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马原分析题如何做答

马原分析题如何做答主要从马原分析题的命题方式、答案设定和评分细则三个方面来说。
一、2012年第34题:材料1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答案要点】(1)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2分)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2分)(注:如果考生从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或从规律的特征的角度,或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1.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4.认识运动的两次飞跃5.规律及其客观性6.共性/矛盾的普遍性/一般和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个别的关系再来分析2018年的马原分析题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
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
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
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近5年考研的马原大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要着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摘自:《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2015年2月11日)材料2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摘自:《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月23日)材料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做出的战略部署。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
从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新要求。
"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
从哲学的高度来讲,"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4月1日)(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
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
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
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2020考研政治:马原矛盾分析法

2020考研政治:马原矛盾分析法下面我们从历年命题的角度来复习一下马原矛盾分析法:一、历年命题总结(1999文-35(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4分)(2008-34(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2011-34(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5分)考点归纳:①题目明确了考查范围——“矛盾分析法”;②作答以上试题重在理解矛盾分析法,不能生搬硬套矛盾分析法的5种具体体现;③解题的关键在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模板原理(1)态度:矛盾普遍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
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应该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事物的矛盾。
(2)方法:同一性;矛盾特殊性。
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以实现共同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矛盾双方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
三、真题考证(1)(2008-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
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马原考研真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站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沿,他们的一生都在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奋斗。
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共产主义者同盟B.正义者同盟C.工人国际D.共产国际【参考答案】A【选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的邀请,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起草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
【错项辨析】选项B正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加入之前的组织,它的本质是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而不是一个政党。
选项C工人国际,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它的建立晚于共产主义者同盟。
选项D共产国际,又名第三国际,由列宁于1919~1943年创建并领导,它的建立晚于共产主义者同盟。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橘逾淮为枳”说明了A.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C.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间的一个网结D.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参考答案】A【选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的变化发展。
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是适应了它所处环境的产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
【错项辨析】选项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这一个论断的核心在于中介,但是在题目之中找不到能够充当中介作用的成分。
“橘逾淮为枳”是比较了橘与枳这两个事物的不同,两者之间不存在中介。
选项C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间的一个网结,这句话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普遍联系的意思,但是“橘逾淮为枳”主要凸显的是橘与枳之间的区别,而不是它们之间的联系。
选项 D.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这句论断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在“橘逾淮为枳”的材料中并未涉及橘与枳的变化过程。
3.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
考研政治第34题整理

考研政治第34题整理分析题第34题整理答题套路:第一问:一般考原理答: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认为,哲学原理,该原理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方法论,材料中的现象体现了这一原理。
(哲学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第二问:分2种情况1、考哲学原理,回答套路同问题一;2、考问题一原理的方法论,这种情况不需要再去阐述原理,直接答方法论并结合材料。
(方法论+结合材料)常用术语:唯物论部分(2个)一、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1、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2、人类必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合理改造自然。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法部分(12个)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特征。
方法论:要求人们承认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发展观的原理原理内容: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34[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34[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51442b0b1c59eef8c7b4c0.png)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正确答案】C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答案】C3.“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这是()A.先验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经验论的观点【正确答案】C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正确答案】ABD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单项选择题答案]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要坚持适度原则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确答案】AB二、单选题7.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正确答案:D,8.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照镜子式的.直观被动的反映D.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正确答案:C,9.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正确答案:C,10.为准确把握人口国情,我国除了进行10年一次的人口大普查外,还建立了两年一次的“小普查”制度,即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开展“小普查”的哲学依据是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C.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正确答案:A,11.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A.加剧矛盾B.形成积累C.导致竞争D.产生垄断正确答案:D,1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舍弃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D.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正确答案:D,13.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决定了抽象劳动D.社会劳动决定了具体劳动正确答案:B,14.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篇一:2021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解析2021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
A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D 表述错误,现象表现本质的。
只有B与题干相符,所以答案为B。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A【解析】前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
后一句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体现出来的是唯意志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20%B.50%C.100%D.200%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部分。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表示:m′=m/v。
此题中资本家投资100万,一轮生产后总资本达到了120万,说明剩余价值是20万。
购买劳动力支付10万,也就是指可变资本是10万。
所以剩余价值率为20/10=20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C.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D.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答案:A【解析】这是2021年考纲的新增考点“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者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金融资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二、多选题17.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
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
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
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另一面。
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A.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C.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答案:ACD【解析】此题中“一沙一世界”体现出来的是: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认识。
而B选项本身表述错误,事物的本质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答案为ACD.18.唐朝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
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答案:ABD【解析此题考察时间的一维性。
一维性指一去不复返,即不可逆性。
A指的是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B指的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
D.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C.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强调的是一种现象。
所以此题的答案为ABD.19.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这段论述表明A.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D.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篇二:2021考研政治复习:揭秘马原标准答案和评分点2021考研政治复习:揭秘马原标准答案和评分点在2021考研政治中,如何将该门学科的精髓掌握到位,分析历年真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带各位考生来看一看马原部分真题的标准答案及重要评分点,以期帮助各位考生玩转2021考研政治公共课。
一、2021年马原部分真题(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食物”(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成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标准答案】(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
(2)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深刻的理解,自己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所以能够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3)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评分要点】(1)第一问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意识对物质的歪曲反映、现象和本质、只要考生答出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给分。
(3分)(2)第二问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可以相互转换、辩证否定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形势下相互转换),只要考生答出其中任何一项均可得分。
(4分)(3)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失败和错误,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从否定中看到肯定。
同时还应该拨开现象看本质,不能只关注错误和失败的表象,更应该关注失败的原因。
只有正确看待失败和错误,并且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认识进一步深化,正确地指导实践,变失败为成功。
二、2021年马原部分真题(1)从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标准答案】(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如何合理地处理垃圾,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垃圾成为废物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垃圾成为废物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即放错位置)所造成的。
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化。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产生活中出现垃圾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要正视矛盾,只有在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当中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把“垃圾变废为宝”可以有多种方式,垃圾分类就是其中有效的“出路”。
【评分要点】(1)第一问从两个方面给分,即题意所要求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
按照答案要点,基本概念为实践,学生回答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或者答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即可得2分。
一般原理是时间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他们的和谐统一。
考生们只要是从实践在人和自然关系中的作用角度分析,即可得3分。
(2)一方面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要正视矛盾;另一方面,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垃圾处理方法。
考生如果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两点论与重点论进行分析,也可以酌情给分。
希望都教授今天带来的马原标准答案和评分点,能够帮助各位考生玩转2021考研政治。
小长假刚过,让我们精神饱满、轻松的心态重新上路。
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向着胜利进军,梦想就在不远的地方向你招手。
篇三:考研政治34马原34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解题技巧一、34题是用哲学原理分析小故事,哲学原理往往有限定(限定有五种情况)1.三问或两问有共同限定(大标题限定):作答时要求考生三问或两问都严格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找出相应的哲学原理。
2.三问或两问每一问都有限定(分别限定):作答时要求考生每一个问题都严格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找出相应的哲学原理。
3.三问或两问只有一问有限定:回答限定问题时,要求考生严格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找出相应的哲学原理。
回答没有限定的问题时,建议考生先根据有限定的问题的限定范围找出相应的哲学原理。
若考生实在找不出,可以从其他范围思考。
4.四个范围某个领域有限定:考生务必注意唯物论的哲学原理有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之分;辩证法的哲学原理有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对基本范畴之别;认识论的哲学原理包括认识论、真理观、辩证思维方法;唯物史观的哲学原理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发展动力、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所以,考生做分析题时请注意四个范围内某个小领域有限定,否则按照四个范围作答不给分。
请考生参考2021年34题(第一问,指出故事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命题人出题是进一步限定,考生只有回答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原理才能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