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回收处理与循环利用专题
日本垃圾处理ppt课件

;.
80
;.
16
由特定有害垃圾溶出试验,有害物质的判断基准
有害物質
填埋处理的场合
Ⅰ) 水银
(R-Hg)
ND
水银及其化合物 (Hg)
0.005
Ⅱ) 镉及其化合物 (Cd)
0.3
Ⅲ) 铅及其化合物 (Pb)
0.3
Ⅳ) 有机磷化合物 (O-P)
1
Ⅴ) 6阶铬化合物 (Cr+6)
1.5
Ⅵ) 砷及其化合物 (As)
~5mm
膨润土
Geotextile(无防布)
~4.5mm
膨润土
;. Geotextile(无防布)
47
近年来,开发了膨胀性树脂用来代替天然的膨润土
渗漏检测系统
电流式 在上部防渗层的上下面设置电极棒,测定两电极间的电流,抵抗值,如果抵抗 值减少,电流增大,说明防渗层破坏了。 物理式
2层防渗层被分成几个部分(100~200m2),各部分由相同的防渗材 料组成,防渗层间形成袋状,真空泵加负压。 如果防渗层破了,负压就不能保持。
;.
78
我们制造的垃圾最终責任 由谁来承担
減量化+再利用再生+焚烧施設+最終処理場 誰都不愿在自己的庭院里建填埋场。 难以达成共识 多面的検討和合理的決断?
;.
79
要認識到中間処理・最終処理場地域居民 的牺牲。
与地域的発展关联 如何积极的思考?
個人的まとめ 垃圾問題是生存的問題 科学技術给人類带来幸福了吗。 科学技術该如何使人類幸福。
;.
42
Geomembrane(防渗材料)的主要性质
破坏强 度* MN/m
2
伸长率 ** (%)
1%割线弹 性系数 MN/m2
日本的垃圾处理方式.doc

日本的垃圾处理方式1、政府立法为使垃圾处理有法可依,日本政府颁布了《推进形成回收性社会基本法》,当中包括7个具体法律:《废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容器和包再回收法》、《家电再回收法》、《建筑工程材料再资源法》、《食品再生利用回收法》、《促进绿色购买发达的节能环保科技法》2、带垃圾回家,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日本城市街道几乎不设置垃圾箱,只在一些便利店附近设置少量垃圾箱,目的是让人把垃圾带回家从而保障日本街道的整洁3、对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实施精细化管理第一类:可燃垃圾。
包括厨房垃圾、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皮布制品、已污损的塑料包装等。
第二类:金属、陶器及玻璃制品。
包括陶瓷类、玻璃制品、金属制品、小型电器等。
第三类:可再利用资源类垃圾。
包括塑料类、纸类、金属类、玻璃类等。
第四类:大型垃圾。
包括电器类、家具类等。
第五类:电子垃圾分门别类之后就是规范化的回收,日本每周都有几天回收垃圾的时间,不同的日子回收不同的垃圾,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4、不同垃圾的不同处理资源垃圾可以循环再利用;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如台场就有一部分是由垃圾堆填而成;而电子垃圾主要采取一定的科技技术进行再利用,如松下环保技术中心对于处理旧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冰箱的再生利用率接近85%。
5、奖励与惩罚措施日本对于每家每户所产的垃圾都有限量要求,产生的垃圾量较少的会得到相关部门的表扬与奖励,产生过量垃圾的住户将会受到批评;对日本人来说,必须要会处理垃圾,谁不好好处理垃圾,政府将会派人上门拜访,并且,日本TBS电视台开设了一个栏目,专门在全国寻找不处理垃圾的人,然后由节目主持人帮助他们一同处理垃圾,效果很明显。
资源循环利用—东京垃圾处理的经验与做法

东京垃圾处 理的经验与做 法
口 北京市市 委研 究室 姜国洲 北京市科 学技 术委员会 张 星
日本 东 京 是 一 个 拥 有 2 0 万 以 上 00 人 口 的 特 大 型 城 市 , 每 天 吞 吐 大 量 物
店 收 集 来 的 固 态 生 鲜 垃 圾 运 抵 专 业 垃 圾
处 理 公 司 以 后 ,直 接 被 从 翻 斗 运 输 车 上
倾 倒 入 进 料 口 ,再 由大 型 传 送 带 运 送 到
设 备 上 方 。 垃 圾 从 上 至 下 依 次 经 过 两 类 粉 碎 机 ,被 粉 碎 到 2 5 米 以 下 。 粉 .厘 碎 后 的 垃 圾 进 入 特 殊 的 筛 选 机 , 混 入 其 中 的塑 料 托 盘 、保 鲜 膜 等 难 以 发 酵 的 杂 质 被 一 一 分 离 ,而 生 鲜 垃圾 则进 入 调 整
生 活 垃 圾 处 理 也 能 变 废 为 宝 。 从
生 鲜 食 品 市 场 、食 品 加 工 厂 、超 市 和 饭
五 回 收 各 种 不 能 燃 烧 的 饮 料 瓶 。前 一 天
晚上 用 垃 圾 袋 装 好 放 在 固 定 的 地 方 ,第 二 天 一 早 ,环 卫 工 人帛 车 拉 走 。在 垃 圾
丢 放 集 中 的 地 点 ,往 往 画 有 简 单 明 了 的
指 导 图 , 同 时 也 有 措 词 严 的 打 击 非 法
排 放 废 弃 物 的 一些 告 示 ,显 示 在 日本 垃 圾 处 理 不 是 一 件 简 单 的事 情 。
日本 还 特 别 重 视 包 装物 的 回 收和 循 环 利 用 ,努 力 节 约 资 源 和 减 轻 对 环 境 的 负荷 。 日本 政 府 在 19 年 就 制 定 了 “ 95 容
日本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理_一项值得借鉴的重要社会成就

国发现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的人,然后由节目主持人与他们
交流,帮助他们处理垃圾。在大众面前,大多数人会改正。
该电视节目受到社会的关注,收视率还很高。
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
要给社会添麻烦”;给人、给社会添麻烦是不光彩的。不讲
就不是“小件垃圾”,而是“大件垃圾”(通常是长度超过0.
5m).
横滨市把生活垃圾分成10类,市政府向市民分发了
专门的手册来说明,其内容细致人微。比如,女子的长筒
袜如果只剩一只,可以按可燃物处理。但如果是一双,则
应按废旧衣物处理。男士用的领带属于“废旧衣物”类,但
在扔掉之前,要求要把领带“洗干净并晾干”。女性用的唇
保护,以及农业、养殖业等方面。日本在推广生活垃圾EM
处理技术,努力在家庭内将厨房垃圾变成有机肥料。只需
用0.2%EM含量的专用粉状发酵物,按1%的用量接种到
有机生活垃圾中进行厌氧发酵,夏季经7天后有机垃圾即
被分解,且无臭无蚊蝇革生,同时可得到无臭味、可直接还
原于土壤的活菌肥料,用于蔬菜和花卉的栽培。
抓起来,放进焚烧炉。焚烧垃圾时,炉内产生高达900℃的
高温气体。这些高温气体进人冷却魄,立刻把里面的水变
成高温高压的燕汽,蒸汽用来发电。发电的余热又用于提
高游泳池水的温度,实现了热能的充分利用。
它的两台焚烧炉每天最多共能发电440okwh,清洁中
心的电力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电用不完的时候,清洁中心
必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第3专胭: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
日本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理
介绍日本人的圾处置经验

介绍日本人的圾处置经验日本人的圾处置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高效和环保的方式之一、他们通过创新的方法和严格的规定,成功地减少了垃圾量,并将回收和循环利用作为重要的环保理念。
首先,日本人十分注重垃圾分类。
他们通常将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两类,再根据不同的垃圾类型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
这样一来,垃圾袋内仅装入同一类别的垃圾,方便后续的回收处理。
例如,他们将塑料、纸张、玻璃瓶等可回收物品分别放入专门的回收袋中,而将湿垃圾、厨余废料等放入饭店废料袋中。
由于分类明确,垃圾处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日本人非常重视回收利用。
他们积极推广各种回收设施和回收方法,例如回收箱、回收站和回收点等。
这些设施常常位于社区内或小区附近,方便居民随时投放回收物品。
此外,日本还对回收物品进行多种处理措施。
许多回收物品通过高温焚烧来发电,或者经过特殊的处理工艺制成再生材料。
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日本人通过创新的垃圾处理技术来减少垃圾量。
他们对垃圾进行粉碎处理,使其变得更加密集。
此外,他们还鼓励居民在购买产品时,尽量选择体积小巧、易于储存和处理的包装。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垃圾的体积,并减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成本负担。
此外,日本政府和居民也非常注重环保教育。
他们通过学校、社区和媒体等渠道,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性。
儿童从小就接受环保教育,养成了垃圾分类和环保行为的习惯。
这种教育导向使得日本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
总的来说,日本人的圾处置经验是一个集体努力的结果。
他们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创新技术的应用,成功地减少了垃圾的数量并循环利用资源。
这种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日本为构建循环型社会所采取的措施

日本为构建循环型社会所采取的措施
构建循环型社会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日本作为全球资源和能源非
常先进的国家,其社会发展方向也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规划。
首先,日本在物质资源节约方面,是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日本出台了《废物处理法》,将废物分为有害废物、可回收废物、混合废
物和可焚烧可堆肥废物等四类,强调从原源处起步进行可循环可利用的废
物处理。
同时,也实施了资源循环券(环节券),例如,一家企业用一定
数量的资源循环券就可以购买新的原材料,而这些券可以交换回收利用的
废弃物和原料,从而实现废物的尽量重复利用。
其次,日本在能源节约方面,也在积极开展工作。
日本政府出台了多
项法令,推动能源节约,例如《对应建筑能源效率对话令》(2024年),《应用建筑能源效率对话令》(2024年)等,以及《对应工业设备效率
对话令》(2024年)等,其目的是实施能源节约措施,激发能源效率的
发展,实现能源使用的更合理和更有效的分配。
同时,日本还积极推动可
再生能源发展,例如出台了《太阳能政策》(2024年)等,旨在促进能
源结构转变,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
此外,日本还采取了多项措施。
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

02 垃圾处理方式
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意义: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率
垃圾分类的方法: 可燃垃圾、不可 燃垃圾、资源垃 圾、有害垃圾等
垃圾分类的推行 措施:政府立法、 宣传教育、奖励 制度等
垃圾分类的成果: 减少垃圾处理压 力,降低环境污 染,提高资源利 用率
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日本居 民将垃圾分类为可 回收物、厨余垃圾 等,以便于回收利 用
垃圾焚烧处理 技术成熟,可 以有效减少垃 圾的体积,同 时降低对环境
的污染。
垃圾焚烧发电 厂在建设过程 中需要严格遵 守环保标准, 确保排放的废 气、废水等符 合相关规定。
垃圾焚烧发电 厂的建设需要 投入大量的资 金和人力,同 时也需要得到 当地居民的支
持和配合。
填埋处理
定义:将垃圾填 埋在指定的场地
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
日本垃圾处理注重 减量、分类、回收 和利用,形成循环 经济体系
通过立法和技术创 新,推动企业和个 人参与垃圾减量、 回收和利用
建立完善的垃圾回 收体系,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减少环 境污染
政府、企业和社会 共同参与,形成全 社会的环保意识和 行动
出了贡献。
添加标题
日本垃圾处理对社会的 启示是,提高公众环保 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前提,政府、企 业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 力,加强宣传教育、推 动科技创新、完善法律 法规,从而营造一个更
加美好的环境。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制定严格的垃圾处理法规,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与企业合作,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
日本传统废物再利用与环保工艺

日本传统废物再利用与环保工艺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废物再利用与环保工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日本在废物再利用和环保工艺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 废物再利用的文化传统日本有着悠久的废物再利用的文化传统。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日本人民一直以精简和再利用资源为目标。
例如,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服饰,它们通常是由多个小块的布料拼接而成。
当和服破损后,人们会将其拆解,并将可用的布料重新用于其他衣物的制作。
这种传统的废物再利用文化,使得日本人民对资源的使用更加节约和高效。
2. 传统废物再利用的实践在日本,废物再利用的实践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陶瓷工艺。
日本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人们通过破碎陶瓷器皿,将碎片重新拼接成新的作品。
这种传统的陶瓷修复技术被称为“金継ぎ”(Kintsugi),它不仅修复了陶瓷的破损,还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美感。
这种废物再利用的实践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还延长了陶瓷作品的寿命。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的木材再利用工艺。
在传统建筑中,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当建筑物老化或拆除时,人们会将可用的木材重新利用于其他建筑项目。
这种再利用的木材被称为“古材”(Koboku),它们在新的建筑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对木材的需求,还保护了森林资源。
3. 环保工艺的创新实践除了传统的废物再利用,日本还在环保工艺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实践。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垃圾分类和回收系统。
在日本,人们将垃圾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普通垃圾。
这种分类系统使得垃圾可以更有效地回收和处理,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此外,日本还在能源领域进行了许多创新实践。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日本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垃圾回收处理与循环利用专题
作者:马文秀
来源:《日本问题研究》2019年第06期
垃圾回收处理与循环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着人民大众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民生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
2019年,环境保护政策进一步聚焦固体废弃物。
1月,国务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提出新时代下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垃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7月1日起,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强制垃圾分类的城市。
垃圾分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鲜活映现。
如何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提高垃圾回收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控制垃圾增长速度,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再利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鉴于此,本期杂志以“日本垃圾回收处理与循环利用”为题,刊发一组研究日本垃圾分类管理、回收处理与循环利用的文章。
文章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研究日本垃圾分类管理、回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对我国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从“垃圾战”到“多元协作”——日本垃圾治理的路径与经验》一文,分析了战后日本垃圾治理的历程,总结出日本垃圾治理的经验,并结合典型案例,做了进一步分析。
作者指出,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垃圾公害问题曾一度非常严峻,日本政府为了处理不断增大的垃圾而出台的垃圾处理设施场建设计划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全国各地纷纷爆发被称为“垃圾战”的反对建设垃圾处理场的民众运动。
为此,日本政府反思经济至上的政策,加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垃圾治理的法律体系、开展环境保护与垃圾治理的宣传教育,以及构建政府引导、市场激励、民众参与的垃圾治理多元主体协作模式等一系列措施,使日本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模式走向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资源再生的循环型社会。
日本垃圾治理多元主体协作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制度构建及启示》一文,分析了日本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制度构建的背景、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流程与具体实施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
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探索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
作者认为,以2002年《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法》实施为标志,日本构建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制度;日本将建筑垃圾从产生到再资源化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各相关主体联系起来,通过采取准入许可证制度、公共建筑绿色采购和建筑垃圾传票制度等具体措施,使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涉及的各相关主体形成闭环流程;日本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成效显著,依法推行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施工
数量保持稳定,各类建筑垃圾基本完成动态调整的再利用目标;未来中国在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领域,可借鉴日本专项立法、流程管理、动态考核、绿色采购等方面经验。
《日本國民性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从国民性的视角分析了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市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作者认为,日本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实现了政府与民间良性联动,全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机制的重要一环;日本之所以能够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归根到底是由于日本国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有着深刻认识,危机意识下具有勤勉务实与精细严谨的传统,以及“耻感文化”的较强道德约束作用;中国的垃圾分类处理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地区居民的群体性格,因地、因人而施策。
《日本制定“塑料资源循环战略”的原因及影响》一文,对日本塑料垃圾循环利用的情况、塑料资源循环利用政策转变原因以及“塑料资源循环战略”内容进行了分析。
2019年日本政府对塑料垃圾循环利用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从2018年G7峰会上持消极态度,拒绝签署《海洋塑料宪章》,到2019年积极制定《塑料资源循环战略》,并将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治理列为当年G20峰会的重要议题。
作者认为,这一政策转变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推进建设循环型社会体系、现实环境外交以及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等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产物;日本的《塑料资源循环战略》是一份旨在“利用日本的经验、技术在解决全球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战略性文件,这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该战略设定了高标准的塑料减量化、再使用与再循环、再生利用与生物质塑料使用的目标,全面收紧生活中产生的塑料垃圾,并从源头削减塑料垃圾的产生;中日两国在海洋塑料处理问题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马文秀,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