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总结

合集下载

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

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

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1.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篇1在世界众多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三亿多人口,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袤的大地上。

尽管他们居住的地域不同,但是,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纽带把阿拉伯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此基础之上,阿拉伯民族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也逐渐统一起来。

见面问候说不完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世人皆知,从阿拉伯人见面时那一大套问候语就足以看مكيلع " 出这一点。

阿拉伯人即使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ملاسلا(“色俩目尔来伊库姆”,直译是“和平降临于你”,意译为“你好”)这是一句全ملاسلا" (“窝阿来伊库姆色俩世界穆斯林通用的问候语。

回答时要说:"مكيلعو目”)。

双方握手致意后,两人还会相互寒暄,问一些诸如:“您身体好吗?”、لله "(意即“一切“您家里人好吗?”等客套话,对此,大多数阿拉伯人会用"دمحلا赞美归于真主”和“真主仁慈”)来作答。

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他们习惯将这些赞美真主的话时刻挂在嘴边。

感情深,脸贴脸如果是两个老朋友相见,那么,光说几句“你好”和握握手显然是不够了,必须相互拥抱,再行贴面礼,才能显出热情来。

行贴面礼时,一方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贴面三次,即左——右——左。

在贴面的同时,双方会低语道:“艾赫兰 (لاهأ)——艾赫兰——艾赫兰”(意为“你好”,阿拉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

如果俩人关系十分亲热,会在贴面的同时,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

(注意:不是真的亲吻,而是拟声而已)。

此外,有少数阿拉伯人在见面时除握手以外,还会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

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

握手规矩多异性之间见面,一般只行握手礼。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有什么不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阿两个不同文化地区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但是,我们了解各自礼仪文化的差异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有哪些不同之处。

一、对长辈的尊敬在中国,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礼仪文化。

我们认为,老人的经历和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我们通常称呼父母的亲属为“叔叔”“婶婶”“姑姑”等名字。

“长者不可欺,少者不可轻”,这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道德观念。

但在阿拉伯国家,人们并不把年龄作为尊重的标准。

他们比较注重的是社会地位、财富和职业。

在阿拉伯地区,富人往往会被人们给予更多尊重和待遇。

二、用餐礼仪在中国,用餐礼仪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礼仪。

我们在餐桌上要守好自己的形象,不能过于张扬或者肆意嚼口香糖。

当别人给我们倒茶或者倒酒时,我们也要说一声“谢谢”。

而在阿拉伯国家,人们用餐时,要求一定要使用右手。

这是因为左手在该地区被认为是不干净的,我们不可以用左手夹菜或者接受别人的东西。

同时,穆斯林在用餐时,还要面朝麦加方向,动作也十分慢缓。

三、衣着礼仪在中国,穿衣打扮也是一种文化礼仪。

我们通常认为打扮体面、干净整齐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和态度。

男性要注意不要穿运动鞋或者拖鞋,而女性要注意自己的穿着不要过于暴露。

在阿拉伯国家,恰恰相反,人们在穿衣方面相对较加随意,女性则穿着长袍头巾等可以完全包覆全身的衣服,由于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女性不可以露出脸部以外的皮肤。

四、沟通方式在中国,人们在交流沟通时会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比如不可以打断别人的说话,让长者先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可以使用不礼貌的语言等等。

而在阿拉伯国家,人们喜欢进行非正式的沟通方式,常常先闲聊一会儿,找到共同话题再进行正式的谈话。

此外,阿拉伯人也比较喜欢使用比喻和故事讲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直接点出问题的答案。

五、宗教信仰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阿两地在礼仪文化和行为规范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这些差异的根源之一,就是宗教信仰对于文化的塑造作用差异。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待客礼仪_餐饮礼仪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待客礼仪_餐饮礼仪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待客礼仪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六个酋长国组成。

人口102万,其中本国阿拉伯人占49%,其他阿拉伯国移民占39.2%,印度人占7%。

信仰伊斯兰教,绅大多数属逊尼派,在迪拜什叶派居多数。

阿拉伯人热情好客,到阿拉伯人家做客之前,最好少吃一顿饭,热情大方的主人,会拿出许多丰盛的菜肴待客,客人吃得越多越表示喜欢主人的饭菜,主人也就非常高兴。

但不要过多夸奖主人的物品,也不要总看某件东西,不然主人会认为你非常喜欢它们,主动送给你。

到伊斯兰人家做客吃饭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

伊斯兰历九月是阿拉伯人的斋月,穆斯林白天禁食。

阿拉伯人习俗和禁忌

阿拉伯人习俗和禁忌

习俗和禁忌一、饮食习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饮食应符合清真标准。

清真食品是指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外穆斯林因信仰、习俗要求而食用的食品。

清真食品包装袋上必须有“清真”监制标识。

从肉食方面解释。

一般只能食用牛、羊、驼、鸡、鸭、鹅等温和、食草和粮食类动物的肉,而且,屠宰这类动物要符合伊斯兰教的屠宰规矩,就是说,在屠宰动物前要诵念“太斯米”,义为:奉普慈特慈真主之名,然后高声赞念:真主至大!而后,便可对动物进行屠宰。

而且,屠宰的时候,要切断动物的三管:食管、血管、气管。

同时,伊斯兰教对屠宰人也有严格的要求,屠宰者必须是虔诚的穆斯林,一般没有宗教操守的人不能进行屠宰。

否则,屠宰的动物肉不能视为清真。

伊斯兰教禁止食用猪肉、血液、自死物、未诵真主之名宰杀的动物,并禁止食用一切凶猛动物如狼、豺、虎、豹、蛇、鹰等动物之肉;从植物类来讲,凡是没有毒性的植物,穆斯林均可以食用;一般海鲜类也是这样。

饮料类,属于麻醉性质、带有乱性作用的饮料即为伊斯兰教定义的违禁品(如各种酒类等)。

运输清真禁忌食品的车辆不能载运清真食品;要将清真食品与非清真食品隔开一定距离,不能混在一起;用于存放清真禁忌食品的冰箱不能再存放清真食品;用于烹煮、盛放非清真食品的一切厨具、餐具均不得再用于烹煮、盛放清真食品。

伊斯兰教的清真餐馆里外菜莫入。

二、衣着方面女性穆斯林须戴盖头,在外面一般不能与男性单独会面、打招呼和谈话。

在家中,在家长陪同下,她们可以会见男性客人,但一般不交谈。

因国家不同,其规矩也有所不同。

穆斯林男性有戴礼拜帽的习俗(不同地区款式有不同)。

穆斯林女性要戴头巾,有黑色、白色、咖啡色等颜色。

有的国家要求妇女要穿连衣裙,且必须要长袖的。

穿裙子的话,要穿深色的长筒袜,如果是浅色的,不能是太通透的。

一些伊斯兰教国家的穆斯林喜欢穿长袍。

三、社会交往方面与穆斯林见面,女士应避免穿着无袖、超短裙或透明的衣物,男士避免穿背心和短裤。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给穆斯林妇女拍照。

第一组。阿拉伯国家商务礼

第一组。阿拉伯国家商务礼

阿拉伯妇女一般是穿罩袍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比美更是女 人的本性,虽然都是黑色罩袍,若 经过仔细挑选、精心设计,一样可 以让你光彩夺目。
若是出席纯女士们 的正式晚宴,这将是 女士们穿着各式晚礼 服不管是无肩露胸或 露背及腰,加上彩妆 发型、首饰配件,这 时的妇女令人惊叹! 原来黑罩袍之下的她 是如此美艳动人。
第一组:精英 制作者:张娟 组长:张娟 组员:陆曦、张利桃、 李晶晶、胡成威、 杨帆
目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简介 见面礼仪 着装礼仪 宴请礼 品茶礼仪 会谈礼仪 送礼礼仪 禁忌
简介
阿拉伯人(埃及、黎巴嫩、叙利亚、沙 特阿拉伯、科威特)性情很固执、脾气很 倔强,不轻易地相信别人,比较保守,家 族观念很重。在阿拉伯人的社会里,等级 制度依然根深蒂固,主人绝对不做佣人干 的事,即使这个工作极为轻而易举,封建 主义的色彩十分浓厚。
见面礼仪
① 沙特阿拉伯人打招呼的礼仪很讲究,见面时首先
互相问候,说:“撒拉姆,阿拉库姆”(你好), 然后握手并说“凯伊夫· 哈拉克”(身体好)。 ② 有的沙特人会伸出左手放在你的右肩上并吻你的 双颊。一般人在外多以握手问候为礼。 ③ 如果双方(指男子)信仰一致或比较友好,双方 左右贴面三次。有时候主人为表示亲切,会用左 手拉着对方右手边走这说。
会谈礼仪
冬日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会谈须先预约,但象其
他阿拉伯国家一样,会见松散不守时。因此,即使 是约定的时间去拜会,最好仍需在日程上留一点余 地。对方晚到15~30分钟是常有的事。依公司类别 而定,上班时间千差万别,夜间上班的公司也很多。 最好约对方到咖啡店单独谈判。 在洽谈业务时,沙特人员常被来往人员打断。阿拉 伯人认为这是“家庭”的延伸,不认为是失礼。遇 到这种情况,一是耐心等待,二是预约到外面单独 洽谈。

阿拉伯人饮食礼仪.doc

阿拉伯人饮食礼仪.doc

阿拉伯人饮食礼仪篇一: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在世界众多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三亿多人口,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袤的大地上。

尽管他们居住的地域不同,但是,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纽带把阿拉伯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此基础之上,阿拉伯民族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也逐渐统一起来。

见面问候说不完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世人皆知,从阿拉伯人见面时那一大套问候语就足以看出这一点。

阿拉伯人即使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 ” ——艾赫兰——艾赫兰”(意为“你好”,阿拉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

如果俩人关系十分亲热,会在贴面的同时,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

(注意:不是真的亲吻,而是拟声而已)。

此外,有少数阿拉伯人在见面时除握手以外,还会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

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

握手规矩多异性之间见面,一般只行握手礼。

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因此,男士不可以主动向女士伸手致意,一般是女士先伸手,男士方可握手,而且在握手的时候只握女士的指尖,点到即可。

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而女士则不必。

说到握手,还应特别注意:阿拉伯人上厕所和做脏活时用左手来完成,右手才是洁净之手。

因此,握手时,只能用右手。

如果用左手同阿拉伯人握手,通常他们不会理睬你,只是点头示意,此时的场面会非常尴尬。

称谓有讲究阿拉伯人的名字一般由三或四部分组成,依次为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和家族名。

平时,熟人之间一般可以直呼本人名,比较正式的场合应称呼其全名。

对有身份的人,习惯上用他所担任的职务来称呼,如:部长阁下。

对已婚并有子女的男女,可以用其孩子的名字,称他(她)为××他爸爸(××他妈妈)。

此外,先生、女士、老师、师傅、大叔、大婶等都是阿拉伯人在公共场合常用的称谓。

阿拉伯文化礼仪

阿拉伯文化礼仪

阿拉伯文化礼仪阿拉伯世界幅员广阔,国家众多,它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所以就造就了阿拉伯非凡的文化礼仪。

下面是第一我为大家整理的阿拉伯礼仪文化,盼望能够帮到大家哦!阿拉伯礼仪文化阿拉伯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

它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有 6000 7000 年的历史,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化和两河流域的文化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放射特别光异彩,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金字塔及巴比伦"空中花园'就出自阿拉伯世界。

在历史上,阿拉伯人在几何、代数、医学、文学、天文、地理、历法、水利方面都对人类作出了不行磨灭的奉献。

位于西亚的耶路撒冷( Jerusalem )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也是伊斯兰教的中心。

一、泛舟尼罗河上尼罗河象世界上其他名川大江一样,始终受到赞美,有不知多少诗人、游客和文学家撰文赋诗,对它大唱赞歌。

埃及诗圣艾哈迈德肖基也曾写下"尼罗河水自天降'的不朽诗句。

人们除赞美尼罗河的宏伟气概外,更多地赞美它那奇异的景色。

前人曾有这样的描绘:"河谷里有绚烂的阳光,肥沃的土地,暖和的气候和秀丽的风景',"在河谷的土地上,处处是绿油油的青草,金闪闪的谷穗,红艳艳的葡萄。

'这是夹在两片灼人的沙漠之间的一个水流不断、花果丛生的人间天堂。

尼罗河全长670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其次大河。

尼罗河三角洲是尼罗河给埃及的一份厚礼。

由于青尼罗河(尼罗河东源,亦称阿巴伊河)奔腾的急流中带来了大量泥沙和有机物,流经平原后沉积于尼罗河中下游两岸的低地;又由于下游地区每年6至10月河流泛滥,淤积了一层厚厚的冲积土,形成了三角洲,这个地区土地肥沃,浇灌便利,是埃及最富裕的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这个地区和两岸河谷地区既是古埃及及绚烂文明的摇篮,又是世界有名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史料记载,六千多年前,塔吉安人曾在这里定居,法尤姆人、梅里姆德人和巴达里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定居。

阿拉伯社交风俗文化礼仪

阿拉伯社交风俗文化礼仪

阿拉伯人讲究信誉,待人忠诚的传统观念根 深蒂固,尤其是在道德水准方面,即使在生 意场上,买空卖空、弄虚作假的事情也很少 有。在阿拉伯市场买东西,是仿制就是仿制 的,店主会如实告诉你,绝对不会骗人。阿 拉伯人的忠诚不仅表现在做生意上,还表现 在工作中,他们对工作总是尽心尽责,不讲 价钱。
伊斯兰教禁止以假乱真,做生意时应该按质论价, 且不允许有意哄抬物价,获取暴利,长期以来,这 都是阿拉伯人做生意的行为准则。有时为了价格、 质量,他们会认真、仔细地与你交涉,这也显示了 他们的诚心与精明。阿拉伯有句名言叫做性格决定 人的命运,但他们性情是固执而保守的,脾气也很 倔强,他们喜欢做手势,以形体语言表达思想,他 们认为见面握手是必须做的,而且认为长时间握手 有助于建立友谊。(谎言,诡道逻辑在阿拉伯国家 不适合)
四、谈判时的注意事项
耐心、尊重他人
与阿拉伯人进行首次商业谈判时,他们会花大概 15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寒暄,处理这种情况 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何时开始谈生意的主动权交给 阿拉伯谈判者,在任何情况下,你方都不要首先 开始谈生意。如果会面就要接近尾声了,你方要 有礼貌地感谢阿拉伯人的慷慨好客,问他们能否 在另外的时间进行洽谈,阿拉伯人肯定不会拒绝 你方的再次邀请,所以你方可以重新安排谈生意 的事情。 (P116.谈判开局气氛的营造)
喜欢绿色、白色
如果他们送给你东西, 你最好收 下, 要是不收下,他们就会认为 你是在羞辱他们,这是阿拉伯人 的性格决定的。
三、与其合作必知
在阿拉伯人看来,信誉是最重要的,赢得 他们的好感和信任,是做成生意的关键。
阿拉伯人认为最失礼的行为就是一开始就 谈生意,在业务会谈时,即使是最忙的公 司经理,也要花些时间用于客套寒暄,吃 些点心。因此,无论多忙,你也应当领受 对方的这番殷勤好客。(P63.谈判心理禁 忌中的戒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伯国家的礼仪文化
李雪飞 201003030109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阿拉伯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文化,以及与穆斯林民族交往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禁忌。

关键词:阿拉伯民族礼仪文化穆斯林风俗礼品禁忌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三亿多人口,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袤的大地上。

尽管他们居住的地域不同,但是,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纽带把阿拉伯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此基础之上,阿拉伯民族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也逐渐统一起来。

见面问候说不完
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世人皆知,从阿拉伯人见面时那一大套问候语就足以看出这一点。

阿拉伯人即使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色俩目尔来伊库姆”(为音译,直译是“和平降临于你”,意译为“你好”)这是一句全世界穆斯林通用的问候语。

回答时要说:“窝阿来伊库姆色俩目”。

双方握手致意后,两人还会相互寒暄,问一些诸如:“您身体好吗?”、“您家里人好吗?”等客套话,对此,大多数阿拉伯人会用“一切赞美归于真主”和“真主仁慈”来作答。

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他们习惯将这些赞美真主的话时刻挂在嘴边。

感情深,脸贴脸
如果是两个老朋友相见,那么,光说几句“你好”和握握手显然是不够了,必须相互拥抱,再行贴面礼,才能显出热情来。

行贴面礼时,一方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贴面三次,即左——右——左。

在贴面的同时,双方会低语道:“艾赫兰——艾赫兰——艾赫兰”(意为“你好”,阿拉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

如果俩人关系十分亲热,会在贴面的同时,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

(注意:不是真的亲吻,而是拟声而已)。

此外,有少数阿拉伯人在见面时除握手以外,还会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

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

握手规矩多
异性之间见面,一般只行握手礼。

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因此,男士不可以主动向女士伸手致意,一般是女士先伸手,男士方可握手,而且在握手的时候只握女士的指尖,点到即可。

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而女士则不必。

说到握手,还应特别注意:阿拉伯人上厕所和做脏活时用左手来完成,右手才是洁净之手。

因此,握手时,
只能用右手。

如果用左手同阿拉伯人握手,通常他们不会理睬你,只是点头示意,此时的场面会非常尴尬。

称谓有讲究
阿拉伯人的名字一般由三或四部分组成,依次为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和家族名。

平时,熟人之间一般可以直呼本人名,比较正式的场合应称呼其全名。

对有身份的人,习惯上用他所担任的职务来称呼,如:部长阁下。

对已婚并有子女的男女,可以用其孩子的名字,称他(她)为××他爸爸(××他妈妈)。

此外,先生、女士、老师、师傅、大叔、大婶等都是阿拉伯人在公共场合常用的称谓。

走亲访友寻常事
阿拉伯人喜欢在节假日和周末走亲访友,也非常欢迎别人来家里做客,尤其是将迎接一位贵客来访作为家里的荣耀。

阿拉伯人在互相拜访时很注重衣着和礼节,拜访者一般都事先预约并准时赴约,主人则会在家里准备好丰盛的饭菜来恭候客人到来。

当然,守时观念弱也是阿拉伯人的一个特点。

依照传统,异性之间一般不会互相登门拜访。

馈赠礼品有禁忌
阿拉伯人在对外交往中注重“礼尚往来”,互赠礼品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但一般来说,初次登门拜访时不必送礼品,这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习惯不同。

如果大家已是熟识的朋友,拜访时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礼物。

馈赠阿拉伯人礼品时要注意,一、不要送酒,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对他们来说,酒为禁物;二、不要送宗教人物、神话人物和统治者的塑像和画像,因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

阿拉伯人喜欢用金色外观的高级钢笔作为馈赠礼品。

此外,阿拉伯人也非常喜欢中国的工艺品,如木雕、石雕、瓷器、檀香扇、国画、丝绸等。

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单独向阿拉伯人的妻子赠送礼品,这样可能会引起男主人的不快。

但是,给孩子送礼品,一般都会受到欢迎。

另外,无论送礼还是受礼,都要用双手或右手,千万不要单用左手。

浓郁飘香的阿拉伯红茶和咖啡
一番寒暄之后,阿拉伯人便会热情地把你迎进客厅,待你落座,主人便会问你:喜欢喝茶,还是咖啡?你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

茶和咖啡在阿拉伯国家是非常受欢迎的饮品。

阿拉伯人喜欢喝加糖的红茶,茶叶要用壶在炉子上现煮,而不是用开水沏茶,有人在煮茶时放糖,也有人等茶叶煮好后再放糖。

多数外国客人喝阿拉伯红茶都会觉得太甜,而阿拉伯人却非常喜欢。

阿拉伯人喝茶用的杯子与酒盅大小相似,所以,应该说“品茶”更恰当。

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客人喝完茶后,主人还会邀请客人再喝上一杯咖啡,他们认为咖啡是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

阿拉伯咖啡与普通的速溶咖啡不同,是用烘焙并研磨好的咖啡末在铜质咖啡壶中煮沸而成,待咖啡煮沸后,再加入丁香、豆蔻和肉桂等香料,其味道独特,
口感极苦。

幸好咖啡杯非常小,最多只够你喝一口。

喝完咖啡后,主人肯定会递给你一杯矿泉水,好去除口中的苦味。

当然,究竟是先喝茶,还是先喝咖啡,并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顺序,客随主便是最好的办法。

此外,在喝茶或喝咖啡的同时,主人会端上一些点心,当然,这些点心也是非常甜腻的。

聊天不说没用的话
“阿拉伯人的舌头,中国人的手”,此话是夸阿拉伯人嘴巧,说中国人手巧。

阿拉伯人健谈,天南海北,无所不知,无所不聊。

无论是新交还是老友,都应主动热情跟阿拉伯人交谈。

当然,任何社会里都会有聊天的“禁区”,作为客人,不要主动和阿拉伯人谈论有关政治、宗教和性的话题,不要打听人家的私事。

如果想拉近感情,可以选择聊一些阿拉伯人热衷谈论的话题,如诗歌、电影、体育、生意等。

先吃后聊,有益健康
到阿拉伯人家里做客,一般都会招待你吃饭。

阿拉伯人的日常饮食貌似简单,却颇具特色。

菜肴有凉、热之分,但没有炒菜一说,鸡鸭鱼肉全用炖、烤、煎、炸、蒸、煮的方法烹饪,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

阿拉伯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肴有:烤羊肉、烤鸡、炸鱼、煮牛肉、酸黄瓜、腌橄榄、奶酪、沙拉和各色豆酱。

阿拉伯人招待客人会非常慷慨大方,条件好的会请你吃烤全羊和“手抓饭”。

吃“手抓饭”有许多讲究,入席前要洗净双手,吃时要用右手的几个指头将饭搓成球状,再送入口中,不能大把大把地抓。

吃烤羊肉时,也是先用手把肉撕成小条,一条一条地送进嘴里,不能抓一大块塞进嘴中。

客人如能入乡随俗,尝试着用手抓食,会令主人特别高兴。

当然,如果不习惯,也可以提出要刀叉和羹匙用餐。

一般来说,由于阿拉伯穆斯林不喝酒,所以,不像中国人吃饭时又吃又喝,边吃边聊,而是习惯上吃完饭后再继续喝茶聊天,这种就餐方式非常有益于健康。

吃饱后,客人可用席上备好的餐巾擦净嘴和手,并向主人表示谢意。

此时,主人会关心地问你是否吃饱,按照习惯,不要直接说:“我已经吃饱了”,而应该说:“一切赞美归于真主”。

主人餐毕起身时,客人方可离席。

小结:绝大多数的阿拉伯人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具有非常独特的社交礼仪习惯和很多风俗禁忌。

我们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要非常注意并且尊重他们的礼仪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与他们增进感情,友好相处。

参考文献:
1纳赛尔·阿卜杜阿勒《阿拉伯民族的风俗习惯》[J]《民俗研究》1994年第02期
2 黄泽全《风俗礼仪》[M] 当代世界出版社1996 第2
3 页
3 陈荣富《宗教礼仪与文化》[M] 新华出版社1993 第61页
4 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 人民出版社2001 第483页
5 谷杨东方《世界各国文化习俗总结之阿拉伯》[DB/OL]
链接:/view/937139ebb8f67c1cfad6b89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