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合集下载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 零件组成要素的结构要便于加工
5)表面形状尽量与刀具形状相一致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 零件组成要素的结构要便于加工
6、尽量采用标准化参数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3. 便于安装拆卸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3) 便于进刀和退刀
必要时,留出足够的退刀槽、空刀槽或越程槽等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零源自结构的工艺性分析尽可能避免弯曲的孔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零件组成要素的结构要便于加工
4) 减小加工困难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内容
一、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概念 二、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三、具体实例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一、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概念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是指这种结构的零件被加工 的难易程度。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良好,是指所设计的零件, 在保证使用要求的的前提下,能较经济、高效、 合格地加工出来。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 零件组成要素的结构要便于加工
1)尽量避免内表面的加工
Ra1.6
Ra1.6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 零件组成要素的结构要便于加工
2) 尽量减少加工面积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Ra0.8
Ra0.8 Ra12.5
Ra0.8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 零件组成要素的结构要便于加工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工艺分析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3)、为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对于一些需 )、为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 )、为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 经锻造的小零件, 经锻造的小零件,可以将若干个零件先锻成一件 毛坯,经加工后再切割分离成单个零件。 毛坯,经加工后再切割分离成单个零件。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基本表面有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球面、 基本表面有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球面、圆环 面和平面等; 面和平面等;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特形表面有螺旋面、 特形表面有螺旋面、渐开线齿形表面及其它成 形表面。 形表面。 2、研究零件的结构特点时,先分析零件由哪 、研究零件的结构特点时, 些表面组成, 些表面组成,因为表面形状是选择加工方法的基 本因素。 本因素。 平面可选择刨削、铣削、拉削或磨削加工; 如:平面可选择刨削、铣削、拉削或磨削加工;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级精度, 如:轴类零件上IT7级精度,表面粗糙度为 轴类零件上 级精度 Ra1.6um的轴颈表面,若不淬火,可用粗车、半 的轴颈表面, 的轴颈表面 若不淬火,可用粗车、 精车、精车最终完成,若淬火,则最终加工方法 精车、精车最终完成,若淬火, 选磨削,磨削前采用粗车、半精车加工。 选磨削,磨削前采用粗车、半精车加工。表面间 的相互位置精度,决定了各加工表面的加工顺序。 的相互位置精度,决定了各加工表面的加工顺序。 §1-4、毛坯选择 、 机械加工中常见的毛坯种类: 一、机械加工中常见的毛坯种类: )、铸件 铸件: (一)、铸件: 适用:形状复杂的毛坯。 适用:形状复杂的毛坯。 类型:用砂型铸造。 类型:用砂型铸造。 (二)、锻件: )、锻件: 锻件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在车削时用卡瓜夹住一端外圈另一端用顶尖顶住可以车外圈切槽然后用三瓜卡盘夹住外圆较长的一部分用为提高生产率和加工过程中便于装夹对一些垫圈类零件应将多件合成一个毛坯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是指对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工艺性分析,可以确定零件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找出解决方案,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工艺性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选择:选择适合零件功能和制造工艺的材料,考虑材料的机械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

2. 成型工艺:确定最适合零件形状和尺寸的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压铸、注塑等。

3. 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如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确保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

4. 焊接工艺:对于需要焊接的零件,分析合适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确保焊接质量。

5. 表面处理工艺:对零件的表面进行处理,如镀层、喷涂、热处理等,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6. 装配工艺:分析零件的装配工艺,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零件的工艺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规划和优化零件的制造过程,提高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零件结构及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零件结构及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位置相近的螺纹, 其尺寸应尽量一致
销孔较深时,孔的 一端应留空刀
零件的整体结构工艺性
结构工艺性
不好

良好工艺性的特点 ① 可减少刀具 ② 减少换刀时间
磨削时可以清根
便于加工和装配
① 钻头耗损小,且不 易偏斜
② 钻孔时间短
1.2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工艺性不好
工艺性好
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
1.1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主要要求 加工面积应尽量小
钻孔的入端和出端应 避免斜面
避免斜孔
零件的整体结构工艺性
结构工艺性
不好

良好工艺性的特点
① 减少加工量 ② 减少材料及切削工具 的消耗量
① 避免刀具损坏 ② 提高孔的精度 ③ 提高生产率
① 几个孔的轴线平行, 便于同时加工
② 减少加工量 ③ 简化夹具结构
主要要求 键槽的尺寸和方位 应相同
结构应便于加工
零件的整体结构工艺性
结构工艺性
不好
好Leabharlann 良好工艺性的特点① 可在一次装夹中加 工出全部键槽
② 提高生产率
小孔与其他表面的距 离应该适当,便于引进 刀具
尽量不要设计成方 形凹坑
方形凹坑的四角加工 时无法清角,影响配合
主要要求
退刀槽尺寸应相同
需磨削的轴上应设 砂轮越程槽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机械制造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方向,而机械零件是机械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机械零件的制造需要涉及到材料、加工、组装等多个方面,其中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应基于产品性能要求和零件本身的加工工艺能力,因此结构工艺性分析是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结构工艺性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性分析工艺性分析包括材料性能、加工难易程度、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分析,对零件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效率进行评估。

必须考虑每个零件的各个部分,包括设计尺寸和要求,加工难度,工艺可行性,设备的可用性等因素。

2.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分析是对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是否容易产生质量问题进行评估。

其目的在于找出可能导致零件质量不稳定的因素并加以消除。

3.生产装备和工作环境分析包括零件加工的设备、工作环境、人员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分析。

二、机械零件工艺路线的拟定一个完整的加工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加工顺序、确定加工所使用的原材料、制作加工工装夹具等。

2.机床安装、调整和试运行保证机床和工具的精度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3.工艺试样制作进行工序试样制作和取样检测以确认加工参数,保障每个加工工序的质量。

4.批量生产在确定、检查和校验加工参数的基础上,进行批量生产。

在工艺路线的制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零件的作用,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成本。

2.结合机床的加工能力和机械刀具的切削性能,制定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加工路线。

3.严格按照零件要求和质量标准,制定生产计划和加工参数,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结论机械零件的制造是一个生产过程,需要通过结构工艺性分析和工艺路线的拟定来保障生产质量和效率。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材料、加工、装备和工作环境等。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doc 38页)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doc 38页)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路线的拟定(doc 38页)目录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3)1. 零件的技术要求 (3)2. 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 (4)二、毛坯的选择 (5)1.选择毛坯 (5)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6)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7)1.精基准的选择 (7)2.粗基准的选择 (8)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8)1.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8)2.加工阶段的划分 (9)3.加工顺序的安排 (10)4.具体方案的确定 (10)五、工序内容的拟定 (11)1. 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1)2. 机床、刀具、夹具及量具的选择 (13)3.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 (14)六、设计心得 (38)七、参考文献 (39)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零件的技术要求1.堵头结合件由喂入辊轴和堵头焊接在一起。

其中喂入辊轴:材料为45钢。

堵头:材料为Q235-A。

且焊缝不得有夹渣、气孔及裂纹等缺陷。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 公差/mm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μm形位公差/mmφ40h7 IT7 3.2喂入辊轴φ50 12.5外圆表面φ40h7 IT7 2.5喂入辊206 12.5轴两端面堵头外圆加工面φ181js7 IT7 3.2堵头内孔加工面φ40H8 IT8 3.2堵头左右外端面φ90 IT7 12.5堵头内部φ70 12.5右端面堵头内壁φ151 12.5φ70 12.5堵头孔外壁堵头内端70 12.5面2. 确定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左堵头结合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1.选择毛坯由于该堵头结合件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其的强度和冲击韧度,堵头选用锻件,材料为Q235-A,因其为大批大量生产,故采用模锻。

喂入辊轴由于尺寸落差不大选用棒料,材料为45钢。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喂入辊轴:根据轴类零件采用精轧圆棒料时毛坯直径选择可通过零件的长度和最大半径之比查的毛坯直径206L 8.24R 25==查表得毛坯直径为:φ55根据其长度和直径查得端面加工余量为2。

零件设计的工艺性

零件设计的工艺性
5mm、 切口表面粗糙度好一般Ra为12. 5μm~25μm, 激光切割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各种金属、非金属
零件设计的工艺性
试制车间工艺科
一、工艺的基本概念
设计好的零件,只有生产出来,装配在机器上,才能体现
其价值.
生产过程: 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有关劳动的全过程.包括工艺过 程和辅助过程.
工艺过程: 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性质,使其成 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
3 尽量减少材料的品种和规格.
路机已对材料品种和规格进行了整合,形成了路机钢铁材料选 用标准
材料选用建议:
1.表面尽可能不加工或少加工. 例如:垫、套类零件选用钢管
2.材料选用与加工方法相适应. 例如:直径50以下的垫片宜选用圆钢加工. 直径80以上的垫片类零件宜选用钢板.
3.选用的材料与热处理要求要相适应. 需热处理的零件:按材料成分选相应的热处理用钢. 不需热处理的零件:按强度选用;
手工调整行号,系统不提供行号纠正功能.
二合理选择零件材料
零件材料的合理选择关系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选材原则: 1、考虑使用性能: 2、兼顾材料工艺性能 3、关注材料的经济性
1.材料的使用性能:
使用时主要考虑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 抗力及疲劳强度等.
几种常用的钢铁材料: 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
1.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任务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任务是:
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符合一定的工艺性指标 要求,以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制造,并
便于使用和维修.
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 产品的产量或生产类型;

零件铸造工艺性分析

零件铸造工艺性分析
以免产生铸造缺陷。
1.合金的铸造性能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1)铸件壁厚 1)铸件壁厚应适当
a)不合理
b)合理
2)铸件壁厚应均匀:
铸件各部位应均
不孔、缩
松、裂纹等缺陷。
合 理
3)内壁厚度应小于外壁:
铸件内部的肋、壁等散热条件差,冷却速度慢, 故内壁厚度应比外壁薄,以使整个铸件均匀冷却,
内外壁应有相应斜度, 且内壁倾斜还有利于以砂垛取代型芯。
(2)铸件的内腔
1)内腔形状应利于制芯或省去型芯: 简单的内腔形状, 可简化芯盒结构及便于制芯。
2)应利于型芯的固定、排气和清理: 当芯头数量不足时,下芯时需采用吊芯、 芯撑等,造型费工,排气和清理困难。 措施:增设工艺孔,可增加芯头数目。
(3)大件和形状复杂件可采用组合结构:
组合铸件: 即将其分为若干件分别铸造,再通过焊 接或机械连接等方法组合为一体。
优点: 1)简化工艺,保证质量; 2)减少设备,缩短生产周期; 3)可解决切削加工工艺上的一些困难。
(1)铸件外形: 1)应利于减少和简化铸型的分型面, 铸型的分型面数目应尽量少, 并应尽量避免不平的分型面, 以利于造型。
2)侧凹和凸台不应妨碍起模,
应尽量避免外部侧凹和凸台, 或将侧凹延伸至铸件小端,
凸台延伸至铸件大端。 3)垂直于分型面的非加工面应具有结构斜度:
结构斜度:是零件结构本身所具有的斜度。 目的:便于造型时取出模样。
不 合 理
合 理
3)应避免壁厚突变:
在厚、薄壁连接处应避免壁厚突变, 以防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壁厚差别较小时可采用圆角过渡; ●壁厚差别较大时可采用楔形连接。
(3)防止铸件变形:
1)壁厚不均匀的梁、 杆件,产生扰曲变 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如图所示为接触环零件图,材料为08钢,厚度1mm,大批量生产。

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6.5+0.1-0
1.1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1.1.1结构与尺寸
1、由该冲压零件图可知,该零件结构简单、规则,而且尺寸较小,使得排样时废料较少。

2、冲压件的内、外的转角无太尖锐的尖角,部分区域以圆弧过渡,减少了冲压时某些尖角出出现崩刃和过快磨损现象。

3、对于08钢材料,其悬臂宽度b=1.5mm ,厚度t=1mm ,应满足b ≥1.5t ,当板料t>1mm 时按1mm 考虑,经计算悬臂宽度满足条件;臂长l 为:3.25和
1.3均小于5倍臂宽;凹槽宽度1.65>1.5t ,最小孔径d 为1.85>0.9t ,均满足要求。

结合以上分析,该冲压件的结构与尺寸均适宜于冲压加工。

1.1.2 精度
冲压件的经济精度一般不高于IT11,查表可知,该零件的基本尺寸公差除9.4接近于IT11级外,其余尺寸均低于IT12级,也没有其他特殊的要求。

分析可知可知,利用普通冲裁方式可以达到零件图样要求。

1.1.3材料
根据本次设计课题材料要求为08钢,根据附表可得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软态,带料,抗剪强度b=255MPa,伸长率占10=38%,分析可知,此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和良好的塑性,其冲裁加工性能较好,适合冲裁加工。

1.1.4批量
课题要求该零件需大批量生产,综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在冲压加工下操作简便,
而且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适合冲裁加工。

结论: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可以冲裁加工。

1.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1.2.1工艺方案分析与选择
根据冲压零件图,分析其形状特点,确定该零件加工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分析可知由以下3种工艺方案选择:
(1)先落料,再冲孔。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2)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3)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连续模(级进模)生产。

结合单工序模、复合模以及级进模的优缺点比较可知:
方案(1)制造时上午周期短,成本也较低,但需要两道工序,导致生产效率低,且零件平面度差。

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方案(2)生产效稍低,因零件的孔边距太小,导致模具强度不能保证,操作较为困难,且不能保证安全性。

方案(3)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性好,通过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和排样方案可以达到较好的零件质量和避免模具强度不够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并参考相关资料,可知该零件采用级进冲裁方案较好。

1.3模具确定
1.3.1模具类型
根据冲压零件的冲裁方案以及设计要求,模具应采用硬质合金模。

1.3.2操作与定位方式
虽然该冲压零件的生产批量较大,但如果能够合理安排生产送料方式,将能够能够在达到批量要求的同时,降低模具成本,因此采用手工送料方式。

同时考虑零件尺寸较小,材料厚度较薄,采用导料板导向、侧刃定距的定位方式。

为减少料头和料尾的材料消耗和提高定距的可靠性,采用双侧刃前后对角布置。

1.3.3卸料与出件方式
考虑零件厚度较薄,采用弹性卸料方式。

为了便于操作、提高生产率,冲裁件和废料采用由凸模直接从凹模洞口退下的下出件方式。

即倒装式模。

1.3.4模架类型及精度
由于零件厚度薄,冲裁间隙很小,又是级进模,因此采用导向平稳的对角导柱模架。

考虑零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但冲裁间隙较小,因此采用I级模架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