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演示文稿
昆曲艺术演示文稿

昆曲六百年
• 发轫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与弋阳腔、 海盐腔、余姚腔并称为南戏四大声腔,明 朝嘉靖年经改革以后形成“昆腔”。明朝 万历年中梁伯龙诗《赠杨生唱昆曲》中有 了昆曲一词出现,至明末,“昆曲”的称 谓取代了昆腔,清代中叶以来又有了“昆 剧”称谓的出现。
• 此后,昆腔、昆曲、昆剧三种称谓并存, 严格细分的话,昆腔专指所唱的声腔,昆 曲指用昆腔唱南北曲子,也包括声腔、剧 本与表演,含有剧种之义,昆剧则明确指 其为剧种。
五音以四声为主,但四声不得其宜, 五音以四声为主,但四声不得其宜,五音 废矣。 务要端正。 废矣。平、上、去、入,务要端正。 ——魏 魏 良辅《南词引正》 良辅《南词引正》
浣纱记》 《浣纱记》:昆腔演出第一剧
魏良辅改革后的新声昆山腔, 魏良辅改革后的新声昆山腔,事 实上是一种雅化的文人清曲唱法, 实上是一种雅化的文人清曲唱法,虽 然其风格流丽悠远,委婉清扬, 然其风格流丽悠远,委婉清扬,但还 没有作为戏剧声腔流传开来, 没有作为戏剧声腔流传开来,而是 止行于吴中” “止行于吴中”。
张翰《松窗梦语》卷七《风俗记》 张翰《松窗梦语》卷七《风俗记》:……一郡 一郡 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 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 《马伶传》:“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马伶传》 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顾彩《髯樵传》:“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 顾彩《髯樵传》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 者----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 尝荷薪至演剧所, 精忠传》 尝荷薪至演剧所 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 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 众咸惊救。 众咸惊救。”
昆曲与园林
音乐与乐器演奏表演课件

设计教学内容:音乐理论、乐器演奏技巧、 音乐欣赏等
选择教学策略:讲授、演示、练习、讨论等
设计教学活动:观看视频、参与游戏、小组 合作等
制作课件:使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素材,注重视觉效果和互动性。
课件制作工具选择与使用
选择合适的课件制作工具,如 PowerPoint、Keynote等
乐等
世界音乐:融合了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 元素,如非洲音乐、
拉丁音乐等
XX
2
乐器介绍
弦乐器
提琴家族:小提琴、中提 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吉他家族:古典吉他、民 谣吉他、电吉他、贝斯
竖琴:爱尔兰竖琴、意大 利竖琴、德国竖琴
其他弦乐器:曼陀林、班 卓琴、鲁特琴、琵琶等
管乐器
管乐器的分类:木 管乐器、铜管乐器、 簧管乐器等
动画与音效的配合:根 据课件的内容和节奏, 合理搭配动画效果和音 效,使课件更加生动有 趣。
注意事项:动画效果不宜 过多,以免影响课件的清 晰度和观众的注意力;音 效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观 众的听力和课件的内容表 达。
课件交互功能实现与优化
交互功能设计:根据教学 需求,设计合适的交互功 能,如点击、拖动、选择
肢体语言:通过 身体动作表达情 感和意境
面部表情:通过 面部表情传达情 感和情绪
声音表现:通过 声音的强弱、节 奏、音色等表现 情感和意境
互动交流:与观 众进行互动,增 强表演的感染力 和吸引力
音乐会策划与组织
确定音乐会 挑选合适的 邀请表演者 制定节目单 宣传和推广
主题和目的 场地和设备 和嘉宾
弓法练习:连弓、分弓、顿弓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京剧说课稿(精选4篇)

京剧说课稿(精选4篇)京剧说课稿1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京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从戏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历史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
2,通过学唱京歌《唱脸谱》的引入,了解京剧的起源,脸谱等音乐文化知识。
3,赏析传统京剧《猛志在胸催解缆》,能够辨析京剧的行当,唱腔等,根据学生嗓音情况学唱片断。
4,结合所学的京剧知识请同学在流行音乐中寻找京剧音乐的元素及代表作品。
教材分析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音乐艺术宝库。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以京歌《唱脸谱》作为导入,巧妙地把京剧音乐与通俗音乐演唱风格融为一体,意在让学生从陌生到理解,逐步接受感受和热爱祖国的京剧文化,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是根据历史故事文成公主为原型而创作的,在了解京剧的脸谱行当唱腔的同时,京剧中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唱出了拥有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京剧音乐的唱腔乐器伴奏,请同学在流行音乐中寻找京剧音乐的元素及代表作品。
(例周杰伦《霍元甲》零点乐队《粉墨人生》等)教学重点学唱京歌《唱脸谱》,了解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脸谱行当腔等知识。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学唱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片断。
教学过程1,老师清唱一段《唱脸谱》请同学听听这唱的是什么音乐同学们立即能答出是京剧(课件展示今天的课题内容京剧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发扬)2,请同学完整的欣赏《唱脸谱》并寻找里面的京剧元素。
3,京剧的起源历史(展示课件)4,学唱京歌《唱脸谱》,仔细体会曲中唱到的脸谱人物及刻画的性格形象。
(播放视频《唱脸谱》)5,辨析《唱脸谱》中所表现的历史人物形象及刻画的性格形象6,在演唱《唱脸谱》中,导入京剧的花脸唱腔正是脸谱所刻画的个性形象7,京剧的四大唱腔生旦净丑,引入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播放视频,辨别是那种唱腔8,结合所学的唱腔再来分乐段唱腔演唱《唱脸谱》(展示课件曲谱)9,让学生在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找寻有京剧音乐元素的作品,老师展示周杰伦《霍元甲》零点乐队《粉墨人生》10,在京剧音乐与通俗音乐结合的京歌《唱脸谱》演唱中,让同学们在音乐中用新的眼光审视京剧音乐,懂得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文化生态多样性的重要。
西洋乐器分类及曲目介绍演示文稿

有明朗和胸声的性质。低音区是单簧管的
最表现区域,具有沉稳阴暗的鼻音,但中
音区域稍差。极高音区拌有尖叫刺耳的音
色。但这种乐器柔韧性和灵活性强,能够
适应各种快速音型,但不适宜八度音程的
跳动。
第22页,共67页。
大管
第23页,共67页。
大管又称巴松。这是一种低音双簧木管乐器,早在1540左右
由意大利人阿尔方尼奥(Alfanio)发明。整个乐器长四英尺, 哨嘴装置在一弯曲长铜管(S管)上,挂在脖子上,整个乐器放
的中国乐器,而今最好的锣是河北周城生产的。
❖ 锣,常用于戏曲伴奏和民间吹打乐和乐队之中, 敲打出的声音晴朗洪亮,能增强节奏和渲染乐队的热
烈气氛,有时,作为特定效果使用。
第42页,共67页。
三角铁
第43页,共67页。
❖
三角铁,是一种无固定音律,发音
晶莹透又清澈的敲击乐器,它是用铁条弯
曲成三角形状,并用一根短小铁棒敲击发
于胸前演奏的。
❖
大管低区音色阴暗苍劲带有鼻音;中音区音色温和、
饱满。高音区音色明朗、亮泽,并带有哀伤色彩。大管能
演奏单吐、音阶、半音阶、分解和弦、颤音,断奏时则具
有幽默顽皮的效果。在乐队中表现诙谐和欢愉。表现庄严
情绪时常用大管独奏。
第24页,共67页。
铜管乐器组
❖ 铜管乐器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状吹奏乐 器,其中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 根据其发音体构造可分为无键的和有键的两 种。
第29页,共67页。
长号
第30页,共67页。
❖
长号的号身是由两个马蹄形的管连接在一起而
成的,并且可以自由伸缩,没有音键,依据管的长
短可分为七个把位,最短的为一个把位,每伸一次
音乐教研会课件制作流程(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研会课件是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一份优秀的课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本篇将详细阐述音乐教研会课件制作流程,旨在为音乐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课件制作前的准备工作1. 明确主题在制作课件之前,首先要明确课件的主题。
主题应与音乐教研会的具体内容相契合,确保课件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收集资料根据主题,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包括音乐作品、教学案例、教学理论等。
资料来源可以包括网络、书籍、音乐网站等。
3. 制定大纲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定课件的大纲。
大纲应包括课件的各个部分,如引言、教学内容、案例分析、总结等。
4. 确定课件风格根据音乐教研会的特点,确定课件的风格。
风格应与音乐内容相协调,如现代、古典、简约等。
三、课件制作步骤1. 界面设计(1)选择合适的模板:根据课件风格,选择合适的模板。
模板应具有美观、简洁的特点。
(2)设置背景音乐:在课件中添加背景音乐,以增强课件的氛围。
背景音乐应与教学内容相契合。
(3)调整字体、颜色:根据课件内容,调整字体、颜色。
字体应易于阅读,颜色搭配应和谐。
2. 内容制作(1)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课件的主题和内容,引起听众的兴趣。
(2)教学内容部分:按照课件大纲,将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展示。
可以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3)案例分析部分:选取典型案例,分析音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总结部分:总结课件内容,提出改进建议和展望。
3. 互动环节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适当设置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等,以提高听众的参与度。
4. 演示与调试完成课件制作后,进行演示和调试。
检查课件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操作是否流畅等。
四、课件制作后的工作1. 修改与完善根据演示和调试过程中的反馈,对课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2. 保存与备份将课件保存至安全位置,并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3. 分享与推广将课件分享给其他音乐教师,推广优秀的教学资源。
琴棋书画PPT演示文稿

郑板桥
• 郑板桥是清代名士中最有个 性的一位,列于“扬州八怪 ”之首。
• 他的怪,从一幅“墨竹图”和 “难得糊涂”的书法即可看出 。
• 他的绘画清朗峭拔,苍劲潇洒,虚 实得当,有气冲霄汉之感。
第44页,共46页。
• 晚清;山水画发生明显变化。
有吴昌硕、高剑父、陈师、张大千等。
以琴比德,借以抒怀咏志 。
B.知音——心神相通
武汉古琴台景区 旷世知音雕塑
第9页,共46页。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1、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有实据可考至少形成 于4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琴的创制 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
东晋时书法进入空前繁 荣时代,锺繇、王羲之是这 个时期卓越代表,世称锺王 。王羲之是当之无愧的书圣。
他的行书号称天下第一。
第27页,共46页。
王羲之(东晋)
第28页,共46页。
唐朝书法不仅各种书体具 备,而且法度谨严。特别是
楷书,唐代才进入成熟期 。初唐有虞、欧、褚、薛四
家,都是楷书代表人物。
表现力与感染力。因其清、和、淡、雅的音 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 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 中居于首位。
第5页,共46页。
清 、 和 、 淡 、 雅
古代与现代
第6页,共46页。
中国古琴在2001年被列入联合国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
第7页,共46页。
关于雅琴之风范
• 4.唐玄宗棋待诏制度建立,围棋得以广泛普及 ,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棋手。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16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四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
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概述(在这里简要地描述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成果要求等内容)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一是让学生在家里或学校上网、访谈、到图书馆或学校阅览室查找资料等方式去搜集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词曲作者、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的诞生、国歌的确定、歌词最后确定以及国歌在特定时刻的意义等知识。
二、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深入了解,提高归纳、分析等思维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与家长配合、学生与学生的配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PPT等形式展示出来。
“涉及学科(在相关学科复选框内打勾)
说明:本教案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建议不要超过四门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音乐美术生物研究性学习其他
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
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
说明:清楚地描述你希望学生在经过本阶段的学习后所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标准。
祖国颂歌课件演示文稿

“祝酒歌”
“祝酒歌”为一种或者一类 歌曲的总称。
它常用在喜庆的场合及欢迎的 宴会上,是一种用以祝酒、劝酒、 表达美好祝愿及敬意的歌曲。
世界各地域、各民族都有其自 己的祝酒歌。
(一)
祝 酒 歌
作曲家施光南:浙江金华人(1940-1990),他
的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炽热、旋律优美动听、 别具一格,作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 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周总理, 你在哪里》和歌剧《伤逝》,小提琴独奏《瑞丽江 边》,舞蹈音乐《鸿雁高飞》等
1. 歌曲表现了粉碎”四人帮” 后举国欢庆十月胜利的激动喜 悦心情.
2. 歌曲采用复二部曲式,与政 治有关,表现了集体情感,欢 快热情,融合了多种民族素材, 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二)歌剧《茶花女》选曲 《饮酒歌》
威尔第,伟大的意大 利作曲家。
著名作品 :《弄臣》、 《茶花女》、《游吟 诗人》、《奥赛罗》、 《阿伊达》、《假面 舞会》、《唐·卡洛斯》 等,被称为“歌剧之 王”
下片描写了红军战士踏着前进步伐,表现出 顽强的意志和人民必胜的信心 ,经过战斗,雄 关被我们占领,大家迈开大步在黄昏中向波涛起 伏的群山奋勇前进。
全词表现了红军战士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和 伟大词人的博大胸怀.
《谁不说俺家乡好》
这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 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 婉。 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 出了家乡好,解放军好及解放区好的思想 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 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 歌曲为一段体,六声微调式。民歌风格。
问题
比较《祝酒歌》和 《饮酒歌》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首歌曲都属于祝酒歌题材, 乐曲欢快、激动、热烈,表现了人们举 杯欢庆的热烈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礼乐制度
❖ 2、歌舞队的编制
❖ 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八佾”; ❖ 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六佾”; ❖ 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四佾”; ❖ 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二佾”。 ❖ 注:佾(yi)指行列
二 礼乐制度
❖ 3 、乐队的编制
❖ 王:乐队可排列在东南西北四面; ❖ 诸侯:可用三面之乐; ❖ 卿和大夫:乐队可排成两面; ❖ 士的乐队:只能排成一面。 ❖ 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
第二节 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
❖
❖ 一 统治手段:礼 乐 刑 政 ❖ 二 礼乐制度
统治者为了推行“礼治”,制定了一整套严格 而完整的君臣、父子、兄弟、尊卑、贵贱有别 的等级制度,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制定十 分繁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的音乐,这就是礼乐 制度。
二 礼乐制度
❖ 1、与典礼相配的礼乐 ❖ 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 祭地示: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 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 ❖ 诸侯招待他国使臣:用小雅《鹿鸣》、《四牡》、
❖ 2、横吹
第四节 民间歌舞和百戏
❖ 一 歌舞:
❖
1、巴渝舞
❖
2、巾舞
❖
3、盘舞
❖
4、踏歌
❖ 二 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的“散乐”, 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 匏:簧 笙 ❖ 竹:箫
❖ ❖
返回目录
第三章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 第一节 概述
❖ 一 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 国,结束了几百年来的割据局面,建立起 统一的封建帝国。
❖ 二 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秦二世被农 民起义推翻后,经过五年的刘、项之争, 最后由刘邦统一了全国。
“地籁”和“人籁”三类。
三 墨家
墨子对于音乐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 王公贵族爱好音乐,就定会“厚措检 平民”。
第四节 音乐家与乐器的发展
❖ 一 春秋 ❖ 1、晋国音乐家:师旷 ❖ 2、卫国乐师:师涓 ❖ 二 战国时的民间音乐家 ❖ 秦青 韩娥 伯牙
❖ ❖
❖ 金:钟 铃 ❖ 石:磬 鸣球
三 ❖ 土:埙 缶 、 ❖ 革:鼓 乐 ❖ 丝:琴 瑟 器 ❖ 木:柷
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 音乐的本质和特征
❖
b 音乐的社会功能
❖
c 音乐与政治关系
❖ 二 道家
❖
❖
1、老子: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他的音乐
观念是“大音稀声”,认为最美的音乐是一
种自然的,无声的境界。
❖
2、庄子:主张“清静无为”。否定人
为造作的音乐。他把音乐分为“天籁”、
❖
返回目录
三 打击乐器
1、鼓 2、磬 3、钟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 第一节 历史概述
❖一 武王伐纣 二 西周灭亡 三 概况:
由于政治、经济出现新的不平衡,各诸侯 国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音乐在更加广阔的 范围内扩散和传播,造成了各诸侯国的音 乐文化趋向繁荣的局面,为我国古代音乐 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 三 古乐舞:
❖ ❖ ❖ 1、《云门》 ❖ 2、《咸池》 ❖ 3、《韶》 ❖ 4、《大夏》 ❖ 5、《大濩》
第四节 远古及夏商的乐器
❖ 一 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乐器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和工具,是音乐文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时代属性,与生产力
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
❖
❖ 二 吹奏乐器 ❖ 1、骨哨 ❖ 2、骨笛 ❖ 3、埙 ❖ 4、籥与龢
❖
《江南》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 戏莲叶北。
❖
二、鼓吹乐
❖ 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
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
乐合奏形式。
❖ 1、鼓吹
❖
上邪
❖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 乃敢与君绝!
动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
❖ 一、我国音乐可考历史:
❖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
国家之一,我国的音乐可考历史可上溯
至新石器时代.
❖ 二 音乐的起源
❖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巫术起源说)
❖ 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
❖ 3、模仿大自然与鸟类的鸣声(模仿自然说) ❖ 4、在集体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劳动起源说)
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三 音乐教育
1、音乐机构
2、教育对象
3、教育科目
❖
● 乐德:乐的思想
❖
● 乐语:乐的表现形式
❖
● 乐舞:大型乐舞
❖
● 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
❖
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音乐美学思想
❖ 一 儒家
❖ 1、孔子
❖ 2、孟子
❖ 3、荀子
❖ 4、《乐记》: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
中国音乐史
目录
❖ 第一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 第二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 第三章 秦汉时期 ❖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 ❖ 第六章 宋辽金元的音乐 ❖ 第七章 明、清时期 ❖ 第八章 中华民国
第一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 历史概述
❖ 三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考察音乐起源:
❖
❖ 音乐的起源是复杂的,可谓众说纷纭,但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考察音乐的起源,则应相信它与人类劳动 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第三节 古歌与古乐舞
❖ 一 原始音乐的形式:原始音乐的形式
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主要是歌舞 或乐舞的形式。
❖ 二 古歌
▪ 1、反映狩猎生活 ▪ 2、反映农牧生活 ▪ 3、反映古代祭祀 ▪ 4、反映爱情生活
一、历史发展:
1、 原始社会时期 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2、 夏朝的建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3、 商朝的兴起 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二 、商代音乐发展条件:
1、手工艺的进步 2、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3、文字的使用 4、音阶观念的成熟
❖三、为以后的音乐发展提供条件
❖ ❖ 商代音乐的发展为以后周代盛大的礼乐活
❖ 三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政 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第二节 乐府
❖ 一 乐府
1、机构 2、诗歌 3、体裁 二 李延年:根据少数民族《摩诃兜勒》, 改编成《新声二十八曲》。
第三节 乐府民歌 ❖ 一、相和歌:民歌经过乐府整理,加
上管弦乐器伴奏,就是所谓的“相和歌”。
❖ 徒歌——〉但歌——〉相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