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英语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条件,而且要使全体学生参与,而不是部分学生参与。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
这就要求我们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 世纪80 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
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
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 于1996 年提出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While-task) 和任务后(Post-task)。
我们认为它合理、简便、易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检查评价和家庭练习两步,形成了五个基本步骤: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检查评价和家庭作业,使课上与课下浑然一体。
1. 任务型教学具体介绍1.1 任务前(Pre-task)(1)介绍目标和任务。
呈现和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
如果可能的话让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去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在前一节课上向学生说明任务,使学生有时间去完成任务,有关资料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任务型教学(T 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Skehan在“Task—based instruction”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
”也就是说,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其中一个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
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语言。
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掌握所学语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的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
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有他人传递的。
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联系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联系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发展任务型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 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 (eills,1999),可以溯源到基础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认知心理学说。
二、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一)语言情景真实性原则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real-life tasks)。
设计真实生活任务的关键在于所设计的任务要有真实生活的特征。
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交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让学生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自然而有机地结合起来。
《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的对话和单词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对于我们教师任务型教学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如打电话,过生日,购物,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型活动,开展交互式,合作式学习。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对话的内容,如你喜欢的颜色、你父母的工作、你的兴趣爱好等等。
学生在这种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能更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二)趣味性原则设计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前奏,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体会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呼和浩特地区新标准英语的引入,任务型英语教学已渐入人心。
任务型教学强调课程设计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通过经历性的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是形成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现就我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作出如下几点论述:一、任务型教学的意义及主要特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简称tbl)是把语言应用的基础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本中任务型学习的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有许多相似之处,它要求学习者在接到任务后进行领悟使用产出和互动,它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所以我们在设计每个模式的教学任务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注重真实场景下,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
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2、任务的特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贴切。
这种联系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的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该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
一项任务型教学完成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的结束,因此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材料编写和学生学习都极具挑战性,它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人才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挥者,集编、导、演三项技能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老师通过有任务的教学设计,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从变为主动地参与者。
二、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出一套完整的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们从被动的听从变为主动地参与,为课堂教学营造出了一个和谐互动的语言环境。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整个过程可以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充分体现。
以“任务型”为核心的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基础之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过去大多数教师上阅读课时采用逐字逐句解释,指出重要短语、语法知识点,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等方式。
或者通过预习、讲解、口笔训练、背诵等方式,这种教法固然能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及语法,也能基本应付考试。
但从发展观点看,对学生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培养有很大局限。
由于方法过于呆板、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不能引导学生探讨全文主题、思想含义等深层次问题。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一种发展形态,以语言学习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习者在真实和模拟真实的情景中运用目标语做事情,从而获得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美国杜威以实用主义认识能力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学生中心、在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语言家Herbert H.Cla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又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应当教会学生使用适当的语言把要求的事情做好。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表达自己意思、交换信息等方面,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很适合英语阅读课教学。
浅谈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

浅谈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本文将就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进行浅谈。
一、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应该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紧密相连。
任务设计应确保学生的参与度高,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真正的语言输入与输出。
二、语言环境创设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可以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构建英语语言环境,如在教室内张贴相关英文图片、悬挂英文流行歌曲和电影的海报等。
三、学生角色转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接受知识,而在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成为任务的主导者和掌握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学科知识的初步认识,逐渐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者与优秀的“问题解决者”。
四、评价方法在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评价方法也应该与任务设计相一致,设置以参与度、任务完成的质量、作业质量为主要的评价内容与标准,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才能、跨学科思维与实际操作能力等。
五、教师角色变化在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思想导师。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参与制度建立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要保证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所以需要建立相应的参与制度,如小组合作制度、活动组织制度、英语口语讨论制度等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更宽松、更自由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同时也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七、教育事故预案教育事故是教学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事情,所以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事故预案,以便在事故出现时能够及时处理,并随时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总之,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缺乏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死板的知识灌输,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能够运用日常英语进行交流。
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型活动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交流。
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型活动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增强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任务单、实物等。
2. 教学环境:教室、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日常交流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呈现: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课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practice: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听懂并能够模仿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4. 任务型活动:学生分组,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完成各种真实的任务,如购物、问路等。
5.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 总结: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
7. 作业: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完成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建议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思考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建议。
1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1.1任务教学的内涵所谓任务型教学(task-basedapproach),就是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提出隐含知识特征的任务,并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1.2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Euis(1990)认为,任务型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inputandinreractionisthypothesis)”。
学生所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和合适的输出的机会。
因此,外语课堂教学应包括“变化性互动(modifiedinteraction)”的各项活动,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从而自然地、有意义地促进对目的语的习得。
1.3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鲁子问(2002)总结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五个基本特征:①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一种新的形态,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②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③任务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④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语文运用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法,如灌输法、“3P”教学法和五步教学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日益露出许多弊端。
而目前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已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法。
Prabhu认为“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加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
在这里我谈谈对任务型教学的一些见解。
二、任务型教学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和强调教师的主导。
任务型教学这一理念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要求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用目标语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
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在实际的任务型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是关键的。
如果教师对任务设置不合理,或对任务引导不恰当,学生在学习中就无法“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当然也无法“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
三、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起到主导作用呢?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切实起到引导作用。
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同时,教师也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鼓动者。
教师既要收集材料,又要设计活动步骤,还要组织和参与讨论等等。
首先,教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让《标准》来指导教学,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
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这样教学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那么教师就要认真研究《标准》内的各项内容,认真实践任务型教学。
如《标准》“课程目标”所给的学生三级学习目标,这其实是在要求教师在初一年备课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
培养,要让学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
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
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
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
”教师设计的任务就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而服务展开的。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本套教材的编写是以发话题为主,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了能引导学生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任务时,要充分发现和运用教材的材料。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只有教师对教材的熟练了解,教师才能更好选择任务,更好地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准确识别真实性的交际任务还是教学型的交际任务,才能使教材为教学所用,为学生学习服务。
(三)、教师要把握好“任务型”的教学手段。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正确认识把握“任务型”教学,从而在操作中产生了对任务使用的
泛滥及对任务使用的极端。
如把向学生多提问课文问
题,让学生多操练句型理解,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开展构思好的教学指令认为是任务型教学。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把任务活动与练习活动等同起来了。
前者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侧重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后者往往是一种机械性的语言训练。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应懂得如何设计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习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
具体说来,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归纳为如下五点:
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语学习或目的语应用的目标(aims)
2、任务应有充分的信息资料输入(input)
3、任务应有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的一系列活动设计和指令(instruction/ guidance)
4、实施任务的过程必须融入目的语的活动(language activity)
5、任务应有明显的任务完成的结果标记(outcome)
(四)、教师要注重备学生。
任何的教学活动多是针对学生的,任务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如果无法让学生很好接受并贯通下去是失
败的。
1、任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使学生感到英语可以学以至用,发展他们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任务要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
3、尽早布置任务,学生目标明确。
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用充分的时间对任务的材料进行构想和准备。
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4、教师角色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师不要将手中的指挥棒紧紧地抓住,我们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式地跟从教师进行干燥语言的操练。
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四、结语
总之,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往往隐含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