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节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新高考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报任安书》

新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报任安书》姓名:等次:1.《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目的)是:“,,。
”2.《报任安书》中列举古代圣贤受辱之后发愤有为之事并以此自勉,产生了“,”的愿望。
3.《报任安书(节选)》中,“”交代了《史记》的素材来源,“”体现了司马迁未完成《史记》而表现出来的坚韧精神。
4.《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5.《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6.《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6.《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7.《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8.《报任安书》中,指出古往今来富贵之人湮灭在人世间的人不计其数的句子是:,。
9.《报任安书》中,强调只有才能卓越的人才被后世所称赞的一句是:。
10.《报任安书》中,作者列举周文王、孔伸尼在困境中完成其作品的句子是:;。
11.《报任安书》中,作者列举左丘明在逆境中完成其作品的句子是:,。
12.《报任安书》中,作者认为只要自己的著作能够传遍全天下,那么“,”也不后悔。
13.《报任安书》中,作者认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只有聪明人才能够了解,很难为世俗之人懂得的句子是:,!14.《报任安书(节选)》中,指出古往今来富贵之人湮灭在人世间的人不计其数的句子是:,。
15.《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富贵并不足以使人名垂青史,从历史上来看:“,:”,富贵却名声不被后世知晓的太多了,只有卓越特出的人,才能被后人称赞。
16.《报任安书(节选)》中,强调只有才能卓越的人才被后世所称赞的一句是:。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1227(共10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报任安书》(节选)中说作者写《史记》时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然后“ ___________ ,_________ ”。
(2)同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一句_________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中则用一句_________,表现扬州“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
(3)古人焚香、熏香,既有生活需要,也是一件雅事。
我国古代诗文中就有不少描写焚香、熏香之事的句子,比如“ ___________ , _________ ”。
(4)《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大力渲染欢乐场面,街市里“_________”,城中鼓乐齐鸣,月光流转,“ _________”。
(5)《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 , _________”为喻,引出后天学习、反省可以改变人的天性的论断。
(二)(1)温庭筠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写主人公慢慢地打扮梳洗,体现了惆怅倦怠之情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和《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表现的。
(3)孔子教导弟子,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德行,在《论语·学而》中,夫子教导说,一个君子,不追求物质条件的安逸和享受,要“ __________ , _________ ”,可以说是好学了。
(4)陆游在《书愤》中回忆早年在前线的征战生活,“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他浩气如山、雄放豪迈的气概。
(5)假如你是李华,你的朋友即将前往西南地区的大学学习,你可选择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山中景色的魅力。
(三)(1)《阿房宫赋》中,作者多角度铺叙秦人宫殿的巨大耗费,如写突出的钉头“_________ "和纵横的栏杆“__________ "。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默写练习《报任安书》(节选)挖空详解

《报任安书》(节选)古者(从前,古时)富贵(富,钱财多;贵,地位高)而(表转折,可是)名(名声)摩灭(湮灭,消亡),不可胜(完,尽)记,唯倜傥(读tì t ǎng,卓异、特别,洒脱不受约束的样子)非常(不寻常)之人称(被传扬,被称颂)焉(句末语气词)。
盖(发语词)文王拘(被拘禁)而演(推演)《周易》;仲尼厄(受困,处在困境)而作(编写)《春秋》;屈原放逐(被流放),乃(于是,就)赋(创作)《离骚》;左丘失明(失去视力),厥(就,于是)有《国语》;孙子膑脚(古代酷刑,指削去膝盖骨),《兵法》修列(撰写出来);不韦迁(被贬谪)蜀,世传(流传)《吕览》;韩非囚(被囚禁)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大概,大致)圣贤(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发愤(发泄愤怒)之所为作(同义连用,创作)也。
此人皆意(内心)有所郁结(积聚不得发泄),不得通(实现,实施)其道(主张,学说),故(因此)述(记述)往事、思(思考)来者(未来,后世)。
乃如(就如,就像)左丘无目(丧失视力),孙子断足(被砍断脚),终不可用,退(隐退)而论(编撰,创作)书策(书籍,著作),以舒(舒解)其愤,思(想,希望)垂(流传)空文(著述,指与具体的功业相对的著述)以自见(“见”,通“现”,表现自己)。
『译文』古时富有显贵可是名字堙灭的人,多得计数不尽,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被世人称颂。
西伯姬昌被拘禁于是推演出《周易》;孔子受困窘于是编撰了《春秋》;屈原被放逐,于是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于是撰写《国语》;孙膑被挖掉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有超凡才智的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这些人内心有积蓄不能发泄情感,不能实现其主张,因此记述过去的事迹,想让后世的人理解他们。
就像左丘明失去视力,孙膑被砍断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舒解他们的怨愤,希望流传自己的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高考语文总复习-《报任安书》情景默写

高考语文总复习《报任安书》情景默写之模拟篇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6.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报任安书》理解性名句默写新_19

《报任安书》
1.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句子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述自己惨受宫刑而没有以死殉节的原因的句子是“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4.《报任安书》中描写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献
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
”
5.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丰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
愤) 。
”。
02《报任安书》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2 《报任安书》《报任安书(节选)》正文翻译注释赏析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tì)傥(tǎng)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jué)有《国语》;孙子膑(b ìn)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古时候,富贵而湮没不闻的人数不胜数,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
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能流传《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倜傥:豪迈不受拘束。
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
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
屈原: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
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国语》: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
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
膑脚: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
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
高考背诵复习:《报任安书》理解性默写

《报任安书》理解性默写(1)《报任安书(节选)》中,指出古往今来富贵之人湮灭在人世间的人不计其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认为拥有财富、尊位不一定会被人记住,只有卓越超群懂得人才为后人所称道,《报任安书(节选)》中表示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富贵并不足以使人名垂青史,从历史上来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却名声不被后世知晓的太多了,只有卓越特出的人,才能被后人称赞。
(4)《报任安书(节选)》一文中,司马迁将富贵之人和傥非常之人进行对比,借以表明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报任安书(节选)》中,强调只有才能卓越的人才被后世所称赞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
(6)《报任安书(节选)》中描写古代“圣贤”历尽磨难、强志不屈、献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_。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_______________,《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
(7)典故的运用,使本文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
如用周文王“_________________”孔子“_________________”、屈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左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膜“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吕不韦“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韩非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
《报任安书》情境默写及答案

《报任安书》情境默写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
”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6.上计轩辕下至于兹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节选)理解性默写
司马迁
【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理解性默写:
1.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句子是“,
,,。
”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述自己惨受宫刑而没有以死殉节的原因的句子是“,,。
”
4.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周文王、孔子在困境中完成作品的句子是:
,。
5.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屈原、左丘明在困境中完成作品的句子是:
,;,。
6.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孙膑、吕不韦在困境中完成作品的句子是:
,;,。
7.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也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句子是:,。
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
8.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3.“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6.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7.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8.《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那就是:西伯姬昌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
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就象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于不能被人重用,便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留下没有实行的文章来表露自己的本心。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
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杀戮,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