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同步练习(I)卷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形成腐殖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腐殖质。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
【解答】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故此题是错误的。
2.【答题】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布满了()。
A. 细沙B. 大石头C. 鹅卵石【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侵蚀。
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解答】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布满了细沙。
选A。
3.【答题】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 风化B. 沉积C. 侵蚀【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侵蚀和沉积现象。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解答】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选C。
4.【答题】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 板块的碰撞B. 板块的漂移C. 风的侵蚀D. 板块的张裂【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表面地貌多样性的原因。
由于印度洋板块从亚欧板块下方插入,抬高了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那一部分,海水退去,形成了高原。
目前印度洋板块还在不断深入,所以逐渐形成了珠穆朗玛峰。
【解答】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板块的碰撞。
选A。
5.【答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土壤的组成成分的是()。
A. 腐殖质B. 小小的沙粒C. 多种无机盐D. 一小块碎玻璃【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土壤的成分。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3、8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含答案)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练习一、填空题1.()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2.()改变了地形地貌。
3.在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实验中,要尽量减少暴雨对()和()。
4.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要想办法尽可能地()。
5.自然界的力量如流水、风力、海浪等度地表会产生()和()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判断题1. 人类活动不会对地表形态有影响。
()2.在多暴雨的山区,山脚下不适合修建房屋的。
()3.房屋要建最好建在平原和山地的过渡带上。
()4.在山坡上修建梯土和梯田、并用石块坚固梯坎等方式都会防止水土流失。
()5.在暴雨对我们的家园影响的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是降雨量的多少。
()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轻侵蚀的方法是植树造林B.人类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C.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暴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周围种一些植物D.高山是因为水土流失形成的2.下列()可以防止泥石流。
A.加固边坡B.增强建筑物的防震性C.加固和加高堤坝D.加高海岸3.()力量会改变地形地貌。
A.地球内部的力量B.外部的力量C.人类自身的活动D.三者都有4.我们在建造家园是要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A.建造什么样的地形B.用什么材料C.选择什么样的位置D.旁边的房屋样式5.人类的()活动不会影响地形地貌的改变。
A.过度放牧B.破坏植被C.植树造林D.乱砍乱伐四、简答题1.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灾害的发生,以及减少它造成的危害?2.地球的各种自然力和人类的力量会对地形地貌造成什么样的灾害?《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土地的减少和流失解析:土地的减少和流失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和人类本身的活动有关,如破坏植物、过度放牧等。
2.各种自然力3.土地的侵蚀引起的灾害4.减少侵蚀5.侵蚀沉积二、判断题1.×解析:人类的活动如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行为都会对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2.√解析:在多暴雨的山区会形成泥石流等多种灾害,所以在山脚下修建房屋会非常危险。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B卷(含解析)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B卷)36一、填空1.________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2.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3.在河流的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在河流入海口形成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如图所示,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我们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6.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8.杭州东北部一般海拔在20米以下,属于________地形;北高峰海拔355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10.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11.地震会产生湖泊。
()12.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13.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地貌都是随着地球的诞生一起形成的,并且永不改变。
()14.中游河床由于流速减缓,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
()15.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洋的深浅不同。
()16.我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地势西低东高。
()17.高原的特征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9.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20.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21.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全都表现得很猛烈。
()2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B卷)一、填空1.________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2.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3.在河流的下游以________作用为主,在河流入海口形成________。
4.在自然界中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如图所示,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我们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6.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8.杭州东北部一般海拔在20米以下,属于________地形;北高峰海拔355米,属于________地形。
二、判断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10.只有流水对土壤有侵蚀作用。
()11.地震会产生湖泊。
()12.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13.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地貌都是随着地球的诞生一起形成的,并且永不改变。
()14.中游河床由于流速减缓,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
()15.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洋的深浅不同。
()16.我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地势西低东高。
()17.高原的特征是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18.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9.地球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了火山。
()20.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加快。
()21.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全都表现得很猛烈。
()2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三、选择23.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教学建议教科版

第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一)背景和目标这课是学生对本单元学到的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运用,也体现了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精神。
在前面几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课要求学生自己建造一个地形,并选择恰当的位置和材料建造房屋。
然后模拟暴雨,看看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受住暴雨的袭击,并从实验中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
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思考人类应如何减少因侵蚀作用而引起的自然灾害,保护自己的家园。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第二部分是“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第三部分是“总结和拓展”。
科学概念●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展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像或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是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一个总结、应用和评价。
教科书一开始就阐明了活动的意义。
各种自然力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负面的影响。
自然灾害有各种类型的,本课重点内容是如何防止和减少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以及侵蚀带来的危害。
因为土地的减少和流失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和人类本身的活动有关,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5-8课练习材料(含答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练习材料九(配合第三单元5-8课)【知识要点】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壤受到侵蚀。
2、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的改变着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3、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4、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地形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练习】一、填空。
1、土地的被侵蚀程度主要跟土地的__________、土地表面的________和降雨量有关。
2、地球的内部构造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球表面的一层叫_______。
3、在黄河上游的河床上布满了大石头,是因为这里的水流速度______,携带泥沙的能力_______。
而在下游地区,正好相反,大量的泥沙在这里沉积下来,形成了__________。
4、除了流水外,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等自然力量也能引起地形的侵蚀和沉积。
二、判断题。
1、退耕还林能有效地减轻风雨对土地的侵蚀。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发生。
……………………………()3、侵蚀使突起地方的土地流失,沉积填平了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4、长江等天然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5、当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上游。
……()6、我们平原地区比山区更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
…………………………()7、河水流出山区后,随着坡度的减缓,河水的流速也逐渐减缓。
……()8、开山挖矿能减轻因侵蚀造成地形变化而给我们带来的灾害。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3、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科版(含答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练习一、填空题1.在自然界,地表的地形常常不是很平的,()不一样,()也有大有小。
2.雨点降落到地面是土壤被侵蚀的()。
3.侵蚀可以改变()。
4.雨点降落时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5.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和()。
二、判断题1.黏土和细沙很容易被雨水冲走。
()2.侵蚀作用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3.在多暴雨的山区,山脚下是不合适修建房屋的。
()4.在雨水侵蚀的实验中,斜坡上留下了很多的切沟。
()5.侵蚀和风化一样都可以改变地形地貌。
()三、选择题1.风化和侵蚀都会导致()A.地形发生变化B.地形长时间保持不变C.植物的生长2.()在不断地侵蚀着地表。
A.风化B.流水C.气温3.我们常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因为()作用的结果。
A.风力B.流水C.波浪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B.侵蚀不会改变地形地貌。
C.土地的坡度不会影响土地受侵蚀的程度。
5.在做植被的多少影响土地受侵蚀的研究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A.坡度的大小B.植被的多少C.降雨量的多少四、简答题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雨水的侵蚀会使土地发生什么变化?《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各处植被覆盖的程度天空中的降雨量2.开始解析:雨点降落便是侵蚀过程的开始,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蒸发或被植物吸收,剩下的雨水在地面流动成为径流。
3.地形地貌4.侵蚀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侵蚀的概念。
5.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的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二、判断题1.对2.对解析:侵蚀作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不断地在发生,改变了地表形态,使土地流失,造成自然环恶化。
3.对4.错解析:斜坡上留下了许多细沟,这些细沟是雨水漫过地表汇集在一起侵蚀斜坡土地形成的切沟,许多切沟又形成下面的一条水平的大冲沟。
5.对三、选择题1.A2.B解析:流水在不断地侵蚀着地表,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同步练习
(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判断题 (共11题;共28分)
1. (8分)判断题。
(1)只要土地的坡度较缓,暴雨就不会对土地产生任何影响。
(2)土地是人类珍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土地资源。
(3)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修筑堤坝、疏通河道等措施来防止灾害的发生。
(4)水土流失会形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2. (2分)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
()
3. (2分)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
4. (2分)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
()
5. (2分)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6. (2分)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
7. (2分)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四周多种一些植物。
()
8. (2分)地球表面的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有的表现
得极其缓慢。
()
9. (2分)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时受到的灾害。
()
10. (2分)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
11. (2分)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灾害,也给人们带来益处。
()
二、单选题 (共3题;共18分)
12. (10分)选择题。
(1)如果持续遭受暴雨,那么房屋在()受到的影响最小。
A . 山坡处
B . 山脚处
C . 山下平缓地带
(2)下列选项中·不会危害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是()。
A . 水十流失
B . 土地沙漠化
C . 植树造林
(3)人们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主要是为了()。
A . 美观
B . 防止水土流失
C . 净化空气
(4)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
A . 人们需要木材
B . 人们需要粮食
C . 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
(5)下列选项中,()不是水土流失引起的。
A . 阻塞河道
B . 破坏士壤肥力
C . 形成高山
13. (6分)在黄土高原上,30%~40%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人工草地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据统汁,黄土高原的丘陵沟整区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 6%,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 4%。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导致的。
A . 人为因素
B . 自然因素
C . 无法确定
(2)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十流失的关系是()。
A . 人类活动不会引起水土流失
B . 人类无法治理水土流失
C . 人类活动能够引起水土流失
(3)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随着大量泥沙的沉积,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你认为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方法是()。
A . 加强黄河岸堤建筑
B . 清除黄河河底的泥沙
C . 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14. (2分)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
A . 水土流失
B . 酸雨
C . 台风
三、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5. (5分)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伤害?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共11题;共28分)
1-1、
1-2、
1-3、
1-4、
2-1、
3-1、
3-2、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单选题 (共3题;共18分)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4-1、
三、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