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6浪漫主义
外国文学史6frodo

第三、四章:回想启蒙运动,发誓要坚持自
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但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而仍旧飘扬天空, /招展着,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你的号角虽
已中断,余音渐渐低沉,/依然是暴风雨后最嘹亮
的声音。/你的树木失去了花朵,树干遍体鳞伤, /受了斧钺的摧残,似乎没有多大希望……一个较 好的春天会带来不那么苦的瓜果。”
代神话,抒发自我情感,表达超越一切的人性与 爱。 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宣言《<抒情歌谣集> 序》,“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给普通
事物以想象力的色泽”,以淳朴的语言“使平常
的东西变得不平凡”。他的诗歌以宁静自然、抒
情、优美而著称。
《咏水仙》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神。
启蒙的理想今天还在,虽然未
完全实现。
1、拜伦式英雄:孤独、漂泊、斗争、痛苦、放荡
不羁、憎恨现实世界、无政府主义、向往理想王
国、善良,一个人与一个时代、无数国家之间的
对抗。 2、生平简介:
a 父亲欠债,流亡他乡,随母亲流浪,热爱大
自然 b 出版了一部诗集,遭到批评,写了《英格兰 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21岁,开始对抗整个英 国文坛、评论界。
中期: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欧那尼》
后期:贝朗瑞,他一生关注法国的时事与现实生 活
什么是浪漫主义?
社会背景:启蒙理想失落;资本主义社会;长期的党派斗争; 封建基础动摇了 文化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自我”哲学)、 空想社会主义 文学渊源:卢梭与感伤主义 主要特征:a 反感、批判现实,偏爱主观、非凡的东西 b 重感情、轻理性,有感情主义色彩 c 大自然风光 d 民间文学、中世纪神秘色彩
外国文学史6-7

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 (浪漫主义文学)理解后简答题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一德国文学耶拿派: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主要作家及作品: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早期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后期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二英国文学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代表作《古舟子咏》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麦布女王》:(长诗)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它强调个人感情、想象力、超自然的元素和对自然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以表达情感、唤起读者共鸣为目标,作品常常描绘个人的内心体验、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并反映社会不公、现实的矛盾。
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英国的拜伦、雪莱和德国的歌德。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强调描写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作品追求呈现社会、人性和日常生活的本质。
现实主义文学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来揭示现实的不公与不平等。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三、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
象征主义作品常常使用隐喻、象征和象征性的语言,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世界。
这种文学运动对诗歌和美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追求通过视觉和声音的艺术形式来传达灵魂的深层含义。
法国诗人马拉美和比利时诗人梅兹尼克夫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
四、现代主义(Modernism)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起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颠覆和创新,拒绝叙事的线性结构和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强调意识流和碎片化的写作技巧。
现代主义文学致力于探索个体意识、时间流逝和社会变革,对传统价值观进行质疑和冲击。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和美国作家福克纳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五、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了现代主义对形式和结构的限制,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多声性,以模仿、拼贴和戏仿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相对性,以及对大希汀崇拜、权力与认同的分析。
外国文学史十九世纪至今

外国文学史一、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欧洲文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学运动。
它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各国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
卢梭的“返回自然”和崇尚个性的解放思想,以及德国“狂飙突进”精神对浪漫主义的诞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热爱描写歌颂大自然;采用民间主义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艺术上运用夸张、对比手法。
浪漫主义最早发生在德国,成绩最高的是英国和法国,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拜伦和法国的雨果。
2、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A、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强调主观感情,着力描写内心世界,从主观想象出发了来认识现实,凭借天才和灵感自由地驰骋想象。
B、着力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以大自然为描写对象或背景,既寄托自己的理想,又突出人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共鸣,并与城市文明的污浊丑陋相对照。
C、重视民间文学。
从民间文学汲取丰富的创作素材,并且借鉴了民间文学的丰富想象、感情真实、表达自由、语言生动通俗。
D、艺术上多用夸张对比手法,描写曲折离奇的情节、奇幻神秘的环境,激动人心的场面和独特非凡的人物,渲染神话色彩和异国情调,以追求强烈奇特的艺术效果。
3、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A、前驱:彭斯、布莱克。
B、前期:湖畔派诗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格兰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赞颂大自然、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
其中以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
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C、后期:拜仁、雪莱、济慈三大诗人。
《外国文学史》第六章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第六章期末复习资料第六章 19 世纪文学(一)第一节概述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
浪漫主义的兴起、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德国古典哲学有密切关系。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德国古典哲学的基调是唯心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强烈的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2、推崇想象力。
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感情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
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在他们笔下,充满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
4、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
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
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德国文学:德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策源地。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中先后形成3个中心:①早期称为“耶拿派”,主要人物是一对理论家兄弟,施莱格尔兄弟,代表诗人诺瓦利斯(代表作《夜的颂歌》)、蒂克(贡献主要在民间文学方面,著有《民间童话集》,代表作《金发的艾克贝尔特》)。
活动中心是耶拿。
理论宣传阵地是1798创办的《雅典娜神殿》。
②另一个是“海德堡”派。
贡献主要是在于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代表人:阿尔尼姆、布伦塔诺。
他俩合作出版了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
格林兄弟两人收集童话,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③柏林又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的中心。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一、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的运动,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
它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人主义,追求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自由和灵性的体验。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远离理性与现实主义,追求非寻常的、超凡脱俗的主题和形式。
浪漫主义的出现是对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反叛。
它鼓励独立思考和个人创造力,并关注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特殊性。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有约翰·凯茵斯、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等。
二、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流行的一种思潮。
它寻求以客观、真实和详尽的方式反映社会、人性和现实世界。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性和透明度,呈现人们的普通生活、社会问题和阶级斗争。
现实主义的兴起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应,它主张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描绘社会和人类行为。
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吐温、托马斯·哈代等。
三、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文学领域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将现实主义的观点推向极端,更为强调社会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自然主义文学关注人类欲望、本能和环境之间的冲突。
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它认为人类和社会是受自然力量影响的产物。
自然主义作品通常描述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和悲惨命运。
代表性的自然主义作家有埃米尔·左拉、斯蒂芬·克莱恩、西奥多·德莱塞等。
四、意识流小说(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ovel)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采用了内心意识和思维的连续流动方式来呈现故事和人物。
这种写作手法试图模仿人的心灵活动,并通过无序的、自由联想的语言结构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
意识流小说强调个体心理的复杂性和混乱性,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和客观描述方式。
外国文学史6浪漫主义共40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外国文学史6浪漫主义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பைடு நூலகம் ▪
谢谢!
40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1.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指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古典文化的重新研究和追求对文艺、哲学和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追求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注重描写人类的尊严和活力。
2. 巴洛克(Baroque):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艺术和文学风格,特点是丰富、夸张和复杂的形式,着重宏大的叙事、高度感性和矛盾冲突的表现手法。
3. 古典主义(Classicism):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导风格,追求简洁、平衡和秩序,并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为理想。
古典主义文学作品着重规则、理性和正确的表达,反对夸张和感性的表现。
4. 浪漫主义(Romanticism):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运动,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对自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追求创造性和超越现实的体验,注重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想象力。
5. 现实主义(Realism):19世纪后期兴起的文学运动,注重真实和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现实世界。
简答:1. 简要介绍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幻想和对自然、民族和历史的热爱。
浪漫主义作品追求创造性和超越现实的体验,注重独特的个人感受和想象力。
其特点包括:强调自我抒发和情感表达、崇尚自然和对自然界的描绘、赋予民族和历史以重要性、追求超脱现实和理想的愿景、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2. 简要介绍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和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呈现现实世界,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行为。
其特点包括: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生活,呈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注重描绘细节和个体的日常生活、追求客观和客观真实的写作风格、拒绝浪漫主义的幻想和逃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形象,给文学画廊增添了崭新的典型。
• 强调反映现实中的诗人的主管作用,其笔下的美
丑形象是理想化和夸张的。
• 反对古典主义,破除“三一律”,主张使用普通 语言。
二、《巴黎圣母院》
• 按浪漫主义原则创作的第一部小说 • 对比原则的运用
甘果瓦
加西莫多
法比
爱斯米拉达
无情的情人
爱斯梅哈达
变态的母爱
西风颂
• • • • • • • • • • • • • • •
(英)雪莱
一 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的巫师,蔫黄,魆黑, 苍白、潮红,疫疬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子 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床圃; 仿佛是一具具僵卧在坟墓里的尸体, 他们将分别蛰伏,冷落,而又凄凉, 直到阳春你蔚蓝色姐妹向梦中大地① 吹响嘹亮的号角,如同牧放群羊, 驱使甜美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给高山和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芳香。 不羁的精灵,你啊,你到处运行; 你破坏,你也保存,听,哦,听!
(四)代表作家及作品
• 1、英国 • (1)“湖畔派”三诗人(p.185): •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骚塞。 • 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此得名“湖 畔派”。 • 其诗作讴歌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 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远离社会斗争题材。 • 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城市文明。
涅金为中心主人公 , 在这个人
物身上准确地概括出了19世纪
20年代俄国进步的贵族青年的
思想面貌,提出了俄国解放运
动中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这
奥涅金与普希金散步
样一个重要问题。
奥涅金形象分析
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贵族青年的一种典型; 受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不满于贵族社 会的庸碌,自视清高,与周围格格不入; 灵魂空虚,无所作为。 在莱蒙托夫、屠格涅夫、 冈察洛夫等作品中 相继出现了“多余人”形象。
• (2)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 拜伦:长篇叙事诗《唐璜》;
• 雪莱: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短诗《西风
颂》
• 济慈 • 创作特色: • 反对专制暴政,同情人民的苦难,支持各国人民 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倾向。塑造出一些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使浪漫主 义文学的思想内容得到丰富与提高。
咏水仙(华兹华斯)
• • • • • • • • • • • •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到欢欣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这景象所给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雨果 创作 • 戏剧《克伦威尔》 《欧那尼》《玛丽蓉· 德洛尔德》 • 诗歌《颂歌与民谣集》《秋叶集》 《静观集》《历代传奇》《凶年集》 《惩罚集》 • 小说:《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 《悲惨世界》
雨果创作思想
是浪漫手法的集大成者 • 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善与恶、美与丑体现在情 节上、人物身上。体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也体 现在人物自身之中。雨果擅长塑造外貌丑、心地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文学
第一节
• 一、浪漫主义文学
概
述
•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文坛主要思潮。
• 浪漫一词来自“传奇”(Romance),它强 调传奇色彩和情感的力量。
• (一)产生背景
• 1、19世纪初的欧洲,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
辟长期斗争;
• 2、资产阶级恶行不断败露,贫富差距尖锐,阶级
•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文学 思潮; • 创作内容: • 表现主观感情、主观理想和非凡事物,主观性是 其本质; • 热爱大自然,重视民间文艺; • 表现手法: • 反对古典主义因袭陈规,主张创作自由,喜用夸 张、对比等手法。 • 代表作家:(法)雨果
蝴蝶(法)拉马丁
• • • • • • • • • • 与春同生,与玫瑰同亡; 架着绢的翅膀在晴空翱翔; 在初放的花朵中踌躇, 陶醉于花香、碧空与阳光; 奋力抖落了,翅膀上的花粉, 像一丝轻风飞向无尽的苍穹, 这便是蝴蝶幸运的一生。 它像是一种从未实现的愿望, 不满足地轻掠过每件事物, 最终为寻找乐土又返回天堂。
2、法国
• 19世纪初:
• 夏多布里昂 :中篇小说《阿达拉》——法 国浪漫主义文学开端 • 20年代中期:
•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 大仲马 :《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3、俄国 俄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茹科夫斯基 “俄罗斯文学始祖”、俄国现实主义奠基 人——普希金: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 奥涅金》、现实 主义小说《上尉的女儿》
忠贞与轻浮
爱斯梅哈达
现实与历史。
• • •
• • •
• •
加西莫多 与法比:至死不渝;始乱终弃。 与克洛德:高尚情爱;卑下情欲。 与甘果瓦:滴水报之泉涌;恩将仇报。 克洛德 与甘果瓦:欲火炎炎;情薄义淡。 与 法 比:隐蔽的淫欲;公然的放荡。 与 乞 丐:兽性;人性。 法比 与乞丐:寡廉鲜耻;见义勇为。 与加西莫多:内丑外美;内美外丑。
• • • • • • • • • • • • • • •
四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和你同飞, 我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 我若是一头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搏,自由不羁, 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 我若能象在少年时,作为伴侣, 随你同游天际,因为在那时节, 似乎超越你天界的神速也不为奇迹; 我也就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急切, 向你苦苦祁求。哦,快把我飏起, 就象你飏起波浪、浮云、落叶! 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象你, 象你一样:骄傲,不驯,而且敏捷。
• 塑造了一些列共和主义者的英雄形象。
• (二)《悲惨世界》艺术特色:
• 1、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 2、风格上具有政论性,作者亲自表达对问题的看
法,力图在思想感情上影响读者。 • 3、语言高昂、激动和热情,经常运用多义词,富 有隐喻性。
第三节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小 说的基 本主题是以奥
描绘了一幅悲惨世界的图画。男人、女人、
儿童代表了所有的穷人,代表了整个悲惨
世界。
• 冉阿让的形象 美好心灵遭受摧残阶段 美好的心灵获得新生阶段 美好的心灵日益升华阶段
• (一)《悲惨世界》价值:
• 主题:描绘下层人民悲惨命运,揭露资本 主义的黑暗。“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 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P.217) •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强调道 德感化。 • 描写了巴黎人民起义的壮丽场面。
• 《巴黎圣母院》在线阅读: • /waiguo2005/y/ yuguo/blsm/
压迫残酷;
• 3、反对古典主义的泥古倾向和理性教 想)。
《 轻 骑 兵 军 官 》 , ,
席 里 科 ,
1812
《梅杜萨之筏》, 席里科,1818—1819。
《自由领导人民》,1830年, 布面油画,巴黎卢浮宫,法国。
(二)浪漫主义文学(P.179)
• • • • • • • • • • • • • • •
三 你,哦,是你把蓝色的地中海 从梦中唤醒,他一整个夏天 都酣睡在贝伊湾内浮石小岛外, 被澄澈的流水喧哗声催送入眠, 梦见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 在海波强烈的日光中不住地抖颤, 全都长满了蔚蓝色苔藓和花卉, 馨香馥郁,如醉的知觉难以描摹。 哦,为了给你让路,大西洋水 豁然开裂,而在浩淼波澜深处, 海中花藻和没有树液的海底丛林, 哦,由于把你的呼啸声辨认出, 一时都惨然变色,胆怵,心惊, 战栗着自行凋落;听,哦,听!
第二节 雨果及其创作
• 一、雨果生平
• 出生在贝尚松城 • 1817年法兰西科学院征文:研究生活环境带来的幸 福。获第一鼓励奖。 • 1818-1819,连续三次获奖。 • 1826,组织第二文社。 • 1827,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克伦威尔>序言》 成为浪漫派的领袖。 • 30至40年代,从事诗歌和戏剧创作。 • 40年代,从政,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 • 1851-1870年流亡
(三)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1、英国 早期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三诗人; 第二代浪漫主义作家:拜伦、雪莱、济慈 2、法国 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斯塔尔夫人 19世纪30~40年代:雨果、大仲马、乔治· 桑 3、俄国 浪漫主义第一人:诗人茹科夫斯基 “俄罗斯文学始祖”、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 基人:普希金
• 美丑对照原则(P.211)
• 是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美学原
则。
• 他根据现实社会中“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
着优美, • 丑怪藏在崇高背后, • 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的实际, • 提出了艺术上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相结合的美学 原则。
三、《悲惨世界》
小说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穷人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