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外国文学的主要文学流派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自然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
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
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
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2、“忤悔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
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但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就会做下一恶事,伤害了别人。
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变立场,批判本阶级的罪恶本质。
3、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4、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海明威为代表的一群作家、记者流落巴黎,他们在战争中断饱受创作,失去了理想和生活目标,找江到生命的意义,精神抑郁,心灵空虚,消极苦闷,常常在醉生梦死中消磨日子。
法国作家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于是这个名称流传于文坛。
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扉页上引斯泰因之语作为题辞,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5、迷惘的一代(文学团体):一战之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派别,名称源出于美国女作家斯泰因,后由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引用,遂成为一个文学派别的名称。
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团体。
其共同特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因而思想消沉颓丧,对人生感到迷惘。
他们讲究艺术表现方法,文体含蓄简约,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6、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6西方文学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4~20分)外国文学史自考

西方文学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4~20分)第一节概述 5年9考(一)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仍然是19世纪后期文学的主导潮流。
但与19世纪中期相比,后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发生了一些变化。
1.法国现实主义文学(选择)(1)莫泊桑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品:《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我的叔叔于勒》《项链》(2)都德代表作品:《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普法战争)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特点(简答)中短篇小说体现了莫泊桑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1)思想内容:①表现普法战争②描写小职员的生活,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③以诺曼底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在美丽的农村自然风光映衬下,广大农民的淳朴、愚昧以及悲惨处境④还写有表现人的神秘精神状态的作品(2)艺术特色:①文字简洁、结构严密,用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为读者勾连出完整的生活画面,节省了很多篇幅。
②以平淡的口气叙述故事,却能够唤起读者复杂的情绪。
③语言朴素无华,却字字珠玑,以最恰当的文字和描述方式展开故事内容。
2.俄国现实主义文学(选择)俄国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
(1)列夫·托尔斯泰,推向高峰,《复活》(2)契诃夫,19世纪后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①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别里科夫)②戏剧:《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三姐妹》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特色(简答)(1)通过描写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社会现象,揭示生活本质,见微知著。
(2)采取不动声色的叙述态度,作者的主观态度完全融入冷静客观的艺术描写之中。
(3)小说语言简洁,少见戏剧冲突。
但人物性格特点可通过个性化语言得到体现。
3.美国现实主义文学(选择)(1)马克·吐温,杰出代表(2)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白牙》《铁蹄》代表作《马丁·伊登》,批判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
(3)欧·亨利,美国优秀短篇小说家《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法”(结尾出人意料)4.其他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选择)(1)英国:①梅瑞狄斯,《利己主义者》②哈代(2)德国:冯达诺,德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创始人,《艾菲·布利斯特》(3)波兰:显克微《你往何处去》(4)挪威:①比昂逊,《破产》②易卜生(二)自然主义文学(名词解释)19世纪60年代自法国及世界的文学运动。
完整word版,19世纪外国文学各流派总结,推荐文档

第四,浪漫主义善于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五,浪漫主义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
德国
奥·施莱格尔
弗·施莱格尔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与奠基人;创立了“耶那派”诗论
意大利
亚历山大·曼佐尼
《约婚夫妇》
表现了民族复兴的思想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意大利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致意大利》、《金雀花》
美国(美国文学史上,真正作为本民族文学的第一次繁荣,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华盛顿·欧文
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
《见闻札记》
开创了美国短片小说创作的传统
詹姆斯·费尼莫·库柏
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美国的司各特”;他为美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开了先河
瓦尔特·司各特
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创作了“司各特式的小说”
《艾梵赫》
法国(法国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夏多布里昂
法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
《基督教真谛》
其发表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的开始
史达尔夫人
提出了社会环境制约文、社会造就文学的唯物主义文艺思想
《论文学》、《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
论证了浪漫主义文学存在的合理性,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
开浪漫派诗歌之新风
《沉思集》
注重抒发内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受,诗风飘逸
阿尔弗雷·维尼
《命运集》
维克多·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欧那尼》
《悲惨世界》
前者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后者,贯穿人道主义,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珍品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并在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
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2、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植根于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世纪末期以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
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特别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的苏联,后被定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并且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教育和改造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要求发挥艺术创造的主动性,自由选择各种形式、风格和体裁。
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后来又曾遭到扭曲,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出现对消除苏联“拉普”带来的不良后果起过积极作用,对世界文学产生重要要影响。
4、批判现实主义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突出特点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注意细节的真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以长篇小说最为突出。
外国文学讲义-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外国文学讲义-十九世纪后期文学一、历史背景1、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2、出现了多种社会哲学思潮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奥地利弗洛依德的心理学法国泰纳的决定论(种族、环境、时代)3、欧美文学流派繁多,思想各异,相互影响,并存发展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法国: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短篇(350多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6部)—《一生》、《漂亮朋友》(代表作)法朗士:《克兰比尔》、《诸神渴了》2、英国: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伏尼契:《牛虻》3、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社会支柱》(共创作26部剧本)4、波兰:显克微支:《火与剑》、《洪流》、《你往何处去》(1905年获诺贝尔奖)5、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契诃夫(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第六病室》、《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6、美国: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300多个短篇小说)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喊》、《马丁•伊登》(代表作)三、自然主义文学1、含义:19世纪60年代起在法国形成的文学思潮,以左拉、龚古尔兄弟为代表。
其理论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主张文学创作中运用生理学、遗传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原理去分析和表现人的生物本能,注重对人的生理因素的分析。
认为人只能消极地受环境的支配,人的社会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决定。
2、自然主义的思想特征:(1)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观点,将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
(2)自然主义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第八章“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测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第八章“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哪位作家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之父”?A.屠格涅夫B.福楼拜C.左拉D.托尔斯泰A.《雾都孤儿》B.《大卫·科波菲尔》C.《双城记》D.《远大前程》3.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人”的是哪位作家?A.马克·吐温B.亨利·詹姆斯C.西奥多·德莱塞D.赛珍珠A.《战争与和平》B.《安娜·卡列尼娜》C.《复活》5.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先驱”?A.詹姆斯·乔伊斯B.弗吉尼亚·伍尔夫C.威廉·福克纳D.萨缪尔·贝克特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自然主义文学主张“人类行为完全受制于遗传和环境因素”。
()2.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悲剧。
()3.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描写贵族生活的小说,强调了个人的道德责任和社会的伦理规范。
()4.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象征主义文学主张通过象征和暗示来表达内心世界。
()5.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西奥多·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面。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左拉、_______和托马斯·哈代等。
2.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讲述了一个孤儿在_______的艰难生活。
3.托尔斯泰的《复活》讲述了贵族聂赫留朵夫和女犯人玛丝洛娃之间的_______故事。
4.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中,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波德莱尔、魏尔伦和_______等。
5.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西奥多·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_______。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8章 19世纪文学(三)

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19世纪后期的文学呈多元化:3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潮)、自然主义文学、巴黎公社文学。
非理性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后期文学的基本特征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
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②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
③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对世界感到失望和无所适从,只好退回内心强调“意志”。
2.开始“退回内心”。
(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向内转”的趋势)。
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形式主义文学则注重象征和隐喻,讲究交感和对应。
二、多元文学的发展概况自然主义、巴黎公社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后期文学的主导潮流,不再局限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是扩展到封建专制的国家;对罪恶的根源的追问;对人类心灵关注加强。
(1)法国莫泊桑1、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中短篇小说300余篇、长篇小说6部;中短篇小说是莫泊桑的最高成就,所表现的生活可以拼贴成法国社会风俗画。
福楼拜的学生,受福楼拜影响。
2、代表作《羊脂球》(成名作、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最富现实意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3、特点(1)普法战争称为主要题材。
(2)展现小职员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3)以诺曼底农村生活为背景(4)展现人的神秘精神状态4、艺术成就(1)文字简洁,结构严密(2)用平淡的口吻叙述故事(3)语言朴实无华都德:《柏林之围》《最后一课》(2)英国梅瑞狄斯:《利益主义者》哈代(3)德国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冯达诺:德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始人,《艾菲·布利斯特》(4)中欧和南欧以反对压迫争取民族解放为主挪威:易卜生(5)俄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1、契诃夫的创作特点:(1)多选取普通生活,自然的反映善恶(2)不动声色的叙述态度(3)契诃夫的小说没有大篇幅的景物描写2、《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和社会意义:⑴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套中人》中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
外国文学(二)第八章 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

第八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文坛,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浪漫主义余波犹存,现实主义方兴未艾,新的文学流派陆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源于法国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自然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1、十九世纪后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加深了人们对理性的失望、对人性的怀疑;2、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促成了各种弘扬科学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遗传学、医学的发展导致了对人的认识的变化:①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认为研究任何实物的性质都必须探讨其特征和环境,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以法国遗传学家吕卡斯医生为代表的“自然遗传论”则认为一切肉体的精神的病都跟遗传有关,酗酒、纵欲、犯罪、疾病等都会遗传;②孔德(1798一1857)的实证主义哲学主张科学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认为人的社会性取决于生理条件,应以人的病理状态作为道德研究的基础。
【实证主义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③泰纳(1828一1893)把孔德的观点引入文学研究,提出了决定文学发展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理论,主张文学综合研究人所受到的各种影响,特别是种族影响。
【种族包括人的先天的、生理的、遗传的和特定民族影响等因素;环境包括物质和社会两重因素;时代包括文化和当时占优势的观念等因素。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1、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将客观性、真实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但反对选择、提炼生活,而是“照相式”地实录社会生活;2、全面反映时代面貌,让底层人的生活大量进入文学作品;3、写人时注重表现人的生物属性(用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观点解释人的性格),排斥典型化原则;4、淡化情节,铺陈日常生活琐事;5、使用平和、客观、冷静的叙述文体。
(三)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自然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七、八十年代;它源于法国,然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9世纪后欧洲文学十九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文学史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原因:主潮式的文学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多元格局初步形成,是这时期文坛的显著特点。
作为19世纪中期主潮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仍在继续发展,并拥有一批重要的动摇。
在各种政治、社会、思想力量的影响下,无产阶级文学、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带着各自的风采汇入历史的长河,它们或相互补充、交融渗透,或相互排斥、竞争发展,与批判现实主义分庭抗礼,构成多足鼎力之势。
(一)巴黎公社文学巴黎公社文学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产物,也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及其独立斗争的展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欧的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相继出现了萌芽状态的无产阶级文学,如法国的工人诗歌、英国的宪章派文学和德国的革命诗歌等。
巴黎公社文学主要包括公社斗争前后约二十年间公社战士们的大量文学创作,其基本题材多取自巴黎公社革命事业,真实地纪录了巴黎人民英勇的事迹和反对派血腥镇压的滔天罪行;表现了被压迫阶级为争取做人的权利而斗争的主题;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采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诗歌形式,诗歌是公社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欧仁·鲍狄埃、让·巴蒂斯特·克莱芒和路易丝·米歇尔是公社诗人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米雪尔(著名巴黎公社诗人):《和平示威》狄盖特:《红色圣女》鲍狄埃:《国际歌》。
深深植根于革命斗争现实的巴黎公社文学,以其鲜明的政治倾向、丰富的思想内涵、昂扬的格调和理想的光彩,谱写了无产阶级文学光辉的第一章。
(二)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
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和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主张“客观”、“冷漠”的福楼拜的创作,可谓自然主义先声。
19世纪60年代初,龚古尔兄弟登上文坛,它们相继发表理论和作品,标志自然主义的诞生。
6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初,左拉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述。
与此同时,他创作了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20部,使其成为自然主义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
70年代末,左拉周围聚集了一群年轻作家,深受他文学观点的影响,其中著名的有莫泊桑和若利-卡勒·于斯曼(1848-1907)等。
他们曾共同发表短篇小说集《梅塘夜话》(1880),被视为自然主义的盛举。
80年代中,“梅塘集团”解体后,法国自然主义开始衰落,而影响却逐渐蔓延全欧,尤以在德国的声势最大。
特征:1、再现自然,就是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
2、强调客观性,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
3、突出的科学性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4、要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精确,认为创作就是一种实验的过程。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左拉的《泰莱丝。
拉甘》是其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卢贡—马卡尔家族》是左拉自然主义大型系列小说,它的副标题“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小酒店》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
主人公少妇:绮尔维丝。
作品对人物进行了生理学的把握。
《娜娜》是《小酒店》的续篇。
绮尔维丝的女儿:娜娜,小说展示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空虚和淫乱,有明显的遗传和环境决定论的自然主义特色。
《萌芽》描写劳资矛盾。
主人公青工:艾蒂安。
朗吉耶评价:自然主义把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把人等同于任何一种生物,因而常以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的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忽视甚至无视人的社会属性,引发出许多错误的结论,也描写了大量酗酒、淫荡、神经质等畸形变态的现象。
但总体来说,以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审视人的行为和心理,体现了自然主义要科学、准确地剖析人的努力,是有益于丰富人对自身复杂性的认识的。
(三)唯美主义唯美主义发端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
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抛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的口号。
他在《〈阿贝杜斯〉序言》(1832)和《〈莫班小姐〉序言》(1834)中明确提出了艺术的非功利属性;他精心构思的小说《莫班小姐》,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60年代,帕尔塔斯派在诗歌创作中精雕细刻,追求格律的工整和形式的完美,形成一次唯美主义的高潮。
唯美主义产生于对激烈的阶级斗争的恐惧和厌恶,也产生于对功利主义和虚构道德的愤慨。
剧烈变化的政治风云,使这批敏感而脆弱的才子们因无所适从而退避三舍,期望在超政治、超现实的艺术象牙塔里寻求安慰和满足。
他们既反对艺术服务于政治,也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激发对文学的政治功能,也反对文学的道德教化。
于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便成了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
美,必然是、也只能是“无用”的;而“有用”的、功利的事和物,都只能归属于“丑”类。
唯美主义不仅割裂了“美”与“善”的联系,还进一步将“美”与“真”剥离。
对鄙俗现实的深恶痛绝,使他们认为艺术的认为不应是“反映”现实,而应是以艺术的“美”去“遮盖”现实的“丑”,使人们在美得艺术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从而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
他们甚至进而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艺术化。
基于对艺术“非功利性”和“非现实性”追求,唯美主义者强调美应是纯粹的、绝对的、奇特的、形式的,而创作则是自由的、想象的、虚构的、“撒谎的”。
因而,他们的作品大多精巧考究,空灵飘逸,“华而不实”,新颖雕琢有余,思想深度不足。
唯美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艺术的独立价值,提高了艺术的地位;但对功利性与现实性的彻底否定,幼稚实际上贬抑了艺术在社会文化纸的地位和作用。
代表作家:(1) 泰奥菲尔·戈蒂耶,法国唯美主义的始作俑者。
代表作《珐琅和雕玉》(1852),其他重要诗集还有《阿贝都斯》(1832)、《死亡的喜剧》(1838),小说《莫班小姐》(1836)等。
(2)奥斯卡·王尔德,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理论家。
早期创作有诗歌和童话,《诗集》(1881)和童话集《快乐王子》(1888)。
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充分阐述了他的唯美主义文艺观。
(四)象征主义19世纪70年代崛起于法国的象征主义,与唯美主义有着姻缘关系,但其成就、声势、影响,都要大于后者。
夏尔·波德莱尔,在19世纪中叶孤傲地独步独步文坛,是一位兼容并蓄而又标新立异的“奇才”。
他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和数十篇见解独特的文艺批评,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并吸进了后来者,使他成为后来诸多文学流派的共同先驱。
象征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浮夸热情,不满于帕尔纳斯派的雕琢空泛,更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忠实模仿不屑一顾。
他们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
因而,波德莱尔的“通感”论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
朦胧美和神秘色彩,是象征主义作品的显著特色。
他们的诗句大多流畅自然,富裕乐感。
但其中多有象征、暗示、隐喻,“模糊与精确相连”(魏尔论语),从而使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了更多想像、品味的余地。
象征主义诗人对音乐性的追求,意在使诗歌能与音乐一样对观念世界作出暗示。
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
代表作家:(1) 保尔·魏尔伦,法国著名的象征派诗人。
(2)阿尔多尔·韩波,是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位象征主义诗人。
代表作《醉舟》《黎明》等,以瑰丽的想象、巧妙的“通感”脍炙人口。
(3)斯蒂芬·马拉美,象征派的泰斗。
著名的有《牧神的午后》(1876)、《骰子一掷绝不会破坏偶然》(1897)。
二、20世纪的西方文学客观现实:20世纪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历史的飞速发展,使各种社会哲学思潮异常活跃,文学上也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格局。
对西方来说,自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一来,世界就不再是完整有序、不言自明的了,单一的思潮和单因决定论也已不复存在。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与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都对20世纪的文学和文化影响巨大。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20世纪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唯意志论、“超人”哲学、优生学等理论被帝国主义利用为侵略扩张的“理论依据”,直觉主义、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成了许多现代派思潮的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则成为一切被压迫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主义和追求平等自由理想的思想武器。
20世纪诡异多变、扑朔迷离的现实,使作家产生了许多怀疑、困顿乃至迷惘,也使当代读者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当代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要求能动的探索,不喜欢作家为他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使他们产生“必然如此”的阅读期待。
19世纪读者与作品之间的那种和睦信任关系已被打破。
当代读者迫切需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认识和鉴赏当代人无限丰富的生活和无比复杂的处境和命运,因而只有多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和文学的多元化才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认识需求和审美需求,探索新的方法来表现这个世界就成了当代作家包括现实主义作家的共同课题,各种文艺思潮和流派的出现和更迭也就是一种历史必然了。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发展中的两大潮流。
现实主义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普遍的艺术倾向,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模式。
20世纪现实主义在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获得新的内涵和意蕴,向着更高的多元化境界发展,表现出广泛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和不拘成规的艺术活力。
这是20世纪人类主体意识进一步成熟和深化的表现。
(一)前期现实主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主要的一个变化特点是“向内转”:从外在描写走向内在描写,从描绘形成人物性格、行为的客观世界走向描绘人物“内宇宙”的主观精神世界;思辨倾向越来越加强,见证意识日趋淡薄;世界不再是与“我”无关的独立存在,而是“我”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东西。
20世纪现实主义的这一新发展,必然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难分难舍的联系,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题材: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了一批长河小说,作家们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泛的题材书写当代社会,铺就了前所罕见的鸿篇巨著。
总体而论,这时期的作品还具有下层人民得到较多反映、劳资矛盾更多触及、战争题材作品空前增多、自传成分增强、象征手法和幽默幻想手法得到综合运用、情节日趋淡化、典型人物的塑造不再是艺术追求的中心等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上半叶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欧美各国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坚持并发展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其中不少都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苏联新文学的崛起,更为现实主义文学增添了新的色彩。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的反法西斯主义浪潮中,以反战和反压迫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了一次高潮,史称“红色三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