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苏教版

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这是一节在基本认识了一些物质的性质之后的一节综合课,是一节结合身边事物进行探究和实验的实践课。

首先我来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蒸发与云、雾、雨、雪、霜、露等形成的关系。

2.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3.通过雨、雾、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4.让学生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教学重点了有两个:

一是了解水的蒸发与云、雾、雨、雪、霜、露等的关系,

二是造雨、造雾、造霜的模拟实验。

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中我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简化了课堂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中来,多让学生动脑思、动嘴说、动手做、动眼看,让学生的思维与科学的实验相碰撞。

虽然在开始设计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节课很可能会上得磕磕碰碰,但在几次的构思中我都将学生动手实验这一环节保留了下来。

让学生大胆来设计、来构思、来动手,其实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最好的方法。

如果在课堂中遇到一些问题,那么只要我们细心地去解决它就行了,方法总比困难多。

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大家多提意见,因为意见有时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科学课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课,可以说是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语文、数学等无所不包的课。但它同时也是小学阶段一节极其重要的一门。它可以成为学生了解科学的窗口,也可以成为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甚至可以成为学生迈入科学大门的起点。那么怎么上好这一节课了?在科学课中有各种各样的知识,那我们的课堂是去传递这些知识吗?在科学课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道理,那我们的课堂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这些道理吗?我认为,都不是。我们的需要做的远不只这些。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应该去做一个点燃的工作,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点燃学生问为什么并寻求答案的火花!点燃学生迈入科学大门,了解科学世界,寻求科学真理的火花!在学生心里悄悄的种下一颗种子,一颗可以发芽、可以生根、可以开花、可以结果的种子。

对于这样的课堂我们又该去怎样构建了?或许当我们几经探索会悄然发现,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高科技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在用的东西中90%都有科学在里面。但我们平时又注意了多少,探究了多少了?几只昆虫可以成就像达尔文这样的大科学家,一只飞鸟可以实现莱克兄弟的飞天梦想。

假如我们的学生也去了解我们身边的奥秘,探究身边的事物,捕捉身边的科学,那从我们这里走出科学家将不再是梦!从身边着手,做学生科学火花的点燃者,做学生梦想的起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吸气,是含有氧气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到气管,再由口腔或鼻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3.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4.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5.通过分析探讨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运动都会增加我们的呼吸次数,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 的。 6.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7.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与外界的 气体交换。 8.我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入氧气进人血液,呼出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9.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加。 10.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这一课时进行的记录。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发现平静状态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少的,跑步一分钟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多的。 11. 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12.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13.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单位是毫升,读取测量值时,要读最大数值。 14.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的影响。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较差,那么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15.增加肺活量最显著的方法是多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加肺活量。 1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前肺活量的数据。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 1100—2600毫升;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 900-2000毫升。 16. 身体的生长和人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食物。 17.按食物的来源分,食物分为__动物_类食物和__植物_类食物。 18.按照我们平时所吃食物的主次分类,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 19.食物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按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分,也可以按主食和副食分,还可以按生食和熟食分。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反思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 反思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反思 龙川小学刘小朋 本课有两个概念:蒸发和凝结的教学。观察和实验是获取事实、证据的根本途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如何设计观察和实验来获取事实形成概念呢?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科学概念形成服务?较好的策略是:注重科学课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的同时渗透核心概念;指导探究设计恰当的探究活动;揭示核心概念,汇报交流;形成科学概念游戏活动,加深概念理解。本课一开始通过电磁炉烧水演示实验,就让学生来理解蒸发,水加热后由有形变为无形,用观察和讨论加上猜想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蒸发概念,然后进行后面的教学。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用恰当的设计组织教学,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有多少技能训练?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还有小组合作。科学课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目标:宁愿少学一点,但扎实一些;阐述得具体一点,详细一点,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多展开一点。这样,学得也扎实一点,印象深刻一点;学生兴趣也大一点,自信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多一点。宁愿少学一点知识,而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 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节课,有哪些技能培养?首先是实验,本课安排了演示实验:烧水;分组实验:造雾雨,造霜,应该说在实验方法上,学生还只是入门,表现在不会动,不敢做,“等”“靠”的现象很明显,实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第二是观察:观察贯串课的始终,但是怎么观察,观察目的交代不到位,指导不足。第三是讨论,应该说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说不到点子上,需要其他课程与科学课良好的整合。另外还有交流、假设预测、解释、小组合作等。只是学生质疑的培养是欠缺的,如“造雨”实验,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实验材料准备不合适的影响,实验效果不理想,没能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指导不够。 上学生喜欢的科学课,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科学课,教师要完全知道自己要教学生什么,但是不要去灌输,而是要让孩子学得很开心,要鼓动学生主动地来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但又不是让学生去瞎摸。科学教师有责任在学生心目中传输科学课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让更多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科学课是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教学重点 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教学难点 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教学准备 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说一说,并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 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 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 雷声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

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 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 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三、探索 活动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汽车喇叭声——很响(强),比较刺耳汽车轰鸣声——响亮、刺耳 车子刹车声——响亮、刺耳、尖锐 活动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狗叫声——汪汪,比较响 马蹄声——比较沉闷(低),节奏感强知了叫——响亮、刺耳、令人烦躁 活动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球——咚咚咚 活动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敲门声——比较响、刺耳 闹铃声——很响、比较刺耳 鼓声——很响、比较沉 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研讨: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反思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反思 龙川小学刘小朋 本课有两个概念:蒸发和凝结的教学。观察和实验是获取事实、证据的根本途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如何设计观察和实验来获取事实形成概念呢?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科学概念形成服务?较好的策略是:注重科学课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的同时渗透核心概念;指导探究设计恰当的探究活动;揭示核心概念,汇报交流;形成科学概念游戏活动,加深概念理解。本课一开始通过电磁炉烧水演示实验,就让学生来理解蒸发,水加热后由有形变为无形,用观察和讨论加上猜想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蒸发概念,然后进行后面的教学。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用恰当的设计组织教学,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有多少技能训练?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还有小组合作。科学课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目标:宁愿少学一点,但扎实一些;阐述得具体一点,详细一点,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多展开一点。这样,学得也扎实一点,印象深刻一点;学生兴趣也大一点,自信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多一点。宁愿少学一点知识,而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 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节课,有哪些技能培养?首先是实验,本课安排了演示实验:烧水;分组实验:造雾雨,造霜,应该说在实验方法上,学生还只是入门,表现在不会动,不敢做,“等”“靠”的现象很明显,实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第二是观察:观察贯串课的始终,但是怎么观察,观察目的交代不到位,指导不足。第三是讨论,应该说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说不到点子上,需要其他课程与科学课良好的整合。另外还有交流、假设预测、解释、小组合作等。只是学生质疑的培养是欠缺的,如“造雨”实验,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实验材料准备不合适的影响,实验效果不理想,没能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指导不够。 上学生喜欢的科学课,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科学课,教师要完全知道自己要教学生什么,但是不要去灌输,而是要让孩子学得很开心,要鼓动学生主动地来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但又不是让学生去瞎摸。科学教师有责任在学生心目中传输科学课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让更多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科学课是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

最新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2课《我们的营养》教案

四年级科学 2.我们的营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都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及主要来源;知道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准备 酒精灯、镊子、火柴、培养皿、碘、滴管、纸。 花生、瘦肉、馒头各一份。 三、教学重难点 1. 知道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都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及主要来源;知道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2. 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一组照片(狼吞虎咽的和皮包骨的对比照片),让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引入营养缺乏就不健康,营养全面人体才会健康。 2.教师提问:你知道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吗? 二、猜想与假设 1. 除了大家说的这些,还有几种,看资料卡,勾画出新了解的营养成分,说说它的作用及在哪些食物中。 2. 老师总结: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都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三、动手探究 1、食物中的营养素都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出来,由于实验室条件限制,我们

只能检测出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2、阅读方法。 3、学生检验,教师指导。 脂肪:将在纸上反复挤压,纸上有油渍。 淀粉:将碘滴在馒头中,会变深蓝色。(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将碘滴在面粉液中。) 蛋白质:将瘦肉在酒精灯上燃烧,闻闻有没有烧焦头发的气味。 (指导学生使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闻闻头发烧焦的气味。) 四、合作交流(集体研讨)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用刚才学习的三种方法分别来检验这几种食物。出示4种食物:五花肉、面粉、蛋糕、蛋白。 2、实验中注意什么? 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4、学生汇报。 5、教师总结:看着这张表格,从营养角度出发,你会挑选哪种食物作为你的午饭呢?为什么?如果让你天天吃这一样,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五、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同样一日三餐,有的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 龙川小学刘小朋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这是一节在基本认识了一些物质的性质之后的一节综合课,是一节结合身边事物进行探究和实验的实践课。 (教材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 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了解雨、霜、雾的成因。 2. 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知道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变成云、雾、露、雪、冰、雹的成因,学生却比较陌生了,如何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这成因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本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能够做雨、霜、雾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3.能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难点)根据我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教学难点是做造雨、霜、雾的模拟实验。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通常的讲述方法外,我想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探寻云、雾、露、雪、冰、雹形成的原因,多让学生动脑思、动嘴说、动手做、动眼看,让学生的思维与科学的实验相碰撞。让学生大胆来设计、来构思、来动手,其实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最好的方法。所以,教学中以实验为主,充分地让学生做实验,在实验中突破难点,探求成因,掌握重点。 具体的教学程序: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二、模拟雨、雾、冰雪实验 (一)、看图片,了解自然界的水 1、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2、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和水有关吗?你认为哪些是水?冰、霜、雪是水吗?它们和水只是什么不同?(形态不同。板书:水〈白气、雾、露水、云、雨〉;冰〈霜、雪、冰〉〈有学生可能认为雾、云是水蒸气,强调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雾和白气是水不是水蒸气〉)生活中你看到过出现类似云和雾的现象吗?(冬天洗澡,浴室里会有白气,天花板会滴水;我们哈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上课讲义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课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 .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 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 .发给每一 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 .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 分钟内) 4 .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5.学 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 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 .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和消化,呼吸和消化对于我们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感受呼吸的过程,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3、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初步了解我们人体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感受呼吸的过程,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呼吸器官图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引导:我们无论是走路、玩耍,还是学习、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么我们的身体又是怎样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2、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我们的呼吸。 3、板书课题:1感受我们的呼吸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认识呼吸器官 教师引导: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那么,我们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呢? 出示呼吸器官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组成。 呼吸器官主要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活动二:感受呼吸的过程 1、什么是呼吸?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2、吸气的过程 引导学生做吸气的动作,感受一下吸气的过程,反复进行三次。

指生说一说吸吸气时的感受。 教师引导: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就会进入我们的肺。 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自己的肋骨上,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感受胸的变化。再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腹部深深的吸一口气,感受腹部的变化,然后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出示资料 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学生再次做吸气的动作,感受吸气的过程和人体身体的变化。 3、呼气的过程 引导学生深深的呼一口气,然后初步说一说呼气的感受。 感受呼气的过程 指导学生把手放在肋骨上,然后深深的呼一口气,感受胸的变化,再把手放在腹部,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感受一下腹部的变化。 出示资料 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学生再次做呼气的动作,进一步感受呼气的过程,感受呼气时人体的变化。活动三:了解氧气的作用 出示资料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讲解:人体在呼吸时,一般是吸进氧气,供我们人体需要,然后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又产生氧气,为我们人体提供呼吸,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神奇的自然界。 活动四:模拟人体的呼吸 出示课本22页的下面模拟人体的呼吸装置。 了解呼吸装置,认识呼吸装置的组成以及模拟的人体呼吸器官。 动手操作,进一步了解整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了解吸气、呼气的过程中人体各呼吸器官的工作情况。 三、研讨 1、教师引导:学习到现在,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呼吸的过程,

苏教版科学四上《水在加热和冷却后》word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冷和热 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科学知识: 1.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3.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2.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 3.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5.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科学知识 1.知道云、雾、露、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2.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3.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2.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描述云、雨、露、霜的成因。 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教学材料: 水杯、冰块、杯盖(或玻璃片)、课件、试管、温度计两支、冰块、盐、湿抹布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画面.(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 2.从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自然现象?[师板书云、雾、雨、雪、霜、露、冰等]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3.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很好奇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老师和你们一样,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形态。 探索和调查进行有关“水的变化”的实验。 1.请你联系自己平日的生活,想一想这些自然现象,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看见的?{霜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霜是什么东西[水]水汽凝华成霜露是水汽遇冷凝结成的[实验时放两块冰] 云和雾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云和雾主要是高度不同云是怎样产生的[冷热空气相遇]}。 2.你们想不想把这些自然现象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再现呢?黑板上写的这些自然现象哪些可以利用实验在教室里进行再现? 3.黑板上写的这些形态的水哪些是你感兴趣的?你想研究什么?先请你在心里想好研究的内容,下面根据你们的选择组成新的研究小组,先安排好的小组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每组前面放一个牌子,并宣布组长) 4.讲解表的填写要求。 (请组长带领大家讨论的同时,记录下你们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你们准备如何实验的步骤,并写出你们预计的实验结果。在记录的过程中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利用符号和简笔画进行记录。) 5.指导小组讨论。 6.下面同学来交流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的同学请认真听讲并给他们纠错。 “请代表上台来展示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 云的实验:你们准备利用哪些材料?怎样做?你觉得在哪能观察到云或雾?雨、雪的实验:雨和雪实验设计中的不同点 露的实验:注意易拉罐的外面出现了什么?温度又是多少?(湿毛巾是为了增加周围的湿度或水汽的量)[鼓励学生做对比性的实验(干毛巾和湿毛巾的对比)] 7.刚才,每个实验都有小组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下面请每个小组根据大家交流的情况对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完善和补充。 8.各小组是不是已经完成了修改。请各小组的组长来选取你们小组实验所需的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执教者:白云区广园小学黄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或理解。 3、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物体发声的秘密。同时,设计实验中,要想把看不到的现象,变成看得到的现象,需要借助一些看得见的物体。 四、教学准备: 课件、钢尺、音叉、黄豆、橡皮筋、装水的水槽、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提出研究的问题。 1、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唱首熟悉的歌《幸福拍手歌》,好不好?我们一边唱,一边根据歌词做动作,来,我们唱起来! (视频展示) 师:同学们刚才在唱歌的时候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啊?(生:拍手的声音,跺脚的声音,歌声.......) 师:那你们能不能让我们的书、文具盒、桌椅也发出声音呢? 老师有个要求:发出的声音不要太响,但发出声音的方法要多样,孩子们,试试吧。开始! 生:演示。 2、师总结,引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成功的让这些东西发出了声音。那么关于声音,大家还想了解什么呢?

生:声音是怎么控制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师:今天,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现象中最根本最基础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初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猜想 请大家大胆猜测,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请生回答。。。。。。(预计:敲击、碰撞、摩擦、摇晃等) 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那声音产生的秘密我们真的找到了吗?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三)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发声物体的变化,获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初步感性认识。 1、设计实验方案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有鼓和鼓锤、钢尺、橡皮筋,就用这些器材,怎样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请你们利用一分钟独立思考:怎样让鼓面、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 交流你的方法: 总结孩子们的方法:敲击鼓面,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都能让鼓面、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又有什么方法对他们,而它们又没有声音? 质疑:同样对物体用力了,为什么有时有声音,有时没有声音呢? 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 2、实验 A (1)师出示实验报告单。 师:提出实验的要求:(指名学生朗读实验要求) ①操作员动手操作,组员们认真观察,记录员填写实验记录单。 ②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汇报准备。 ③注意安全。 师:孩子们,明白自己的任务了吗?开始实验吧!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思考题 1设有一电炉丝浸于水中,接上电源,通过电流一段时间。如果按下列几种情况作为系统,试问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 (1)以电炉丝为系统; (2)以电炉丝和水为系统; (3)以电炉丝、水、电源及其它一切有影响的部分为系统。 2设有一装置如图所示,(1)将隔板抽去以后,以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2)如右方小室亦有空气,不过压力较左方小,将隔板抽去以后,以所有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 作业题 1 (1)如果一系统从环境接受了160J的功,内能增加了200J,试问系统将吸收或是放出多少热?(2)一系统在膨胀过程中,对环境做了10 540J的功,同时吸收了27 110J的热,试问系统的内能变化为若干? [答案:(1) 吸收40J;(2) 16 570J] 2在一礼堂中有950人在开会,每个人平均每小时向周围散发出4.2xl05J的热量,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和椅子等为系统,则在开会时的开始20分钟内系统内能增加了多少?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人和其它所有的东西为系统,则其ΔU=? [答案:1.3×l08J;0] 3一蓄电池其端电压为12V,在输出电流为10A下工作2小时,这时蓄电池的内能减少了1 265 000J,试求算此过程中蓄电池将吸收还是放出多少热? [答案:放热401000J] 4 体积为4.10dm3的理想气体作定温膨胀,其压力从106Pa降低到105Pa,计算此过程所能作出的最大功为若干? [答案:9441J] 5 在25℃下,将50gN2作定温可逆压缩,从105Pa压级到2×106Pa,试计算此过程的功。如果被压缩了的气体反抗恒定外压105Pa作定温膨胀到原来的状态,问此膨胀过程的功又为若干? [答案:–1.33×104J;4.20×103J] 6 计算1mol理想气体在下列四个过程中所作的体积功。已知始态体积为25dm3终态体积为100dm3;始态及终态温度均为100℃。 (1)向真空膨胀; (2)在外压恒定为气体终态的压力下膨胀; (3)先在外压恒定为体积等于50dm3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膨胀,当膨胀到50dm3(此时温度仍为100℃)以后,再在外压等于100 dm3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膨胀; (4)定温可逆膨胀。 试比较这四个过程的功。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0;2326J;310l J;4299J] 习题10试证明对遵守范德华方程的1mol实际气体来说,其定温可逆膨胀所作的功可用下式求算。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课

2.我们的营养 1.我们了解的营养成分。 (1)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材料,、是人体的能源,具有促进人体发育、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2)把芝麻放在纸上挤压,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芝麻中含有。 (3)小麦、土豆、米饭中含有大量的。它们遇碘酒变成蓝色,这是特有的性质。 (4)不同的食物所含的是不同的,没有哪一种食物包含全部 的。为了保证,我们的饮食必须做到。 3.当好小法官: (1)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C。() (2)用烧烤法检验食物中蛋白质的存在时,最好把教室的窗户打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3)补钙是老年人的事,少年儿童就不用补钙了。() (4)检验食物中淀粉的存在时,取用碘酒的器材叫滴管。() (5)密封包装的食品即使过了保质期,只要时间不长,仍可以吃。()4.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提取面粉中的蛋白质。 我的实验步骤:

我的发现: 5.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搭配饮食才能使营养更全面? 2.我们的营养 参考答案 1.

2.(1)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蛋白质淀粉维生素 (2)脂肪 (3)淀粉淀粉 (4)营养成分营养元素营养平衡结构合理 3.当好小法官: (1)√(2)√(3)×(4)√(5)× 4.略。 5.简单点说早上营养丰富,中午吃饱足以,晚上尽量少吃。五谷杂粮是平常,大进大补偶调养。 五谷为养:大米、小米、白面、黄米、豆类。 五畜为辅:羊肉、牛肉、猪肉、狗肉、鸡肉。 再加上水果蔬菜配合,基本上就是人的机体所需要的营养了。 营养均衡,不挑食,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教科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教科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章天气 第一课 教学内容: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间: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间: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第二课 教学内容: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反思图文稿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 反思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反思 龙川小学刘小朋 本课有两个概念:蒸发和凝结的教学。观察和实验是获取事实、证据的根本途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如何设计观察和实验来获取事实形成概念呢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科学概念形成服务较好的策略是:注重科学课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的同时渗透核心概念;指导探究设计恰当的探究活动;揭示核心概念,汇报交流;形成科学概念游戏活动,加深概念理解。本课一开始通过电磁炉烧水演示实验,就让学生来理解蒸发,水加热后由有形变为无形,用观察和讨论加上猜想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蒸发概念,然后进行后面的教学。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用恰当的设计组织教学,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有多少技能训练?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还有小组合作。科学课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目标:宁愿少学一点,但扎实一些;阐述得具体一点,详细一点,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多展开一点。这样,学得也扎实一点,印象深刻一点;学生兴趣也大一点,自信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多一点。宁愿少学一点知识,而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 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节课,有哪些技能培养?首先是实验,本课安排了演示实验:烧水;分组实验:造雾雨,造霜,应该说在实验方法上,学生还只是入门,表现在不会动,不敢做,“等”“靠”的现象很明显,实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第二是观察:观察贯串课的始终,但是怎么观察,观察目的交代不到位,指导不足。第三是讨论,应该说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说不到点子上,需要其他课程与科学课良好的整合。另外还有交流、假设预测、解释、小组合作等。只是学生质疑的培养是欠缺的,如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 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仪 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们 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 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 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 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 的一些规律。 2.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四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苏教版

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这是一节在基本认识了一些物质的性质之后的一节综合课,是一节结合身边事物进行探究和实验的实践课。 首先我来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蒸发与云、雾、雨、雪、霜、露等形成的关系。 2.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3.通过雨、雾、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4.让学生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教学重点了有两个: 一是了解水的蒸发与云、雾、雨、雪、霜、露等的关系, 二是造雨、造雾、造霜的模拟实验。 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中我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简化了课堂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中来,多让学生动脑思、动嘴说、动手做、动眼看,让学生的思维与科学的实验相碰撞。 虽然在开始设计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节课很可能会上得磕磕碰碰,但在几次的构思中我都将学生动手实验这一环节保留了下来。 让学生大胆来设计、来构思、来动手,其实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最好的方法。 如果在课堂中遇到一些问题,那么只要我们细心地去解决它就行了,方法总比困难多。 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大家多提意见,因为意见有时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科学课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课,可以说是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语文、数学等无所不包的课。但它同时也是小学阶段一节极其重要的一门。它可以成为学生了解科学的窗口,也可以成为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甚至可以成为学生迈入科学大门的起点。那么怎么上好这一节课了?在科学课中有各种各样的知识,那我们的课堂是去传递这些知识吗?在科学课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道理,那我们的课堂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这些道理吗?我认为,都不是。我们的需要做的远不只这些。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应该去做一个点燃的工作,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点燃学生问为什么并寻求答案的火花!点燃学生迈入科学大门,了解科学世界,寻求科学真理的火花!在学生心里悄悄的种下一颗种子,一颗可以发芽、可以生根、可以开花、可以结果的种子。 对于这样的课堂我们又该去怎样构建了?或许当我们几经探索会悄然发现,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高科技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在用的东西中90%都有科学在里面。但我们平时又注意了多少,探究了多少了?几只昆虫可以成就像达尔文这样的大科学家,一只飞鸟可以实现莱克兄弟的飞天梦想。 假如我们的学生也去了解我们身边的奥秘,探究身边的事物,捕捉身边的科学,那从我们这里走出科学家将不再是梦!从身边着手,做学生科学火花的点燃者,做学生梦想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