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①,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②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注:①须臾:很短的时间。
②康庄:平坦的大道。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跳而越者与千金/借旁近与之B.彼勇者耻怯/不耻下问C.今有三人焉/吾日三省吾身D.顾见猛虎/左顾右盼(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3)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形势驱使他罢了。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答案】(1)C(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3)示例:①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形势对人的思想的制约作用。
②人有勇敢和怯弱之分,当遇到不正义行为时,有人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有人选择逃避。
【解析】【分析】(1)A.给;B.以……为耻;C.三个/泛指多次;D.看。
故选C。
(2)根据句意“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跨过了深谷”来划分即可。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谈看法谈启示的题,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
示例: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总是将信仰正义放在首位;有的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不能一概而论。
故答案为:(1)C;(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3)示例:①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形势对人的思想的制约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
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注释:①稼穑:指农业劳动。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 )(3)年与时驰( )(4)儿自去国至今(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则不能治性。
(2)余前曾致击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21.请说说甲文中“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22.两封书信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请概括两位父亲都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呢?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杯弓蛇影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南阳附近)人。
②久阔:久别不见。
阔,阔别,离别,疏远。
③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④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乐广尝有亲客尝:曾经(2)广问其故故:原因(3)既饮而疾疾:生病(4)沉疴顿愈愈:治愈,恢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乐广猜想杯中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示例]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或:凡事应作调查研究,千万不要见到一点行迹就疑神疑鬼。
)附参考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二)按图索骥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④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约定;才;离开;拉,牵拉(2)①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②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
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期”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下车引之”的意思是“便下车拉元方”,“引”的意思是“拉”。
(2)“信”“惭”“引”“顾”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一)(12分)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③,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④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⑤耳。
”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⑥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注释】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官中书令(相当于丞相)。
②顾辟疆:吴郡(今属江苏)人,官郡功曹、平北参军。
③酣燕:尽情地宴会。
④指麾:指点评论。
⑤伧:粗俗、鄙陋的人。
⑥移时:长时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4.选文选自《世说新语》“简傲”篇。
“简傲”指简慢高傲。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王献之简慢高傲的表现,并给他提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
(4分)(二)(12分)种梨【清】蒲松龄①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②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②,道士接浸坎上。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
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③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________)②下车引之。
(________)③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B.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5)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
(2)①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3)B(4)C(5)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引”,牵、拉;“不”是通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A.学而时习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曲肱而枕之D.日月之行(3)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的回答有何共同的“妙处”?【答案】(1)A;C;B(2)D(3)①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②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4)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
谢道韫运用比喻,将“雪”比作“柳絮”,既表现出雪的轻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解析】【分析】(1)“尝月下戏”意思是“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所以“尝”解释为“曾经”;“若令月中无物”意思是:如果月亮里什么也没有,由此“若”应解释为“如果”;“然”是“这样”。
(2)“人语之曰”中的“之”是代词,指徐孺子。
A.代词,指前面学习的东西。
B.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C.代词,指代手臂。
D.结构助词,的。
D项用法不同。
(3)本题注意: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4)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①谢道韫:谢道韫的“善言”体现在她用柳絮喻雪,使用比喻的修辞,既贴切又有意蕴,写出了雪的轻盈、美感和诗意,足见她的才气。
②徐孺子:徐孺子的“善言”体现在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通过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类比来告诉提问者他的答案,机敏有趣。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A;C;B;⑵D;⑶①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②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⑷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
谢道韫运用比喻,将“雪”比作“柳絮”,既表现出雪的轻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⑶本题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徐家有个孩子,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
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里什么也没有,他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
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①。
可长有者,其为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孙叔敖戒子》【注释】①禨:(jī):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数封我矣多次,屡次B.必无受利地一定C.知以人之所恶恶劣D.孙叔敖之知通“智” 智慧(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3)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4)这两篇文章同为劝解儿子的书信,但是目的不同。
甲文诸葛亮写信的目的是劝诫儿子________,________ 乙文孙叔敖写信的目的是劝诫儿子________ 。
【答案】(1)C(2)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3)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自己的话来说也对);不要去接受王给的肥沃的封地,而是要选择贫瘠而又名声差的封地。
【解析】【分析】(1)C项“恶”意思是“厌恶”。
(2)这句话意思是: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
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3)本题翻译需注意,非:不是;致:到达;第一个“知”:通“智”,智慧;第二个“知”,明白。
(4)《诫子书》的中心内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即文章的开头的第一句话;乙文的中心句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据此分析提炼或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⑵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⑶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自己的话来说也对);不要去接受王给的肥沃的封地,而是要选择贫瘠而又名声差的封地。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甲】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乙】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
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
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
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
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仲由宇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①,好勇力,志伉直②,冠雄鸡,佩猳豚③,陵暴④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⑤,因门人请为弟子。
(选自《史记。
伸尼弟子列传》)【注】①鄙:粗朴。
②伉直:刚强直爽。
③猳(jiā,加)豚:猪。
猳,公猪。
豚,小猪。
指以猳豚皮装饰的剑。
④陵暴:欺凌,施暴。
⑤质:质,通“贽”,礼物。
【丙】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③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與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人名。
③指麾:指点评论。
磨,通“挥”。
④伧:粗野,鄙陋。
⑤箸:这里相当于“之于”。
(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顾: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②回转顾望________(2)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情况,如:饭疏食,“饭”活用做“吃”的意思。
下列两句中的划线词都有词类活用情况,请写出意思。
①冠雄鸡________②子路后儒服委质________(3)下面的词语曾在课内出现,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①好勇力________②顾勃然不堪曰________(4)用“/”给文章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5)阅读上面三篇文章,根据你的理解,结合画线句用现代汉语补全下面内容。
①【甲】文:友人极为生气地说:“________”。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了您还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②【乙】文:孔子遭到子路的欺凌,他________。
③【丙】文:顾辟疆愤怒地说:“________。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6)上述三篇文章中的人物面对别人的无礼行为,表现各有不同。
请结合示例对孔子和顾辟疆的表现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