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节日习俗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调研报告(共5篇)

传统节日调研报告(共5篇)篇: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传统节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调查报告中国入世以后,方方面面都需要与国际接轨。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传统节日方面也越来越多的受国际社会的影响。
而国外的商家也看好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纷纷抢滩中国大陆,一领风骚,同时在国外,有唐人街等,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这个浪潮中,国内各行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冲击。
传统节日丰富了节日的食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加大的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
(一)传统节日对销售品的报告传统节日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销售品。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多数消费者由于工作压力大,节奏加快,对于食品的需求倾向于安全、快捷、便利、健康,即时快餐店、24小时餐厅大有用武之地。
企业应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1.3对于传统食品,要求文化味浓厚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浓厚的文化韵味,而这些传统食品如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中国特色的产品也不能脱离历史,还要深入挖掘文化底蕴。
目前人们在节日消费传统食品时更多的是消费一种文化,企业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赢得消费者的共鸣,强调自己的竞争优势。
1.4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增强,追求名牌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更新换代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质量、技术竞争转化为企业形象的竞争。
技术、信息的垄断已不复存在,各企业之间拼的是服务,是品牌,是形象。
传统的食品既不能忘掉历史,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才不至于在新的世纪落伍。
同样像中国的春节,新衣服,炮竹,对联的大量销售对商家来说是一笔不可计量的利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的情人节,情侣之间礼品的送出等等,都表现了传统节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吸引力,推动着经济不断向前的发展。
(二)传统节日对旅游业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传统节日对旅游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潜在的。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节日调查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这些有关春节的古诗词无一不是古代人过春节最有力的历史印证。
自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有人说道,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于是,我对我国的春节传统文化进行了调查。
正所谓百里同风不同俗各处乡村各处例,根据我的调查,在中国各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文化习俗。
北方人爱吃腊八粥,粉条,冻梨,粘豆包,而南方人多吃汤圆,年糕,红烧鱼,扣肉。
不同的食物就连吃的不同的日子也有不同。
通过我的调查得到,中国人普遍会过小年。
在这一天,各个家庭的妇女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拜神这预兆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人们都会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年二十五,就是家家大扫除的日子。
再往后,到了除夕,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必须有鱼,象征年年有余,再者,要有鸡,象征着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第一件事是要开门炮仗,接着要拜年、占岁、吃斋等。
而大年初二是回门的日子,各个家庭里又添了几分喜庆。
在以往中国的春节里,大家都要贴春联,放鞭炮。
大年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
大街上还有各种舞龙,舞狮,人们都喜欢去逛庙会,猜灯谜,年味儿十足,城市里,农村里,所有人激情四射,一片热闹声,一片欢笑声,一片红。
而在这几年里,老一辈的人们评价道:现在的年过得不像年,春晚依然那么精彩,可是有一些祖上传下来的风俗,早已被工作和忙碌冲刷的一干二净。
大街上的吆喝声,欢闹声都也慢慢褪去了,一家人坐在自己的房子里玩手机,看电视,还是一样的贴春联,放鞭炮,但是已经没有往年的味道了。
过年呢还是要回到农村里,即使大家蹲在地里,拔拔萝卜,耕耕田,种种地,大家一起流汗,也挺幸福,这年过的就舒心!是啊,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们炎黄子孙,却没有将那些传承下来的习俗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一、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0日二、调查地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食堂三、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四、调查方法:随机调查五、调查人:张佐张宝丰赵炜楠张宇航王昊前言在这个炎热的漫长暑假中,我在学校的倡议下,进行了一次暑假社会实践,我相信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能一直所谓的闭门造车,而应该积极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做一些准备和铺垫,有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熟能生巧”,现在做的这些事很小,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以后总会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帮助和成长。
主体1、正月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
2、立春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精选5篇)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情势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进进,现在仿佛愈来愈多人开始忽视乃至是遗无私们的传统节日。
与传统节日为难情形相对的是人们愈来愈喜欢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复活节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式各样来自于西方社会的节日,特别是对新文化接受度较高的年轻人,仿佛对洋节更加推重。
那究竟现代的人们对传统节日还记很多少,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持着一个甚么样的态度呢本次调查就传统节日题目,看看大家的态度如何。
截止到4月28日为止,总计有550位大家说网调地带会员参与此次调查,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占比53%,而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比例到达57.5%,但基本也处于一个较均匀人的人群比例中。
三分之二受访者的故乡重视传统节日大家说网调地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1%,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故乡比较重视的中国传统节日,而有32.7%的人选择了一般,只有2.4%的受访者以为他们很少重视中国传统节日。
可见,事实上尽大多数的地方还是会重视传统节日。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7个以上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知道3-5个和6-7个的关注比例分别有30.1%和26.1%,只有4.7%的人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少于3个。
传统节日意义内涵最重要在被问及喜欢传统节日的缘由时,有69.7%的观众以为传统节日的风俗有趣,节日有着意味意义(此选项比例最高),有52.9%的人以为传统节日自古便有魅力,有着独特的内涵。
另外有45.6%的人觉得由于有假期而喜欢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6篇

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6篇调查报告通常会根据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来确定其调查范围和深度,调查报告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编写,以确保信息的有序传达,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调查报告通常会在调查完成后及时撰写,以保持信息的新鲜和准确,调查报告可以包括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描述,以增强可信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传统节日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节日习俗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传统节日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世代传承的智慧和习俗。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特点、意义和变迁,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家乡的文化。
二、中秋节习俗中秋节是我家乡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互送月饼,并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
调查显示,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1. 月饼赏析: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同时品尝各种风味的月饼,如蛋黄、豆沙、五仁等,以表达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和祝福。
2. 赏月活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赏月并举行各种文艺表演。
在市区,人们会在公园或广场举办大型的文艺晚会,而在农村,人们多会在庭院或村中心广场举行乡村晚会,参与传统舞蹈、歌曲等活动。
3. 点燃孔明灯:中秋节会点燃孔明灯,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和幸福的期许。
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放飞孔明灯,同时许愿高高飞升,寓意着福气与好运的到来。
三、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吉祥如意。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以下是春节习俗的主要内容:1. 年夜饭:除夕夜,全家人会团聚一起享用年夜饭,这是一种象征团圆和祈福的仪式。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肉、蔬菜等菜肴,其中鱼在我家乡是必备的食品,因为它的发音与“余”相近,有“年年有余”的寓意。
2. 放鞭炮:除夕夜和初一清晨,人们会放鞭炮以驱除恶灵、驱逐疾病,同时也是在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项传统习俗有助于营造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3. 拜年访亲: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去拜访亲戚和朋友,传递新年祝福和问候。
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安、顺利。
四、端午节习俗端午节在我家乡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源自于古代抗击瘟疫和纪念屈原的文化活动。
以下是端午节习俗的主要内容:1. 赛龙舟:端午节的一大特色就是赛龙舟比赛。
人们会组织龙舟队,划龙舟,并同声呐喊以激励队伍,龙舟比赛充满了欢乐和激情。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通过调查报告,可以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阐释,调查报告是经过系统研究和分析,对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的详尽调查所得的书面总结,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题目(小一号字,华文新魏)——副标题(三号,楷体)姓名学号院系(部所)专业任课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民族民间节日的调查摘要:土家族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和习俗。
这些节日习俗反映了土家族人的传统习俗、道德风尚、思想情操、宗教观念等等。
透过它,可以探索到土家族文化的渊源,感受到千百年来土家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土家族人民对亲戚朋友及一切和睦相处者的纯朴感情。
关键词:恩施湘西土家节日过年一、节日空间土家族有过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主要节日其中过年是土家族的最大节日,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较其他节日隆重得多,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土家族过年,有过小年和大年之分。
小年过的是腊月二十三;大年要比汉族提前一天,即月大是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
有的地方叫“过赶年”。
土家族过年不但在时间上有其独特之处,而年事活动持续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多彩,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也是少见的。
一进入腊月,土家族人便忙于打粑粑,做团馓,节日气氛笼罩土家族村村寨寨,一直到来年正月十五日堂屋中撤下祭祀围帐,摆手锣鼓收场,整个年事活动才告结束。
四月八是土家族又一大节。
有的《县志》记载:“土人以四月八日为大节。
作粢宰猪,掺糯米燕之。
享先祖毕,环坐啖之,兼食客。
”四月八,有的过四月十八,有的过四月初八。
过四月八这天,土家山寨杀猪宰羊,打粑粑,亲朋戚友均被请来过节,十分隆重。
六月六这个节日,土家族人过得也很隆重。
过节这天,不仅家家户户备办酒肉、做豆腐,请来亲戚朋友,共度节日。
而且,还要举行祭祀祖先为主的摆手舞活动,锣鼓齐鸣,火炮连天,土家族山寨一片欢腾。
土家族人过七月半,和客家不同,不是过七月十五,而是过七月十四。
过七月半,主要是祭祀,也叫“赶云南大会”。
这些节日主要流行于湖南湘西、湖北恩施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矿藏、自然遗迹、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且当地政府部门很重视生态环境的维护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当地政府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招商引资。
完成了从农业向旅游业、工业的转变,保障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土家族有丰富的节令岁时,即正月初一日晨,开门对东方作揖祝圣;归者跪拜尊长,日拜年。
拜年者以未出上九日谓亲厚。
过上九日谓迟年。
妇女于夜间迎紫姑神,谓"请七姑娘"。
正月十五夜,取衫树枝,于宅外烧之,谓"烧"。
儿童大声呼逐,谓"赶毛九"。
是夜,张灯结彩,演戏,玩花灯,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通宵达旦,城乡皆然,叫"闹元宵"。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
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
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门",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
又以丝棉五色纸制为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死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
四月初八"浴佛节"。
此日,农夫同中俱休息一日,是乡间古老劳动节。
立夏日农家饮酒食肉,叫"助力"或"接力"。
端午节,凡附近寺观,必印送张真人图像,至节日必悬挂堂中,小儿辈则以雄黄涂额,以"邪毒"。
是日则食棕子饮菖蒲,系艾蒿悬于门楣。
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水赛龙舟。
端午节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人晒衣服,谓之“覃后哂”传说这天是明初土家首领覃后王殉难忌日,为土家族一大民族节日。
七月七夕,妇女结彩绸对月穿织,陈瓜果于道以祀牛郎织女。
七月中元,谓之过月半。
中秋节,土家族不兴赏月,汉人称之"守月花",吃月饼则是土汉共有的习俗。
土家人对中秋别有特色,他们披着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无生育之夫妇"送子"。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
十月朔日,剪纸为衣,具酒馔奠于祖,曰送寒衣。
十月十六日,俗谓寒婆婆打柴。
若此日雨,打柴不成,冬必晴暧;若此日晴,则打柴已成,冬必雨雪。
这与"二月初二晴,果木吃不成;二月初二落,果木结成索"等俗言同类。
十一月十九日,为太阳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极恭敬。
冬至节,白族称祭祖节。
腊月初八,酿糯米酒,曰"腊八糟"。
腊月二十三夜,土人祀炉神。
腊月二十四,谓"过小年"。
腊月二十七日,为打年粑节。
腊月二十八日,为家神洗尘净身除夕,谓过年关于土家族的节日有很多传说,土家族过年是比汉族提前一天的。
提前一天过年的原因说法很多,主要的是两说:一说,在明代嘉靖年间,正值年关,土家族人正准备热热闹闹过年,突然朝廷下来旨圣,调土家族士兵赶苏淞协剿倭寇。
按路程计算要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不等过年就得出发。
为了使这些已集中起来马上就要离开家乡、上战场的土家族官兵过了年再走,就决定提前过年。
过年后,土家族官兵紧急出征,按时到达,并同朝廷将士及其他少数民族官兵一道将倭寇击败。
由于土家族官兵战功卓蓍,荣立“东南第一战功”。
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每逢过年都提前一天。
久而久之,成为习惯。
二说土家族的祖先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就连过年也难得几天安稳日子。
有一年,过年前几天,探得敌方正集中人马,打算在过年这一天前来侵犯,土家族人为了不错过过年的机会,于是就提前过了年。
第二天,斗志旺盛的土家族人迎头痛击来犯之敌,并取得了胜利。
后来,土家族人以提前一天过年的形式纪念胜利的节日,从而成为习俗,传承下来。
关于四月八的传说也有不少,其主要的传说有三:一说,四月八是牛王节。
这里又有两种传说,一是在这一天,土家族先人在一次战斗中打了败仗,被敌人赶到河边万分危急,又恰逢洪水猛涨时,一条大水牛游了过来。
于是,先人们就拖着牛尾巴过了河,脱离了险境。
以后,土家族人以这一天纪念牛王。
二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洞庭湖对岸有仙谷,落地成金,人食不饥,得到它就丰衣足食。
但洞庭湖茫茫无边,要渡过去很不容易。
土家族祖先,祖祖辈辈,多次舍生忘死,冒险渡湖,发誓拿到仙谷。
土家族人的这种精神,感动洞庭湖中的一条神牛。
神牛游上岸来,在谷堆中打了一个滚,浑身粘满了仙谷,然后跳下湖,在四月初八游到了岸这边土家族人中间,由于湖中浪大水凶,粘来的仙谷只剩牛鼻子上的几粒了。
尔后,土家族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为使祖祖孙孙不忘牛王的功德,到了这一天,土家族人就隆重纪念它。
因此四月八这天,耕牛要休息,犁耙要挂起,要给耕牛喂最好的饲料,和灌鸡蛋吃。
并定这一天为“牛王节”。
二说,过四月八是纪念土家族先民的迁徙活动。
很古时候,土家族先民沿酉水而上,迁移到湘鄂川黔边境的大山区定居。
有的在四月初八到达,有的在四十八到达,为了纪念到达的这一天,以后就分别过节。
于是就出现了过四月初八节和月十八节之分。
三说,四月八日是祭婆婆神,嫁毛虫的日子,祈求莫起病虫害,保护五谷丰登。
土家族人过六月六,较为普通的说法是:这一天,土家族人英雄覃后被害,血染征袍,脱下洗晒。
后来,为了纪念覃后王,土家山寨家家户户都在六月六这一天“晒龙袍”。
七月半的起因传说是古时候由于战乱,部分土家族先民流入云南,终身不归,在外亡人,成了野鬼。
他们的家人对他们十分怀念,当在稻谷,苞谷等所有大秋作物即将成熟时,家人对在外亡人的思念之情油然倍增。
因此,每逢七月半,先到村外向云南方向烧香纸,深情地呼唤亡灵:“老人家,你快回来吧”边喊边回家,喊到家门口,在大门外面坪场再用酒肉、新鲜稻谷、苞谷供奉和烧香纸祭祀(因在外的亡灵不能进屋上神龛同祖先列位),以示在外亡灵回到家乡“吃新”。
到了傍晚,还要备办一些稀饭,烧些钱纸拌在里面,在大门外远点处洒完,叫做洒“鬼稀饭”。
表示在外亡灵要回云南去了,家人给他们送些盘缠赶路,赶“云南大会”去。
很多元素构成了这些节日,关于这些元素也有很多传说,比如土家族过新年时贴门神,门神,土家族人叫做“把门将军”。
一般门神为秦叔宝、尉迟恭画像。
也有贴神萘、郁垒或其他威武之神的。
谈起土家族人贴门神的习俗,必须追逆到遥远的古代。
据说,古时候,土家族居住的地方连年争战,加之年岁又差,战死、饿死之人很多。
这些“惨死鬼”在过年时从四面八方赶来,想闯入百姓家享些香火、钱财。
他们进入哪家都会带来凶灾,不但危及一家老小,而且来年五谷不丰,六畜不旺。
只要贴上威风凛凛的门神,一切妖魔鬼怪见了都会望而却步,灰溜溜的逃走。
在万恶的旧社会,贴门神的习俗表现了饱受欺凌的土家族人民对邪恶势力的痛恨,寄托了土家族对解民于水火的“神人”的敬仰。
二、节日活动土家族的节日一般都是民间自发的,土家族在过这些节日时都是和家人、亲戚在一起庆祝,很少有大规模的节日仪式。
土家人信鬼神所以在节日期间土家人会拜神祭祖。
土家族先民们也经历了早期人类的“万物有灵”观念的阶段。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这种万物有灵信仰变成了多神信仰。
猎神、土地神、生育神、五谷神、四官神等都是土家族信仰的对象。
土家人的祖先崇拜,包括对远祖廪君的崇拜、对土王的崇拜、对家先的崇拜。
每逢节日土家人都会备齐牲牢贡献去寺庙许愿还愿娱鬼祭神。
这些祭拜礼仪已经成为土家人过节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节时土家人会准备一些独具特色的菜肴,打粑粑、做团馓都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食品。
进入腊月,土家族人就先后用最好的大糯米(家住山区的用高粱、小米,也有在糯米、高梁、小米中掺些盖米的),用水洗净浸泡大半夜,第二天用甑子蒸熟,然后在粑粑槽内将其打糅,再揉搓成约莫二两重一个的圆饼,五个一叠,放在案板上冷却后,在千器具上放置七、八天,粑粑开始干裂时,放入大水缸或大陶瓷缸子中,用腊水(腊月的清水)浸泡。
为了便于互相帮工,打粑粑一般是几家几户联合进行。
打粑粑时,这些人家显得热气腾腾,而在打粑粑过程中,最有趣的是两件事。
一是两人对打。
当蒸熟的粑米倒入粑粑槽后,两人面对面,你一槌我一槌对打起来,边打边推拉,动作十分优美。
但无论力气多大的汉子,也难以一口气把一槽粑耙打完,一般需在中途换人。
这样,你上我下,嘻嘻哈哈,热热闹闹。
一九八三年搬上首都舞台的土家族舞蹈《粑粑哈》就逼真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打过年粑粑的这一生动场面。
二是做“破拢粑粑”。
汉语叫年粑粑。
将熟糯米打糅后,粑粑快做完时,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粑粑的妇女,做几个大粑粑,这种粑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
这就叫做“破拢粑粑”。
它既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族人大方。
吃“破拢粑杷”也有讲究。
一是合家团团圆圆吃,二是招待亲戚朋友。
为什么过年要做大糍粑呢?传说,田姓土家族人原是九兄弟,加上一个女婿,称九子十状元,朝廷怕他们独霸一方,便差来官兵要将他们斩尽杀绝。
这正是腊月二十八打过年粑粑的时候,惊慌间,弟兄们把槽中粑粑取出,分成几大坨用簸箕端起上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