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教案设计

《火烧圆明园》教案设计
《火烧圆明园》教案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市一小徐娟

学科:语文

课例名称:《圆明园的毁灭》

年级:六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试验版

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走进文章。

2、通过音乐、文字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伤感。

3、通过问题的设计层层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圆明园”,强调两个“圆、园”的位置。

2、师:通过课前布置,谈谈你对圆明园的了解。

3、师:是啊,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奇珍异宝,可真是一座万园之园!

4、师:刚才展示了同学们的搜集,现在我们回到课文,看看书中哪些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壮观?(2——4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师:自读,读完之后谈谈收获。

2、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出示课件和板书。

三、学习5自然段

师: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5自然段)

(1)师:英法联军是怎么做的?浏览第5段,用书上的词语概括概括。

生:英法联军是“统统掠走”,“任意毁坏”,“放火焚烧”。(板书:毁灭)

(2)师:“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生:要能拿的,就全部拿走,一个也不留。

生:就是能抢就抢,拿不动的就用车运。总之片甲不留!

(3)师: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学生没有说的)那好,我这里有一段真实的资料,请读一读——

生: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回忆——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4) 师:把感情带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

(5) 师: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怎么“毁”?

生:不走就砸,摔。拿不走也不中国留着,都给弄坏。

生:我知道他们用枪捣毁大镜子,把上好的花瓶瓷器等随便往地下一扔……(教师再次出示资料,学生——)

生: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师:有感受吗?(学生纷纷点头)好,再带着感受朗读这句话。

(6) 师:带不走的,毁不掉的,又怎么办?

生: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

师:一天多少小时?(学生答24小时)

师:三天三夜多少小时?(学生答72小时)

师:一小时多少分钟?(学生答60分钟)

师:三天三夜多少分钟?(学生答:4320分钟,有的学生动笔计算。)

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想一想烧4320分钟会烧掉什么?

生:会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

生: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

生: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

师:而当640个足球场同时烧4320分钟,会怎样?想一想,把感受带到课文中再读5自然段!

四、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师引导)“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生答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引出第一自然段)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现在,残垣断壁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什么?让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师:课文至此,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引出课后第3题)

六、师小结: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5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烧杀抢掠呢?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主动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众星拱月的布局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宏伟的建筑

珍贵的收藏

个人介绍

省份:四川学校:攀枝花市第一小学姓名:徐娟

职称:小教高级电话:0812--5184004 电子邮件:1226424638@https://www.360docs.net/doc/5316020524.html,

通讯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一小学邮编:617000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 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 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 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昔日辉煌图片。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 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预习交流,解决难点 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三、交流品读

(一)感受昔日辉煌 1、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壮观的园林呀,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请自由读,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景观?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二)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 ....统统 .....;拿不走的 .....;实在运不走的 .......,就 .....。”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三)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2、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生:悲痛、痛惜、痛恨 4、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你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除了痛恨甚至仇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还应该反观自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抢劫圆明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清十二帝十三朝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崇德)、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清世宗胤祯(雍正)、清高宗弘历(乾隆)、清仁宗颙琰(嘉庆)、清宣宗旻宁(道光)、清文宗奕詝(咸丰)、清穆宗载淳(同治)、清德宗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火烧圆明园》教案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火烧圆明园》教案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 活动主题二:火烧圆明园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第二课时火烧圆明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雨果诗句。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明园)…… 学生默读,自己体会诗句的含义。 2、师:雨果的诗句里说的是什么事件?它说明了什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 (学生试着叙述,叙述不足的地方其他学生可起立直接补充,适当的时候教师加以引导。)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板书课题:火烧圆明园【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雨果的诗句,初步体验美丽的圆明园,让学生感悟这座美丽与神秘的东方建筑是如何的让人为之赞叹和震撼的!】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圆明园今昔对比 (一)圆明园的辉煌 1、师引导:(出示圆明园废墟图),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多年了,然而却只是圆明园的一角。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交流: A、我感到很气愤,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啊!

B、我感到很难过,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啊。 C、这座万园之园竟这样被毁了,我感到万分痛惜! …… 教师过渡: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呢?为何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呢? 2、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体验所收集的圆明园昔日的图片文字资料。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搜集的资料或图片。教师相应地点拨、提升、出示相关课件。 预设1、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师点拨:刚才同学说圆明园面积是5200亩,1亩=666.67平方米。我们来估算一下,我们的教室是50平方米的话,一个圆明园大概相当于多少个教室? 学生猜测。 师出示:5200×666.67=3466684 (平方米)3466684÷50=69333.68(个) 师小结: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7万个教室这么大,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预设2、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 师点拨: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其中国内外名胜40景。请大家读一读:(出示名胜40景)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

火烧圆明园电影简介.doc

火烧圆明园电影简介 火烧圆明园电影基本信息 《火烧圆明园》是由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的历史片,由李翰祥执导,刘晓庆、梁家辉、陈烨、张铁林等主演。 该片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历史背景,讲述了慈禧是如何从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长为咸丰帝宠妃的故事。1983年9月21日,该片在香港首映;同年,该片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特别奖。 火烧圆明园电影剧情简介 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玉兰被选入宫,册封为贵人。但因玉兰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丰帝的注目。玉兰苦思进身之计,终以一曲缠绵哀怨的小调吸引咸丰,进而博取宠幸。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经常伴随在皇帝身旁。一年后,玉兰因生子载淳,被咸丰封为懿贵妃,在宫内的地位已与皇后相仿。此时,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起。英、法等八国联军进攻广州、天津,后直达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混乱。 咸丰采纳懿贵妃主张,命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御敌。八里桥一战,清兵败北,参战将士全部阵亡。咸丰即率嫔妃及大臣肃顺等逃往热河行宫,留弟弟恭亲王奕訢在京与洋人谈判。热河行宫里,咸丰不理朝政,犹自整日寻欢作乐,奏章由懿贵妃代为批阅。骄横不可一世的英法联军欺其昏庸,仗着洋枪洋炮,攻入北京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一空,并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电影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电影工作者共同创

作的电影作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遭受了一段屈辱的历史: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他们闯进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最后为了销毁罪证,侵略军放火把圆明园烧成灰烬。1980年,李翰祥导演有了把这段历史搬上大银幕的想法。他查阅了大量史料,并请教多位清史专家,几易剧本,最后完成《火烧圆明园》的剧本创作。 演员选择 《火烧圆明园》原本是由张金玲饰演慈禧,刘晓庆饰演慈安。但是张金玲因为怀孕,放弃了出演慈禧一角的机会,于是慈禧一角也改由刘晓庆来饰演。因为梁家辉长得酷似咸丰皇帝,因此导演李翰祥选择由梁家辉来扮演片中男一号。片中丽妃的扮演者周洁并没有参加《火烧圆明园》的试镜,她在导演李翰祥的剪辑车里跳了一小段舞,李翰祥就决定由周洁来饰演丽妃。 拍摄场景 《火烧圆明园》在中国内地拍摄期间,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并且第一次开放皇城故宫的实景为该片提供拍摄场景便利,片中百官上朝、军机议政、木兰秋狩、圆明残垣,皆是实地实景实物展现。此外,为了拍摄圆明园的场景,导演李翰祥还说服新昆仑影业公司,耗资64万人民币在北京昌平搭建起一个仿真的圆明园外景地,并在拍摄尾声时用一把火烧掉。 火烧圆明园电影影片评价 总体评价 《火烧圆明园》场面宏大、人物鲜明突出、景观设计精致逼真,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该片是改革开放后由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电影工作者共同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电影作品之一(网易评) 。该片浓墨重彩的历史题材和细腻深刻的人物刻画相得益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搜狐网评) 。 视觉美学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 东坡学校商国庆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课文介绍的景观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凭借课件、图片等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的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难点: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分清详略,突出重点。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根据教材,我创新教学,大胆地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其目的是以爱激恨,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历史的灿烂文化,痛恨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出示课件: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园毁灭图) 2、齐读课题。 二、提问质疑,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圆明园毁灭) 三、直奔重点,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部分。 1、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壮观的园林呀,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请自由读,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景观? 3、生交流,师板书。(布局建筑收藏) 4、圆明园有着怎样的布局,齐读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圆明园平面图,介绍其布局特点。 (2)、文中哪个词准确写出了圆明园的布局特点?(板书:众星拱月)结合图理解“众星拱月”。 5、明园不但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精美的园林建筑,看看书,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生汇报。(读句子、谈体会,并可补充相关资料。) (2)、想象园中还有哪些美景?(板书:风格各异) (3)、有感情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读得多好啊,现在,我们仿佛就置身于那景色秀丽、风格独特的圆明园中。让我们再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写在前面的话: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是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研修主题之一,我们学校的两位教师特别进行了同题研讨。 【教学简介及预设】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备课预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一〗 ……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待会评议。 (师指名读。)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xx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xx在读的时候,读到最后“损失”时有点快了,最后的“损失”应该读慢点。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遍。 师指名读。 一生读,最后一词读的较上一个学生慢,但仍感觉仓促。 师:读得如何?谁来评一下。 生:最后的“损失”读得太快了。 师:那该怎么读呢?你能不能来读一遍? 生读,语速恰当,但轻重音没有区分。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像小河流水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这样才好听,谁愿意再来读一遍? 一生站起来读。 …… 〖案例二〗 ……

大学大一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八年级历史上册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案岳麓版.docx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列强的暴行;通过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变成简表,培养学生制作历史简表与寓史于图的基本技能。 (2)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主权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听、看、议,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是西方侵略者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落后,落后必然要挨打)。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外国侵略者的暴行和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政府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的理解。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渐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制作表格的方法,并逐步感知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 重点:火烧圆明园。 难点: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 [] 1 [教学方法] 主要由学生读、看、议、说,来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史实,然后由教师点评。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导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进一步讲述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 (2)学生看、读和议为主:观看圆明园有关视频,感受圆明园的宏伟壮观议“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教师点拨:除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还有一个趁火打劫的国家得益最多。过渡到第二部分。 (4)关于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主要通过学生看图来说,并列出简表,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遣责沙俄野蛮割地行径。 (5)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教师讲故事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板书]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根本原因、起讫时间、发动者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 ②纵火者 ③侵略者的暴行 ④影 响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①时间 ②主要条约 ③范围面积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 年、洪秀全、天京) 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 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英雄事迹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直接出兵,俄、美积极参与的又一次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土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太平军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作业] 背景 表 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 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 意志,打击了 西方列强的侵 略气焰。

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是 1983年李翰祥执导的电影。影片主要以玉兰(即后来的慈禧太后)为主人公,记述了清朝末年那一段时间的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丧权辱国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在了解电影之前,我们发现导演也是一个有特点的人。李翰祥大导演一生玩味,酷爱清史。作为移民到香港更辗转于台湾的北方人,他的北京情结还是难以割舍。在八十年代初,由 于返乡禁令解除,他有幸回到故乡游历了紫禁城,更连拍下《垂帘听政》与《火烧圆明园》两部清宫戏,令国内电影界绝迹数十年的野史正说得以重见天日。《火烧圆明园》和《垂 帘听政》两部电影均为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的作品,是香港和内地电影工作者共同创作的 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电影作品。李翰祥先生早在1980年就想将清朝末年的这段历史搬上大 银幕,其间查阅了大量史料,并请教多位清史专家,几易剧本,后因材料大大超过一部影 片的容量,遂扩展出两部电影,即《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百度百科是这样评价 影片的:影片记录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所遭受的一段屈辱的历史,揭示了清政府昏庸 腐朽的本质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影片场面宏大、人物鲜明突出、景观设计精致逼真,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 接下来,我们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影片,再谈一谈我的个人感受。影片前半部分用倒叙的方式,从同治皇帝登基讲起,继而转到以慈禧太后为核心的她所处的那一段历史。从慈禧太 后还是青春少女,一直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虽然并没有完全地叙述出历史,但是大体 的历史概念是有的。影片试图用纪录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但是以慈禧太后为核心的情 节又显得比较主观。从影片的一开始,旁白就极力渲染,当年青春年少的玉兰如何有野心,但是我想当初的慈禧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有一个情节设置是这样的:咸丰皇帝在教慈禧 批奏章,往奏章上写字。的确,其实慈禧的文化水平并不高,知识决定眼界。一个没有文 化刚入宫的小女子,大字不认识几个,怎么会有野心?如果慈禧有足够的见识,足够了解 洋人,那么影片中,在后面的战役中她也不会盲目自信,向皇帝提建议,导致最后只有七 人七骑生还。甚至于,在后面的变法之中,她也不会极力反对,可能历史就会有所不同。 影片之中,还有几个地方,我有一些感触。一个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个人比拼,一个是另 一场战役。同外国人的比拼是我们胜利了(不去考虑他的真实性),这应该是影片中难得 的可以激起爱国情怀的一部分了,但是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洋人用枪火大炮打我们的血肉 之躯,他们没有浪费一兵一卒,就打得晚清政府几乎片甲不留。这样造成的心理落差要比 直接打败我们的情况更为严重。突然想到今年热播的战狼2,我当时也去电影院体验了一把。过去的屈辱历史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不能够忘记。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150字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150字 圆明园的断柱残垣还顽强地屹立在那里它记录着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下面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150字周五的时候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老师说写观后感,一时半会儿思思索索,还真不知道写些什么好。 上网查了背景资料和相关的说明,只是觉得,中国人所谓对火烧圆明园的记载和评价洋洋洒洒有几万字之余,但不如外国学者的 9 个字。 “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看过《火烧圆明园》后,震撼之余就是叹息。之所以说这部片子是经典之作,是因为这是自古至今数百数千部历史剧最真实、最中肯的片子。从里面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的野蛮是火烧圆明园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单方面的原因,而是中国当代皇帝的昏庸和大臣宰相们的无知亲手将清初盛世历经 150 余年苦心打造的“万园之园”毁于一旦。 圆明园是我国着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里面珍藏着名胜古迹,奇珍异宝。作为中国人,谁不想亲眼目睹万园之园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价值连成的奇珍异宝呢?然而,这一切的一

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残亘断瓦和以示后人的耻辱。 中国是自古以来的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们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单单要勿忘国耻,也应当不只历史教科书上的“落后就要挨打”,应当静下心来分析中国成为一个在欧洲当作反面教材的原因,而不能再在我们身上重蹈覆辙。 既然这篇文章是观后感,那我不得不提所有此类文章的共同话题: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我们是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的希望,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我们不用像国家领导般的为国事扰心,我们也不用像爸爸妈妈般的为家事烦心,我们更不用像老师们的为班事乱心,但我们应该有做好一名优秀中学生的义务和责任,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继续处理的问题。迫在眉睫。 整个文章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把我想讲的都讲了,把我想倾倒的都倾倒了,但是浑身上下没有轻松多少,因为我肩负着兴建祖国的重任,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总会有属于我们的一片天! 文章的收尾总是一大难题,但我想《火烧圆明园》带给我们了一颗平和的心,让我们接受所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正如西方学者的话。 火烧圆明园观后感150字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见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那具有

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五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囿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

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火烧圆明园教案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识: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鸦片的危害以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到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法: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鸦片战争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 一、回顾旧知,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二)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

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856年10月,英国炮轰广州,首先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探究问题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 1、假如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由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话,那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又寻找了什么借口? 2、提供“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的相应材料。 3、思考:你是怎样看待这些事件的? 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共同进行交流,谈谈对事情的看法。 小组进行讨论:英法两国的做法是否合理,有哪些不和理性? 师生活动: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 1、提供交流第九页上图,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对比 回顾看图的方法 2、思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形势有什么不同 侵略路线有哪些异同? 结合自己的材料共同交流 (三)中国军民进行的反抗外国侵略军的斗争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材料) 三、形成新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4年,这4年中,中国人的思想发生过哪些改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教案岳麓版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课标内容】 (1)知道太平军抗击洋队的事迹。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变成简表,培养学生制作历史简表与寓史于图的基本技能。 (2)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主权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 初步形成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听、看、议,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是西方侵略者的贪婪和清政府的落后,落后必然要挨打)。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外国侵略者的暴行和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政府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的理解。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渐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制作表格的方法,并逐步感知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激发学生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并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重点:火烧圆明园。难点:在于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课时】 1 课时【教学方法】主要由学生读、看、议、说,来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史实,然后由教师点评。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 [ 导入] :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文字: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 神像、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法国文学家雨果以及圆明园残迹图片。教师设问: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它历经150多年的修建,其建筑面积达16 万平方米,比故宫多 1 万平方米,占地约347 公顷,5205 亩。我们刚才看到的是1860 年以后的圆明园,它怎么会变成这样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第 2 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板书)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板书) 师: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和发动国家,了解经过。教师指 导学生划记相关知识。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问:英法等列强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呢?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了攫取更多的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引导提问:既然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那么一定与第一次又相似之处。同学们回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列强侵华的目的如何?这次侵华的目的又如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一样的,第二次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火烧圆明园》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火烧圆明 园》教案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 活动主题二:火烧圆明园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第二课时火烧圆明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雨果诗句。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明园)…… 学生默读,自己体会诗句的含义。 2、师:雨果的诗句里说的是什么事件?它说明了什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 (学生试着叙述,叙述不足的地方其他学生可起立直接补充,适当的时候教师加以引导。)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板书课题:火烧圆明园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雨果的诗句,初步体验美丽的圆明园,让学生感悟这座美丽与神秘的东方建筑是如何的让人为之赞叹和震撼的!】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圆明园今昔对比 (一)圆明园的辉煌 1、师引导:(出示圆明园废墟图),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多年了,然而却只是圆明园的一角。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交流: A、我感到很气愤,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啊! B、我感到很难过,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啊。 C、这座万园之园竟这样被毁了,我感到万分痛惜! …… 教师过渡: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呢?为何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呢? 2、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体验所收集的圆明园昔日的图片文字资料。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搜集的资料或图片。教师相应地点拨、提升、出示相关课件。 预设1、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师点拨:刚才同学说圆明园面积是5200亩,1亩=666.67平方米。我们来估算一下,我们的教室是50平方米的话,一个圆明园大概相当于多少个教室? 学生猜测。 师出示:5200×666.67=3466684 (平方米)3466684÷50=69333.68(个)师小结: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7万个教室这么大,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历史论文: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历史论文: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作者:————————————————————————————————日期: ?

石河子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目: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小组成员: 马念念 院系专业班级:食品学院二班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江梅 填表日期: 2011年10月15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制 2011年2月26日

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目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纪录视频《圆明园》观 后感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10 日——2011年10月15 日 院、系、班级学号姓名备注 小组成员食品学院二班2010511044 马念念食品学院二班042 牛雯食品学院二班040刘金菲食品学院二班048曾明智 教学录像 观后感 内 容 简 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煎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教师评语 教师综合评分题目10分 结构30 分 内容50分特色10分总评分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 ——纪录视频《圆明园》观后感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煎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关键词:圆明园;条约;英法联军;焚毁 许多中国人知道圆明园,是因为从小就在课本里读到的发生在1860 年的那场臭名昭著的大火——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掠夺后,用大火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的记忆中,圆明园就是“大水法”那几根残垣断柱和草长莺飞的荒凉院落。 于是,提到圆明园,大部分中国人会在前面加一个动词——“火烧圆明园”,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圆明园的历史始于 1860年。似乎圆明园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那破败的景象。直到看到了纪录视频《圆明园》,才豁然记起,1860年不是圆明园的开始,而是它的结束,圆明园曾经有过光耀古代艺术史的辉煌。 一圆明园的历史 清王朝鼎盛时期,在北京西郊出现了一座规模宏伟、景色优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是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的赐园。圆明园“风物清嘉”[1],雍正非常喜欢,即位后将圆明园扩建,“建设轩墀,分列朝署”[2],听政视事。从雍正开始,清朝的几代皇帝每年几乎有2/3的时间驻跸圆明园,临朝议政。圆明园实际上成为清帝发号施令的政治中心。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150多年的营建,圆明园成为一座占地面积达5200多亩,包括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大型皇家园林。它不仅以建筑和园林艺术之高超而著称,还以收藏之丰富而闻名,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离宫苑囿,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首先遭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资料

火烧圆明园 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回忆: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带不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面对这样的罪恶行经,法国大作家雨果痛恨的说: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我们的国宝在哪里?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 雕、刻品等共计2.3万件。 英国大英图书馆藏有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 法国丹枫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有3万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内的9万件藏品中,有上 万件中国文物。 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