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1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精品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1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精品
全国卷对主题和主线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对该考点的考查往往是“隐性”的,一般从材料和设问中不 会明显看到“科学发展观”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字 眼。但从背景材料中政府的行为或回答设问所要解决的问题 的措施中往往体现或包含该考点的内容。近几年对其考查的 重点方向主要集中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创 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等方面。命题常结合城镇化、新能源汽车、信息消费等社 会热点命题,考查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或意义。备考复习要 结合相关热点,对上述知识点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
答案: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 促进了产值增加;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 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 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 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
———[备考关注]—————————————————
3.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打赢脱贫攻 坚战,就要找对“穷根”,精准扶贫。这有助于( ) ①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缩小收入 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 推动城乡发展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找对“穷根”,精准扶贫,有助于坚持以人为本,发 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A
[题组练通]
1.《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文章指出,人民生
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
有相当数量。下列对总体小康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人们的消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材分析】本课立足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

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结合高三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基础知识梳理——考点突破——当堂巩固训练”的复习环节,同时设置典型例题进行“考点演练”,让学生加深对易错易混点、重难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高考考点:(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考向定位:(1)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对涉及的选择题能够准确判断;(2)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3)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梳理基础、归纳问题2.合作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3.讲解法: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与点拨【教学过程】【环节一:基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知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特点:总体小康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发展很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将成为基本实现、显著增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普遍提高、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与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更加具有亲与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参考答案: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场富裕程度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民主权利文明素质安定团结开放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考点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特点和要求
(1)特点: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要求: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有条件的 地方继续走在前列,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 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高考警示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高考中的冷考点。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 的经济建设
知识小结
共同回忆一下吧?
第十课
一个概念 两个阶段 三项新要求 四条措施
科学发展观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 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 乡发展一体化 ;全面促进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 发展能力
4、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标准
总体小康
低标准的小康,人均GDP 只有800多美元(低水平 )
全面小康
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GDP超 过3000美元(更加殷实宽裕 )
区 别
全面 程度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 的小康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全面发展的小康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 发展比较均衡,缩小地区、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
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
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 质量还有待提高。
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
3、全面小康的目标
(1)总体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 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十讲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十讲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广水一中2012—2013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第十讲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广水一中丁勇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一考点梳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①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②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③特点(不足):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见书86页第三段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生态、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对外开放等在内的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

原因:总体小康的不足;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十七大表述,可以联系下半年十八大关注有无表述新变化)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

转变取得更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

社会主义更加完善。

能力显著提高,进入行列。

、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⑵小康社会的具体建设进程是一种发展过程。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城乡一体: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 统筹谋划、综合研究
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少取, 就是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放活,就是搞活农村经营机制,消除体制束缚和政策障碍, 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 力。
2.“三主体”共建生态文明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 政手段调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2)企业:加强管理、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减少 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增强 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第二框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三生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 统筹兼顾六统作筹 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 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 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 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怎么办] 考题溯源探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 实现;②就业更加充分;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 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④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 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突破】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包括六个方面,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 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 个“倍增”(GDP和国民收入),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通 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同步发展,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基本形成区域协调 发展机制,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 提高。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不限于经济建设方面,还包括政治、 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方面,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经济生活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经济生活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要性
课本原文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 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思想。
修改补充说明
(1)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修改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 (2)必须补充“科学发展 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 导思想。”
②总体小康的表现: 第一,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 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 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 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第二,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 增强。
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 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 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 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 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 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 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 的时期。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首先,明确科技创新的地位。

其次,了解具体措施。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首先,要明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容 其次,明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经济意义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或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通过例举某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事例,启示我们该如何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例:某地区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事例…… 该地区是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党的十八大对未来经济建设的五项具体要求
全面深化 经济体制 改革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复习

• ①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
• ②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③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 • ④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答案:A
• (2010· 课标全国)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
。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 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
2005年
0.92吨标准煤
2600万吨
137.5万吨 96.6万吨
2010年
0.74吨标准煤
1820万吨
112.6万吨
82万吨
降低比例
20%
30%
18%
15.1%
• • • • • • •
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措施有 ①关闭化工企业,发展环保产业 ②开发推广节约和治污的先进实用技术 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 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②③分别从推广节约和治污的先进 实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正确阐述了如何实现节能 减排的目标,均应选;①主张关闭化工企业的做法是错误 的;④与题意不符。
• 思考: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提示:漫画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经济发 • 展而忽视环境保护。这启示我们应统筹 •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
• 1.(2009· 广东文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生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从整体想到全面小康①总体小康1)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特点: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②全面小康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在幅减少。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如何实现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1)原因: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地位: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面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要求:⒈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⒉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⒊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整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⒋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核心立场。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对总体小康的理解
①实现的时间:本世纪末
②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③特点: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①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人人享有社会基本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