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设立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

合集下载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能配置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法律法规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能配置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法律法规
(六)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在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无照商贩和违反规定随意摆摊设点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对涉嫌无照经营行为查处时,可以查封、扣押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商)品。
(七)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对在道路上违章停放车辆,驾驶员不在现场或拒绝将车辆移走的,可以锁定机动车车轮或者将车辆拖至不妨碍交通或指定的地点。
(三)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四)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五)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对未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运输、装卸或者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对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恶臭气体的物质的行为的;对在人口集中地区、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物质行为的;对饮食服务业违反规定排放油烟、在城区内露天烧烤食品污染环境等行为的;对向城市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行为的;对建设施工造成大气污染行为的。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威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能配置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威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职能配置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威海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威发[2005]1号),设置威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市建设委员会的内设机构,正处级建制。
(八)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2.22•【字号】威政发[2010]11号•【施行日期】2010.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威政发〔2010〕11号)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威海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二月二十二日威海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更好地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是指政府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的家庭发放的,用于支持其在规定期限内自主购买商品住房的补贴资金。

第三条威海市区(包括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新区所辖区域,以下简称市区)范围内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的申请、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是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监管工作。

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新区(以下简称各区)的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辖区内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工作。

市财政、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民政和统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工作。

第五条实施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财政的负担能力,有计划地逐步推进。

第六条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额按以下方式确定:补贴额=补贴建筑面积×补贴标准市区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建筑面积为每户60平方米;补贴标准由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结合市区普通商品住房市场均价与经济适用住房政府指导价的差价、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威海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通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威海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通
(三)民主决策原则。市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必须充分征求各市、区政府(含高区、经区、工业新区管委,下同)以及政府部门的意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建议。
(四)决策公开原则。通过适当方式,依法公开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除外。
第六条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市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活动的组织安排、决议事项的督查落实及情况反馈。
(二)审议需报告省政府的重大事项以及需提交市委、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议的重要事项;
(三)讨论通过由市政府制定发布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大政策规定;
(四)审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专项规划、产业规划以及市政府年度投资计划、财政收支预算安排、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五)审议全市土地、矿藏、河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规划;
(八)审议市政府重要议事协调机构和非常设机构的设立、撤并和职能调整,街道办事处的设立、撤消和调整,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重要地名的命名、更名;
(九)审议以市政府名义作出的表彰决定、人事任免事项以及行政处分意见;
(十)审议全市性重要会议以及以市政府名义举办、申办的重大活动方案;
(十一)讨论研究市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
(十一)讨论研究市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
(十二)其他重大事项。
第四条 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对市政府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审议,并代表市政府对重大事项行使决策权。副市长、秘书长协助市长决策。
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的组织,按照《威海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条 市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重大事项内容包括: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23•【字号】鲁政办字[2012]111号•【施行日期】2012.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2〕111号)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的复函》(商办亚函〔2012〕594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利用我省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是国家优化对外开放布局的新部署,也是山东扩大开放的新优势。

青岛等7市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及与日韩经济产业互补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与日韩的对接工作,努力实现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青岛等7市要发挥各自优势,把与日本、韩国合作城市开展对口交流作为突破口,争取尽快建立一批“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要利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迅速启动中日、中韩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注重吸收借鉴日韩理念、发展模式及管理服务体系,注重产业集聚、错位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积极吸引日韩地方政府、经济团体、大企业参与产业园规划建设。

要不断丰富与日韩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在投资、贸易、会展、金融、旅游、港口物流、空中航线等领域培育合作典范。

三、省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汇报与衔接,积极争取中央对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支持政策,切实做好重大政策的落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56号――第四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56号――第四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56号――第四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9.07•【文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56号•【施行日期】2005.09.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56号)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70号)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关于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发改外资[2003]2343号)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对各地区报来的国家级开发区进行规划审核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对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44个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审核,经报请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公告。

本次公告的开发区可以恢复正常的建设用地供应,各开发区的“四至”范围由国土资源部另行公布。

对部分通过审核的开发区范围与“两个规划”不衔接的,应抓紧按法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未经依法批准扩区的,在符合“两个规划”前提下,确有扩区需要的,可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国务院审批;不符合“两个规划”的部分,一律予以核减。

各地上报要求保留的其他开发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会同有关部门加紧审核,符合审核要求的,将陆续公告。

未经审核通过的开发区,一律不得增加新的建设用地供应。

附:第四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五年九月七日。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汇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汇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一)国务院的有关政策: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增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进展水平的假设干意见》之第(五)条关于“开发区治理体制”。

规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治理机构一样是所在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除其中具有企业性质的外,依照授权行使同级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经济和谐与治理等职能。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原那么上不与所在行政区归并治理或取消管委会建制。

第(六)条关于“计划用地及扩区调区”。

规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进展要纳入土地利用整体计划和城市整体计划并实行统一治理。

符合条件、确有必要扩大计划面积或调整区位的,应当依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建审批原那么和审批程序》的规定报批;建设用地必需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承接效劳外包业为主,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用于大规模的商业零售,不得用于房地产开发;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人的安置工作。

第(七)条关于“土地利用”。

规定:坚持十分珍爱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爱惜耕地的大体国策,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要增强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加、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考核,成立土地利用和计划实施的考核制度。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打算,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和供给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按城市分批次用地形式单独组织报批,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址人民政府逐级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在土地利用整体计划范围内,不改变土地利用用途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用地,有关部门应依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关于“金融政策”。

规定:鼓舞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及公用事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等。

第(九)条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展”。

规定:继续实行对中西部地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政策,适当增加贷款贴息规模,对东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一样的贴息政策;中西部外贸进展专项基金、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援助资金,可用于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域等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展。

2012年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 按国务院批复时间及省份排列

2012年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 按国务院批复时间及省份排列

2012年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按国务院批复时间及省份排列┌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保税区国家级开发区│ 边境合作区│ 出口加工区│ 旅游度假区┖物流园区【国家级开发区】是指由国务院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历年国务院批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1984年101985年 11986年 21988年 11989年 11990年 11992年 61993年91994年 32000年132001年 32002年 22006年 22009年 22010年582011年172012年14按省份排列安徽7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3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建9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台商投资区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甘肃3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4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开发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2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2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南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黑龙江4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北6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襄樊)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6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4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17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6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5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蒙古1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夏2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1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10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经济开发区山西3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3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4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四川4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藏1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6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2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15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按国务院批复时间排列1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092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103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104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105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106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117 广州开发区1984.128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129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12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1211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0112 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0813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0814 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0615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1989.0516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199017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1992.0318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0319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0820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1021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1022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1023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24 宁波大榭开发区1993.0325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0426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0427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0428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0429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0430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0431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0532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33 苏州工业园区1994.0234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0835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36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237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238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239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240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241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242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244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445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446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747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0748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0549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0650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0951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0352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0353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0354 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0655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0756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0757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58 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59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60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61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62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63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364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365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366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67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68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69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70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71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72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74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75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76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77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78 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79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80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81 襄阳(襄樊)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82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83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84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85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486 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687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688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6105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689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0790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091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092 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093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094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95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96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97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98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99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100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101 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102 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 103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104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 106 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107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108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1109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2110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2111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2 112 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2113 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2114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12115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116 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1 117 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1118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4119 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4 120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4121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4122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4123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6124 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6125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6126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6127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7128 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8 129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9130 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09 131 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11132 泉州台商投资区2012.01133 漳州台商投资区2012.01134 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3 135 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3 136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3 137 德州经济开发区2012.03138 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3 139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7 140 余杭经济开发区2012.07141 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8 142 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8 143 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8 144 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8 145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08。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2010年10月18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辖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67个行政村、31个居委会,总人口16.7万,其中户籍人口12.4万。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威海出口加工区,面积1.34平方公里,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

建区18年来,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创新开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经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船舶及零部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医药、电力能源、新材料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和现代商贸中心、城郊休闲度假旅游中心、物流集散中心、韩国人来威创业消费居住文化中心、现代商务运营中心服务业“五大中心”,全区城乡协调、一二三产业协调、经济社会协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威海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胶东半岛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59亿元、人均13万元,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亿元,进出口总额26.4亿美元,财政总收入2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1支配收入201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74元,经济质量效益全市领先。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紧盯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动向,把握经济发展科学规律,把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结合起来,把引进外资与发展内资结合起来,把振兴工业与繁荣服务业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坚实步伐。

今年 1至9月份,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15%;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242.8亿元,增长19.7 %;固定资产投资94.2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亿元,增长20%;进出口总额25.3亿美元,增长35.9%;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74.3%;地方财政收入17.4亿元,增长140.9%;一般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14.2%;税收收入、工商税收收入、四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75%、82.23%和58.18%;社会用电量9.3亿千瓦时,增长25.8%,其中工业用电量6.8亿千瓦时,增长2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