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一(绪论_第一章)
(完整word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真题

2008.10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37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0-55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1-61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1-67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1—71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D )1—83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2012.4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41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61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78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73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 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6.“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7.“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8.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单项选择题答案】1.C2.C3.A4.C5.D6.B7.B8.C9.A 10.D 11.D 12.D 13.A 14.C 15.D16.B 17.A 18.D二、多项选择题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B.绝对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同一性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马克思原理绪论一章习题答案

绪论和第一章练习题(2011年9月20日修改)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B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B)$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0.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阶段测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试1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在内的统一整体。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得分:5.0 分【答疑编号10984341,点击提问】解析:答案选B。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参见教材P36。
2、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的是(),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A、里昂工人起义B、西里西亚工人起义C、“人民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运动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得分:5.0 分【答疑编号10984344,点击提问】解析:里昂工人起义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参见教材P36。
3、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B、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C、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D、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得分:5.0 分【答疑编号10984350,点击提问】解析:答案选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例如,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社会地狱”“复活的奴隶制”;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他把私有制、宗教、婚姻形式看成是现存的资本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祸害。
马原第一阶段复习题 答案

唯一的实在。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看做世界的本源。【C】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为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
性和顺序性)和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D】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C】
解析:此知识点主要考察两种运动观,形而上学运动观不承认运动,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运动 观不承认物质,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A】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认为,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而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 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C】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BCD 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世界联系 和发展遵循的规律。【A】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 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C】 解析:世界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联系的特点是: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ABD 都为客观的联系, 而 C 项没有客观依据,为主观臆想。故选【C】 解析:【D】 解析:内容决定形式,内容的变化决定形式的变化。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新内容可以用旧 形式,就内容也可以用新形式表现。【B】 解析: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世界是事物发展过程的集合体,这表现为运动地看世界。所以是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A】 解析:矛盾是对立统一。它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D】 解析:质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即超出了度的规定性;量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 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即没有超出度的规定性。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体现着质与量 的统一。【C】 解析: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用扬弃的态度对待事物,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D】 解析: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对事物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即外部条件对事物变化有重要影响。 【B】 解析:对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内因,对外开放是外因,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D】 解析:A、B 说的是量变到一定程度会达到质变;C 说的是因果关系。【D】 解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任何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因为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D】 解析:客观性:规律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性:规律不是只在个别事物中起作用,而 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对于客观规律,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A】 解析:认识客观规律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二者是统一的关系。【D】 多项选择题 解析:【ACD】 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ACD】 解析:排除法,B 项说的是精神的力量。【ACD】 解析:排除法,A 项为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CD】 解析: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关系的实践,处理人与人间的关 系;科学实验。C 项演员自己唱歌不属于实践基本形式。【ABD】 关键词二:认识论 单选题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入实践观点使其区别于别的认识论。【C】 解析:认识是主体人类对客体客观世界或人类思维有目的有计划的反映。【A】 解析:认识的客体即认识对象,不仅包括客观世界和规律,还包括人类思维。【A】 解析: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的,所以认识突出特点是能动性【A】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是基本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
马克思原理 阶段测验一(绪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一(绪论-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A、无产阶级和生产力发展B、资产阶级和人类解放C、农民阶级和生产力发展D、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答案解析】:答案选D。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参见教材P46。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答案解析】:答案选B。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参见教材P49。
3、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思想保证B、制度保证C、技术保证D、理论保证【答案解析】:答案选A。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参见教材P50。
4、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这是()理想。
A、生活B、职业C、道德D、社会【答案解析】:答案选A。
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参见教材P51。
5、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
A、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B、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C、梦想和愿望D、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答案解析】:答案选B。
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参见教材P51。
6、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其中()是最根本的。
A、道德理想B、社会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答案解析】:答案选B。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参见教材P51。
7、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为取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1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7、“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一(绪论-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A、无产阶级和生产力发展B、资产阶级和人类解放C、农民阶级和生产力发展D、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答案解析】:答案选D。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参见教材P46。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答案解析】:答案选B。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参见教材P49。
3、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思想保证B、制度保证C、技术保证D、理论保证【答案解析】:答案选A。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参见教材P50。
4、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这是()理想。
A、生活B、职业C、道德D、社会【答案解析】:答案选A。
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参见教材P51。
5、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
A、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B、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C、梦想和愿望D、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答案解析】:答案选B。
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参见教材P51。
6、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其中()是最根本的。
A、道德理想B、社会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答案解析】:答案选B。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参见教材P51。
7、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为取向。
A、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是否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答案解析】:答案选C。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参见教材P54。
8、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
A、综合国力革命B、知识智力革命C、军事革命D、教育革命【答案解析】:答案选B。
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知识智力革命。
参见教材P57。
9、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正确答案】: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参见教材P62。
10、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A、本质B、实践C、创新D、意识【正确答案】:B 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参见教材P69。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A、创新的观点B、探索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正确答案】:C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参见教材P69。
12、促使了人脑的形成,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是()。
A、劳动B、实验C、探索D、思考【正确答案】:A 劳动还促使了人脑的形成,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参见教材P70。
13、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叫做()。
A、矛盾B、统一C、联系D、发展【正确答案】:A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参见教材P75。
14、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叫矛盾的()。
A、不平衡性B、同一性C、特殊性D、普遍性【正确答案】:D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参见教材P78。
15、规律具有两个特点: ()。
A、客观性、普遍性B、主观性、现实性C、客观性、现实性D、主观性、普遍性【正确答案】:A 规律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客观性。
第二,普遍性。
参见教材P90。
16、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
A、统一战线B、独立自主C、群众路线D、实事求是【正确答案】:D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参见教材P96。
17、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指的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改革创新【正确答案】:A 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参见教材P96。
18、实事求是是()的目的。
A、解放思想B、改革创新C、独立自主D、自力更生【正确答案】:A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参见教材P96。
19、1836年,在()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参见教材P38。
20、1844年,()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C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参见教材P39。
21、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的口号。
A、民主科学B、建立共和国C、民族独立D、自由发展【正确答案】: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
参见教材P38。
2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在内的统一整体。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正确答案】:B :答案选B。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参见教材P39。
23、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A、《论欧洲联邦口号》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D、以上均错【正确答案】:C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参见教材P45。
2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正确答案】:A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参见教材P48。
25、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
A、长期理想、近期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B、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C、生活理想、长期理想、近期理想、社会理想D、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正确答案】:D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参见教材P51。
26、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
A、共产主义B、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D、全面小康【正确答案】:A。
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
参见教材P51。
27、马克思主义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突出地表现为()。
A、指导功能B、认识功能C、实践功能D、创新功能【正确答案】:C。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认识功能,而且具有实践功能,并且突出地表现为实践功能。
参见教材P55。
28、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正确答案】:A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参见教材P55。
29、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资本主义B、教条主义、经验主义C、拜金主义、教条主义D、资本主义、拜金主义【正确答案】:B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参见教材P530、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物质生产实践C、生产关系的和谐D、科技的进步【正确答案】: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参见教材P70。
31、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决定论C、唯物主义非决定论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正确答案】:A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
参见教材P85。
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以上均错【正确答案】:C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参见教材P40。
3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独自创立的B、马克思主义包括其继承人的理论C、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D、“马克思主义”一词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出现【正确答案】:A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所以A项错误。
参见教材P46。
34、通常说,()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A、信念B、理想C、梦想D、空想【正确答案】:B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参见教材P51。
35、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劳动实践B、医疗实践C、教育实验D、科学实验【正确答案】:A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参见教材P70。
36、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A、实验B、物质C、精神D、实践【正确答案】:D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