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高考真题汇总课件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共31张ppt)

2020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共31张ppt)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先进 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 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 的发展。 ③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 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 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 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 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易混易错点:
1.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更正:文化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 物质力量。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 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更正: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人 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 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 来的。
优秀文化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6——2019年高考全国卷试题分布
年份
题号 、 分值 试题情境 考点分布
2016 全 国 39(2)
十八洞村精 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Ⅱ卷
非选择题10分 准扶贫
对人的影响
2018 全 国 40(2)
改革开放四 文化的社会作用
Ⅰ卷
非选择题10分 十周年
2018 全 国 20选择题 4分 改革开放四 文 化 与 政 治 、 经 济 、
Ⅲ卷
十周年
综合国力
2019 全 国 20选择题 4分 乡村振兴 文化对人的影响
Ⅱ卷
2019 全 国 40(1)
城镇化过程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Ⅰ卷
非选择题10分 中如何对待
传统文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PPT课件 (全册文化与社会等10个) 人教课标版9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PPT课件 (全册文化与社会等10个) 人教课标版9

③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例2] (2009· 福建高考)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以“中国传 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 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 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
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
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
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站在 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 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一定社会群
体中约定俗成、 含 建筑,被称为 世代相传的风 义 凝固的艺术 尚、礼节和习 惯 对人们的物质 中国古代建筑 具有悠久的历 史,蕴藏着丰 富的文化内涵
影 生活和精神生 在世界建筑史
响 活产生持久的 上写下了光辉 影响 的一页
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习俗
地 位 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
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
(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
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 展起积极作用。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PPT课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PPT课件

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又可以反 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 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 的发展。
依据。
[课堂笔记]
本题站在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文化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和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角度;文化是生 产力是第二个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第三个角度。 [答案]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 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3)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
答案:B
考查点4 文化与综合国力
6.截至2009年7月,全球已经启动建设了331所孔子学院
(课堂),分布在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00 多个国家近3 0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这表明 ( A.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B.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在上升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课堂笔记] 选 C
本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必须把握在生产和生活中, 人民创作经典音乐,说明了文化来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同 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认为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是片 面的。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 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 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

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

 高三高考复习 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课件 (共16张PPT)

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
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这表明
()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解析】 在抗战时期这一大背景下,创作名曲并 产生积极影响,体现的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 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影响了人的实践活动。文 化与社会实践不一定同步,并且文化创造的主 体是人民群众,故排除A、B、D三项。
③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则包括 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 果。
④文明的变迁十分迅速;文化的变迁则相对迟缓。
2. 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 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 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 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 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 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 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 迹的反映。
(2)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 业为支撑。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 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2)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 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文化生活近三年高考真题分析与命题规律总结课件

文化生活近三年高考真题分析与命题规律总结课件

2.教育公平
文化与经济交融,教育培养人才。文化与综合国力(一单元) 。教育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二单元)。建设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 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四有公民,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四 单元) 。
文化生活近三年高考真题分析及命题规律的总结
表一:(新课标卷)文化生活试题分布及赋分情况
二、试题分析及命题规律总结 表二:(新课标卷)文化生活试题涉及的知识点
表三:(新课标卷)文化生活试题考查的能力
【2011,新课标,39,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10分)
必 须
强国

核心
本 任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关键是
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 造活力
需要
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最 重 文化自觉 要
文化自信
3.特别注意新教材新提法:“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 。
第二,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3)根据设问重点读,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和未尽之意,挖掘 出潜藏的隐性信息,做到信息提取不遗漏(重点在后两步)。
例2. [2013,江苏单科,34 (1)]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 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 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 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文化遗产的作用(一单元)。 对待传统文 化,文化发展与创新(二单元)。 中华文化特 点(第三单元) 。

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课件

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课件

易错点二:混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醒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 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 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特别提醒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有 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只有建立起 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让文化自觉变成扎实的行动。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正确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的决定因素 提醒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 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不能笼统地说 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是由增强国家 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而不是由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 现实需要决定。
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必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
要 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
性 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
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

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
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
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

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
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
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
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
富文化资源相匹配Leabharlann 现实需要决定的宏伟目标
必由之路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考点剖析及复习对策课件 新人教版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考点剖析及复习对策课件 新人教版

“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 有关道理的”,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 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 “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所给材料如果只体 现单一角度道理,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 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多角度的复杂 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 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 作简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 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 材料结合起来回答,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 列道理。
碍社会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
相 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 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
互 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 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
交 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 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
融 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 展,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 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
2010年参考试卷
41.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 参考试卷对当年高考的相 《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关内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说明A企业注重企业文化 有一定的相似度;但不能 建设为什么能产生积极的 机械地看待。
“体现说明型”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什么道理”、“对….加以分析说明”“怎样 体现”、“如何体现”等
实践
(一)文化生活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略)
特点:⑴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⑵从文 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看,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社 会实践的产物。⑶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 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 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久暂。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PPT课件 (全册文化与社会等10个) 人教课标版7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PPT课件 (全册文化与社会等10个) 人教课标版7

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笔记]
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中华文化包容性 的含义、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相关文化生活知 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是因为既继承了传统,又 加入了奥运元素,这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同时
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 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 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 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与北京“福娃”相比较,二 者在形象上各自不同,在承载和传递文化的任务上也各有 侧重。观察两幅图画,下列对“海宝”与“福娃”认识正 确是 ( )
①二者都是对世界文化的借鉴和传承 ②二者都是在兼收并蓄中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发展与创新 ③二者的差异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④二者的设计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③④ C.③④ B.①② D.①②③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因此选择D。 答案:D
考查点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230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
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此
书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的中国文化。《四库全书》 证明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