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联系与区别
企业会计准则盈余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盈余公积引言企业会计准则盈余公积是指企业通过利润分配决策所形成的一种资金来源。
盈余公积的形成是企业为了提升资本实力、回报投资者并保持稳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决策。
本文将对企业会计准则盈余公积进行详细说明。
一、盈余公积的概念盈余公积是企业盈余留存的一部分资金,属于权益变动项目的一种。
它代表企业从利润中划分出来用于补充资本、发展企业以及回报投资者的资金,是企业在盈利后未分配利润的一种专项基金。
盈余公积的形成有两种途径: - 一是以法定盈余公积的方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留存一部分利润; - 二是企业自主留存盈余,按照股东大会决议或经营者决策的比例将利润转入盈余公积中。
二、盈余公积的作用1. 提升资本实力盈余公积作为企业的内部资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净资产额,提升企业的资本实力。
在公司经营发展时,保持一定的盈余公积水平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本后盾,使企业能够承受更大的风险和压力。
2. 分配股利盈余公积是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的留存,可以用于向股东分配股利。
通过将盈余公积转化为现金分红或发放股票红利,可以回报投资者,并增加股东的收入。
3. 支持企业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盈余公积可以用于资本扩充、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盈余公积的使用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
4. 应对风险和困境在企业面临风险和困境时,盈余公积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垫,用于应对经营风险、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
当企业处于困境时,可以动用盈余公积来进行业务扩张、市场开拓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盈余公积的使用限制为了保护企业的稳定运营和股东的利益,对盈余公积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
主要限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盈余公积中的一部分资金是不能进行分配的。
比如,法律规定的法定盈余公积只能用于弥补亏损、增加注册资本、转增股本或者吸收合并等。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点:留存收益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点:留存收益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点:留存收益初级会计职称即助理会计师。
下面是由店铺为你精心编辑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点:留存收益,欢迎阅读!留存收益本节具体内容:法定盈余公积盈余公积留存收益任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企业积累资金。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历年结存的利润,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
一、利润分配内容可供分配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应当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非公司制企业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可超过净利润的10%。
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注】: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
① 如果年初未分配利润为正数,即历年累积盈利提取的盈余公积=净利润×盈余公积提取比例② 如果年初未分配利润为负数,即历年累积亏损提取的盈余公积=(净利润-年初未弥补亏损)×盈余公积提取比例(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制企业可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后者由企业的权力机构自行决定。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经批准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经过上述分配后:期末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其他转入-提取的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例题:07年单选】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万元,本年净利润为1000万元,按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5%计提任意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80万元,该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为( )万元。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二)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二)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一)盈余公积概述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
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
2005年《公司法》取消了提取公益金的强制性要求。
在现行公司法制度下,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是法定公积金。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二是任意公积金。
任意公积金主要是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
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
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公司自行决定提取。
盈余公积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弥补亏损;(2)扩大公司生产经营;(3)增加公司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二)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涉税分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规定: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得征税【税率为20%】。
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333号),公司将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实际上是该公司将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
因此,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并再投入公司(转增注册资本)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2000〕118号强调“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企业会计账务中对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方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
名词解释盈余公积

名词解释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一种公司的财务报表术语,指的是公司累积的未分配利润中,留存在股东手中的部分。
在会计中,未分配利润通常是指公司过去一个季度或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负数时,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余下的利润。
盈余公积是公司的一种自我积累方式,可以用于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和利润。
盈余公积的积累也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信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拓展:
除了资本公积和现金公积外,盈余公积是会计中另外两个重要的财务报表术语。
资本公积指的是公司积累的一种资本形式,通常用于购买资产和投资其他公司。
现金公积指的是公司留存在手中用于支付日常开支和现金收益的部分。
这两种公积通常被用于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除了上述两种公积外,盈余公积还包括其他形式,如公益金、罚款、捐赠等。
在实际情况中,公司的盈余公积形式可能会因为政策、法规或公司战略等原因发生变化。
因此,了解公司的盈余公积构成和变化对于投资者和分析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未分配利润对应的会计科目

未分配利润对应的会计科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未分配利润是公司在盈利后,未经分配给股东的部分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公司的自有资本,能够用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和经营活动。
未分配利润对应的会计科目包括利润分配、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利润分配是指公司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将盈余分配给各股东的过程。
利润分配的会计科目是利润分配。
在公司盈利后,通过决策机构的决议,将盈余分配给股东,分配方式包括现金分红、转增股本、股票红利等。
利润分配的记录是在利润分配账户中进行,该账户是资产类账户。
在资产负债表中,利润分配记录在所有者权益部分。
盈余公积是公司留存的利润中未分配给股东的部分。
盈余公积的会计科目是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主要用于弥补公司亏损、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大公司规模等。
盈余公积账户是资产类账户,记录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
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将盈余公积部分用于公司的发展和经营活动。
第二篇示例:未分配利润是指公司在经过一年的营业活动后,剩余的利润没有通过股息或其他方式分配给股东的部分。
未分配利润可以用来弥补亏损、扩大生产、改善企业设备、增加资金周转等方面,是公司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会计上,未分配利润对应的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等。
一、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指公司利润中留在企业内部用于发展的部分。
留存收益是属于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可以作为未来的投资项目或扩张计划。
留存收益的会计科目为“留存收益(或留存盈利)”,属于所有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部分。
留存收益的具体会计科目编号根据每家公司的会计制度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会有一个留存收益的小标题,下面列出了具体的留存收益科目。
1. 留存收益公积金2. 法定盈余公积金3. 任意盈余公积金4. 未分配利润5. 股东权益变动差额以上科目是常见的留存收益科目,在实际会计处理中,公司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其他类型的留存收益科目。
“利润、净利润、未分配利润”的区别及含义

“利润、净利润、未分配利润”的区别及含义
财务知识中有这么几个利润名词:"经营利润、净利润和未分配利润",那么这三个利润之间有什么关系、彼此是什么含义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说一说财务利润的前世今生:
经营利润
企业的经营利润是最常见的利润,指企业经营期间的盈利情况。
利润的核算方法为财务权责发生制下归属于企业当期的利润:企业的利润是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利润
而利润的计算方法也较为简单:各项收入减去支出就是营业利润
经营利润的计算方法
净利润
企业的经营利润代表经营情况的好坏,而净利润就是经营获利时,缴纳完所得税剩余的利润。
即净利润是扣税后的利润
如果当期未实现盈利,则无需缴纳所得税。
即企业不盈利的情况下,净利润与营业利润一致。
未分配利润
企业出于经营谨慎性及法律性要求,需计提相应的盈余公积,或者需给股东分配一定的利润。
而未分配利润就是计提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后的剩余利润。
未分配利润的产生
未分配利润的金额表示企业有未规定用途的收益,视以后经营情况决定具体的用途(具体内容可查看本人的未权益类财务科目文章-盈余公积)。
三者间的关系
我们将此三者间的关系,用更直观的图表表示如下:
利润、净利润、未分配利润的实现关系。
12-17 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概述

3.1 盈余公积
3.2 未分配利润
1
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以下顺序分配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向分配者分配利润
1
2
3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3.1 盈余公积
3.2 未分配利润
2
利润分配的核算——明细核算
1、盈余公积补亏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应付优先股利 4、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5、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6、未分配利润
宣布发放 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3.1 盈余公积
3
业务核算
3.2 未分配利润
除“未分配利润”外,其 他明细科目无余额
①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②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1 盈余公积
3
业务核算
3.2 未分配利润
提取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
3.1 盈余公积
3
业务核算
3.2 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3.1 盈余公积
3
业务核算
3.2 未分配利润
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概述
留存收益
3
目录
contents
3.1 盈余公积 3.2 未分配利润
3.1 盈余公积
3.2 未分配利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未分配利润 的 定义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 资者的决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 分配。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部分

D、账户的结构 如下图所示。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本 息的偿还 期初余额: 长期借款本金的取 得和利息的计算 长期借款 本息的结余
(2)长期借款的总分类核算
例9~10:P94~95.
6.3 生产准备业务
★生产准备就是为生产产品作准备的过程。为了生产产品,要作很多方 面的准备工作,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准备劳动资料即购建固定资产和准 备劳动对象即购买原材料等。 6.3.1 固定资产购置业务
股本是股份制企业的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投入公司的资本金。 股份公司应在核定的股本总额及核定的股份总额范围内发行股票,股票 的面值构成股本。 (2)投入资本业务的核算内容 ①设置账户——股本 A、设置目的: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股本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应设置“股本” 账户。 B、该账户的性质: 该账户属所有者权益类。 C、该账户借贷双方及余额反映的内容: 其贷方登记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即股本的增加数,借方登记股本的 减少数,比如减资时。
★与投入资本的区别: 前者不是所有者直接投入,后者由所有者直 接投入。 ★分类:企业资本公积金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股本溢价、接受非现金 资产捐赠准备、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 折算差额以及其他资本公积等。 (2)投入资本业务的核算内容 ①设置账户——资本公积
A、设置目的: 为了核算和监督资本公积金的变动情况 ,应设置“资本公积”账户。 B、该账户的性质: 该账户属所有者权益类。 C、该账户借贷双方及余额反映的内容:
A、设置目的:
为核算企业取得的长期借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需设置“长期借款” 账户。
B、该账户的性质: 该账户属负债类。 C、该账户借贷双方及余额反映的内容: 贷方表示借款的取得和利息的确认(注意与短期借款利息的确认区别), 借方表示借款(含利息)的偿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都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
(2)都不是仅指当期的变动数额,而都是历年累积的数额。
(3)可以相互转化。
【区别】
盈余公积:
(1)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一定百分比提取的,属于已分配利润。
(2)只能按照规定使用(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扩大生产经营)。
(3)提取和使用都有严格的比例要求。
(公司制企业的法定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的10%的比例提取。
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法定公积金等)。
未分配利润:
(1)经过分配后剩余的尚未分配的利润。
(2)未指定用途,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
(3)不存在提取的问题,使用也无任何比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