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教学文案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年教学讲义ppt课件

通过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等指 标评估疗效。
病理学评估
通过组织学检查、细胞增殖指数等 指标评估疗效。
生存期评估
观察患者的生存期,评估内分泌治 疗的长期疗效。
内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骨质疏松
定期监测骨密度,补充钙和维 生素D,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
松药物。
血脂异常
定期监测血脂,调整饮食和运 动习惯,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
抗雌激素治疗通常用于激素受体阳性 的乳腺癌患者,尤其适用于绝经前和 绝经后的女性患者。
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中的另一种重要药物,它通过抑制芳 香化酶的活性,减少雌激素的合成, 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芳香化酶抑制剂通常用于绝经后的女 性患者,尤其是对侧乳腺癌或复发风 险较高的患者。
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姑息治疗手段,可以延长 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可以延长 生存期,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常用的内分泌药物包括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化酶抑制剂和孕激素等。
内分泌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特殊人群如青少年、老年和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需谨慎评估,个体化定制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年教学讲义 ppt课件
目录
• 乳腺癌概述 • 内分泌治疗原理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法 • 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 • 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 • 内分泌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的定义和症状
乳腺癌定义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 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 之一。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抑制雌激素的合成 (芳香化酶抑制剂)
效果相似还是更好?
.
17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历史
毒性
皮疹等
特异性
有效性
1
100
无肾上腺功能影响
1,000 to
10,000
.
氨基导眠能* 第一代
法屈唑 兰他龙 第二代
阿那曲唑 依西美坦 来曲唑 第三代
18
不同芳香化酶的结构
非甾体类抑制剂
H ON O
C2H5
NC
来曲唑
GNRH 类似物
(A) 绝经前
LH FSH
(B) 绝经后
抗雌激素 雌激素
Breast Breast carcinoma carcinoma
肾上腺
Tellez C, et al. Surg Oncol Clin North Am. 1995;4:751-777.
卵巢
GNRH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LH =
60
50 0
Plac Tam
12
No. of Pts. 569 583
34
No. of Events
106 137
567
P=0.13
No. of Events 34 47
01234567
P=0.07
No. of Deaths 39 57
01234567
No. at
risk:
569
583
531 491 229 527 472 209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进展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陆劲松
.
1
系统辅助治疗
• 在手术完成后 • 杀灭或者抑制临床阴性的微转移灶 • 化疗、内分泌、生物治疗
年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目的和意义
提高年轻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认知和接受度
通过本次ppt课件的讲解,使年轻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更加了解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对治疗 的认知和接受度。
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为临床医生在治疗年轻乳腺癌患者时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指导和参考,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详细描述
年轻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速度较快 ,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此外,年轻乳腺癌患者 通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导致早期诊断的难度较大。
年轻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总结词
年轻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年轻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 作用有关。其中,遗传因素在年轻乳腺癌的发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约有5%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存 在家族遗传倾向。此外,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年轻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THANKS
感谢观看
减少副作用。
02
研发新一代芳香酶抑制剂
针对雌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芳香酶,新一代抑制剂将具有更强的抑
制效果和更低的副作用。
03
探索新型内分泌治疗组合
通过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个体化内分泌治疗的研究
要点一
深入研究乳腺癌基因突变与内分 泌治疗反应的关系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预测患者对不同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实现个体化治疗。
03
内分泌治疗原理
内分泌治疗的定义
邵志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外科发展趋势

.
22
(一):保乳手术
• 争议
4:年龄
年轻患者术后复发率高 年轻患者的长期OS少有报道
5:乳头Paget’s病
术后并发症-相对禁忌。 小样本前瞻性研究:无生存率影响
.
23
(一):保乳手术
• 新发展
1. 乳腺MRI:评估、随访
2. BRCA基因突变患者:复发率争议、易感性
3. 新辅助治疗:为保乳和手术提供可能 4.
乳腺外科发展趋势
邵志敏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1
引言
• 乳腺癌发病率
➢ 欧美国家高踞榜首 ➢ 发展中国家日趋升高 ➢ 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
23%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 D. Max Parkin. CA Cancer J Clin, 2005 2
引言
• 上海市乳腺癌发病率
NSABP B-32 • N=5611,设计相似 • 成功率 97.1%,假阴性率9.7%
.
17
SLNB-地位
SLNB
ALND ALN(-)
• 但缺乏长期结果
.
18
SLNB-本院经验(1)
1. 同位素示踪剂+蓝色染料:检出率≥95% 2. 假阴性率≤15%
3. 一项评估SLNB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 主要目的 比较手术并发症和生活质量
➢ 个体化的手术指征 ➢ 修复手术
.
21
(一):保乳手术
• 争议
1:原发性小叶癌或合并小叶癌
病灶弥散,双侧癌倾向
2:切缘
边缘切除多少正常组织?切取多少次? 阴性切缘?本院以5mm为界
3:广泛的导管内癌成分(EIC)
乳腺癌新药进展及疗法

最新乳腺癌新药进展及最新疗法乳腺癌发病率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简称IARe)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据《202 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41.6万例, 占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的18.4% ,乳腺癌防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目前,我国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而新药的研发与上市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改变乳腺癌治疗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21年度乳腺癌药品新进展:阿贝西利(AbemaCiClib)——对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抗癌新星激素受体阳性(HR+浮L腺癌患者约占总人数的70%~80% ,因HR+ 患者群体肿瘤生长最慢、复发转移率最低,内分泌治疗是其主流的治疗方式。
在内分泌治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开展背景下,CDK4/6抑制剂便是其中一个重头戏。
因为在细胞周期发展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被鉴定为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键调节因子。
当CDK4/6过度表达时,细胞将会出现失控增殖。
CDK4/6是雌激素受体(ER)等多条信号通路的共同下游靶点,在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中,ER -CyClin-CDK4/6信号通路活跃增加,因此细胞便出现异常生长。
如果抑制CDK4/6激酶的活性,就能通过信号通路的下游来抑制细胞增殖。
当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上,就相当于双重抑制信号通路,效果更佳。
阿贝西利(AbemaCiClib)作为年初刚在国内上市流通的CDK4/6抑制剂,由礼来公司开发,通过MONARCH系列临床验证,为无数乳腺癌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质量,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格局。
提高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的深度访谈

s i n g k e y i n s i d e r i n t e r v i e ws . Re s u l t Th e r e s u l t s o f i n — d e p t h i n t e r v i e ws s h o we d t h a t d i s c o n t i n u a t i o n wa s t h e mo s t C O n— r
mo n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o f l o w me d i c a t i o n c o mp l i a n c e f o r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I t i s p r e t t y u r g e n t t o s t u d y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t h e r a p y f o r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M e t h o d I n - d e p t h i n t e r v i e ws we r e c o n d u c t e d a mo n g 1 5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u —
Ke y wo r d s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Ho r mபைடு நூலகம் n a l t h e r a p y
・
5 9 4 ・
护士进修杂 志 2 0 1 4年 4月第 2 9卷 第 7期
・
质 性 研 究
・
提高乳腺癌 患者 内分泌治疗服 药依从性 的深度访 谈
《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 停药标准:PSA≤0.02,维持3-6个月
• 重新开始标准:PSA>4
• 优点: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成本下降
精选ppt课件
22
辅助内分泌治疗
• 适应症:
根治术后切缘阳性 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 病理证实为T3期
精选ppt课件
23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 目的:在根治术前或者放疗前应用,缩小 肿瘤,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切除或者放 疗的治愈率。
精选ppt课件
9
三苯氧胺
• 又名他莫昔芬,TAM
• 为雌激素衍生物,结构与雌激素相似,竞 争结合雌激素受体,不产生雌激素作用
• 不良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面色潮
红、皮疹、阴道干燥、出血、月经失调、
白带过多等。
精选ppt课件
10
注意事项
• ER(+)、PR(+)时使用
• 5年
• 绝经前后都可使用
• 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精选ppt课件
24
• 相当于卵巢切除的去势
精选ppt课件
12
甲孕酮
• 他莫昔芬治疗失败后孕激素仍有26%一60 %的有效率
• 为二线治疗,少用于术后辅助治疗
• 骨转移,其疗效和止痛作用优于他莫昔芬, 应为首选
• 副作用大
精选ppt课件
13
来曲唑(弗隆)
• 适应症: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 癌患者,为二线治疗方案
• 乳腺癌 • 前列腺癌 • 睾丸癌 • 其他肿瘤
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 甲状腺癌
精选ppt课件
4
治疗方法
• 外科治疗:手术切除分泌腺 • 放射治疗:用反射线破坏内分泌腺体 • 药物治疗:激素替代治疗和激素拮抗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预防性治疗
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
对于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无效,因此是禁忌症。
04
CHAPTER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副作用
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缓解率,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复发风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概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方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副作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概述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控制和治疗乳腺癌的方法。
临床缓解率
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生存率较高,中位生存期延长。
生存率
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是内分泌治疗的最佳受益者,疗效更佳。
激素受体状态
内分泌治疗可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干预和治疗。
骨质疏松
内分泌治疗可能导致血脂异常,需定期监测并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02
生物标志物
研究开发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疗效、耐药性和预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
01
探索内分泌药物与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如针对HER2、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以提高疗效和克服耐药性。
内分泌联合免疫治疗
02
研究内分泌药物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雌激素
雌激素 雄烯二酮
芳香化酶抑制剂
周围的芳香化
ER 和 PgR 是乳腺癌中 最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ER和PR的检测结果 • 将是所有乳腺癌治疗开始前所需了
解的分子指标 • 包括术前、术后和复发性乳腺癌的
治疗 • 是所有乳腺癌治疗手段选择的标准
ER 和 PgR 的临床意义
ER和PR的检测结果 • 提示其预后较好 • 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 并不提示对化疗不敏感
SERM作用机制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RM )如: 三苯氧胺、托瑞米芬、雷洛昔芬,可竞争 性与ER结合,结合后仍能形成二聚体,并 与ERE结合。
• 转录活性仅保留了部分 • 其产生对抗雌激素作用还是类雌激素样作
用取决于不同组织内的共激活因子或共抑 制因子的状态
三苯氧胺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有效率
17%
CR= Complete response; PR = Partial response. *Union Internationale Contre le Cancer (UICC) criteria. Bonneterre J, et al. J Clin Oncol. 2000; 18:3758-3767. Nabholtz JM, et al. J Clin Oncol. 2000; 18:3748-3757. Mouridsen H, et al. Ann Oncol. 2000; 11(suppl 4): Abstract 610.
– 手术 (去势) 放射去势
• 孕激素 • 其它:雄激素、雌激素、抗孕激素等
内分泌治疗的目标
• 抑制或者阻断雌激素的形成 • 阻雌激素的作用 • 下调节雌激素受体的表达
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细胞浆 雌激素
E2
= 雌二醇
ER = 雌激素受体
E2•ER = ER-E2复合物 PgR = 孕激素受体
PgR 有丝分裂
性,多数情况下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
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特点
• 表达功能性的ER和PR • 组织学分级低 • S期细胞的比例低,多为二倍体细胞 • 往往具有长的无病生存间期 • 转移的部位多为淋巴结、软组织等 • 临床进程缓慢 • 在老年患者中多见 • 对内分泌治疗具有敏感性
内分泌机制
GNRH 类似物
(A) 绝经前
LH FSH
(B) 绝经后
抗雌激素 雌激素
Breast Breast carcinoma carcinoma
肾上腺
Tellez C, et al. Surg Oncol Clin North Am. 1995;4:751-777.
卵巢
GNRH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LH = 黄体生成数; FSH = 卵泡刺激素
10 15 20 25 30 35 40
细胞增殖的倍数
DCIS =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Note: 90-day doubling 40 doublings = 3,600 days (approximately 10 years). Harris JR, et al, eds. Breast Diseases, 2nd ed. Philadelphia: JB Lippincott; 1991:165-189.
最近的研究 三苯氧胺有效率 (CR + PR)
18 studies 17% - 59% Torimifene (1995)* 19% Anastrazole North America (2000)* Anastrazole Europe (2000)* 32% Femara P025 (2000)* 20%
• Luft and Olivecrona报道切除垂体后可取得 上述相似的效果。
ER的发现
• 靶器官对雌激素的高亲和性导致了其 受体的发现,其可以和标记的雌激素 相结合但不改变其结构。
• E.V. Jensen and H.I. Jacobson Basic guides to the mechanism of estrogen action Rec Prog Hormone Res 1962. 18: 387-414.
不同阶段治疗的名称
正常 化学预防 癌前病变 DCIS 原发性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手术后 辅助治疗 转移性 姑息性治疗
DCIS =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乳腺癌细胞的分类
• 激素依赖性 乳腺癌细胞对生理剂量的性激素具有反应性,
多数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 激素非依赖性 乳腺癌细胞对生理剂量的性激素不具有反应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进展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陆劲松
历史的回顾
• 1836年, Cooper 观察到乳腺肿瘤的生长与 月经周期相关。
• 1896年, Beatson 报道在几个绝经前的乳腺 癌患者,在切除了卵巢后其转移灶出现了 退缩。
• 1952年 Huggins和Bergenstal 报道切除肾 上腺后可使部分乳腺癌患者的转移灶出现 退缩。
在1975年所用的内分泌治疗手段
• 卵巢的切除
– 手术 (去势) 放射去势
• 双侧肾上腺切除 • 垂体切除术 • 雌激素 • 雄激素 • 孕激素 • 糖皮质激素
目前所用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手段
• 芳香化酶抑制剂(非选择性 和选择性)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 • GHRH 激动剂和拮抗剂 • 卵巢的切除
ER的作用途径
• 雌激素受体位于细胞内,处于无活性, 当与配体结合时形成活化状态,与相 应的DNA结合,诱导相应的mRNA 转 录。
乳腺癌的进展过程
细胞数
0
1012 1010 108 106 104 102
0
非常早期乳腺癌 临床不能发现
5
10
年*
1 mm
1 cm DCIS
10 cm 临床乳腺癌
5
RNA
E2
染色质
+
E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2•ER
E2•ER
细胞核
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机制
雌激素受体
SERMs E2 Tam Ral
ER ER REs
Coactivators Corepressors
— Transcription
mRNA
启动子
目标基因
SERM =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ifiers; E2 = Estradiol; Tam = Tamoxifen; Ral = Raloxifene; ER = Estrogen recep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