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水与常见的溶液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溶液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溶液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溶液一、考点梳理1、溶液(概念、组成、质量、状态、结晶、用途)2、溶液溶质多少的表示方法(1)定性表示:溶解性、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物质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2)定量表示:浓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及影响因素;某温度时,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

3、溶液的配置:(1)固体溶质操作: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2)液体溶质:计算、量取、溶解(混匀)、装瓶。

4、过滤、结晶、蒸发操作5、误差分析(量筒量取、托盘天平称量错误操作带来的误差)6、固体物质溶解吸放热现象7、液体的三种状态:溶液、乳浊液、悬浊液8、乳化和溶解的不同二、河北中考怎么考命题点1溶液的形成、乳化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2.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 __作用。

3.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5)用下列物质除去油污时,利用乳化作用的是_ __(填序号)。

A.汽油B.洗洁精C.氢氧化钠溶液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3)右图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__ 。

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 __,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__ _。

命题点2饱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7. 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8.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9.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水与常见的溶液复习导学案

水与常见的溶液复习导学案

水与常见的溶液复习 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 姓名一、水分子的结构和水的组成【水电解实验】二、水的净化三、爱护水资源四、水的性质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六、水的转化1、按下列要求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

b.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

c.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

d.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e.非基本反应类型: 。

2、依据以上所写化学方程式,画出有关水的转化图: 【练习】1.“2H 2O ”中, “前2”表示: ;“后2”表示: 。

“2H 2O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是 。

2.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 、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水的类别从大范围到小范围分别属于:(纯净物)→( )→( )→( )→( )。

4.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种,小文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 的是硬水。

该物质的2种主要成分是: 、 ; 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一种物质为单质,另外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

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若乙为单质,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① ;② ;③ 。

(2)若甲为单质,则甲为 ;乙为 ;丙为 。

7.写出氢气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四氯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专题五 水与常见的溶液复习 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 姓名一、溶液的形成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三、固体的溶解度四、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质量与 质量 .2、公式:溶质质量分数= × 100%溶液质量= ÷ ;= + = 溶液的 ×溶液的 。

3、溶液的稀释:依据:溶液的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 。

如有溶液A 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 。

4、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固体或溶液) - 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一《主题2 水与常见的溶液》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一《主题2 水与常见的溶液》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主题二水与常见的溶液考点整合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控,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化建议:。

【解析】(1)取水样,经静置、沉淀、过滤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浑水变清水;再加入活性炭,吸附除去异味,最后消毒杀菌得到生活用水。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而是产生一些浮渣,是硬水;加热煮沸水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禁止向江河水中排污水,保护水资源。

【答案】(1)过滤吸附(2)肥皂水煮沸(3)禁止向资江河水中排放污染物可以保护水资源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若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时,也可以判断溶液的温度。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比较不同温度时同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判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

(1)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均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剂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采用升温或降温方法取决于溶解度曲线的坡度。

①对曲线呈上升型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②对曲线呈下降型的物质:降低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5.判断如何通过改变温度,使溶质结晶析出。

(1)对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曲线为陡升型,析出较多量溶质;曲线为缓升型,析出少量溶质;曲线为下降型,无溶质析出。

(2)对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曲线为陡升型,无溶质析出;曲线为缓升型,无溶质析出;曲线为下降型,有溶质析出。

6.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1)曲线为陡升型:如果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甲。

八上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

八上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性质、组成和状态变化规律。

2. 理解溶液的概念、特点和组成。

3.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表示和稀释计算。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等)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等)。

2. 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比例,水的电解产物。

3. 水的状态变化: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4. 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和溶液的定义,溶液的分类(如均质溶液、非均质溶液等)。

5. 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等。

6. 溶液的制备方法:溶解、稀释、混合等。

7. 溶液的浓度表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8. 溶液的稀释计算:C1V1=C2V2定律,溶液的稀释公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性质、组成和状态变化,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

2. 难点:溶液的浓度表示和稀释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性质和溶液的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制备和稀释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水的性质、组成和状态变化,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

3.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水的性质、组成和状态变化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判断其对溶液制备方法的掌握情况。

3. 练习题解答:批改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溶液浓度表示和稀释计算的掌握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专题复习溶液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专题复习溶液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专题复习溶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特性;2.掌握溶液的分类和常用的浓度计算方法;3.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的概念;4.掌握溶解度与温度、溶质性质等因素的关系;5.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概念和特性;2.溶液的分类和浓度计算方法;3.溶解度、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及关系。

三、教学难点溶解度与温度、溶质性质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溶液的概念和特性(45分钟)1.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体系,其中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1.2 溶液的特性•可溶性:溶解度大于0的物质称为可溶于该溶剂中的物质。

•透明度:溶液一般是透明的,可以透过光线。

•导电性:强电解质的溶液可以导电,弱电解质的溶液可以微弱导电,非电解质的溶液不导电。

•溶解度:单位质量溶剂中能完全溶解溶质的最大量,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质量表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最大,称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2. 溶液的分类和浓度计算方法(40分钟)2.1 溶液的分类•水溶液:溶剂为水的溶液,如盐水、糖水等。

•非水溶液:溶剂为非水溶剂的溶液,如酒精、石油等。

2.2 浓度计算方法•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体积分数:溶液中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或溶液质量)之比。

•溶度:溶液中溶质溶解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3. 溶解度、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及关系(45分钟)3.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质量溶剂中可溶解的最大溶质质量。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溶质性质等。

3.2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动态平衡的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专题复习《水和溶液》复习目标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1、实验现象(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8:1 。

(3).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氢气。

2、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思考:1 .第4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28.6%2.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小结]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g溶剂(3)溶解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 g3、固体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及意义点:(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中考化学专题水与常见的溶液复习学案

中考化学专题水与常见的溶液复习学案

《水和常见的溶液》复习课学案南化二中朱永方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性质、净化、污染和防治,理解水的组成。

2.知道溶液的特征、组成,认识溶解度,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及溶解度曲线。

3.掌握水的重要化学性质,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1、食品包装袋中用生石灰做干燥剂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3、水的电解在线测试(一)1、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B、凡无色、无嗅、透明清澈的水就是纯水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2、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7的是()A、CaOB、SO2C、NaClD、Na2CO33、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B、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D、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4、2008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1)水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物质,还可以的杂质。

(4)有一杯主要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的硬水。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除去硬水中钙镁离子从而软化水的部分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

可供选用的物质:Ca(OH)2溶液,NaOH溶液,饱和2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溶质体积加溶剂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D、溶液的组成中一定含水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错误的是()A、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 : 21B、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1 : 10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1 : 21D、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 : 11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75%的医用酒精B、冰水C、石灰水D、生理盐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

初三化学水和溶液 复习 鲁教版

初三化学水和溶液 复习 鲁教版

初三化学水和溶液 复习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复习) [主要内容]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对“水的电解”和“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

3. 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特性和作用。

4. 通过对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微观分析,认识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和稳定性。

5. 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提纯水的常用方法: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练习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要点](一)水分子的运动 1. 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2. 水的天然循环。

3. 水的人工净化“沉降”“过滤”“灭菌” 4. 几种常见的水①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 ②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 ③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 (二)水的组成 1. 电解水①正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O 2) ②负极:能被点燃——氢气H 2 ③化学方程式通电22222H OH O ↑+↑④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⑤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原子新分子化分重新组合−→−−−→−−−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单质。

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 氢气的燃烧①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凝结有水雾,放出热量。

②化学方程式:点燃22222H O H O +③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和常见的溶液》复习课学案
南化二中朱永方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性质、净化、污染和防治,理解水的组成。

2.知道溶液的特征、组成,认识溶解度,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及溶解度曲
线。

3.掌握水的重要化学性质,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食品包装袋中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
3、水的电解
在线测试(一)
1、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B、凡无色、无嗅、透明清澈的水就是纯水
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2、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7的是()
A、CaO
B、SO2
C、NaCl
D、Na2CO3
3、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B、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4、“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1)水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物质,还可以的杂质。

(4)有一杯主要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的硬水。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除去硬水中钙镁离子从而软化水的部分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

可供选用的物质:Ca(OH)2溶液,NaOH溶液,饱2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溶质体积加溶剂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D、溶液的组成中一定含水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错误的是
()
A、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 : 21
B、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1 : 10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1 : 21
D、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 : 11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75%的医用酒精
B、冰水
C、石灰水
D、生理盐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

5、右图是甲,乙两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据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 ℃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相同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
D、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6、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大多是碳酸饮料,其中溶解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合作交流:
1.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水在天然循环中实现了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36克氯化钠溶于水中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B、20 ℃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氯化钠,因此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为26.5克
C、在20 ℃时,100克水中溶解了20克氯化钠,因此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为20克
D、20 ℃时, 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氯化钠并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6克
溶解后得到(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2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4、右图是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g;
(2)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较大的是;
(3)要是氯化钾从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
(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