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研究在壮学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考古学在阐释人类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何在

考古学在阐释人类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何在当我们谈及人类社会的变迁,往往会想到历史书籍中的记载、古老传说的流传,以及各种文化遗产的留存。
然而,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考古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深刻、更为直观的认识。
考古学就像是一台时光机,能够带领我们穿越岁月的长河,回到过去的时代。
它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和遗迹的发掘、研究和分析,让那些已经消逝的人类社会得以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
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回顾,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脉络的梳理和解读。
首先,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确凿的实物证据。
与历史文献记载相比,考古发现的实物更加直观和真实。
例如,通过对古代墓葬的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丧葬习俗、社会等级制度以及对于生死的观念。
出土的各种随葬品,如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还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
再比如,古代的城市遗址能够让我们看到城市的布局、建筑风格以及基础设施,从而推断出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情况。
这些实物证据是无可辩驳的,它们能够填补历史文献中的空白,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或片面的记载。
其次,考古学能够帮助我们重建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
从出土的农具、农作物遗存以及灌溉系统等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包括种植的作物种类、耕作技术以及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手工业方面,考古发现的工坊遗址、工具和产品能够揭示当时的生产工艺、分工情况以及贸易往来。
货币的发现则为研究古代商业和金融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研究,我们能够勾勒出古代社会经济的大致轮廓,了解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在经济领域的变迁。
再者,考古学在研究人类文化的传承和演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变化性。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风格、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的传承脉络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创新和发展。
考古学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考古学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过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学科,其通过对遗址、遗迹、遗物等的发掘、分析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和重新审视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途径。
考古学在文化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在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并阐述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启示。
一、揭示文化发展的历程考古学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址遗迹的发掘和分析,可以还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文化阶段的演变和转变。
通过发掘考古遗址,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期人类社会的再认识和理解,从而促使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考古学为我们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依据。
通过对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活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原始社会的面貌,从而对人类的起源和文明发展有更为准确的认识。
考古学的发现证实了人类文明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多样性,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多种面貌和文化形态。
三、理解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考古学不仅能够还原单一文化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考古学的研究发现表明,各个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文化元素的流动和交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
通过对文化遗存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考古学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文化遗址和文物的科学发掘和保护,可以保留和传承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财富。
考古学家的工作不仅仅是发掘和研究,还包括对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展示,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早期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考古学在文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它为我们重视和尊重文化遗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互鉴。
考古学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重视,只有保护和传承好人类文化遗产,才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考古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

考古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考古学是研究古人类活动和文化遗存的学科,它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并分析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复兴考古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复兴。
通过对遗址、文物进行挖掘、保护和研究,考古学家可以还原出古代文明的面貌,帮助人们了解和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艺术表现等等。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而且对于传承和发展当代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当一些古代建筑、艺术作品被保护修复后,可以成为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二、历史研究和学术发展考古学对于历史研究和学术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考古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填补历史的空白和缺憾。
这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自身历史的渊源和发展轨迹,还可以给历史学家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和证据,发掘出更多的历史文化瑰宝。
同时,考古学的发展也为历史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促进了学术的创新和进步。
三、人类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考古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在人类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考古遗址和文物的研究,人类学家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等等,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这对于促进文化交流、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共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考古学的发展也为人类学提供了更多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为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和扩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教育普及和科普宣传考古学还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普及和科普宣传的作用。
通过考古学的教育普及活动,人们可以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素养。
同时,考古学的科普宣传也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和参与考古活动的机会,促进了公众对考古学的兴趣和认同。
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推动年轻一代对考古学的热爱,并培养更多的考古学人才。
中国考古学的意义

中国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在中国是一门年轻的学问,其独立发展的时间尚不到一百年。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在其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地质科学对于该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考古学的意义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考古学的意义考古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文化,让你更能看清楚现在。
现代人不断重复的犯上历史性的过错,就是因为不了解历史。
人们多读一点历史,客式他同样不可避免的犯了历史性的错误。
如果不关注考古、不关注历史,所犯的错误将更严重。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是为了了解从古到今的文化,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谈考古学发展与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谈考古学发展与研究中的一些问题1. 引言1.1 考古学发展的重要性考古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认知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助力实现文化多元共享的目标。
我们有必要关注考古学的发展,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1.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考古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技术或者方法上的挑战,更包括了文化保护、伦理问题以及跨学科合作等方面的挑战。
文化保护与考古学研究的平衡是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考古学研究面临着来自于文化保护方面的压力。
一方面,考古学研究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以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必须确保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其被破坏或遭受其他不良影响。
如何在文化保护和考古学研究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考古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在考古学实践中,研究者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准则,尊重当地文化、历史和社会。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伦理问题可能会涌现,比如是否应该将考古发现展示在公众面前,是否应该与当地社区合作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考古学界加强自身规范,确保研究工作的合理性和道德性。
【字数不够,继续补充】2. 正文2.1 考古学技术的发展考古学技术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这主要得益于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得考古学家能够在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信息。
通过地质雷达、磁力探测仪和激光扫描等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发现埋藏地下的古代遗址和文物。
遥感技术也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卫星影像和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考古学家能够更加全面、高效地勘测大范围的考古地点,更快速地发现可能存在的古代建筑遗迹。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为考古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三维扫描、虚拟现实技术和数据库建设,考古学家可以更加准确地记录和保存文物信息,同时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手段和思路。
《中国考古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考古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考古学:研究人类历史时期文化遗存的学科。
答案: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文化遗存的学科。
2. 史前考古学: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答案:史前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3. 古代考古学:研究古代文明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答案:古代考古学是研究古代文明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4. 考古发掘:对地下或水下的文化遗存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清理的过程。
答案:考古发掘是对地下或水下的文化遗存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清理的过程。
5. 文物保护:对文化遗存进行修复、保护和管理的工作。
答案:文物保护是对文化遗存进行修复、保护和管理的工作。
二、填空题1. 中国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时期。
答案:商代2.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3. 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是______遗址。
答案:兵马俑4. 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史前考古学,古代考古学,近代考古学5.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机构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各省市考古研究所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考古学的起源时期?A. 商代B. 周代C. 春秋战国D. 秦代答案:D2.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A. 两个阶段B. 三个阶段C. 四个阶段D. 五个阶段答案:B3. 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是哪一个遗址?A. 兵马俑B. 秦始皇陵C. 故宫D. 颐和园答案:A4. 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不包括哪一个?A. 史前考古学B. 古代考古学C. 近代考古学D. 当代考古学答案:D5.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机构主要有哪几个?A.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C. 各省市考古研究所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中国考古学的起源时期包括哪些朝代?A. 商代B. 周代C. 春秋战国D. 秦代E. 汉代答案:A, B, C, D, E2.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A. 萌芽期B. 形成期C. 成熟期D. 衰落期E. 复兴期答案:A, B, C, D, E3. 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史前考古学B. 古代考古学C. 近代考古学D. 当代考古学E. 环境考古学答案:A, B, C, D, E4.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哪些?A.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C. 各省市考古研究所D. 高校考古系E. 博物馆考古部门答案:A, B, C, D, E5.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考古类型学B. 考古地层学C. 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D. 田野发掘技术与实验室分析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判断题: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以彩陶为显著特征。
浅谈考古学的价值和意义word精品

浅谈考古学的价值和意义考古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文化,让你更能看清楚现在。
现代人不断重复的犯上历史性的过错,就是因为不了解历史。
人们多读一点历史,客式他同样不可避免的犯了历史性的错误。
如果不关注考古、不关注历史,所犯的错误将更严重。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是为了了解从古到今的文化,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
考古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意义

考古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意义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研究古代文化遗物和遗址,可以为我们了解人类历史提供珍贵的证据和信息。
在民族学研究中,考古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意义。
第一部分:考古学与民族学的关系考古学与民族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学主要研究人类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而考古学则通过文物和遗址研究探索这些文化和传统的起源和发展。
考古学为民族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使研究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
第二部分:考古学在民族起源研究中的意义民族起源是民族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考古学通过对古代人类遗址、墓葬、器物等的发掘和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轨迹。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考古发现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揭示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情况,并推测他们的历史渊源和迁徙路径。
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为民族起源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证据。
第三部分:考古学在文化传承研究中的意义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而考古学可以为文化传承研究提供直接的材料和资料。
通过对古代人类活动遗址和文物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艺术形式、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特点和变迁。
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并推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第四部分:考古学在民族认同研究中的意义民族认同是民族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民族的符号、标志和象征,这对于研究民族认同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的发掘和研究成果可以揭示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推测他们的认同方式和形成过程。
考古学为民族认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族认同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第五部分:结论综上所述,考古学在民族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民族学提供了实证资料,对于民族起源、文化传承、认同研究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推动民族学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研究在壮学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壮学是研究壮族与壮族社会的科学,这就决定壮学必须是综合性的科学研究。
壮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团结,为建设新时期的两个文明服务。
壮学一开始就与考古学不可分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说,民族考古就是壮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下面,笔者就按广西考古发现和研究的现状,来分析回顾考古学研究在壮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考古学研究奠定了壮族史前史研究的基础。
(一)旧石器时代考古。
壮族是岭南土着民族,族源错综复杂,最终才形成现代庞大的族群。
如何追根溯源,光大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文献记载缺失,其重任就落在考古学身上。
早在1935 年,着名学者裴文中等人,就曾到广西武鸣、桂林等地进行考古调查,他们在一些洞穴遗址发掘到打制石器、沟槽石拍、动物化石等古人类文化遗存。
[1]
这就意味,广西土着先民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的石器时代。
这些洞穴文化遗存包括有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阶段的遗物,尤其是其中的磨制沟槽石拍,它就是壮族先民---古代越族和南岛语族最常用的加工树皮布的石拍。
迄今为止,广西旧石器考古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
自从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百色旧石器的发现就不断引起学界的关注,但研究断代众说纷纭。
[2]直到20 世纪90 年代末,中外专家采用裂变径迹法和氩/氩法,先后测定与石器共存的玻璃陨石,才最终确认百色旧石器的年代上限在距今70 万年~80. 3 万年。
这就把广西古人类生活的年代上溯到80 多万年前的早中更新世。
百色旧石器研究的进展意义重大,美国《科学》杂志两次刊载其研究成果,因为它动摇了“莫维士线”的理论。
莫维士是美国着名考古学家。
莫氏理论认为,以技术传统划分,西方是“手斧文化圈”,东方是“砍砸器文化圈”.事实上,百色旧石器中就存在“手斧”.可见早期古人类灵巧的手斧,并非西方独有。
此外,以百色旧石器比较广西其他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存,表明在制作工艺的文化源流上,它们之间都表现为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
[3]15这样,我们追溯广西土着居民---壮侗各民族的史前史就有了科学的依据。
2. 柳江人化石的发现。
柳江人化石发现于广西柳江县的通天岩洞穴,是一个约40 岁的男性个体,经人类学家鉴定,为晚期智人化石,属于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早期类型,年代为距今 3 万年左右,与其体质最接近的有日本冲绳县港川人、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人、桂林甑皮岩人,表明柳江人是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祖先。
现今学者一般认为,岭南的壮侗语族先民,从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以来,其体质特征表现为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即处于典型蒙古人种与热
带黑人种之间的过渡形态。
他们与后世的壮侗语族在体质上也有着明显的继承发展关系。
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的古人类,还散见于云南和越南北部等地,我们认为具有这一种族特征的古人类,就是两广地区最早的土着居民。
3. 其他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
目前,广西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古人类化石发现的地点,已经达到50 多处。
例如,1956 年,考古学家在距离柳江人化石地点约 2 -3 公里处的柳州白莲洞,还发现了距今3. 7 万年至7 千年的石器时代遗址。
经多次发掘,该遗址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大量的动物化石、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结合柳江人化石的发现,表明壮族先民已经在此持续生息繁衍了数万年之久,该发现可说是重现了大段的壮族史前史,也揭示了广西旧石器晚期文化如何过渡演变成为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历程。
(二)新石器时代考古。
新中国建立以来,新石器时代遗址(约10000 ~ 4000 年前)的发现遍布广西各地。
重要的遗址有桂林甑皮岩、桂林大岩、资源晓锦、柳州鲤鱼嘴、南宁豹子头、隆安大龙潭、邕宁顶狮山、百色革新桥,以及钦、防地区诸滨海遗址。
这些遗址发现了大量墓葬、打制和磨制石器、骨器、陶器等,遗址出土的古人类遗骸,可以为旧石器时代、历史时代和现代壮侗语族之间的人类体质比较提供中介的形态,能够证明他们的体质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
这些新石器文化遗存也能够较充分地展现远古壮族先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情景。
例如,桂林甑皮岩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可反映广谱的采集、
捕捞和狩猎的生产方式。
钦州等地滨海贝丘遗址出土有蚝蛎啄石器和大量的鱼骨、贝壳庖厨垃圾,其生活方式在后世的壮族先民中仍然存在。
如《隋书·南蛮传》载:“南蛮杂类……曰蜑、曰俍、曰俚、曰僚……古先所谓百越是也。
”《岭外代答》卷三“蜑蛮”载:“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蜑也。
钦之蜑有三:一为鱼蜑,善举网垂纶;二为蚝蜑,善没海取蚝;三为木蜑,善伐山取材。
”邕宁顶狮山遗址的发现,内涵丰富,能够形象展现出古先民的独特葬俗及宗教观,可复原当时的稻作农业、制陶手工业及广谱采集渔猎捕捞等生活情景,被学术界命名为“顶狮山文化”,被评为1998 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百色革新桥遗址,是罕见的大型石器制造场,能够展现古人类制作石器的工艺流程,填补了华南史前石器工业研究的空白,因而也被评为2002 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资源晓锦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栽培稻遗存,为研究广西壮族先民的史前稻作农业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实物资料;隆安大龙潭的大石铲祭祀遗址的发现,也揭示了壮族先民宗教祭礼的重要方面;钦州那丽独料遗址出土的陶祖器,也是壮族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演变成为父系氏族社会的一个标志[4]38.上述表明,壮族的古史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去追寻她的历史的。
二、考古学研究填补了壮族历史时代研究的许多空白。
(一)先秦考古。
考古发现表明,广西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较早,如那坡感驮
岩遗址就发现了冶铸青铜器的石铸范,类似的青铜文化遗存也见于邻近的越南冯原文化遗址和香港、珠海各地,年代在距今3500 年左右。
广西兴安、武鸣勉岭出土的商周式青铜卣,与湖南宁乡炭河里文化的铜卣如出一辙,炭河里遗址有城址、青铜器生产作坊,这意味壮族先民的“桂国”、“(西)瓯”、“路人(骆越)”、“苍吾”等酋邦方国,至迟在商末周初就与中原王朝进行了交往,可证《逸周书·商书·伊尹朝献》等有关记载并非向壁虚造。
耐人寻味的是,武鸣勉岭出土的商周式青铜卣,上面的铭文有“天”字族徽,系人体正面站立的象形字,这也见于广西北流出土的西汉晚期俚人北流型铜鼓的鼓面,此鼓为今存之最大铜鼓,号称“铜鼓王”.此“天”字与近代水族的水书“人”字及水族马尾绣图案的“人”字纹装饰主题也十分相似。
可见,上述广西青铜文化的考古发现皆为壮侗语族先民的文化遗存当无可疑。
此外,广西各地都普遍发现了几何印纹陶与青铜器伴出的越族文化遗址和墓葬,较典型的如有武鸣马头墓葬群,这里出土了大量具有地方特点的越式青铜器和石铸范,有偏刃铜钺、越式短剑、铜灯炬等。
根据文献记载的族名和地望,广西学者认为这是壮族先民---骆越人的文化遗存,其年代上限可追溯到西周中晚期。
又如,桂西田东锅盖岭战国墓出土有石寨山型铜鼓、曲刃一字格短剑、东周式铜戈、越式玉玦等遗物,表明当时的壮族先民与各地人民已经有了密切的交
往。
总之,先秦越族文化遗存在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分布,这是复原壮族先民方国文明起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秦汉考古。
从广西平乐银山岭秦汉墓葬群等遗址的发现来看,当时的土着越人社会已进入了铁器时代。
这些遗址中出土有大量铁器、秦人兵器、越式几何印纹陶、越式靴形铜钺等遗物。
铁器的使用和秦人主持兴安灵渠的开凿,表明大规模的农田开垦、水利灌溉和交通设施建造成为现实,这标志着广西土着民族社会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发展,也意味广西各族先民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例如,桂西西林发现的西汉前期铜鼓墓,出土遗物可分为两组:一组是以铜鼓为主的地方性器物;一组是汉式器物,如有骑马俑、博局棋盘等。
故有可能该墓就是汉朝句町王的墓葬。
再如,合浦汉墓群是全国罕见的大遗址,长达20 多公里,宽约 3 公里,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不胜枚举,充分展现了当时东西方人民在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大交流的盛况。
汉代桂东南的合浦郡等地和交趾郡地区,其主体民族都是壮族先民---越人,这些汉代文化遗存,也能充分反映越族先民参与丝路交通的情景。
例如,包括铜鼓在内的各种精美的錾刻花纹铜器行销各地,其制造中心就在合浦和交趾一带。
[5]180又如,当时名贵的西方玻璃器经南海丝路输入中土,也是当地越人最先学会了制造玻璃器。
[6]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