,也就是说别人更容易听得懂、理解得透我们所说的意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作文素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文化传承与守正创新作文素材篇1一墨、一笔、一毡、一纸,点墨、提笔、中锋、收尾。

如此反复,心因墨香浸润而宁静,眉因隶楷呈现而舒展。

墨味是苦涩而清香的,是迷人的,是令人心醉的。

每每那浓黑发亮的墨汁倾入墨盒,那股迷人的苦香味涌入鼻腔,浸泡味蕾,沁入心扉,整个人在那一瞬间跌入迷蒙而宁静的遐想。

第一次对这看似枯燥落伍的东西产生興趣,是在爷爷那纸香、墨香交叠的书房里。

本想滴一滴黑黑的“水”来玩,却不慎将它滴进了一旁的清水里,只见它舒展优美而自然的弧线,深浅不一,犹如罩着一层薄纱的黑在无色透明的天地间优雅而脱俗地释放。

一年级,我进了书法班,与所有的初学者一样,开始临摹颜真卿厚重而端庄的楷书。

可能是我可塑性不错,小小年纪便写得有模有样。

只可惜一年后换了老师,我哭了好久,不愿跟新老师学,最后,学书法也就不了了之。

小升初过后,我再次拾起了尘封的毛笔,看它干涩的羊毫在水中无声地变得柔软。

倾墨、点尖,细看墨汁顺着毫毛的纹理攀至笔腹,黑白分明,煞是好看。

新老师很有个性,很有禅意,他另辟蹊径,鼓励我们先学隽秀自如的隶书,我学得很快,领悟起来也很快,老师常说我有灵气,一点就通,这更增进了我对笔墨的热爱。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兼修国画,老师全力支持却要求更严格,提醒我梅兰竹菊是基础。

梅花画了一幅又一幅,从苍劲有力的枝到娇柔仰放的花再到浓淡不一的墨色变化,一节课下来,脚边堆满了画废的毛边纸。

我在一路赞不绝耳的书法征途中,头一回遇到如此挫败,沮丧犹如被石头打破的湖面,在心头一圈圈地荡开并且越来越大……梅花……梅花……还是梅花!提笔落墨间我勾勒的花瓣愈加生硬,老师终于看不下去了,教训我说:“有你这样面对困难的吗?不欣然接受并努力争取,这种心态还不如多去写几张字呢,别画了!”我低头看着被毛边纸埋没的双脚,忽觉出自己的盲区,是呀——心态、努力——仅此而已,真可惜了这些被我用来发泄的纸。

继承与创新作文素材继承与创新作文(三篇)

继承与创新作文素材继承与创新作文(三篇)

继承与创新作文素材继承与创新作文(三篇)作文(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下面是.zzxu小学作文网WTT整理的继承与创新作文(三篇),供大家参考!继承与创新作文(三篇)继承与创新作文一有一个词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上总是被屏蔽抄袭。

所以我一般用借鉴加上引号来代替这个词。

当然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词,创新。

何为创新?创造新的东西,便是创新。

历经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那便是创新。

创新不仅仅是个人,还有民族,还有世界。

创新的力量,便是支持着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那是支持一个国家站着发展的动力,那可是推动了一个时代被尊崇的荣耀。

其实我想说一句真实的话。

与国界无关,与尊严也无关。

很多人说不支持国产就是卖国。

其实不然,这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产怎么支持。

动漫抄袭,产品抄袭,很多人大言不惭的称自己为国漫、国产救星,那么你们怎么拯救?不思索怎么创新,只会一味的贬低外国产品?好吧,谩骂也是创新。

那么,只会一味的贬低外国产品不去行动这叫创新?其实贬低国内产品的人也有错,你们争吵的这些功夫,已经够国外有多少东西被创造出来上市了。

我其实很期待“中国制造”可以变成“中国创造”,我也曾欢欣的想过,如果真的创造出来会如何,我也这样的希望过,中国不要因为那些丢人现眼的家伙而背负上抄袭的骂名。

我希望创新,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创新的主力大军。

创新,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只要你愿意创新,如果你想有创新的能力。

你暂时比不上别人不要紧,那么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要去抄袭?为什么不用创新去证明自己。

有些人让自己的名字成为抄袭的代名词,被人嘲讽还好意思去告别人保护自己的版权。

有些人甚至支持抄袭者,说被抄袭是那些原创者的荣幸。

这算什么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怎么可以活下去,一个没有创新力量的民族又如何屹立于民族之林?一个没有创新的时代又如何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只是人们不愿去触碰它可以带来的辉煌,他们选择与它背道而驰,获得短暂的荣耀,却背负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锁,永世不得翻身。

继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摘抄

继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摘抄

继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摘抄
在古老的文化里,继承啊,就像是座老桥,一头连着老祖宗的智慧,一头指向咱们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把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给传了下来。

就像那座千年古寺,虽然风吹雨打,但钟声还是响个不停,这就是文化的根,历史的魂。

不过呢,现在这世界变化得飞快,创新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把老旧的观念都给吹散了。

它代表着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的精神,是咱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比如那位年轻的科学家,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就是为了找到能改变世界的新东西。

其实啊,继承和创新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就像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两者结合后,不仅保留了手工的精致和温度,还让产品更加高效、品质更好。

这种结合啊,让传统焕发了新的活力,也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作文素材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作文素材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作文素材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作文素材篇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托尔斯泰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传承与创新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一直遵守着旧规矩,就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晋代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他学习书法,不但刻苦认真,而且博采众长,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据说他起初向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又借鉴其他的书法临摹,像李斯等等。

他泛览博识,然后才独创出一种俊逸妍美的新书体。

前人高度评价他的书法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

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乐毅论》则被誉为“千世楷法之祖”。

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学习书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晋代和唐代名家真迹来临摹。

当他把古人的真迹和自己临摹的作品一道归还原主时,连主人也分别不出真假来。

别人终于对他说出了要创新。

他听后慢慢冲破束缚,发扬长处,到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创新,就是不断地推陈出新,也就是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作品。

王安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曾称雄于个人电脑领域,被称为美国式成功创业的典范。

进入8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业迅速发展,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其他公司相继推出了体积小且可以互相兼容的个人电脑,其价格只是王安电脑的1/3,而且可采用市场上的通用软件。

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场变化的情况,仍然坚持生产老产品而不创新,导致销路越来越窄,作为公司继承人的王安博士的儿子不得不在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文件上签了字。

可见,一昧的“传承”的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不缺乏要传承的东西,但也需要创新,因为创新,是汗水酿成的琼浆,它历久弥香;创新,是向往的彩虹,它绚丽辉煌;创新,是一道铜墙铁壁,它固若金汤。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作文素材篇二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纵使是文人志士也在新文化运动中迷失方向,于“抛弃旧文学”中走向极端,甚至郭沫若大师亦公开批判国学大师陈寅恪,似乎要将传承千年的文化均付之一炬,依其所见,似乎创新便是“不破不立”,便与传承相对立,但我以为,创新自寓于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与创新作文素材
翁方刚和刘石庵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

翁方刚一生研究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最佩服唐代虞世南、欧阳洵的书法。

刘石庵则善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了一种丰腴厚重的书体。

有人问翁,刘的书法如何,翁说:他哪一笔是古人的?刘不服,说:我自己发挥自己的书法特色罢了,他哪一笔是自己的?
这是两位书法家对待书法艺术的态度和观点,其实,推而广之,我们在继承其他一切传统与发扬自己个性特色的问题上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追求,请以继承前人的传统与发扬自己的特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
继承前人的传统与发扬自己的特色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既能继承前人的传统,又能发扬自己的特色,将二者辩证阐述,将是最佳立意。

如果只继承前人的传统,而忽视发扬自己的特色,不敢创新,就会固步自封,更不能推陈出新;如果只发扬自己的特色,虽然有个性特色,但会成为无源之水,反过来说,任何人的成功并不是可以脱离前人的传统的,往往与前人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从反面进行驳斥。

但是,这里审题时不要抠字眼。

如果抓住刘石庵则善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了一种丰腴厚重的书体而大
谈成功,那么这样就偏离了话题。

同时,在写作时最好要适当引述一下材料,以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例文】:
继承与创新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样,便难以成功。

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

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

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

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
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

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

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

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

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

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

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

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

正如创
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

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点评]:
文章开头以简洁的语言阐明观点,既要勇于创新,同时又要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

选择了最佳的立意。

然后以典型事例来具体论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指出如何进行创新,提醒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创新的误区。

文章结尾以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强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全文举例精当,结构紧凑,思路清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