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囊肿(资料参考)
纵隔淋巴管囊肿2例报告

纵隔淋巴管囊肿2例报告标签:纵隔淋巴管;囊肿笔者近日遇纵隔淋巴管囊肿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2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丝,未行治疗,自行缓解。
半年前再次出现痰中带血,量不多,无黄脓痰,无畏寒、发热及胸痛。
近两个月来晨起时痰中带血块,饱食后平卧自觉呼吸困难入院。
体检无特殊。
B超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探查,见纵隔部位有一囊性肿物,9.5 cm×8.2 cm 大小,提示纵隔囊肿(多发性)。
胸部X线片:后前位片见两侧上、中、下纵隔有明显向肺野突出的肿物,呈分叶状,密度较心脏为低,气管向右侧移位。
侧位片见心后缘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肺门结构不清,前纵隔密度亦明显增高。
胸部CT扫描见前中、上纵隔内心脏大血管与气管、食管被巨大肿物所包绕,肿物为囊性并向两侧明显突出,CT值为8.1~10 HU,形态不规则,边缘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光滑整齐,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与周围大血管界限清楚(图1、图2)。
诊断纵隔巨大淋巴管囊肿。
术后病理报告为纵隔淋巴管囊肿。
例2,男,16岁。
因感冒胸透发现胸部肿物。
体检:叩诊胸骨两侧3~4 cm 为浊音区,心音及两肺呼吸音均正常。
X线检查:左上、中纵隔增宽,边缘光滑锐利。
透视观察纵隔大小随呼吸改变。
CT所见:左前中、上纵隔可见低密度囊性肿块,大小5 cm×5 cm×4 cm,密度不均匀,增强前CT值为23.6 HU,增强后CT值无变化(图3),病变与降主动脉可以区分,肺门结构未见移位征象。
诊断:左前中、上纵隔良性肿瘤,纵隔淋巴管囊肿,胸腺瘤部分囊性变不除外。
术后病理检查:大量增生的脉管状结构构成,瘤组织中可见残存之胸腺组织、神经束和脂肪组织。
诊断纵隔淋巴管囊肿,部分有出血。
2讨论纵隔巨大淋巴管囊肿(也称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可发生于纵隔任何部位,以前中纵隔多见[1],大小不等,大者可充满整个胸腔[2]。
胸片与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突向一侧或两侧的纵隔肿块,边缘境界清楚、光滑锐利、密度均匀,深呼吸或变换体位肿块大小、形态可随之改变。
盆腔淋巴囊肿诊疗进展

盆腔淋巴囊肿诊疗进展盆腔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膀胱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根治术或减灭术中往往需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之此类手术时间长、术野狭窄、创面大,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
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淋巴循环障碍及局部死腔形成有关。
由于随访期限及检查方式的不同,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也差异较大。
盆腔淋巴囊肿体积较小时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自行吸收;体积较大时常导致二便不畅、下肢肿胀、盆腔疼痛、输尿管梗阻、继发性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术后早期采取必要措施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甚为重要。
B超是临床检查淋巴囊肿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在B超引导下治疗淋巴囊肿的方式也成为大多数外科医生的首选。
标签:淋巴囊肿;淋巴结清扫术;硬化治疗目前,临床治疗及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方法较多,其效果文献报道不一,本文就盆腔淋巴囊肿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探讨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提高盆腔淋巴囊肿的诊疗水平。
1 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特点盆腔淋巴管分布广泛,可分为内、外侧两组。
通常认为髂内血管周围淋巴管为内侧组髂淋巴管,引流来自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等盆腔脏器及会阴和臀深部的淋巴液。
外侧组髂淋巴管又分为内侧部、前部和外侧部,其中内侧部位于髂外血管的前内侧,在盆腔手术时较易损伤,引流来自腹股沟、股收肌区域、生殖器及下尿路区域的淋巴液。
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盆腔脏器手术过程中损伤淋巴管或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过程中淋巴管断裂,未结扎或结扎不确切,导致淋巴液外溢。
并且原有淋巴循环紊乱至回流障碍,加之手术创面渗液及出血聚集于腹膜后死腔而形成盆腔淋巴囊肿。
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其可能原因在于术式、随访期限、诊断手段的不同。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淋巴囊肿多继发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有报道显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50%的再干预是为了处理淋巴囊肿[1]。
囊肿型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了解最新进展

研究进展:靶向治疗在淋 巴管瘤治疗中的应用,如 BRAF抑制剂在BRAF突
变淋巴管瘤中的疗效等
靶向治疗的优点:提高治 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的原理: 利用患者自身的 免疫系统来攻击
肿瘤细胞
免疫疗法的类型: 包括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CAR-T 细胞疗法、肿瘤
质进行治疗
干细胞疗法:通过移 植干细胞,修复受损 的组织和器官,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5
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
治疗效果评估标准
肿瘤体积变化:通 过影像学检查评估 肿瘤体积的变化情
况
症状改善:观察患 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如疼痛、肿胀等
生活质量:评估治 疗对患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如活动能 力、饮食、睡眠等
诊断和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了解手术、 放疗、化疗、免疫疗 法等治疗方法的优缺
点
日常护理:注意饮食、 运动、心理调适等方
面的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 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
力和困扰
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基因治疗的原理:通过基因 编辑技术,修改或替换病变 基因,达到治疗目的
基因治疗的挑战:技术难度 大,伦理问题需谨慎对待
其他最新疗法及研究进展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 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
来攻击肿瘤细胞
基因疗法:通过基因 编辑技术,修改肿瘤 细胞的基因,使其失
去生长能力
靶向治疗:通过特异 性药物,针对肿瘤细 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
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管囊肿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管囊肿疗效观察作者:张爱武张中华来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管囊肿的疗效。
方法:对19例宫颈癌术后盆腔近髂血管旁的囊性包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引流并送细胞学病检后用适量的甲硝唑液体或合并感染的用敏感抗生素反复多次抽吸冲洗治疗。
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淋巴管囊肿抽吸引流90~250ml液体,平均110ml,其中15例3~6个月复查囊腔明显萎缩消失,4例残留2~3cm的小囊腔,但压迫症状均消失,治愈率约78.9%,有效率100%。
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管囊肿的方法简便,创伤小,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效果满意。
关键词介入性超声检查盆腔淋巴管囊肿甲硝唑资料与方法2000~2006年我院收治宫颈癌术后复查發现盆腔近髂血管旁的单纯囊性包块患者19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56岁。
选择标准:①盆腔近髂血管旁单纯囊性包块>7cm;②伴随有对周围标准:盆腔近髂血管旁单纯囊性包块>7cm;伴随有对周围组织压迫症状的(如尿频、相应的下肢血管受压至水肿的等);除外其他包块的(用核磁共振除外)。
仪器:使用HP8500和HD11-Xe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配备专用穿刺架及19G的多孔穿刺针,备生化检验管及培养皿。
治疗前准备:常规行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心电图检查。
合并感染者术前静滴抗生素等药物,消炎对症治疗3天,待病情平稳后进行。
介入治疗经过:患者取仰卧位,先行用彩超扫查囊性包块,避开盆腔脏器及髂血管确定穿刺点,穿刺区域常规消毒、铺洞巾、注射2%的利多卡因逐层麻醉后,利用配备有穿刺架的2~5MHz的凸阵探头(外套专用的无菌乳胶膜)引导下,适当加压挤开肠管以使囊前壁能紧贴腹壁,用19G多孔穿刺针进入囊腔内,抽取5ml的囊腔内容物以备行细胞学及生化检查,合并感染者送细菌学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遇液体较黏稠抽吸不顺畅时,可用少量甲硝唑注射液边冲管腔边往外抽吸,基本抽吸完后,用适量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残存囊腔多次后,最后留5ml于残存囊腔内,合并感染者隔周用敏感抗生素冲洗2~3次,介入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
腹腔脏器外囊状淋巴管瘤的B_超

山东医药2024 年第 64 卷第 12 期腹腔脏器外囊状淋巴管瘤的B超/CT图像表现及诊断(附11例分析)娄琰琰1,刘元涛2,许宗兰1,田永会1,郝长宏11 临沂市中心医院妇科,山东临沂 276400;2 临沂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脏器外囊状淋巴管瘤的B超/CT图像表现及诊断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中,8例为女性,3例为男性;发病年龄3~57岁,中位年龄16岁;病程2 d~4 a;临床表现为腹痛8例,腹部肿物、腹胀、无症状各1例。
B超/CT检查:单房型囊状淋巴管瘤3例,多房型囊状淋巴管瘤8例;淋巴管瘤位于一个区域9例,累及腹腔内2个区域1例,累及颈部和腹腔1例;直径3.3 cm×3.4 cm~18.5 cm×5.8 cm;9例呈液性低密度(密度均匀一致),1例为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可见脂性密度灶,部分病灶内见点状钙化密度影),1例囊实性占位病变。
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完整剥除淋巴管囊肿,其中10例在囊壁完整有张力情况下剥除,1例行肠系膜囊肿引流+肠系膜肿瘤切除术。
11例随访4个月~9 a,均未复发。
结论 腹腔脏器外囊状淋巴管瘤B超/CT检查提示为囊性、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尚清,沿解剖间隙蔓延,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多房者囊壁及间隔菲薄,无血流信号;病理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腹痛;B超检查;CT检查;腹膜淋巴囊肿剥除术;肠系膜淋巴囊肿切除术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12.019中图分类号:R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12-0077-03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非真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准确性差,目前尚无指南指导治疗。
淋巴管瘤儿童多发,先天性原因为胚胎淋巴管囊泡异常增生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导致淋巴液引流障碍,其他诱因多为手术创伤、继发感染、放射治疗等。
手术讲解模板:腹壁淋巴管瘤(囊肿)切除术

措施,必须高度重视。一般多主张用碘仿 纱条填塞于皮片表面,采用包裹加压法将 皮片加压固定。本法不但可保持皮片与创 面紧密贴合,而且碘仿纱条还有防腐及预 防感染的作用。如采用印模膏法加压固定, 则需先将皮片边缘与颊部创缘相对缝合, 然后在后牙戴入“I”形自凝塑料开口撑, 继而在保持最大张口度的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术资料:腹壁淋巴管瘤(囊肿)切除术
手术步骤:
沿切口设计切开颊部黏膜、黏膜下层,显露颊肌,继而沿此平面将病变组 织切除(图10.4.2.2.2-2)。 10.3 3.创口处理
手术资料:腹壁淋巴管瘤(囊肿)切除术
手术步骤:
病变组织切除后,遗留的组织缺损创面较 小时,可直接拉拢缝合关闭创面;若缺损 创面较大,可采用皮肤游离移植术整复之。 采用植皮法时,需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 从大腿内侧切取略大于缺损面的自体中厚 度皮片一块,然后将皮片缝合于颊黏膜创 面上,再将碘仿纱布填塞于皮片表面,最 后,采用包裹加压法将皮片四
腹壁淋巴管瘤(囊肿) 切除术
手术资料:腹壁淋巴管瘤(囊肿)切除术
腹壁淋巴管瘤(囊肿)切除术
科室:普外科 部位:腹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腹壁淋巴管瘤(囊肿)切除术
概述:
由于淋巴管增生和扩张而成的淋巴管瘤 (lymph-vessel tumor)是一种良性肿瘤。 主要由内皮细胞排列的管腔构成,而其中 充满淋巴液。因组织结构不同临床上又分 为毛细淋巴管瘤、海棉状淋巴管瘤和囊性 淋巴管瘤三种类型。儿童发病多见,据临 床观察作者发现成人发病也常见,肿瘤生 长缓慢,自行消退极罕见。
手术资料:腹壁淋巴管瘤(囊肿)切除术
注意事项:
态下,于开口撑外侧与颊部之间以开口撑 前后上下牙之间填入经热水软化了的印模 膏,直至印模膏结固,如此即可固定皮片 并维持张口状态。
后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物边 界后 先抽 吸囊 液减 压再 逐 次剥 离 , 果满 意 。注 效 意尽量 避 免早 期使 囊壁 破损 , 以免囊 壁塌 陷后 失去 解 剖层次 给 手术 增加 难 度 。但 对 于 有 “ 侵袭 性 ” 的淋 巴 管 瘤 而言 , 其体 积 偏 大且 与周 围脏 器 血 管 包 绕 粘连 ,
资料 , 回顾 性 分 析 其 l 特 征 及 影 像 学 表 现 。2例 均 为 女 性 , 龄 分别 为 3 岁 及 4 临床 年 9 5岁 。患 者 均 无 特 征 性 临 床 表 现 。超 声 及 C T
均 表 现 为边 缘 光 整 的 囊 性 肿 块 。2例 患 者 均 在 全 麻 下 行 腹 腔镜 腹 膜 后 肿 物 切 除 术 , 检 索 P b d和 C M 数 据 库 , 该 疾 病 相 并 u me B 对 关 文 献 进 行 复 习 。 结 果 2 均 成 功 切 除 病 灶 并 经 病 理 诊 断 为腹 膜后 囊 性 淋 巴管 瘤 。 术 后 随访 5和 2 例 4个 月 , 发 现 肿 瘤 复 发 。 未
病 。20 0 9年 6月 至 2 1 0 1年 1月 我 院 收 治 2例 腹 膜
例 l 女 ,9岁 , 因左上 腹 间歇性 胀痛 2 月 于 , 3 主 个
消 化科 就诊 时腹 部 B超 提示 左 肾 中极 外 侧 可 见 直径
约 5 5c . m×6 2c 无 回声 占位 , . m 内无 血 流 信 号 ( 图 1 。后 转入 泌尿 外科 就诊 , A) 常规 查 体及 泌 尿 系查 体 无 阳性体 征 。c 检 查 提 示 左 。 水 平 肾 内侧 可 见 T 肾门 4 9e × 4 5 m 囊 性 低 密 度 肿 物 , 扫 C 值 . m . c 平 T 1 , 强扫 描未 见强 化 ( 1 1 。拟 诊 腹 膜后 6Hu 增 图 B、 C)
超声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临床价值论文

超声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盆腔恶性肿瘤淋巴清扫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淋巴囊肿诊断的重要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32例患者的超声表现临床意义。
结果:32例患者中原发肿瘤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宫颈癌21例,卵巢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7例经穿刺抽液证实,25例经临床观察证实。
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史,发生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盆腔囊性病变可经超声诊断为淋巴囊肿,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对治疗有意义。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囊肿超声盆腔淋巴囊肿是盆腔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很大(2.3%~19.5%),淋巴囊肿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小囊肿常无症状,较大者可引起下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盆腔淋巴囊肿的超声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盆腔淋巴囊肿患者32例,年龄23~72岁,原发肿瘤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手术后于5~8天或6个月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患者。
32例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均并发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清扫术后,其中宫颈癌21例,卵巢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23例单侧囊肿,9例双侧囊肿。
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 a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作纵切、横切和多角度扫查。
探查盆腔有无淋巴囊肿。
发现囊肿后,超声测量其大小,观察其形态,囊内透声,囊壁厚度及囊壁有无血流信号以及其与相邻结构如髂血管、输尿管的关系等。
结果32例淋巴囊肿25例经临床观察证实,7例经穿刺抽液证实,患者多表现为下腹胀痛或扪及肿块。
超声检查结果:①囊性占位直径4.6~15.3cm;②囊肿为椭圆形、串珠状或不规则形。
③11个囊肿的囊壁显示清晰,壁薄,厚约0.2~0.4cm,内壁光滑,可见线状强回声突起;21个囊肿的囊壁显示不清晰,壁厚薄不均,厚0.4~0.8cm,内壁不光滑;④囊内透声较好,部分可见带状分隔;⑤囊壁均未探及血流信号,部分因囊肿较大压迫其旁的髂血管,使髂外动脉血流速度加快;⑥囊肿穿刺,囊液经病理分析其成分是蛋白、淋巴细胞,为淋巴液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喉室小囊的病理性扩张,内含气体,多数患者有喉 室小囊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2.喉内压增高,使喉室小囊扩大形成囊肿,囊口黏膜水 肿堵塞可形成单向活瓣,气易进不易出。 按其形态可分为三型: (1)喉内型:膨出限于喉内。 (2)喉外型:囊肿向上穿过甲状 舌骨骨膜而膨出于颈部。 (3)混合型:内、外型同时存在。
特选优质#
31
CT特点:多发、大小不等、密度各异结节融合而成 的无定形肿块,边缘清楚,周围无索条影,可包绕部分肠管, 强化不明显,病灶内见肠系膜血管者可明确诊断.
MRI特点:单纯淋巴管瘤为T1 低信号T2 高信号, 瘤内有出血或感染时T1W I高信号或与等信号, T2W I高 于脂肪信号,瘤内分隔呈低信号,若内部有血管瘤成分, 可见供血血管的流空低信号影.
囊性淋巴管瘤。 T2加权:左 侧颈后间隙见 葡行性生长的 囊性肿块,呈 明显高信号。
11
(一)颈部神经源性肿瘤
特别是神经鞘瘤,因含有疏松粘液样组织 (Antoni B区)和中央退化囊变, 在T2加权呈高信 号,与囊性肿块相似。文献报道约30%以上的神经鞘 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病变 。
特点:♠特定的解剖位置。 ♠增强后环状强化。
特选优质#
26
特选优质#
27
特选优质#
28
特选优质#
29
特选优质#
30
手术病理
病理:(后腹膜)镜下见管腔不规则扩张的脉管,部分 区见红细胞充填,部分区见淋巴液,符合脉管瘤
当淋巴管瘤内既有紫红色的静脉,又有含有清亮液 体的淋巴管,病理学病理上称之为“海绵状血管淋巴管 瘤”(或脉管瘤)
良性病变,但有浸润性生长特性。
3.病因:起源于胚胎淋巴管的残留组织。
4.部位:75-80%的淋巴水瘤累及颌面下部和颈部,
儿童最常见的位置是颈后间隙和口腔,成人常见于
舌下腺、颌下腺和腮腺间隙,其他部位有腋下、纵
隔和腹腔。
Hale Waihona Puke 特选优质#85.临床症状:无痛性、柔软或半实性颈部肿块,大小变化 大,巨大的肿块可压迫气管。并发出血、感染或外伤时可 突然肿大。 6.病理特征:由多发扩大的囊性间隙组成,囊内有薄的分 隔,囊肿直径从数毫米~10厘米,囊壁为上皮细胞和胶元 结缔组织组成。病变可以向邻近软组织生长,可侵入肌肉 内和血管周围。
谢!
特选优质#
34
特选优质#
18
3.临床特征: 常见于成人。 症状取决于气囊肿的部位和大小。 喉内型:声嘶、呼吸困难 喉外型:软组织受压。
特选优质#
19
特选优质#
20
喉气囊肿:2天 婴儿。横断位显 示气管后和气管 旁巨大囊性肿块, 气道受压,囊内 见气-液平提示与 气道交通。
特选优质#
21
(五)皮样、表皮样囊肿
6
术后首程记录: 全麻成功后,取右侧颈部锁骨上作横切口约
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外缘, 见肿物,约10cmX10cmX13cm大小,呈囊性,完 整切除肿物。
病理诊断:淋巴管囊肿。
特选优质#
7
淋巴水瘤(囊状淋巴管瘤)
1.发病率:占儿童良性肿瘤的5%,是最常见的淋巴
管瘤。
2.年龄:80-90%在2岁前发病,成人少见。
包头市肿瘤医院
放射科
徐剑
特选优质#
1
患者 男 25 MRI号:1169018
主因:发现颈部肿物2天入院。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颈部锁 骨上触及一8.0cmx8.0cm大小肿物,质软,活动 欠佳。
特选优质#
2
特选优质#
3
特选优质#
4
特选优质#
5
特选优质#
特选优质#
9
8.CT特征:缺乏边界、多灶性、低密度肿块,典型 者是水样密度,感染后密度可增高。肿块常位于颈后 三角和颌下区。 9. MRI特征:能更好地显示淋巴水瘤与邻近软组织的 关系。典型表现: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如并发出血,可见液-液平和T1加权高信号的血块。
特选优质#
10
特选优质#
特选优质#
12
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胸锁乳头肌
特选优质#
13
特选优质#
14
交感神经鞘瘤
特选优质#
15
(二)甲状舌管囊肿
特选优质#
16
(三)鳃裂囊肿:
特选优质#
右侧第二鳃 裂囊肿:囊 肿位于颈内 动、静脉的 外侧,颌下 腺后方、胸 锁乳突肌内 侧,呈水样 密度,无强 化。
17
(四)喉气囊肿:
特选优质#
32
总结
1.了解颈部的解剖部位和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正 确的诊断,如甲状舌管囊肿位于颈前中线;淋巴管囊肿 位于颈后间隙;喉气囊肿与喉相连。 2.超声检查有助于病变性质的确定。 3. CT和MRI检查对病变的进一步定性和准确的定位,对 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特选优质#
33
谢
皮样囊肿: 左侧口底 见低密度 肿块,CT 值为负值, 肿块边界 清楚。
特选优质#
22
Case 1
1、患者,男性,60岁 2、体检B超发现腹部囊性占位。
特选优质#
23
特选优质#
24
病理结果
腹膜后淋巴管囊肿
特选优质#
25
Case 2
1.M 33y 2.腹胀三月余
腹部CT示:1.中腹部后腹膜区占位,脂肪 肉瘤? 腹部MRI增强:腹膜后占位,倾向于间叶 组织起源类肿瘤(肉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