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T的局部枸橼酸抗凝 PPT课件
合集下载
CRRT枸橼酸抗凝ppt课件

0.87mg的钙),约占 血浆总钙的40%~
50%
离子钙
1.10~1.34mmol/L
小部分的钙盐: 柠檬酸钙,其他 有机酸钙盐及碳
酸氢钙
生物学活性
16
体外Ca++浓度与凝血功能
(激活全凝血时间)
17
枸橼酸体外抗凝
后置换
葡
PV
萄
糖
前
酸
SAD
钙
V
置 换
V PA
ACD-A
PS:ACD-A:枸橼酸钠
BLD
• RCA组需输血者及输血量均少于普通肝素
11
三种抗凝方式中空纤维对比
12
凝血途径
Ca(IV)
13
局部抗凝(枸橼酸)
• 凝血过程需要游离钙参与 • 枸橼酸螯合游离钙, 补充钙离子可以恢复 • 血库使用枸橼酸保存血液 • 采用枸橼酸可以在RRT时进行局部抗凝:
– 血液进入体外循环后即加入枸橼酸 – 血液进入体内前补充游离钙 – 体外循环对血液进行抗凝, 体内血液正常 – 通过测定游离钙监测抗凝
ACD-A输注速度调整 降低10ml/hr 降低5ml/hr
不调整
增加5 ml/hr
增加10ml/hr
27
调整
动脉标本游离钙 从外周静脉或动脉取血 > 1.45 mmol/L 1.31 – 1.45 mmol/L 1.10 – 1.30 mmol/L 0.90 – 1.10 mmol/L < 0.90 mmol/L
CRRT枸橼酸抗凝
1
CRRT抗凝方式
• 全身抗凝(肝素、低分子肝素); • 局部抗凝(枸橼酸、肝素+鱼精蛋白); • 盐水冲洗
2
肝素抗凝
50%
离子钙
1.10~1.34mmol/L
小部分的钙盐: 柠檬酸钙,其他 有机酸钙盐及碳
酸氢钙
生物学活性
16
体外Ca++浓度与凝血功能
(激活全凝血时间)
17
枸橼酸体外抗凝
后置换
葡
PV
萄
糖
前
酸
SAD
钙
V
置 换
V PA
ACD-A
PS:ACD-A:枸橼酸钠
BLD
• RCA组需输血者及输血量均少于普通肝素
11
三种抗凝方式中空纤维对比
12
凝血途径
Ca(IV)
13
局部抗凝(枸橼酸)
• 凝血过程需要游离钙参与 • 枸橼酸螯合游离钙, 补充钙离子可以恢复 • 血库使用枸橼酸保存血液 • 采用枸橼酸可以在RRT时进行局部抗凝:
– 血液进入体外循环后即加入枸橼酸 – 血液进入体内前补充游离钙 – 体外循环对血液进行抗凝, 体内血液正常 – 通过测定游离钙监测抗凝
ACD-A输注速度调整 降低10ml/hr 降低5ml/hr
不调整
增加5 ml/hr
增加10ml/hr
27
调整
动脉标本游离钙 从外周静脉或动脉取血 > 1.45 mmol/L 1.31 – 1.45 mmol/L 1.10 – 1.30 mmol/L 0.90 – 1.10 mmol/L < 0.90 mmol/L
CRRT枸橼酸抗凝
1
CRRT抗凝方式
• 全身抗凝(肝素、低分子肝素); • 局部抗凝(枸橼酸、肝素+鱼精蛋白); • 盐水冲洗
2
肝素抗凝
CRRT的枸橼酸抗凝PPT课件

注意是否忽略大量输血时的枸橼酸负荷
-
13
-
8
枸橼酸抗凝的注意事项
一、置换液不含钙
二、每次更换输液部位或管路后1-2小时 内应监测离子钙
三、若血泵停止数分钟以上必须关闭枸橼 酸泵及葡萄糖酸钙泵
四、若因病情需要停止血滤,应在重新开 始血滤时按照停止前的速度设置枸橼酸及 钙泵速-Leabharlann 9枸橼酸抗凝的注意事项
五、若HCO3-增加>10mmol/L 需要确认 枸橼酸输注部位正确,未直接
进入患者体内 降低枸橼酸泵速25%,2-4h后测定HCO3 若测定结果仍不正常,再次降低枸橼酸泵
速25%
-
10
枸橼酸抗凝的注意事项
六、若患者血Na上升10mmol/L或大于 155mmol/L
需要确认 枸橼酸输注部位正确,未直接 进入患者体内
降低枸橼酸泵速25%,2-4h后测定血Na 若测定结果仍不正常,输注5%葡萄糖
Day1 前8小时1次/2h,后16小时1次/4h Day2 在第一天后滤器后及血清钙相对稳定情况
下Q6-8h
-
7
枸橼酸抗凝的调整
滤器后离子钙 (mmol/L) ﹤0.20
3%枸橼酸 降低5ml/h
0.20-0.40 0.41-0.50 ﹥0.50
维持不变 增加5ml/h 增加10ml/h
二、钙剂
5%氯化钙
起始泵速: 3%枸橼酸流速的4%
10%葡萄糖酸钙
起始泵速: 3%枸橼酸流速的6%
-
5
枸橼酸抗凝
三、枸橼酸液及钙剂输注调整: 监测血清及滤器后离子钙水平 滤器后离子钙水平在0.20-
0.40mmol/L; 血清离子钙在1.0-1.2mmol/L.
CRRT的抗凝治疗PPT课件

32
32
以3%ACD-A为例 泵入速度:为血流速的2.0-2.5% 泵速(ml/hr)=2.0-2.5%x60xBFR(ml/min)
= 1.2-1.5 x BFR (ml/min)
血流量
100ml/min 120ml/min 150ml/min
ACD-A 2%
120ml/h
144ml/h 180ml/h
缺点
• 不可预测、复杂的药 代动力学特点
• 有较高出血风险
• 诱导血小板减少 (HIT)的风险
• ATⅢ 缺乏的患者不 适用
9
全身抗凝——低分子肝素
影响Xa因子的活性发挥作用
10
低分子肝素常规用法
• 依诺肝素:负荷剂量40mg,后10-40mg/h; • 达肝素钠:负荷剂量20U/kg,后10U/kg/h; • 治疗时间越长,给予的追加剂量应逐渐减少; • 有条件的单位应监测血浆抗凝血因子Xa 活性, 根据测定结果调整剂量。
39
并发症
• 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 • 高钠血症 • 低钙血症 • 高钙血症 • 低镁血症
40
总结
• 抗凝在CRRT治疗中很重要 • 常用的抗凝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没有一种适合所
有病人 • 根据病人情况和医疗条件选取恰当的抗凝方式 • 枸橼酸抗凝是高出血风险病人适用的抗凝方式
41
25
临床适应证
• 出血风险增高
• 近期手术、创伤病史 • 活动性或近期胃肠道出血 • 颅内病灶 • 尿毒症性心包炎 • 严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 恶性高血压 •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 • 高钙血症
26
禁忌证
• 严重肝功能衰竭和肌肉灌注量降低 • 严重肝硬化 • 枸橼酸不耐受(进行性代谢性酸中毒)
枸橼酸抗凝ppt课件

枸橼酸局部抗凝图示
heater PV 葡萄糖 酸钙 BLD
V
V
SAD
PA
UF ACD-Aபைடு நூலகம்
R
枸橼酸局部抗凝方案说明
血滤机常规预冲
–
肝素盐水 CVVH CVVHD CVVHDF HD HDF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治疗模式
– – – – –
枸橼酸钠在CRRT 中的使用
CRRT 中枸橼酸钠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1、将枸橼酸钠与置换液分开输入,根据实际 情况调整置换液成分 。 缺点在于很难确定合适的置换液钠及碱 基浓度,无法保证在输入枸橼酸钠后,血钠和碱 基浓度,因此较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高钠、碱中 毒等) 。
枸橼酸抗凝
枸橼酸钠物理特性
别名:柠檬酸三钠 化学名: 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钠二水合物
分子式 :C 6 H5Na3O7.2H2O
分子量:294.10 物理特性:含水柠檬酸钠 ,溶液pH值约为8。是一种弱酸强碱盐, 且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具有金属离子络合能力。对Ca2+、Mg2+等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 络合能力,对其他金属离子,如Fe2+等离子也有很好的络合能力。
R
置换液
置换液中不含钙 0.9% NS 2000 ml 注射用水 500 ml 5% NaHCO3 125 ml 25% MgSO4 3 ml 10% CaGlu 0 ml 15% KCl 5 ml 50% GS 10ml 总量 2643ml
置换液中含1.5mmol 2000 ml 500 ml 125 ml 3 ml 20 ml 5 ml 10 2663ml
肝素抗凝时的滤器中空纤维
CRRT的局部枸橼酸抗凝

准备枸橼酸盐溶液
将枸橼酸钠与枸橼酸混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枸 橼酸盐溶液。
启动血液滤过
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液滤过器,启动滤过速度,根 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设置适当的血流速度和滤 过时间。
连接管路
将枸橼酸盐溶液与血液滤过器、血液管路连接, 确保密封不漏气。
监测和记录
在血液滤过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电解 质、凝血功能等指标,记录滤过时间、滤过量、 使用的枸橼酸盐溶液量等信息。
详细描述
肝素是一种多糖类物质,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而发挥抗凝作用。虽然肝素在CRRT治疗中应用广泛, 但其抗凝效果不甚理想,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局部枸橼酸抗凝则通过在透析器和血液管路中形成枸橼 酸钙,抑制凝血因子激活而发挥抗凝作用,具有更高的抗凝效果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与华法林比较
要点一
总结词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华法林相比,起效更快、出血风险 更低。
04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未来 发展趋势
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的研究进展
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的研发
01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积极研发新型的局部枸橼酸抗凝剂,以进
一步优化其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的实验研究
02
在实验中,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已经显示出更加优越的抗凝
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的临床研究
CRRT的局部枸橼酸抗 凝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局部枸橼酸抗凝概述 •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临床应用 • 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其他抗凝方法的比较 •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未来发展趋势 • 总结与展望
01
局部枸橼酸抗凝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将枸橼酸钠与枸橼酸混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枸 橼酸盐溶液。
启动血液滤过
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液滤过器,启动滤过速度,根 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设置适当的血流速度和滤 过时间。
连接管路
将枸橼酸盐溶液与血液滤过器、血液管路连接, 确保密封不漏气。
监测和记录
在血液滤过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电解 质、凝血功能等指标,记录滤过时间、滤过量、 使用的枸橼酸盐溶液量等信息。
详细描述
肝素是一种多糖类物质,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而发挥抗凝作用。虽然肝素在CRRT治疗中应用广泛, 但其抗凝效果不甚理想,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局部枸橼酸抗凝则通过在透析器和血液管路中形成枸橼 酸钙,抑制凝血因子激活而发挥抗凝作用,具有更高的抗凝效果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与华法林比较
要点一
总结词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华法林相比,起效更快、出血风险 更低。
04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未来 发展趋势
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的研究进展
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的研发
01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积极研发新型的局部枸橼酸抗凝剂,以进
一步优化其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的实验研究
02
在实验中,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已经显示出更加优越的抗凝
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新型局部枸橼酸抗凝剂的临床研究
CRRT的局部枸橼酸抗 凝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局部枸橼酸抗凝概述 •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临床应用 • 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其他抗凝方法的比较 •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未来发展趋势 • 总结与展望
01
局部枸橼酸抗凝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CRRT中的抗凝治疗培训课件

(如果凝血很差,采用生理盐水预冲)
12/30/2023
CRRT中的抗凝治疗
9
CRRT抗凝特点
• 为降低出血并发症给予低度抗凝:ACT = 180 ~ 220 秒之间 • 下列情况仍可引起血栓形成:
体外血流缓慢或频繁停转:大滤器+小流量,导管口径小 血流不畅:导管过细,管路三通及壶部,滤器毛细管 血液浓缩或粘滞度增高:Hb >150g/L, CVVH (后稀释) • 抗凝剂剂量存在病情及个体差异 • 需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ACT q1~2h (床旁)及APTT • 抗凝过度会导致出血风险增高
12/30/2023
CRRT中的抗凝治疗
10
CRRT抗凝治疗的监测
• 临床观察: 皮肤黏膜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瘀点瘀斑 伤口出血:穿刺针处,CRRT导管皮肤伤口,手术伤口 内部出血:消化道,泌尿道,胸腹腔,颅内
• 一般指标: ACT q1~2h (床旁) 凝血全套(每次CRRT前后):PT, APTT, Fib, D-dimer 血小板
(透析液:Na+ 117 , K+ 4 , Mg++ 1.5 , Cl- 121.5 , G 0.5- 2.5% , Ca++=0 )
• 静滴CaCl2 (0.8%, 0.06mmol/L) : 40 ~ 60 ml/hr ( 2~3 mmol/hr) • 维持目标:血浆离子 Ca++= 0.96 ~ 1.20 mmol/L
12/30/2023
CRRT中的抗凝治疗
5
普通肝素
(Unfractionated heparin)
优点: • 有效,给药方便 • 医师较熟悉 • 价廉,容易获得 • 有拮抗剂:鱼精蛋白
12/30/2023
CRRT中的抗凝治疗
9
CRRT抗凝特点
• 为降低出血并发症给予低度抗凝:ACT = 180 ~ 220 秒之间 • 下列情况仍可引起血栓形成:
体外血流缓慢或频繁停转:大滤器+小流量,导管口径小 血流不畅:导管过细,管路三通及壶部,滤器毛细管 血液浓缩或粘滞度增高:Hb >150g/L, CVVH (后稀释) • 抗凝剂剂量存在病情及个体差异 • 需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ACT q1~2h (床旁)及APTT • 抗凝过度会导致出血风险增高
12/30/2023
CRRT中的抗凝治疗
10
CRRT抗凝治疗的监测
• 临床观察: 皮肤黏膜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瘀点瘀斑 伤口出血:穿刺针处,CRRT导管皮肤伤口,手术伤口 内部出血:消化道,泌尿道,胸腹腔,颅内
• 一般指标: ACT q1~2h (床旁) 凝血全套(每次CRRT前后):PT, APTT, Fib, D-dimer 血小板
(透析液:Na+ 117 , K+ 4 , Mg++ 1.5 , Cl- 121.5 , G 0.5- 2.5% , Ca++=0 )
• 静滴CaCl2 (0.8%, 0.06mmol/L) : 40 ~ 60 ml/hr ( 2~3 mmol/hr) • 维持目标:血浆离子 Ca++= 0.96 ~ 1.20 mmol/L
12/30/2023
CRRT中的抗凝治疗
5
普通肝素
(Unfractionated heparin)
优点: • 有效,给药方便 • 医师较熟悉 • 价廉,容易获得 • 有拮抗剂:鱼精蛋白
CRRT的抗凝(共21张PPT)

•注意是否忽略大量输血时血浆中的枸橼酸负荷
局部枸橼酸抗凝:并发症
3)高钠血症: 处理方法
•需要确认枸橼酸钠抗凝剂输注部位是否正确, 有无直接进入患者体内
•保证有效抗凝情况下,降低枸橼酸钠抗凝剂泵速25%,2 – 4小时后测定血 Na+若测定结果仍不正常,可输5%GS
4)低钙血症 •没有补充足够Ca2+
长期使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廉价。
CRRT常用的抗凝方式
全身抗凝: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局部抗凝: 枸橼酸钠
肝素/鱼精蛋白
无抗凝
CRRT抗凝的工作流程
评估治疗前凝血状态 明确抗凝剂的使用禁忌 选择抗凝剂种类 选择抗凝剂剂量
监测凝血状态 处理并发症
调整剂量
透析治疗前 透析过程中 透析结束后
评估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
抗Xa因子活性维持在; 2)枸橼酸蓄积(Citrate Lock)
•需要确认枸橼酸钠抗凝剂输注部位是否正确, 有无直接进入患者体内
•枸橼酸负荷超过肝脏代谢及CRRT清除能力
每次更换输液部位或管路后,1 – 2小时内应监测离子钙浓度;
局部枸橼酸抗凝:并发症
CRRT常用的抗凝方式
严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24小时内
严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24小时内
每血次风更险换的输疾液部病位或管路后,1 – 2小时内应监测离子钙浓度; 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调整置换液配方(减少5%碳酸氢钠输注量)以降低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的发生
或 负荷严剂重量创2伤5~或3外0 科IU手/kg术静后注2,4小维时持内剂量 5~10 IU/(kg·h)。 有无先天性抗凝血酶Ⅲ缺乏或合并大量蛋白尿导致抗凝
局部枸橼酸抗凝:并发症
•需要确认枸橼酸钠抗凝剂输注部位是否正确, 有无直接进入患者体内
局部枸橼酸抗凝:并发症
3)高钠血症: 处理方法
•需要确认枸橼酸钠抗凝剂输注部位是否正确, 有无直接进入患者体内
•保证有效抗凝情况下,降低枸橼酸钠抗凝剂泵速25%,2 – 4小时后测定血 Na+若测定结果仍不正常,可输5%GS
4)低钙血症 •没有补充足够Ca2+
长期使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廉价。
CRRT常用的抗凝方式
全身抗凝: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局部抗凝: 枸橼酸钠
肝素/鱼精蛋白
无抗凝
CRRT抗凝的工作流程
评估治疗前凝血状态 明确抗凝剂的使用禁忌 选择抗凝剂种类 选择抗凝剂剂量
监测凝血状态 处理并发症
调整剂量
透析治疗前 透析过程中 透析结束后
评估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
抗Xa因子活性维持在; 2)枸橼酸蓄积(Citrate Lock)
•需要确认枸橼酸钠抗凝剂输注部位是否正确, 有无直接进入患者体内
•枸橼酸负荷超过肝脏代谢及CRRT清除能力
每次更换输液部位或管路后,1 – 2小时内应监测离子钙浓度;
局部枸橼酸抗凝:并发症
CRRT常用的抗凝方式
严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24小时内
严重创伤或外科手术后24小时内
每血次风更险换的输疾液部病位或管路后,1 – 2小时内应监测离子钙浓度; 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调整置换液配方(减少5%碳酸氢钠输注量)以降低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的发生
或 负荷严剂重量创2伤5~或3外0 科IU手/kg术静后注2,4小维时持内剂量 5~10 IU/(kg·h)。 有无先天性抗凝血酶Ⅲ缺乏或合并大量蛋白尿导致抗凝
局部枸橼酸抗凝:并发症
•需要确认枸橼酸钠抗凝剂输注部位是否正确, 有无直接进入患者体内
CRRT的抗凝管理指南PPT课件

凝血功能评估
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等,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 抗凝措施。
03 抗凝药物选择与使用
常用抗凝药物介绍
普通肝素
作为CRRT中最常用的抗凝剂, 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 的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
低分子肝素
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具有抗 凝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半 衰期长、出血副作用少等优点 。
血液净化
通过滤器的吸附和筛选作用,去除血液中的炎症 介质、内毒素等有害物质,达到血液净化的效果 。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急性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病症。同时, CRRT也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高热、心 力衰竭等。
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包括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升高等;绝对禁忌症为 无尿或严重高分解代谢状态(如恶性高热)等。
05 特殊情况下的抗凝管理策略
出血风险患者管理
01
02
03
04
评估出血风险
包括患者病史、体查、实验室 检查等,确定出血风险等级。
选择合适的抗凝剂
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应 选用局部抗凝或无抗凝剂技术
。
调整抗凝剂剂量
根据患者出血风险、凝血功能 等,动态调整抗凝剂剂量。
监测凝血功能
定期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如APTT、PT等,确保抗凝治
03
智能化抗凝监测系统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智能化抗凝监测系统,
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并自动调整抗凝方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完善抗凝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