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速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若干问题

合集下载

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布时间:2022-01-11T08:47:09.734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3期作者:首发文[导读]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科技技术在不断进步,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党的十八大以后,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导,陆续启动了在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惠民项目工程的实施,在全国上下的很多农村地区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改造工程也加快了建设的步伐,逐步实现了从村村通朝着户户通的方向的迈进,这对于推动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普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麦岭镇文广体旅服务中心 542704)摘要: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明确的提出“以村为单位,带乡镇、入户登记,统一管理和安全生产。

”农村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广播电视工作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新形势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速度,加强我国农村广播电视的全面普及工作是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从现阶段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现状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科技技术在不断进步,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党的十八大以后,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导,陆续启动了在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惠民项目工程的实施,在全国上下的很多农村地区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改造工程也加快了建设的步伐,逐步实现了从村村通朝着户户通的方向的迈进,这对于推动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普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发挥的作用(一)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现代化的社会是信息时代,是新媒体时代,是科技时代,互联网网络冲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言,随着现代化互联网网路技术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加上现阶段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

浅谈“村村通”广播电视发展的障碍及应对策略

浅谈“村村通”广播电视发展的障碍及应对策略

浅谈“村村通”广播电视发展的障碍及应对策略摘要: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且当下的发展不平衡现象逐渐明显,东西差距日益加剧,党和政府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西部的发展,广电总局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旨在惠及农村,帮助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将阐述对其在德江县发展障碍及应对策略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村村通广播电视发展障碍应对策略十八大顺利召开,国家发展农村的决心依然坚决,村村通工程是一件惠及民众广、提供信息量大得造福工程,是党和政府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工程,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通过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帮助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解决看电视、收广播难的实际问题,存进西部地区农村的文化建设,推进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本文以贵州省德江县的村村通建设为例,浅谈其在西部发展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一、村村通在德江县发展的障碍解析德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上,地形较为复杂,村村通广播电视在该地建设存在的障碍可概括为如下方面:障碍一:受地形自然条件的影响。

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多山区,地形复杂。

村村通广播电视有效覆盖难度较大。

采用单一方式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必须采用多种技术方式,覆盖成本相对较大。

特别是在居住相对稀疏的地区,村村通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薄弱,覆盖难度大。

障碍二:受思想观念的影响。

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是为了农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经济、科技、文化知识的公益性事业。

但是长期以来,部分管理者、经营者却把农村广播电视看成一种纯商品,把发展农村广播电视看成由市场主导的营销行为。

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产业轻事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思想观念,导致城乡广播电视工作失衡。

障碍三:受管理体制的影响。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广播电视是乡镇属地管理。

有的乡镇由于资金困难,又没有专职的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设施、设备常年失修,广播电视常年不通。

2000年农村机构改革后,许多地方实行县乡分级投资、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呈条块分割格局。

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建设管理与维护的探讨

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建设管理与维护的探讨

8 6/2018 新农村 New countryside
2 现状分析 虽 然 在 目 前 农 村 的 推 广 建 设 中, 此 工 程 建 设 取 得 了 极 大 的 成 效。 截 至 2016 年底,贵州省累计完成 11103 个 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光缆并开通“广电云” 信号,累计新建乡镇至村通村光缆干线 63535.48 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有线电 视光缆行政村全覆盖。同时,贵州省还 建设了 20 个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 用示范点,研发拓展了农村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视频会议、应急广播、智能 监控、无线 WIFI、政务信息发布等功能, 受到了用户欢迎。 但是随着农村基础建设和条件的改 善和发展,工程建设管理和维护方面出 现在许多的问题。在管理方面往往因为 意识落后,观念缺乏先进性,管理缺乏 严谨的态度,造成管理模式较粗而维护
4 结束语 广播电视此项工程建设是对农村建 设进一步实现推进和发展的必要举措, 在现有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对 此工程的管理方式和维护手段予以不断 地完善和改进,是有效地推动此工程建 设的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和基础,为 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作者单位:贵州省惠水县摆金镇科技宣 教பைடு நூலகம்化服务中心
目前很多工作管理人员都存在着技 术水平低、文化知识水平较差、缺乏专 业的正规训练和培训。而在对农民群众 享受广播电视带来的利益时,对其宣传 和监管力度缺乏,对此工程建设的管理 方法重视和学习不足,造成了在农村乱 搭乱建现象的出现以及无人管理的问题。
在农村广播电视的推广过程中,也 出现了维修不到位,维修难的问题。一 方面是维修的服务网点太少,而维修量 极大。不少维修中心只能解决一般的设 备故障,而有的城乡都没有设立一个维 修站点,常常需要送到省市大的设备维 修点或是返厂才能进行维修。另一方面, 不少服务站的维修缺乏相应的配件和材 料,而自身的维修经费也不足,送往县 城或是省城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状调查及改进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状调查及改进
交流。
关键词 : 广播 电视“ 村村通” ; 现状; 问题 ; 对策
随着我 国综合 国力 的不断 提升以及 社会经济 的飞速增长 , 国家 现状是非常有必要 的。 越来越重视社会精神文 明建设 的发 展 , 并采 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 . 1 加强政府部 门对村村 通工程 的建设管理 来促进文化 的传播与交流 。 其 中广播 电视村村通工程就是在这样的 2 . 1 .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专业维护队伍 政府需要加 大在基础设施 建设 中的投资 , 一方面要注意配套器 情况下被提 出并实施 的。从宏观角度来讲 , 通过广播 电视村村 通工 如提高发射机 的发射功率 , 特别是信号覆盖 范围小 的电 程的建设 , 我国的农 村广播 电视接收信号覆盖面 已经基本 实现 完全 材 的建设 , 覆盖 , 极大 的丰富 了农 民的 日常文化 生活 , 也 有效 的增 长 了农 民的 视 广播频道 , 尤其需要提高其 发射设备 的功率 , 进一 步扩 大其覆盖 文化知识水 平 ,使其 能够根据广播 电视所宣传 的 内容掌 握致 富技 面, 让信号能够清楚地接收 。 另一方面 , 需要注意在基础设施建设 中 努力缩小城 乡传播 的不平衡 , 更要在农村 内部合理分 巧, 提 高经 济收入 。 但 从微 观层 面来 分析 , 我 国的广播电视村村 通工 的均衡问题 , 程仍然存在 很多缺 陷和问题 , 包括节 目内容 、 管 理制度等 多方 面的 配资源 , 解决农村 内部媒介接触 的分化问题 。相关部门要培养懂设 因素影响 , 都使村村通工程 的实 际所得效益 大打折扣 , 为此 , 对村村 备使用和维修的技术人员 , 只有这样才能使广播电视“ 村村通 ” 工程 通 的发展 状况进行 调查 与了解 , 并积极 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改进是很 得 以妥善维护 , 保证畅通。 2 . 1 . 2加 大 支 持 媒 体 力 度 有必要 的。 1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发展现状 扶持涉农节 目发展 ,政府应 当鼓励媒体走 出城市到农村去 , 鼓 1 . 1 节目 覆盖存在盲 区, 接收效果不理想 励媒体多了解农 村的需要 , 找到媒体和农村的共同利益点 , 其次 , 在 目前广播 电视 “ 村村通” 工程 进行 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 虽然 媒体转变观念的过程 中, 对于发展起来 的涉农节 目给予资金上的支 尤其 是在媒介 的农 村拓展方面 , 如果政府能给予 一定 的资金 和 在很 大程度上解 决 了我 国农 村地 区听广播 、 看 电视难 的问题 , 但是 持 , 使这些媒体 能保 证不亏损 , 顺利度过拓展农 村市场 的初 从某些 区域来看 , 还存在着一定的覆盖 “ 盲区” 。在对 一些地区进行 政策倾斜 , 调查 访问 以后 , 发 现电视节 目收视效 果并不理想 , 且很 多节 目在农 期阶段 , 对突破媒介农村传播 的 ’ 瓶颈 ’ 而言是一条 可行之路 。 村并不能 收到有效信号 , 如: 中央少儿频道 。 而部分频道虽然能够收 2 . 2改变媒体对涉农 节 目的观念 2 . 2 . 1 更新观念 , 提高涉农 节 目质量 到信号 , 但是信号很差 , 收视效果 较差 。其次 , 市 县级公共 频道信号 弱, 央视频 道处 于无 信号状 态等都是当前农村广播 电视发展 中存在 长期以来 , 媒体认 为农村地 区没有 固定 的收视 习惯 , 同时 由于 经 济发展相对城市 的落后 , 无法给广告商带来广告 效益 , 因而很多 的主要问题 。 节 目内容 的制作是投“ 城市人 ” 所好 。但 是从 收视习惯来看 , 农 民观 1 . 2 节 目内容不 能满 足农 民需要 , 涉农节 目比例小 新 闻报道 、 电影和 就 目前我 国现有 的电视广播节 目而言 , 针对农业发展 以及农 民 众也有 自己的观看兴趣。比如农 村观众对 电视剧 、 关注 的其他问题 的广播 电视节 目并不 多 , 这就不能很好 的满足 广大 综 艺娱 乐类节 目都表 现出了强烈 的兴趣 。尤其 是 电视剧 有调查显 农 民对 电视广播 的需求 。 主要体现在 当前 的电视广播节 目内容 与农 示 , 农村地区的观众对 电视剧 的喜爱程度高 于城市和县城 。从消费 村脱节现 象严重 ,很 多娱 乐节 目内容并 不能 引起 农 民的兴 趣和关 水平来看 , 近几年 国家相继 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带动 了农村经济的快 农 民的消费水平也大大提高 。由此可见媒体要转变观念多 注, 当农 民劳作 一整天 以后 , 想要放 松和娱乐 的途 径也就 大大 的减 速增长 , 少了 。 另外 , 当前 广播 电视节 目有关农业题材 的节 目内容 并不多 , 当 将视角投 向农村地区 , 对一些涉农节 目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还要改 一些贴近 “ 三农” 的节 目不仅有利 于农村 的发展 , 对于 前的涉农 节 目远远不 能满足 当代农 村的需求 , 针对性较 低 , 节 目语 进质量 制作 , 农村地 区无疑也可以成 为其新的广告市场 。 言晦涩难懂 , 这 对于文化水平 较低 的广大农 民来讲 , 是很难 实现预 媒体 自身而言 , 2 . 2 . 2转变人才结构 , 扩大涉农报道 期的文化传播效果的。 1 . 3工程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 制度建设滞后 为赢得农村市场突破 , 对农传 播中的“ 瓶颈 ” 媒体需要改变 自身 将一些跑农 村“ 口子 ” 的记者和编辑派到农 村深入 了解 管理 是广 播电视“ 村村通 ” 工程 中极为重要 的环节 。而 目前 “ 村 的人才结构 , 村通 ” 工程管理方 面还存在很 大的问题 , 主要体现 在专业人才 不足 农村的现状 和农 民的需求 。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媒体对农村 的认识 , 和管理制度缺 失这 两方 面。 在 目前 的农村广播 电视 “ 村村通” 工程的 也有利于培养媒体对农村 的感情。 因此 , 媒体应不断转变人才结构 , 管理维护人员 大都 不是专业技术 人员 , 缺乏对 “ 村村通 ” 工程技术的 培养更 多愿 意进行涉农报道的新闻媒体人 才。 了解 , 且维护人员的数量太少 。 而全 国各地村村通工程普遍存 在“ 重 结 束 语 随着近几 年我国对农业 发展 的关 注力度逐渐 加强 以及农 村经 建设轻管理 ” 的问题 , 其 中首 当其 冲的就是 工程管理制度 的不完善 。 全 国的村村通建设管理工作 呼吁垂直 管理体制 , 也就是建立省 市级 济水平 的不断提升 , 广播 电视 节 目在农村 的发展有 了更广 阔的发展 农 民对 于满足 自己喜好 的广播 电视节 目的需求量也在 广播 电视管理部 门所属 的县 、 乡镇 、 村三 级机构 。但是 就 目 前情 况 空 间和领域 , 为 了适应农村市 场的需求变化 , 广播 电视村村 通工程建 看, 来这种垂直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之间 逐 渐增大 , 引导媒体加大涉农节 目的制作 , 提高基 工程 系统建设还没有 自 成体 系。 在 三级机构 中基层广播 电视站 内部 设 应该不断 的创新 与改进 , 础设施管理水平 , 培养更 多的专业人才 , 使广播 电视村村 通工程 能 缺乏制度规范 。

浅谈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浅谈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浅谈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摘要介绍了我国及安徽省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建设成效、新一轮工程的建设目标,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就是到2010年底在我国农村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充分利用无线、卫星、有线、微波等多种手段,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

1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情况1998年以来,为解决部分农村地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广电总局共同组织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1999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卫星直播到村的第一期“村村通”工程,租用鑫诺1号卫星的一个Ku 频段转发器,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卫星传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和广播节目。

截至2005年底,国家共投入建设资金34.4亿元,运行维护费0.4亿元,完成了11.7万个行政村、10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并修复了1.5万个行政村“村村通”工程,解决了近1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全国新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民小组)中还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不到的村庄70多万个(也称盲村),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

2 安徽省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实施2.1 实施效果1998年以来,安徽省先后实施了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目前已经完成2 502个行政村和2 681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

如,六安市裕安区自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来,全区19个乡镇中已有18个开通光纤信号,通村信号49个,光纤杆线架设长度248 km,电缆66 km。

全区有线电视网络近2万用户,都能收看到34套图像清晰的电视节目。

如,地处边远山区的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的22个行政村均配有1个275 W 的扩音机,1台录音机,镇广播站的有线电视机房设备达8万多元,有线电视用户达200户、近期还购置了1台数码调频发谢机,22台数码调频接收机。

工程管理建设问题对策论文

工程管理建设问题对策论文

浅谈工程管理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党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解决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一项重大决策。

实施好这一工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问题思考1.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播电视是当前影响最广泛、受众最多、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现代化传媒,是农民群众知悉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外部世界、掌握知识信息、享有文化娱乐、接受科普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农村千家万户的政治工程,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确保每户能收听收看到质量较高、内容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各级广电部门的首要任务。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不仅能极大的改善和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保证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重要举措。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必将使广播电视这个最普及、最受群众欢迎的现代化传媒进入农村千家万户,为更快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障政令畅通提供有力保障。

广播电视可以深入千家万户,使贫困地区的群众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民主和法制的熏陶,逐步改变旧的积习,接受新观念,满足人们文化娱乐和精神生活日益迫切的要求,“村村通”工程还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有效的刺激了对广播电视收发设备和电视机、收音机的消费需求,并由此带动电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从长远来看,随着农村广播电视深入普及,农民的消费需求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直播卫星方式传送的节目套数多、接收质量好、建设运行维护成本低,并且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传输标准,可以保障信息安全,便于加强管理,是“盲村”群众接收广播电视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5要根据多年"村村通#工作的经验!探讨了农村广播电视" 村村通# 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了" 村村 通# 工程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传播-村村通-问题-对策
E,/=3*5>-(0L),-)*+.*>.(8F*' 9.33-+*72.33-+*M/((*?)./(( Q-0./ \ 8*3*2.>./(X(+.(**,.(+ M/(>),N?)./(
!%$$
! 中国有线电视"!"#$ 年第 #! 期
陈5胜,广播电视' 村村通( 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主要以扩大广播电视的网络覆盖率为根本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与 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建设措施) 但是由于农村的特殊 情况&从而使得当前广播电视' 村村通( 工程建设中仍 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才能够将' 村村通( 工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 !B农村广播电视 村村通 的作用
!%&/(QRIFG # )FRM?:OL?EOFL ,IKIT?S?EF 'FWEYVOP?EF (IP[EY] %E4& -PL& e?FGXOFG.YOFNR& e?FGXOFG!2!9""& %R?FO$ <=>),-?),.OSIL EF PRIXIOYSEWI_UIY?IFNIEF PRI' 0?KKOGI7T?KKOGI%EFFINP?EF( :OL?Ej ,IKIT?S?EF /FG?; FIIY?FG%EFSPYMNP?EF&[II_UKEYIL PRIUYEZKIVSI_?SP?FG?F UYEVEP?FGPR?SUYEhINP4,RYEMGR PRIOFOKXS?SEWPRI NMYYIFPS?PMOP?EF EWPRIUYEhINP& NEYYISUEFL?FGSPYOPIG?ISPE[OYLSPRISIUYEZKIVSOYIUYET?LIL4 @*A ;/,0>,YMYOKZYEOLNOSP?FG-,0NEVVMF?NOP?EF-' 0?KKOGI7T?KKOGI%EFFINP?EF( :OL?Ej ,IKIT?S?EF /FG?; FIIY?FG%EFSPYMNP?EF-UYEZKIVS-SPYOPIG?IS4

村村通后农村广播电视发展问题探析

村村通后农村广播电视发展问题探析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特别策划一福建广电协会行业实践论坛“村村通"后农村广播电视发展问题探析林友锦(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广电站福建三明365001)铺要:本文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后农村存在的客观需要与现实需求,暂时通、低质通与长期通、优质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个方面作了研究,旨在更好地服务“村村通”建设,巩固“村村通”成果,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客观需要现实需求长期通优质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广播电视的“村村通”使农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显著提高,改善了农民群众的视听文化生活,缩小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别,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这一工程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但应看到由于受自然地理、文化意识、文化程度、娱乐方式、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等制约,实现了”村村通”后农村广播电视在发展中却出现了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予以关注,并加以逐步解决。

一、“村村通”的客观需要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补偿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特别是有线电视还是准公益产品,实行的是有偿服务。

农民如需享有广播电视服务,除了应自行购置电视接收机、喇叭或调频音箱外,还必须交纳初装费和收视维护费。

初装费是一次性交纳的,收视维护费虽然只有10多元,但却要以月为单位连续缴纳。

因此,即使按照最低标准配置,一次性投入至少也要一两千元。

这对一般城镇居民来说,也许不是多大的开支,但对经济相对落后的部分山村尤其是尚未脱贫的农民群众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扶贫力度的加大,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正在改善,文化需求正在提高。

但是,不可否认,在广大农村特别是高山、边远山区,社会经济仍欠发达,不少农民的日常生活还很困难,仅解决了低水平的温饱问题,有些连小孩的学费及支付照明的电费都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广播电视的消费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要他们为自己所期望享有的广播电视消费花钱显然很困难,在那些欠发达的农村,广播电视只是群众的需要却难以转化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加速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若干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
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受各类因素影响,在一些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发展十分缓慢,难以完成预期目标。

本文中与对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中所遇到问题进行一一列举,并且对于导致工程进度缓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共同发展。

标签: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引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发展建设,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科学文化知识在农村及其他偏远地区的传播,为农民与农村的发展致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进度相对缓慢,且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依然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一、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所遭遇的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宗旨就在于全力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地区普及电视与广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终达到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然而,对于很多落后、偏远地区而言,受交通条件、人员素质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开展并不顺利,城乡差距依旧十分的明显。

1.工程建设资金问题
对于很多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其地形往往十分复杂,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些地区往往采取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对于一些地形与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采用有线电视建设;对于山区以及地形条件都相对较差,交通条件不便利的地区,采用无线的方式实行信号覆盖。

对于很多的落后地区而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在有线电视运营中,广电部门可以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做为一项惠民工程,所有工程建设资金完全由政府投入。

且这些工程的资金投入不仅包含前期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也涵盖了后期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包括人员经费、车辆保障等,因此是一笔很大的费用,然而对于很多偏远落后地区而言,本来财政资金就很紧张,更是难以承受此项工程所带来的资金负担,因此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工程进度缓慢。

2.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建设,由于需要进行施工建设的地
点多为交通条件不够便利的偏远地区,无论是施工还是工作人员的休息饮食条件都欠佳,且施工工期较长,过程复杂,长此以往,难免工作人员会产生厌倦情绪,对于工作得过且过,导致工程设施不完备或者工程质量不佳,给下一步的施工带来困难。

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所需要的从业人员性质也很复杂,涉及工程建设、工程维护、工程技术升级等各类人员,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于工作态度较为敷衍,这都影响了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

3.城乡差距依旧明显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旨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的方式,加强农村地区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的了解,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然而在一些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常常受地理以及交通环境的限制,达不到预计的信号覆盖范围,例如在城区,数字电视居民一般可以收到近百个电视频道,信号质量也很高,然而在落后地区,只能收到很少的电视频道,甚至有些地区还不能达到电视的普及,还处于通过收听广播来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状态,因此对于外界环境的认知也很有限,城乡差距还是非常明显。

二、解决“村村通”工程发展缓慢问题的若干建议
1.制定具体的工程建设计划
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作为一项旨在提高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基础建设工程,其建设与发展都不是短期的行为,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当地工程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如数字电视引入程度,网络融合的实现程度等等,结合党和国家对于村村通建设社工程的具体要求,合理的制定工程建设与发展计划。

在制定此项工程战略部署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落后地区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全面性,又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发展,鉴于此广电部门应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根据地区未来发展建设方向,分别制定村村通工程建设战略部署。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是我国新时期建设工程一大亮点,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而言,脱贫致富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方面摆脱贫困,更需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因此,就短期目标看来,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应首先实现“消盲”,即由“村村通”模式转变为“户户通”模式;从中长期目标出发,伴随着地区交通建设中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应可以根据地区发展具体情况,制定由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工程建设模式向数字电视转型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跨越式发展。

2.加大“村村通”工程投入力度
加大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投入力度,其重点在于加大工程的资金投
入。

鉴于落后地区资金状况较为紧张,相关部门应首先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投入机制的完善工作,将短中长三期建设的预期投资列入年度财政的预算工作,同时考虑未来发展中可能的投资增长趋势,逐年递增该项工程的财政预算,大力加速工程建设落实工作。

其次,地区政府部门与广电部门应加大力度,积极地争取国家的相关专项财政扶持,确保已经制定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每一步的顺利实施。

此外,政府以及广电部门还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填补当前所面临的资金缺口。

3.组建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从业人员素质问题是导致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缓慢的重要问题,为加速工程进程,推动工程中各项工作的深入落实,相关部门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以达到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积极鼓励高素质人才投入工程建设工作,组建一支人员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对于现有的员工队伍,可以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进行专业培训等方式来培养与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敬业精神。

总而言之,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与敬业性培养是解决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缓慢的有力途径,相关部门不仅要严把人才关,更要做好对于人才培养的后续工作,与此同时,加强薪金待遇以吸引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打造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

结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各地区政府部门为广大农村人口提供精神文化服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地区政府部门与广电部门要加强合作,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相应的工程建设推进工作,积极面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人员以及资金方面的问题,以期更快更好的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工作,切实为广大农村人口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兴彪.加速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若干建议[J].科技风,2013年7月(下)
[2]张韬.延伸一小步,跨越一大步,广播电视从“村村通”到“户户通”的社会效益分析[J].卫星与网络,2011
[3]王啸虎.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科技风,2013年3月(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