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
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测试题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2.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3.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 mol/(L·s)B.υ(B)=0.3 mol/(L·s)C.υ(C)=0.8 mol/(L·s)D.υ(D)=1 mol/(L·s)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5.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7.α1和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8.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 B(g) 2 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A.平衡不移动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①③④⑤B.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②④⑤10.设C+CO 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 1;N 2+3H 22NH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测试题

.
—
( ) 8为 s : , 9 图 1 4图 i 一 图 、 0所示硅酸盐 o
离子 的符 号 — — 、 — — . () 1 5 由 3个 正 四 面 体 结 合 成 的环 状 结 构
() u + i; + H 0= u O ) + 3 c s 一 2 2 C ( H 2 o
因
— —
顶点 , 个 四面体与另外的 四面体共享 3个顶 y 点.
由硅原 子 守恒得 : Y=1 + 3
,
通 入 C 2能 使 溶 液 的 O
红 色褪 色, 离子方 程 式
.
( ) 某 些 盐 混进 硅 酸 钠 溶 液 时 , 会 向 3将 盐 上扩散 长成很 漂 亮 的树 状 , 树 会 保 留金 属 离 且
中 , 用 催化剂 的 目的是 ( ) 使
・
2将 2 o 气体 A和 3 o 气 体 B在一 . at l o at l o
定 条件 下发 生 反 应 : g A( )+3 g # 2 g , B( ) C( )
化
( C)气 体 的平 均 摩 尔 质 量 不 随 时 间 变 化
一
3在一定条 件下 , . 已达 平 衡 的 可 逆 反 应 : 2 g A( )十B g 2 ( ) 下 列 说 法 中正 确 的是 () c g ,
( )
定量 的 0 , 生下 列 反应 : S g 2发 2 0 ( )+0 ( ) 。 g 2 O ( ) 当 反应 进 行 到 4 r n时 , 得 S S ,g , i a 测 O
由氧原子守恒得: + = 7 3 ÷y 3
解 得 : 9 Y= . : , 4
子 的特征 颜 色, 如 : u O 5 O和 N 2i 3 例 C S 4・ H2 aSO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评估B卷

第二章 单元评估B 卷作业时限:90分钟作业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C .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解析:放热反应常常是容易进行的过程,吸热反应有些是自发反应;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的条件。
答案:C2.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N 2+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 2和3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将完全转化为NH 3B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解析: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为平衡状态,此时有v正=v逆。
答案:C3.下列四个数据都表示合成氨(N2+3H2 2NH3)的反应速率,其中速率代表同一反应的是()①v(N2)=0.2mol/(L·min)②v(NH3)=0.45mol/(L·min)③v(H2)=0.6mol/(L·min)④v(N2)=0.225mol/(L·min)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D4.某溶液中发生反应:A 2B+3C,v(A)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若溶液的体积为2 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开始的两分钟,以A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375mol/(L·min)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0~2min内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值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0~2min内A的物质的量的减小值D .2min 时,B 的物质的量浓度介于1mol/L 至1.5mol/L 之间 解析:本题考查了图像问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已知化合物A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HCOO-,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I表示中间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A与H2O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B.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87 kJ·mol-1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D.平衡状态时,升温使平衡逆向移动2.反应2NO+Cl2=2NOCl在295K时,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注:①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式为v(Cl2)=k·c m(NO)c n(Cl2)(式中速率常数k=Ae-Ea/RT,其中E a为活化能,A、R均为大于0的常数,T为温度);①反应级数是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浓度的指数之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2,n=1,反应级数为3级B.当c(NO)=0.200mol·L-1,c(Cl2)=0.300mol·L-1,v(NO)=0.192mol·L-1·s-1C.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途径,也可以增大速率常数k,而加快反应速率D.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的活化能E a,从而使速率常数k增大3.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 A和5mol B,发生反应:4A(g)+5B(g)=3C(g)+3D(s)。
5min后压强变为原来的80%,则该反应在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A.v(A)=0.24 mol·L-1·min-1B.v(B)=0.15 mol·L-1·min-1C.v(C)=0.18 mol·L-1·min-1D.v(D)=0.36 mol·L-1·min-14.在温度T1时,向一体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0,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CO2的转化率为20%。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A卷·知识通关练)核心知识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C.某反应速率为0.5mol·L-1·s-1,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mol/LD.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2.已知:4A(g)+5B(g)=4C(g)+6D(g),如果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V(D)表示,正确的关系是A.4/5V(B)=V(C) B.5/6V(B)=V(D) C.2/3V(A)=V(D) D.4/5V(A)=V(B)3.一定条件下在一容积恒为2L的容器内发生应:2A(g)+B(g)⇌2C(g),已知起始投入4molA(g)和2molB(g),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并且2s后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s后反应物A和B完全转化为CB.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1·s-1C.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1·s-1D.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5mol·L-14.在5L容器中发生3A+B2C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B都是4mol,6s内B的平均速率是0.02-1-1⋅⋅,mol L s则6s末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为A.1.8mol B.2.2mol C.2.8mol D.3.4mol核心知识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5.100mL6mol/LH2SO4跟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
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固体) B.水C.硫酸铜溶液D.硫酸铵(固体)6.(2021·广西玉林市·高二月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H2的速率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100mL2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生成H2的速率不变7.(2021·四川省夹江中学校高二期中)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甲、乙、丙、丁)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 2和O 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甲)在500o C 时,10molSO 2和5molO 2反应; (乙)在450o C 时,8molSO 2和5molO 2反应; (丙)在500o C 时,8molSO 2和5molO 2反应;(丁)在500o C 时,用V 2O 5作催化剂,10molSO 2和5molO 2反应A .甲、丙、丁、乙B .丁、甲、丙、乙C .丙、甲、乙、丁D .乙、丁、丙、甲8.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I 、Ⅱ对反应X 2Y →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 随反应时间t 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B .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C .a 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 的浓度随t 的变化D .使用催化剂Ⅰ时,0~2min 内,()11X 1.0mol L min v --=⋅⋅9.(2021·青海海东市·平安一中高二月考)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 2和1 mol I 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 2(g)+I 2(g)=2HI(g)(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H 2,反应速率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内因,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B.相同温度下,反应A+B C与反应C A+B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C.反应2SO 2(g)+O2(g)2SO3(g) ΔH<0 温度升高,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反应A(g)+B(g)2C(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C)/[c(A)·c(B)]2.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条件下,能说明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2SO 2(g)+O2(g)2SO3(g)容器内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A 2(g)+B2(g)2AB(g)容器内A2的消耗速率与AB消耗速率相等C.反应N 2+3H22NH3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D.反应4A(s)+3B(g)2C(g)+D(g)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3.可逆反应a A(g)+b B(g)c 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av(A)正=bv(B)正B.bv(A)正=av(B)逆C.cv(C)正=av(A)逆D.av(A)正=bv(B)逆4.已知2SO 2(g)+O2(g)2SO3(g)ΔH=-197 kJ·mo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 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5.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1硫酸和一定量的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A. 20℃,5 mL硫酸,2 mL水B. 20℃,4 mL硫酸,3 mL水C. 30℃,4 mL硫酸,3 mL水D. 30℃,5 mL硫酸,2 mL水6.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 A(g)+n B(g)p 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7.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某些反应及其平衡常数数值如下:2NO(g)N 2(g)+O2(g)K1=1×10302H 2(g)+O2(g)2H2O(g)K2=2×10812CO 2(g)2CO(g)+O2(g)K3=4×10-9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c(N2)·c(O2)c(NO)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冰醋酸CH3COOH沸点较高(117.9 ℃),且能形成二聚物(CH3COOH)2,其反应式为2CH3COOH(g)(CH 3COOH)2(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采用测气体密度的方法测醋酸相对分子质量,为尽量接近真实性,在测定时应采用()A.高温低压B.低温低压C.加催化剂D.低温高压9.下图中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只改变一个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使用催化剂D.缩小体积10.某温度下,2A(g)+B(g)3C(g)的平衡常数K=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对于某一可逆反应,在任何条件下K均为一定值D.K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11.现有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2.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各0.16 mol 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使不发生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B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但质量不变C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2.在一定条件下,将A 2和B 2两种气体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 2(g)+yB 2(g)2C(g)。
2s 内的反应速率:υ(A 2)=0.5mol·L -1·s -1,υ(B 2)=1.5mol·L -1·s -1,υ(C)=1mol·L -1·s -1。
则x 和y 的值分别为( ) A .2和3B .3和2C .3和1D .1和33.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g 氖气含有0.1N A 个氖原子 B .常温常压下,18g 重水(D 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C .标准状况下,22.4LCl 2 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一定条件下,lmolN 2与足量的H 2充分反应,生成2N A 个NH 3分子 4.反应①()()()()2Fe s CO g FeO s CO g ++ Δ>0H ;反应①()()()()22Fe s H O g FeO s H g ++ Δ<0H 。
若反应①在温度1T 下进行,反应①在温度2T 下进行,已知12T >T ,且()()22CO >H O c c (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对两个反应的反应速率,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①快B .反应①快C .一样大D .无法判断5.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①H 2(g)+I 2(s) ΔH >0,若0~15s 内c (HI)由0.1mol/L 降到0.07mol/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5s 内用I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I 2)=0.001mol·L -1·s -1B .c (HI)由0.07mol/L 降到0.05mol/L 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s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 .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6.已知反应()()()2A g 2Y g E g −−→+←−−为吸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 的浓度增大,应采取旳措施是( ) A .增大压强B .使用催化剂C.增大Y的浓度D.降低温度7.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2(g)+3B2(g)2AB3(g)。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测试--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A .2242NO (g)(红棕色)N O (g)(无色) 0H ∆<,在达到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 .22H (g)+I (g)2HI(g) 0H ∆<,在达到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 .22C(s)+O (g)2CO(g),在达到平衡后,加入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223N (g)+3H (g)2NH (g),在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充入2O ,平衡向左移动2.可逆反应mA(s)nB(g)pC(g)qD(g)++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T T > 放热反应B .12T T > 吸热反应C .12T T < 吸热反应D .12T T < 放热反应3.湿法烟气脱氮工艺中常用到尿素,其反应原理为NO (g )+NO 2(g )+CO (NH 2)2(s )2N 2(g )+CO 2(g )+2H 2O (g ) △H<0,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速率(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4~t5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B.CO2含量最高的时间段是t1~t2C.t2~t3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反应物浓度D.t6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4.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5.我国学者采用量子力学法研究了钯基催化剂表面吸附CO和2H合成3CH OH的反应,其中某段反应的相对能量与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TS1~TS5为过渡态,吸附在钯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3(g)(g)催化剂2H +CO CH OH(g) -1ΔH=-65.7kJ molB .图中决速步骤的能垒(活化能)为91.5kJ/molC .催化剂在该历程中参与反应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D .该历程中经过TS3时的反应速率比经过TS5时的反应速率慢 6.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程①放出能量B .过程①中,只形成了C—S 键C .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D .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并没有参加反应 7.在容积固定的2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 2(g)CH 3OH(g) ①H =a kJ·mol-1,若充入2 mol CO(g)和4 mol H 2(g),在不同温度、不同时段下H 2的转化率如下表:(已知a 1≠a 2) 15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1小时 T 1 45% 75% 85% 85% T 2 40%60%a 1a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T 1①下,45分钟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 .根据数据判断:T 1<T 2C .T 2①下,在前30分钟内用CO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20 mol/(L·h)D .该反应的①H>08.将2mL 0.1mol·L -1 FeCl 3溶液和2mL 0.01mol·L -1 KSCN 溶液混合,发生如下反应:FeCl 3(aq)+3KSCN(aq)Fe(SCN)3(aq)+3KCl(aq),为了使平衡状态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再加入2mL1mol·L -1FeCl 3 溶液 ① 加入KCl 固体 ① 加入适量的铁粉 ① 再加入2mL0.4mol·L -1KSCN 溶液A .①①B .①C .①①D .①①①9.2N 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如图所示。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单元检测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高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接近常温下弱酸的c(H+)或弱碱的c(OH−),油脂在其中能以较快的反应速率水解。
与常温常压水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温高压液态水中,体系温度升高,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B.高温高压液态水中,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C.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D.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2.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橙色-黄色实验①:向2mL - K2Cr2O7溶液中滴入3滴-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5滴浓,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实验②:向2mL -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发生反应:-绿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和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B.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C.-和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D.稀释 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3.氢气可用于烟气的脱氮、脱硫,反应为4H2(g)+2NO(g)+SO2(g)N2(g)+S(1)+4H2O(g),△<0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是NO,还原剂是H2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当v(H2)=v(H2O)时,反应达到平衡D.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 .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mol/L 硫酸洗涤BaSO 4沉淀,后者损失的BaSO 4沉淀少C .SO 2催化氧化成SO 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5.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 2的体积分数φ(NO 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C 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A >CB .A 、B 、C 、D 、E 各状态中,v(正)<v(逆)的是状态EC .维持P 1不变,E→A 所需时间为x ;维持P 2不变,D→ 所需时间为y ,则x <yD .使E 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 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 1突然加压至P 2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向K 2Cr 2O 4溶液中滴入浓的NaOH 溶液后,溶液黄色加深B .高压比常压更有利于合成SO 3C .反应2SO 2+O 22SO 3 ΔH<0,工业上采取高温的措施有利于提高SO 2的转化率D .合成氨反应:N 2+3H 22NH 3 Δ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7. ℃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 -1的Q 后会发生如下反应:2Q(g)M(g) 。
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单元测试作业7
高二化学选修4作业(七)单元测验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B. 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C. 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D.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可以人为调控,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不可调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增大反应物浓度,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恒温条件下搅拌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3.同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增大,选用的反应条件正确的组合是反应条件: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5%盐酸⑤10%盐酸⑥15%盐酸⑦加热⑧用冷水冷却⑨不断振荡⑩迅速混合后静置A.③⑥⑦⑨B.③⑤⑦⑨C.①④⑧⑩D.②⑥⑦⑩4.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和B,发生以下反应:A(g)+6B(g) 4C(g) +5D(g) ,若不同时刻测得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则其中反应最快的是A.v(A)=0.15 mol / (L·s)B.v(B)=0.45 mol / (L·s)C.v(C)=0.40 mol / (L·s)D.v(D)=0.09 mol / (L·s)5.下列措施可使2HBr(g)Br2(g)+H2(g)(△H >0)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升温B.加压C.恒温恒容通入氢气D.加入催化剂6.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象的正确的判断是( )A.T1>T2,△H>0 B.T1>T2,△H<0C.T1<T2,△H<0 D.T1<T2,△H>07.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g)+2B(g)2C(g),以单位时间B物质浓度表示的速率v B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A.A的浓度减小量 B.B的浓度减小量C.C的物质的量的增加量 D.B的物质的量的增加量8. 反应2A(g)2B(g)+E(g) (△H >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 加压B. 减压C. 减少E的浓度D. 降温9.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C、工业合成氨时需要高温、催化剂的条件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10.常温下,冰变为液态水能自发进行是由于A.焓增B.焓减C.熵增D.熵减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现有反应X(g)+Y(g) 2Z(g),△H<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
命题:李宋文
一、单选题( 4×10=40 )
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0.5 mol/(L·s)B.υ(B)=0.3 mol/(L·s)
C.υ(C)=0.8 mol/(L·s)D.υ(D)=1 mol/(L·s)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298K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G = ∆H-T∆S和∆S的变化情况是
()
A. ∆G>0,∆S<0
B. ∆G<0,∆S>0
C. ∆G>0,∆S>0
D. ∆G<0,∆S<0
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
5.反应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HI(g)1/ 2H2(g)+ 1/2I2(g)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K2的关系为(平衡常数为同温度下的测定值)()
A.K1 =1/K22 B.K1= 2K2C.K1= K22 D.K1= 1/2K2
6. 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
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7. 右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
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8.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 1 -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9.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
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减少,υ逆增大
B. 平衡不发生移动
C.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
10.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
施是()
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
C.增大体积D.加催化剂
二、双选题(4×4=16分)
11.在密闭容器里通A、B两种气体,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气)+2B(气) 2C(气)+2D(气);△H>0,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12.反应4A(g)+5B(g)4C(g)+6D(g) △H =-Q,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 C,同时生成1.5n mol D
B.若升高温度最终能生成更多的C和D
C.单位时间里有4n mol A消耗,同时有5n mol B生成
D.容器里A、B、C、D的浓度比是4:5:4:6
13.反应:L(s)+a G(g)b R(g) 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
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 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a<b
p1 p2
o
a
b
X
- 2 -
高二()班姓名
座号总分
14.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题号 1 2 3 4 5 6 7
选项
题号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三、填空题(本题每空3分,共3×11=33分)
15.将1 mol I2 (g)和2 mol H2置于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I2(g) + H2(g) 2HI(g);△H<0,并达平衡。
HI的体积分数w(HI)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Ⅱ)所示:
(1)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w(HI)的变化如曲线(Ⅰ)
所示,在乙条件下w(HI)的变化如曲线(Ⅲ) 所示。
则甲条件可
能是,则乙条件可能是(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2)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个相同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
b mol H2(g)和
c mol HI(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则a、b、c的关系是。
16.(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 _______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
(填:A、一定增大;B、一定减小;C、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 2SO3;△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3 -
- 4 -
b ~
c 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 —
d 处。
17.在一体积为1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 ,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 +H 2O(g) CO 2(g) +H 2 (g) △H<0,CO 和H 2O 浓度变化如下图。
t ℃(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 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表。
(1)表中3min ~4min 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 1数值_________0.08 mol·L -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反应在4min ~5min 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单选)。
a .增加水蒸气 b .降低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加氢气浓度
四、计算题(11分)
18.将1molA(气)和3molB(气)混合后充入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气)+B(气) 2C(气),10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密度之
比为9∶10。
求
(1)A 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
(2)A 物质的转化率。
(3)反应后气体的压强与反应前压强之比。
时间(min) CO H 2O CO 2 H 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 1 c 2 c 3 c 3
4 c 1
c 2
c 3
c 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答案一、二:选择题(4×10+4×4=56分)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
15.(1)③⑤,④;(2)4a+c=2b 。
16.(1)(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C ;(2)升温减小SO3浓度略。
17.(1)平衡大于(2)d
四、计算题(共11分)
18.(1)0.04mol/(L·min);(2)80℅;(3)反应后气体的压强与反应前压强比=9∶10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