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水质监测数据分析

水质监测数据分析

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的变化趋势,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

一、水质监测数据的重要性水质监测数据是了解水体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意义。

1.1 环境健康评估通过水质监测数据,可以了解水体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评估水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例如,高浓度的重金属、有机物等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通过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水体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1.2 水环境管理水质监测数据是进行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水体的整体状况,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程度。

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水环境管理措施,包括水体的治理、排放标准的制定等,以保护水环境,减少水体污染。

1.3 水质变化趋势预测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长期分析,可以发现水质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水质状况。

这对于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判断水体受到的污染源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

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方法针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表达和总结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指标,揭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集中趋势。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水质监测数据的整体状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依据。

2.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可以通过计算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了解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例如,可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水质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水质的季节性变化趋势。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各种物质和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水质的优劣程度。

水质检测方法的选择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工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

一、物理检测方法。

1. 温度检测,水温对水质有一定影响,高温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低温则可能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

因此,检测水温对于水质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2. pH值检测,水体的酸碱度对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pH值在7以下为酸性,7以上为碱性。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3. 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对于湖泊、河流等水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于评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检测方法。

1. 总氮检测,总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它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检测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可以评估水质的优劣程度。

2. 总磷检测,总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检测水体中的总磷含量对于保护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3. 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是水体中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它对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检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对于评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物学检测方法。

1. 浮游生物检测,浮游生物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生物群落,它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因此,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水质的优劣程度。

2. 水生态系统检测,水生态系统对水质具有重要的调节和净化作用,对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估水质的优劣程度。

在实际的水质监测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检测工作的开展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是环境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科学中,有多种水质监测方法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质监测方法。

1. 目视观察法目视观察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水质监测方法,通过人眼观察水体的色泽、浑浊度、气味和悬浮物等指标,初步判断水质是否良好。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只能提供主观判断,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

2. 野外实时监测法野外实时监测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在野外直接对水体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获取连续的水质数据,方便科学家和环保部门及时掌控水质状况。

3. 采样分析法采样分析法是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之一,通过采集水样,在实验室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和检测。

这种方法涉及水样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等多个环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采样分析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水质数据,对于研究水体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非常有帮助。

4. 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是通过观察和研究水体中的生物指标,来评估水质状况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水中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数量的观察,来判断水体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例如,通过研究水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推测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和富营养化程度。

生物监测法对于评估水体的整体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5. 快速检测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现场迅速获得水质数据。

比如,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器可以通过测量光谱、电导率、pH值等指标来快速评估水质状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速度快,适用于野外监测和应急情况下的水质检测。

通过上述几种水质监测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水体的环境状况,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水体和不同的研究目的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水质监测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常常需要相互配合和综合运用,以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对于保障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地分析和解读水质监测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环境的变化趋势,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水质改善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和解读要点,并提供相关的实用建议。

一、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1. 收集和整理数据在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前,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水质监测站、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试等渠道。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后续的分析非常重要。

2.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填充缺失值、修正异常值、归一化处理等。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使数据更加规范和可靠,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绘制图表、制作统计图像等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等。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的特征。

4. 统计分析在进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时,统计分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利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总体分布、相关性、差异性等方面的分析。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分析、假设检验、相关系数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

二、水质监测数据的解读要点1. 核心指标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中常见的核心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水温、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等。

对于这些指标,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读。

比如,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低溶解氧水平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2. 趋势分析水质监测数据的趋势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水环境的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以判断水质是否有改善或恶化的趋势,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趋势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法等。

3. 阈值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中的某些指标有相关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和限值,通过与这些阈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水体的健康状况。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资源,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农业等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需要对水和废水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一、水质监测分析方法1.物理监测法物理监测法是通过测量水样的物理性质来判断水质的好坏,主要包括温度、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浑浊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反映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对于监测水体是否受到污染、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2.化学监测法化学监测法是通过测量水样中各类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含量来评价水质的好坏。

常见的指标包括氨氮、总磷、总氮、COD、BOD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水中化学性质的变化,对于评价水的寿命和安全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是通过测量水中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来评价水质的好坏。

生物群落是自然水体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群落之一,对于监测水体是否受到污染、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有很大的参考性。

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是对产生于生产、生活、农业等活动中的废水进行处理、检测和分析,确保其达到排放标准。

废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监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对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处理、降解或转化,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酸碱调节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

2.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进行生物降解、转化和吸附,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常用的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膜反应器法等。

3.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对废水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污染物。

常用的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法、膜分离法、过滤法等。

废水监测是确保废水得到合理处理的重要手段,在废水处理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分析,以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物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是通过对水样的物理性质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评估水质。

常用的物理学方法包括:浊度分析、颜色分析和温度测量等。

1.浊度分析浊度是指水样中悬浮颗粒物质对光的散射能力。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硬度计测量水样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总体积。

高浊度值表明水样中有较多的悬浮颗粒,反之亦然。

浊度分析可以用于评估水的外观质量和悬浮物的含量。

2.颜色分析颜色是水样中溶解有机物或无机物对可见光的吸收反射能力。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测量水样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颜色分析可以帮助评估水的外观和污染程度。

3.温度测量温度是水样的物理性质之一,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常用的测温方法有玻璃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等。

温度测量可以用于评估水的适用性和理化性质。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对水样中化学成分的检测和分析,以确定水质的成分和含量。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pH值测定、溶解氧测定和电导率测定等。

1.pH值测定pH值反映了水样的酸碱性。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pH计测量水样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值测定可以评估水样的酸碱度,为水质评估和相关反应提供基础。

2.溶解氧测定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含量,常用来检测水的氧化还原状态和生态健康。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溶解氧电极和溶氧分析仪等。

溶解氧测定可以用于评估水中的氧气溶解能力和抗菌能力。

3.电导率测定电导率是指水样中电流通过的能力,可以反映水样中的离子含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电导率计测量水样中单位距离内的电导率。

电导率测定可以评估水的溶解性和电解质能力。

三、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通过对水样中的生物组织和生物活性的分析,来评估水质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常用的生物学方法包括:浮游生物监测、鱼类监测和微生物监测等。

1.浮游生物监测浮游生物是水体中游动自在的微小生物体,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拉网捕捞和流式细胞仪等。

看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看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看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为了进行有效的水质监测和保护环境,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一、水质监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开始分析和解读水质监测数据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监测的水质参数和采样点位,并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般来说,水质监测包括常规监测和定点监测两种方式。

常规监测是指对水体进行定期的监测,以获取水质的长期变化趋势。

而定点监测则是选择特定的水体点位进行监测,以评估该区域的水质状况。

无论是常规监测还是定点监测,收集的数据都需要进行整理,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二、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与筛选在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之前,需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连续性等。

对于数据的完整性评估,需要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值或异常值。

对于缺失值,可以采用合理插值或删除缺失数据的方法进行处理;而异常值可以通过比较监测数据与周围点位或历史数据的差异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三、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最基本的统计描述,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等。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有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水质监测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研究水质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

常用的趋势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分析。

通过趋势分析,可以判断水质指标是否呈现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3.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水质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相关系数来评估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常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了解水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并发现可能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体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性质和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质检测的常用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物理检测方法。

1. 温度检测。

温度是水体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因此在水质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水体的温度变化。

2. pH值检测。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通常使用酸碱度计进行测量。

水体的pH值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水体的pH值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3. 浊度检测。

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质的多少,通常使用浊度计进行测量。

水体的浊度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需要对水体的浊度进行定期监测。

二、化学检测方法。

1. 溶解氧检测。

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通常使用溶解氧仪进行测量。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关系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因此对溶解氧进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2. 氨氮检测。

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质,通常使用氨氮测试仪进行测量。

水体中氨氮的含量会直接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的存活状况,因此需要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定期监测。

3. 水质污染物检测。

水质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通常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水质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关系到水体的水质状况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水质污染物进行定期监测。

三、生物学检测方法。

1. 水生生物监测。

水生生物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具有敏感性,通过对水体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2. 生物毒性检测。

生物毒性是衡量水体中有毒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水体中生物毒性的检测,可以评估水体的毒性程度和对生物的危害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8 铬 (A)
(1)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
光度法 (GB7467-87)
①范围:使用10mm比色皿, 0.004-1.0mg/L
②原理: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 肼(DPC)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而其 本身被还原成三价铬,于540nm波长处进行比 色测定。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
➢ 将水样酸化曝气,将无机碳酸盐分解生 成CO2 驱除;
➢ 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 机碳。
但由于在曝气过程中会造成水中的挥发性 有机物的损失而产生测定误差。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生产中在线自动检测TOC方法
国外许多国家将TOC在线自动检测仪置于工厂总排污 口,随时监测污水的排污情况。有些国家已制定了 TOC的 排放标准 。
0.25μg/L。
➢ 铜的主要污染源是电镀、冶炼、五金加工、矿山开采、
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等部门排放的废水。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 铜(A)
铜水样的保存与预处理:
¡ 1.水样的采集和保存可用塑料瓶或玻璃瓶。同时加入一 定量硝酸,使水样pH值小于2,可保存5个月。
¡ 2.水样预处理分三种情况 (1)不含悬浮物的地下水和清洁地表水,直接测定; (2)较浑浊的地表水,需用硝酸预处理后供测定; (3)含悬浮物和有机物较多的水样,需用硝酸—高氯酸与
我国HJ/T 104-2003—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 仪。
我国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 定了TOC的排放限值。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 铜(A)
教学内容与要求
¡ 熟悉铜的性质,以及含铜水样的保存与预处理。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萃取光度法
掌握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萃取光度法的适用范围、 原理、试剂、仪器和测试步骤。 ¡ 2,9二甲基 1,10-菲啰啉光度法 掌握二甲基 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的适用范围、原理、 试剂、仪器和测试步骤。
酸盐等氧化性物质时,也应采取相应消除干 扰措施。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8 铬 (A)
(2)总铬的测定 ①酸性高锰酸钾法 在酸性溶液中,首先,将水样中的Cr3+用高锰酸
钾氧化成Cr6+ ,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 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先加尿素,防止 亚硝酸钠还原Cr6+ )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 酰二肼显色,于540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其最低检出浓度0.004mg/L。 注: 清洁地面水可直接用高锰酸钾氧化后测定; 水样中含大量有机物时,用硝酸-硫酸消解。
¡ 目前我国污水中TOC的标准测定方法正在制定当 中,也拟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或湿式氧 化—非分散红外法。
¡ GB/T5750.7-2006《 生活饮用水 标准检验方法 总 有机碳》( 2007年 7月1日执行)。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TOC测定的注意事项
¡ 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测定浓度范围为 0.5~60mg/L,对于高浓度样品可以进行稀释后测 定,其检测下限为0.5mg/L。
¡ 当水样中常见共存离子超过SO42-400mg/L,Cl400mg/L,PO43-100mg/L,S2-100mg/L时,对 测定有干扰,应作适当处理后再进行分析测定。
¡ 水样中含有大颗粒悬浮物时,因受水样注射器针孔 的限制,测定结果往往不包括全部颗粒态的有机物。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实验室测定TOC方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8 铬 (A)
铬水样的保存:(详见课本37页)
六价铬水样保存:加NaOH至pH=8~9。因为Cr6+在 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被还原剂还原成Cr3+,所以 宜在弱碱性条件下保存于聚乙烯或玻璃瓶中。
总铬水样保存:加HNO3至pH<2。在碱性条件下, 总铬中的Cr3+易生成Cr(OH)3沉淀,吸附在容器壁 上,所以采用pH<2的一般金属水样保存方法,保 存于聚乙烯或硼硅玻璃瓶中。
⑤测定注意事项 当水样中含铜较高时,可加入明胶、阿拉伯胶等胶
体保护剂,在水相中直接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为了防止铜离子吸附在采样容器壁上,采样后样品
应尽快进行分析。 如果需要保存,样品应立即酸化至pH<2,通常每
100ml样品加入1+1盐酸0.5ml。 萃取和比色时,避免日光直射,以免铜-DDTC络合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8 铬 (A)
铬的测定方法有:
¡ 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 中子活化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NAA,活化分析中最重要的一 种方法,用反应堆、加速器或同位素中子源产生的 中子作为轰击粒子的活化分析方法,是确定物质元 素成份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等。 水样分离与预处理技术(阅读课本37~39页)
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CO2 ; ➢ 经低温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CO2 ; ➢ 生成的CO2 依次导入非分散红外检测器。 ➢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O2 对红外吸收的强度与CO2 浓
度成正比。故可对水样总碳(TC)和无机碳(IC)进行 定量测量。即:
TOC = TC -IC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020/11/22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重点与难点
➢ 重点:各种监测指标的定义以及国家标 准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 难点: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注 意点。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6 总有机碳(TOC)(A)
教学内容与要求
¡ 基本知识 熟悉总有机碳的定义和物理化学意义,熟悉燃烧氧 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的适用范围。
处理后供测定。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 铜(A)
铜的测定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萃取分光光度法 (铜试剂,简写 DDTC, GB7474-87)
2,9—二甲基 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新亚铜灵 )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 铜(A)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略)
(2)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萃取分光光度法(GB7474-87) ① 适用对象:地面水、地下水、工业废水 ②原理:在氨性溶液中pH=8~10,铜离子+二乙氨基二硫代 甲酸钠(铜试剂,简写为DDTC)→黄棕色络合物,生成 摩尔比为1:2。该络合物可被四氯化碳或三氯甲烷萃取, 在 440 nm处用10mm或20m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在测定 条件下,该有色络合物可以稳定1h。
铬概述:
➢ 铬Cr是生物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铬的毒性与其 存在价态有关,六价铬具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 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蓄积。通常认为六价铬的毒性比三 价铬大100倍。
➢ 铬的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铬矿石加工、金属表面处理、 皮革鞣制、印染;照相材料等行业的废水。
➢ 铬是水质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水中不同价态的铬 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在排放标准中,既 要求测定六价铬,也要求测定总铬。
程度。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TOC比COD更直接反映水体有机物总量原因分析
¡ 在污水 排放总量 控制指标中,有机 污染物 总量控制指 标为化学 需氧量(COD)。由于不同类型的水中(特别 是一些污水)存在不被COD所反映的有机物,如一些 挥 发性化合物 、环状、吡啶或 多环芳烃 污染物,又因 COD的氧化条件是(1+1)酸性介质下146℃反应2h, 许多有机物不能全部被氧化,致使COD指标不能完全反 映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
当25mL有机相中含铜不超过0.15mg时,符合比尔定 律。在三氯甲烷-甲醇溶液中,黄色络合物的颜色 可稳定数日。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 铜(A)
(3)2,9—二甲基 1,10-菲啰啉(新亚铜灵)光度法
③试剂及仪器(见课本33~34页)
④测定步骤 水样预处理:(课本34~35页) 校准曲线绘制 水样测定:消解→定容→萃取→测量(阅读35页) 同时做空白试验和校准实验(加标回收率)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 铜(A)
铜概述:
➢ 铜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缺铜会发生贫血、腹泄等
病症,但过量摄入铜亦会产生危害。铜对水生生物的危 害较大,一般认为水体含铜0.01mg/L对鱼类是安全的。 铜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与其形态有关,游离铜离子的毒性 比络合态铜大得多。
➢ 世界范围内,淡水平均含铜3μg/L,海水平均含铜
¡ 测定方法及原理 熟悉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和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
¡ 分析测试内容及注意事项 掌握试剂配制、仪器及工作条件、操作步骤、校准 曲线的绘制、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TOC——总有机碳
➢ 定义:总有机碳(TOC) 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
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 T的O总C比量C,O常D被或用者来B评OD价5更水能体直中接有表机示物有污机染物的
(2)1999年发布了《水质(TOC)和 可溶性有机 碳(DOC)的测定导则》 ISO8245-1999 ,替代 ISO8245-1987,增加了可溶性有机碳(DOC) 的 测定方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国际TOC测定方法简介
➢ ISO8245-1999的氧化方式包括燃烧氧化法、适当的
氧化剂氧化法、 紫外线 辐射氧化法和其他高能辐 射氧化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8 铬(A)
教学内容与要求 ¡ 熟悉三价铬和六价铬的性质,以及含铬水样
的采集与保存。 ¡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掌握
方法的原理、试剂配置、反应条件、操作注 意事项。 ¡ 光度法测定总铬:熟悉酸性高锰酸钾法和碱 性高锰酸钾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8 铬 (A)
¡ 总有机碳(TOC)指标多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 外法测定,对有机物的氧化比较完全,大多数情 况下氧化率可达到98%以上。所以,TOC指标更 能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