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鉴赏2

合集下载

当代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分析

当代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分析

当代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分析当代军旅声乐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传承着民族音乐的精髓,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独具特色,既体现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又展现了军人的坚韧和威严。

本文将从音乐元素、表演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当代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

一、节奏与音乐元素当代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在音乐元素上较为丰富多样,主要以节奏为基础,强调节奏感和力度感。

军旅声乐作品中常见的节奏形式有行进曲、军乐曲等,这些曲目以其明快有力的节奏感,展现了战士们军人形象的豪迈和坚毅。

当代军旅声乐作品还加入了大量现代音乐的元素,如摇滚、流行等,通过融合现代音乐风格,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年轻化,更符合当代年轻军人的审美需求。

二、表演特点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在表演特点上具有军人特有的刚毅和威严。

演唱者通常以稳健有力的姿态站立或行进,展现出军人的威武形象。

在舞台表演上,他们往往以整齐划一的队形呈现,通过动作和表情演绎出军人的铁血豪情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他们还会配合精准的肢体动作和声音力度的变化,突出作品的战斗气势和感染力,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和震撼。

三、情感表达当代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在情感表达上注重对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的体现。

演唱者通过深沉有力的声线,充分展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军人的敬仰,通过情感表达将观众带入战斗的紧张和激昂的氛围中,使人产生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表达爱国情怀的演唱者还会通过声音的高低变化和音乐的起伏扬落,将战士们的刚毅坚韧和对生命的珍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感染力。

当代军旅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在音乐元素、表演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它们不仅是对军人英雄形象的歌颂,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敬仰。

军旅声乐作品通过对战士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成为当代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舒曼《声乐套曲》Op.24作品浅析

舒曼《声乐套曲》Op.24作品浅析

舒曼《声乐套曲》Op.24作品浅析
舒曼的《声乐套曲》Op.24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杰作之一,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声乐作品。

该曲由9首歌曲组成,包括一首序曲和八首独立的歌曲,每首歌曲都有不
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声乐套曲》Op.24以舒曼独特的声乐音乐语言展示了他对音乐和诗歌的深刻理解。

他通过巧妙的旋律、和声和节奏,将歌词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传达了情感和意境。

第一首歌曲《前奏曲》以强大的音乐力量开场,展示了矛盾、紧张和冲突的音乐性特点。

通过音乐上的变化和发展,它引发了观众情绪的共鸣。

接下来的八首歌曲展示了舒曼在音乐表达上的丰富多样性。

每首歌曲都有不同的音乐
风格和情感表达,如《石人》所展示的悲伤和孤独,《漆黑的鸟》表达了对死亡的思考,《夜晚的章鱼》则传达了对梦境和遗忘的探索。

舒曼在歌曲中使用了多种音乐元素和技巧,如旋律的变化和转化,和声的丰富性,以
及对节奏的巧妙运用。

这些技巧使得每首歌曲都有独特的音乐魅力,同时也增强了歌词的
表达力。

舒曼在《声乐套曲》Op.24中还使用了对位法和声乐与钢琴的互动。

通过与钢琴的对话,舒曼进一步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使得歌词和音乐更加和谐统一。

舒曼的《声乐套曲》Op.24是一部富有情感和意境的声乐作品。

通过对音乐元素和技巧的巧妙运用,舒曼成功地将歌词和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这部
作品不仅展示了舒曼的音乐天赋和创造力,也成为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不同风格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分析

不同风格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分析

不同风格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分析起首,我们来看一首古典音乐作品《腊八小调》。

这首曲目源自中国民间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奇特的音域特点而著称。

演唱这首曲目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嗓音技巧和音乐理解力。

在演唱中,演唱者应该重视音色的柔美和行板的流畅。

同时,适当地运用各种声音效果,如颤音、外行和滑音等,可以增加曲目标表现力。

此外,演唱者还需要注意对曲目背景和意境的理解,以准确地沟通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转向流行曲目,例如《匆忙那年》。

这首曲目旋律简易易懂,歌词直接表达了现代青少年对于青春岁月的感慨之情。

在演唱这首曲目时,演唱者需要重视情感的表达。

通过准确把握歌词的意义和感情的变化,演唱者可以向听众传达出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

此外,语气和嗓音的处理也是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

演唱者可以通过细微的音色调整和嗓音的转折来表达曲目标情感层次,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除了古典音乐和流行曲目,中国声乐作品还有其他风格,如民谣和传统曲目。

例如,《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谣,以其简易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而广受欢迎。

演唱这首曲目需要演唱者具备稳定的音准和明晰的发声技巧。

通过精通正确的发声方法和良好的呼吸控制,演唱者可以保证音准的准确性,同时通过适当的音色调整和发声技巧,可以将曲目中传递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丰富。

总之,不同风格的中国声乐作品在演唱上有着各自奇特的技巧和特点。

无论是古典音乐、流行曲目仍是民谣,演唱者都需要通过对曲目标深度理解和技巧的驾驭,将曲目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演唱者还应重视嗓音的保卫和进步,通过不息的进修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呈现出奇特的魅力和个性,与观众产生真实而深刻的共鸣通过准确把握歌词的意义和感情的变化,演唱者能够向听众传达出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

同时,语气和嗓音的处理也是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

演唱者需要通过细微的音色调整和嗓音的转折来表达曲目标情感层次,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夜莺与玫瑰长存 鸣声共爱情一色——浅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声乐浪漫曲《夜莺与玫瑰》(Op.2No.2)

夜莺与玫瑰长存 鸣声共爱情一色——浅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声乐浪漫曲《夜莺与玫瑰》(Op.2No.2)
q e — r O
我们在演 唱这个乐句 的时候应 当注意音准 ,因为这里 出现 了小二度 、大 二度和 增二度的音程 ,其中增二度 的音程 也是贯穿全曲的精华所在 。东方 的韵 味也 由此 音程显露的淋漓尽致 ,这就是里姆斯基 一科萨科 夫歌 曲的特点 。为 了 更好 的把 握增二度音程演唱 ,可在演 唱之前进 行单独的训练,首先将大二度在 钢琴上弹 出来比较两 者的区别 , 用母 音范唱, 将其 音响效果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然后准确无 误的演 唱这一乐句。 谱 8

奏 ”的密切合作 。 钢 琴伴奏是一 门特殊的、独立 的学科,也是 一门综合的艺术 。它对 于完

J l ・ q ■
从调性上 说,也预示着到第三乐句钢 琴伴奏将从 # f小调转到了 A大调 。 第三乐旬 开始在 “ 一位青年在弹竖琴 ”,钢琴声部 一改前 面模仿人声的进行 ,
取而代之 的是和 弦琶音,通过这个琶音来模仿歌词里所提 到 “ 竖琴”的声音 。 此时通过一个共 同的和 弦 ( # f 小调 的下属七和弦等于 A 大调 的二级七和弦 )转 为大调 ,左手伴奏一直 都进行在 下属 调上。
谱 6
第二段从衬词 “ 啊”开始 , 人声和钢琴声部 同时出来, 而且是一样的旋律 , 将前面所有出现的手法都揉碎在这里综合。 这一句在钢琴声部 已经 出现过两次, 这里 的调性非 常的不稳 定,增二度的音程出现两次。其后又有一串连 续向下的 三次模进 ,感觉类似前面 的叹息,越来越 低,直到 r i t处还在大二度和增 二度 音程 中游走 ,最后才用属 音 # c 1将其调 性巩 固。当人声声部结束 后又出现 器乐 化的尾奏,将整个调性转为 # F 大调 。
第二段就是一个人声和钢琴 的对 话 , 这里需要让人 陶醉 的音色 。 根据意境, 这段是在模仿夜莺 的歌唱 ,夜莺是 以 “ 鸣声迷人 ”著称 ,所 以声音 的起音 的位 置应当完全在头腔 ,用哼鸣 的感觉再加上气息控制音量让音乐 的流动 。在唱得 时候要感受悠扬,感受东方 的美。这也是歌 曲中最难演唱的一个部分。 对 广大 的中国声乐学 习者来说 ,俄语是 一 门新的语 言,在此 ,我就强调 几点在这个歌 曲中需注意的语言 问题 。在俄语 中用小横杠连接一起的就是一个 单词,例如 r l Ⅱe —H H B —I 【 I H c b, P O 一3 O n。 “ 0”在重音情况下 念“ 哦 ”,在非重音 的情况下念 “ 啊”,例如 H O —p O 一3 a ,前面的 “ o” 就发 “ 啊 ”音,后面 的就发 “ 哦” 音。r O是一个特殊读法 ,原本应读 “ 过 ”, 但 是俄罗 斯人觉得 这个读音 不好听 ,于是在组合 中都读 “ 我 ”,例如 O —

黄河题材声乐作品的演唱分析

黄河题材声乐作品的演唱分析

黄河题材声乐作品的演唱分析黄河题材声乐作品的演唱分析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

许多作曲家通过创作声乐作品,表达对黄河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血脉的赞美。

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更融入了人民的情感和奋斗精神。

在演唱时,歌者们需要准确地把握作曲家的意图,准确地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的主题。

本文将对几首典型的黄河题材声乐作品的演唱进行分析。

梁祝《梁祝》是黄河题材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作曲家通过这首作品,揭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封建礼教的压抑和限制,并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情侣之间的悲剧。

在演唱时,歌者需要把握好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两个角色的情感和人物形象转变。

在梁山伯的演唱中,歌者要注意凸显他对祝英台的深情和无尽的思念。

在演唱中,可以通过唱腔的柔和、表情的凄楚以及抒情的演绎来突出他的爱意。

在歌曲高潮部分,歌者要通过高亢的音色和痛苦的表情,传达出梁山伯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在祝英台的演唱中,歌者要将她的纯真、善良和坚持表现出来。

祝英台的角色带有一种令人动容的乐观和坚毅的品质,歌者可以通过明亮的音色和舒展的曲调来表现她的性格特点。

在演唱过程中,歌者还要注意切换角色和情感的转变,既要展现出祝英台的纯真少女形象,又要在歌曲高潮部分展现她的痛苦和无奈。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黄河题材作品中最具纪实和感人力量的一首作品。

在演唱时,歌者要充分发挥合唱的效果,以集体的力量来表达对黄河的热爱和对生活困境的挑战。

在演唱中,歌者要准确地把握好歌曲的节奏和节拍,保持整齐划一的合唱效果。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歌者要通过高亢的音调和有力的演唱,传达出人民对黄河和生活的豪情和坚定信念。

同时,歌者还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和情感的转变,展现出生活中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声音和表达。

在演唱时,歌者还要注重合唱与独唱的结合。

合唱部分要注重整体的和声效果,而独唱部分要突出个人的表达和情感。

这样,既能保持合唱的整体效果,又能在独唱部分展现个体的独特魅力。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进行赏析。

(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1.选择一首西方或中国声乐作品
2.结合自身喜好进行赏析
二、分析作品
1.作品的背景和创作者介绍
2.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3.作品的歌词和意境
三、个人感受
1.对作品的喜好程度和原因
2.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结论
1.总结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2.对作品的评价和推荐
正文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选择了一首中国声乐作品《茉莉花》进行赏析。

这首歌曲是我国传统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茉莉花》的旋律悠扬、婉转动听,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歌曲的节奏稳健有力,与旋律完美结合,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和声方面,歌曲采用了传统的和声手法,使得歌曲的和声效果更加丰富。

歌曲的歌词意境深远,以茉莉花为主题,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花园景象。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园花开独你芳,留得清香入梦乡。

"歌词中的茉莉花象征着美丽、纯洁和坚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我选择《茉莉花》进行赏析,是因为我深受其旋律和歌词的感染。

这首歌曲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茉莉花》是一首优秀的中国声乐作品,其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和丰富的和声效果,使得这首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合唱作品赏析

合唱作品赏析

合唱作品赏析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艺术,通过多人合作来演绎音乐作品。

合唱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和深度,能够展现出音乐的各种元素和情感。

下面是对一些合唱作品的赏析。

《欢乐颂》
《欢乐颂》是贝多芬的经典合唱作品之一,它以宏大的规模和壮丽的音乐性而著名。

这首作品以合唱为主,旋律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合唱的方式表达出对自由、平等和友谊的向往。

在音乐表现上,《欢乐颂》充分展现了合唱的魅力,各个声部之间相互配合,音色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黄河为背景,通过合唱的方式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英勇和顽强。

这首作品在音乐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旋律激昂、雄浑有力,通过合唱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

同时,《黄河大合唱》在词曲创作上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歌词深情、感人,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的另一部经典合唱作品,它以宏大的规模和深刻的思想性而著名。

这首作品以合唱为主,同时加入了管弦乐、独唱和朗诵等形式,表现出人类对自由、平等和友爱的向往。

在音乐表现上,《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充分展现了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和合唱的魅力,各个声部之间相互配合,音色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以上三部合唱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通过合唱的方式表现出音乐的各种元素和情感。

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优美和壮丽,更可以深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Op.42之2《他,比任何人都高贵》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Op.42之2《他,比任何人都高贵》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Op.42之2《他,比任何人都高贵》作者:申琦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08期【摘要】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一种抒情歌曲的统称,是浪漫主义时期新兴的一种足以与歌剧或教堂音乐平分秋色的声乐体裁形式。

艺术歌曲一般短小精致,歌词都采用著名诗人的著作,钢琴伴奏的地位与声乐旋律同等重要,并注重根据原诗与原诗的抑扬顿挫进行创作,来表现浪漫主义音乐家内心情感的需要。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舒曼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本文在对《妇女的爱情故事与生活》的人文背景进行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套曲中的其中一首歌曲《他,比任何人都高贵》的曲式、演唱方法与情感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使这部作品在声乐教学领域体现出实践价值。

【关键词】艺术歌曲;《妇女的爱情故事与生活》;舒曼;《他,比任何人都高贵》【中图分类号】J631.3;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013-02【本文著录格式】申琦.浅析舒曼声乐套曲Op.42之2《他,比任何人都高贵》[J].北方音乐,2020,04(08):13-14.一、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故事与生活》的背景介绍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著名音乐家,浪漫主义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艺术歌曲的创作带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充满了激情的旋律、新颖的和声和有力的节奏,洋溢着炽热的力量。

舒曼的艺术歌曲不仅是其一生中最珍贵的部分,也成为德、奥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代表作有《诗人之恋》《歌曲集》《淘金娘歌曲集》《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其中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故事与生活》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妇女的爱情故事与生活》(Fraunlibe und Leben,Op.42)是1840年根据法裔诗人阿德尔贝特·冯·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1781-1838年)的诗创作改编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俗歌曲在西方称为 “popular song”,准确的 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即以赢 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歌曲。 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 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 现象。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 艺术性是次要的。
通俗歌曲特点
❖ 通俗性
❖ 尽管地域不同,民族各异,但由于通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世, 易学易唱,被大众广泛传唱和欣赏。
❖ 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
所以又称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 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 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 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 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 乐曲《赛马》,是根据中国北方少数民族 蒙古音乐创作而成。乐曲将蒙古风格的音阶 和节奏同汉族音乐中常用的装饰音巧妙地结 合使用,使乐曲即有欢快奔腾的场景,又有 抒情般地歌唱景象。同时,拨奏和连奏的技 巧运用,使乐曲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女子十 二乐坊将其加以改编。(欣赏)
音乐鉴赏
艺术歌曲
❖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 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 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 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它结合了优美旋律 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 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 形式。
合唱歌曲
❖ 合唱歌曲是一种多声部的歌曲。演唱时,由 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在同一调性上按 不同的曲调进行演唱。
❖ 其歌唱形式根据有无伴奏,分为有伴奏合唱 和无伴奏合唱;根据歌唱者构成,分为同声 合唱和混声合唱。
歌剧
❖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和器乐)、戏剧(剧本和表演)、文学 (诗歌)、舞蹈(民间舞和芭蕾)、舞台美术等融合为一体 的综合艺术。
❖ 创作背景:于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 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并因此而享誉笛坛。
拉弦乐器—二胡
❖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 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 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 词,当时将西方、北方 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 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 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 后,明清时期,胡琴成 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乐曲欣赏
❖ 一、传统《渔舟唱晚》 ❖ 二、现代《夜深沉》 ❖ 三、改编古筝版《卡农》
打击乐器—鼓
❖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 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 或鼓杵敲击出声。其中,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 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 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 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 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 “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 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 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 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目前, 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 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它们生动地反映了 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特别在表 演中,又有机地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 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 力。
❖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
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 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 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 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 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 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奖”。(欣赏)
弹弦乐器—古筝
❖ 古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 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 众的喜爱。
❖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比较代表的 为“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 到了现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 都兼具各家之长。
❖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 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 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传统的筝乐 被分成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正如曹正所言 “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 特色。
❖ 中国的歌剧的发展史可以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儿童歌舞剧 《麻雀与小孩》算起,它将歌曲与对白并重。
❖ 代表作《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
乐曲欣赏
《姑苏行》
❖ 作曲家:江先谓
❖ 生平: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2岁起跟哥哥学艺,其中民 族乐器中的吹拉弹打他都能演奏,14岁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 持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 员。
❖ 张扬的个性
❖ 1、展现多种多样的声音色彩。 ❖ 2、通俗歌曲演唱伴有优美的形体表演。
❖ 自然的语言
❖ 通俗歌曲的广泛性、民俗性决定了他的歌唱语言应当是自然 的、大众化的。有很多通俗易懂,贴近民众生活歌唱语言都 是经过多少年来千锤百炼的经典,有的来自口头文学,有的 来自民歌,有的来自民谣,且朗朗上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艺术歌曲发展
❖ 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为例, 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 欧洲早期艺术歌曲的作品、概念与创作要求传人我国,大约 是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 前后,首先得到国人知识、文 化界人士的欣赏与喜爱,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组成部分中的 一道夺目靓丽的风景线。其中主要作品有《春游》、《叫我 如何不想她》、《早秋》、《问》、《梦》、《我住长江 头》、《玫瑰三愿》、《梅娘曲》、《日落西山》、《嘉陵 江上》、《夜半歌声》、《铁蹄下的歌女》、《长城谣》等。
❖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空 前繁荣。新时期的作曲家郑秋枫、施光南、尚德义、谷建芬、 士心、徐沛东、陆在易、王志信等创作了《我爱你,中国》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牧笛》《我们是黄河泰山》《我像 雪花天上来》《我爱土地》《母亲河》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艺 术歌曲。
通俗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