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操作系统第5章习题带答案

操作系统第5章习题带答案第五章⼀、问答题1、简述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
2、交换扩充了内存,因此,交换也实现了虚拟存储器。
这句话对吗?不对。
交换是把各个进程完整地调⼊内存,运⾏⼀段时间,再放回磁盘上。
虚拟存储器是使进程在只有⼀部分在内存的情况下也能运⾏。
交换是把整个进程换⼊换出主存。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思想是程序的⼤⼩可以超过物理内存的⼤⼩,操作系统把程序的⼀部分调⼊主存来运⾏,⽽把其他部分保留在磁盘上。
故交换并未实现虚拟存储器。
3、简述虚拟存储器的实现原理。
4、简述快表的作⽤。
5、什么是紧凑?什么时候紧凑?6、⽐较存储管理中的连续分配和离散分配⽅式。
7、当系统中的地址空间⾮常⼤时(例如32位),会给页表的设计带来什么问题?请给出⼀个⽅案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会导致页表过长从⽽很难找到⼀块连续的存储空间存放页表,此外如果页表中的⾏不连续也会加⼤访问页表的查找时间。
可以⽤多级页表解决这个问题,将页表分页,离散地存储在不同区域,同时建⽴另⼀张页表映射原来页表的每⼀页。
优点是不需要⼤块的连续空间,但并没有减少页表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访存次数。
8、缺页中断和⼀般中断有什么区别?9、简述分页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和页表的作⽤。
10、交换扩充了内存,因此,交换也实现了虚拟存储器。
这句话对吗?11、叙述简单Clock置换算法的实现⽅案。
12、解释静态重定位与动态重定位。
13、什么叫紧凑,什么时候紧凑?14、为了实现虚拟页式存储管理,页表应该包含哪些内容?15、页和段有哪些区别?16、覆盖技术和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17、简述分页和分段的区别。
18、什么是紧凑?什么时候紧凑?19、简述虚拟存储器的定义。
20、简述分页和分段的区别21什么叫可重⼊代码?22、局部性原理可以体现在哪两个⽅⾯,其具体含义是什么?23、分页和分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计算题1、现有⼀分页虚拟存取管理系统,其页表保存在寄存器中。
若有⼀个可⽤的空页或被替换的页未被修改,则它处理⼀个缺页中断需要8ms。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设备管理习题

统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理习题(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 year.Ma^h设备管理习题1.通道是一种()A・I/O端口B.共享文件C. I/O专用处理器D.数据通道2.操作系统中引入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的()能力A.串行操作B.并行操作c .控制操作 D .中断操作3.()是操作系统中以空间换时间的技术?A .缓冲技术 B.并行技术C.通道技术D・虚拟存储技术4.通道实现()之间的信息交换A •主存与外设B . CPU与外设C .主存与外存D . CPU与外存5. 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A .并行技术B .通道技术C .缓冲技术D .虚拟存储技术6.在采用Spooling技术的系统中,用户的打印数据首先被送到()A .打印机B .磁盘的输入井C .磁盘的输出井D .终端7.缓冲技术中的缓冲池在()中A .外存B .内存C . ROMD .寄存器8•在一般大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对外围设备的控制可通过通道,设备控制器,设备三个层次实现,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控制器可控制通道,设备在通道的控制下工作B .通道控制控制器,设备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工作C .通道和控制器分别控制设备D.控制器控制通道和设备工作9 .下面有关虚拟设备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虚拟设备是指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B .虚拟设备是指运行用户以标准方式使用物理设备C .虚拟设备是指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D .虚拟设备是指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内存就可以使用系统中的设备10.()算法是设备分配中常用的一种算法A•短作业优先B.最佳适应C.先来先服务D.首次适应11 •用户编程与实际的物理设备无关是指()A•虚拟设备B.设备的独立性C・设备驱 D.设备分配12.磁盘调度算法的目的是()A.减少寻道时间B.减少延迟时间C.减少旋转时间D. A,B和C14• I/O控制方式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 DMA方式与中断控制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5•什么是Spooling技术该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⑴SPOOLING技术(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s On-Line)假脱机操作(2)SPOOLING系统的组成输入井和输出井、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输入进程和输出进程16.设备独立性的含义?设备独立性是如何实现的。
第5章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 存储管理

第五章存储管理一、选择题:1.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
A.重定位B.逻辑变换C.地址交换D.进程创建2.虚存的基础是()。
A.局部性理论B.程序执行时对内存访问不均匀C.指令局部性D.变量的连续访问3.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A.实现存储保护B.实现信息共享C.扩充辅存容量D.扩充主存容量4.在地址映射方式中,静态重定位具有的特点是()。
A.可以把一个作业分配在一个不连续的存储区域中B.可以实现不同作业主存信息的共享C.要求把一个作业分配在一个连续的存储区域中D.很容易实现主存的扩充5.在地址映射方式中,动态重定位具有的特点是()。
A.很难实现主存的扩充,可采用覆盖技术来实现B.地址在执行过程中是可以改变的C.很难实现不同作业主存信息的共享D.非常简单,任何计算机,任何操作系统都可以实现6.可重定位内存分区分配目的为()。
A.解决碎片问题B.便于多作业共享内存C.回收空白区方便D.摆脱用户干预7.实现虚存最主要的技术是()。
A.整体覆盖B.整体对换C.部分对换D.多道程序设计8.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中进行的。
A.编译过程B.装入过程C.修改过程D.执行过程9.在下面关于虚拟存储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要求程序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一直驻留在内存B.要求程序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必一直驻留在内存C.要求程序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一直驻留在内存D.要求程序运行前必须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必一直驻留在内存10.虚存的可行性的基础是()A.程序执行的离散性B.程序执行的顺序性C.程序执行的局部性D.程序执行的并发性11.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A.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高CPU效率D.代码在主存中共享12在内存分配的“最佳适应法”中,空闲块是按()。
操作系统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设备管理1、试说明设备控制器的组成。
P163答:设备控制器的组成由设置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I/O 逻辑。
2、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备哪些功能?P162-P163 答:基本功能:接收和识别命令;数据交换;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地址识别;数据缓冲;差错控制。
3、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P164-P165 答:1、字节多路通道:这是一种按字节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
它通常都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其数量可从几十到数百个,每个子通道连接一台I/O 设备,并控制该设备的I/O 操作。
这些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
只要字节多路通道扫描每个子通道的速率足够快,而连接到子通道上的设备的速率不是太高时,便不致丢失信息。
2、数组选择通道:字节多路通道不适于连接高速设备,这推动了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的数组选择通道的形成。
3、数组多路通道:数组选择通道虽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它却每次只允许一个设备数据。
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设备)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
它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因而这种通道既具有很多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通道利用率。
4、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P166答:解决“瓶颈”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增加通道,就是把一个设备连接到多个控制器上,而一个控制器又连接到多个通道上。
多通路方式不仅解决了“瓶颈”问题。
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因为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不会使设备和存储器之间没有通路。
5、试对VESA及PCI两种总线进行比较。
P167答:1、VESA 该总线的设计思想是以低价位迅速点领市场。
VESA 总线的带宽为32 位,最高传输速率为132Mb/s。
VESA 总线仍存在较严重的缺点,它所能连接的设备数仅为2—4 台,在控制器中无缓冲,故难于适应处理器速度的不断提高,也不能支持后来出现的Pentium 微机。
操作系统第五章练习题与答案

1.下面的 B 不是文件的存储结构。
A.索引文件 B.记录式文件C.串联文件 D.连续文件2.有一磁盘,共有10个柱面,每个柱面20个磁道,每个盘面分成16个扇区。
采用位示图对其存储空间进行管理。
如果字长是16个二进制位,那么位示图共需 A 字。
A.200 B.128 C.256 D.1003.操作系统为每一个文件开辟一个存储区,在它的里面记录着该文件的有关信息。
这就是所谓的 B 。
A.进程控制块 B.文件控制块C.设备控制块 D.作业控制块4.文件控制块的英文缩写符号是 C 。
A.PCB B.DCB C.FCB D.JCB5.一个文件的绝对路径名总是以 C 打头。
A.磁盘名 B.字符串 C.分隔符 D.文件名6.一个文件的绝对路径名是从B 开始,逐步沿着每一级子目录向下,最后到达指定文件的整个通路上所有子目录名组成的一个字符串。
A.当前目录 B.根目录C.多级目录 D.二级目录7.从用户的角度看,引入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D 。
A.实现虚拟存储 B.保存用户和系统文档C.保存系统文档 D.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8.按文件的逻辑结构划分,文件主要有两类: A 。
A.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B.索引文件和随机文件C.永久文件和临时文件 D.只读文件和读写文件9.位示图用于 B 。
A.文件目录的查找 B.磁盘空间的管理C.主存空间的共享 D.文件的保护和保密10.用户可以通过调用 C 文件操作,来归还文件的使用权。
A.建立 B.打开 C.关闭 D.删除三、问答1.试说出MS-DOS或Windows对文件名的命名规则。
举几个例子,说明哪个文件名起得是对的,哪个文件名起得是不符合命名规则的。
答:例如MS-DOS,它的文件名由两部分组成:文件名和扩展名。
文件名由1~8个字符组成;在文件名的后面,可以跟随扩展名(可选)。
扩展名总是以一个点开始,然后是1~3个字符。
组成文件名和扩展名的字符可以如下。
英文字母:A~Z,a~z,共52个(不区分大小写)。
(完整word版)操作系统教程第5版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一、3、10、15、23、27、353。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主要作用(1)服务用户—操作系统作为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2)进程交互-操作系统作为进程执行的控制者和协调者(3)系统实现—操作系统作为扩展机或虚拟机(4)资源管理—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10。
试述系统调用与函数(过程)调用之间的区别。
(1)调用形式和实现方式不同;(2)被调用的代码位置不同;(3)提供方式不同15.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有什么特点?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作业(程序)同时进入计算机系统内存并执行交替计算的方法。
从宏观上看是并行的,从微观上看是串行的。
(1)可以提高CPU、内存和设备的利用率;(2)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率,使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数目增加;(3)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并行性,使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和CPU之间均可并行工作。
23.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哪些基本功能?请简单叙述之。
(1)处理器管理;(2)存储管理;(3)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5)联网与通信管理。
27.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内核是一组程序模块,作为可信软件来提供支持进程并发执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通常驻留在内核空间,运行于内核态,具有直接访问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和所有内存空间的权限,是仅有的能够执行特权指令的程序。
35.简述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资源复用技术。
系统中相应地有多个进程竞争使用资源,由于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资源是宝贵和稀有的,操作系统让众多进程共享物理资源,这种共享称为资源复用。
(1)时分复用共享资源从时间上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供进程使用;(2)空分复用共享资源从空间上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供进程使用。
二、2、52、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至150ms之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
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1)不行。
(2)以J1,J2,J3,J5,J4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
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
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
操作系统第五章参考答案

第五章参考答案1、设备控制器位于设备与CPU之间,它要与CPU、设备进行通信。
设备控制器一般都由3部分构成:设备控制器与CPU的接口、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I/O逻辑。
2、设备控制器应具备下列功能1)接收与识别命令:接收与识别CPU发送的命令,这些命令放在寄存器中。
由设备驱动程序进行解释与执行。
2)交换数据:3)标识与报告设备状态4)地址识别:如内存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地址,每个设备已都有一个地址。
CPU就是通过这些地址来控制与识别设备。
5)数据缓冲:由于CPU和内存的速度较高,而I/O设备的速度较低,因此在他们中间必要通过缓冲区进行速度匹配。
6)差错控制9、引入缓冲主要原因有(1)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凡是数据到达和离去速度不匹配的地方均可采用缓冲技术。
在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是为了实现数据的I/O操作,以缓解CPU与外部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2)减少对CPU的中断次数(频率)。
14、1)安全分配方式:当进程发出I/O请求后,便进入阻塞状态,直到I/O完成才被唤醒。
不可能造成死锁2)不安全分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当进程提出I/O请求后,仍然进行运行,需要时又提出第二个I/O请求。
可能造成死锁。
设备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
引入设备独立性有二:1)设备分配具有灵活性:当进程以物理设备名来请求某设备时,如果该设备已经分配,而尽管这是还有其它的相同设备正在空闲(但名字不同),该进程仍然要被阻塞。
但如果用逻辑设备名来请求,系统就会从这类设备中进行分配。
2)易于实现I/O重定向:/O重定向—用于I/O操作的设备可以更换(即重定向)而不必改变应用程序。
为了实现设备独立性必须引入逻辑设备与物理设备(设备的独立性是通过逻辑设备来实现的)。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是逻辑设备(通过逻辑设备名来请求设备);而系统执行时,是使用的物理设备。
因此必须有将逻辑设备转化为物理设备的功能(OS要做的事情)将一台物理I/O设备虚拟为多个逻辑I/O设备,让多个用户共享一台物理I/O设备,实现设备虚拟的关键技术是SPOOLing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习题答案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
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1)不行。
(2)以J1,J2,J3,J5,J4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
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
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
为此,段表中设置相应的增补位以指示是否允许该段动态增长。
建立存取控制指在段表的每个表目中,除指明段长以外,还增加“存取方式”一项。
这种段的保护,对非共享段来说,主要是用来指示程序设计的错误。
而对于共享段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
采取存取保护键。
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的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除了段保护之外,还采用存储保护键。
因为这种保护对I/O通道十分有效。
总之,在一个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通过建立段表,施加存取控制,以及设置存储保护键等,可以提供一个多级的存储保护体系。
10、有一个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案,用户区内存为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小地址部分)。
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
系统执行如下申请、释放操作序列。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50K,申请90K(1)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2)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3)若随后又申请80K,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结果?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
执行申请释放序列后,结果如下:a、如果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地址大小290k 10k400k 112kb、如果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地址大小240k 60k450k 62kc、若继续申请80k如果之前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则直接分配起始地址为400k的连续80k空间如果之前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需要首先采用拼接技术对空闲空间进行合并,然后在合并后的空闲空间中分配连续80k空间。
在上述情况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却导致后来的内存直接分配失败而不得不进行内存空间整理。
这说明最佳适应算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够保持大块连续的空闲空间。
11、假如一个程序的段表如下:段号状态位段起始地址段长存取控制0 0 100 40 W1 1 2010 20 W2 0 1590 100 E3 0 75 50 R其中,状态位为“1”表示该段不在内存。
存取控制:W表示可写,R表示可读,E表示可执行。
对于以下的逻辑地址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1)STORE 1,[0,50](2)STORE 1,[1,10](3)LOAD 1,[2,77](4)LOAD 1,[3,20]答:(1)地址越界保护;(2)发生链接中断,由操作系统的链接中断处理程序处理,根据间接字中的地址找到链接地址的符号名,并将目标段调入内存分配段号,再根据标号找到段内地址,修改间接字,置状态位为0,完成链接后,重新执行该指令,将R1中的寄存器写入目标地址;(3)内存保护错误。
可执行数据不能被load(4)可以将第3段,偏移为20处所存的地址指向的内存单元的数据读入R1中12、设在内存中按地址递增次序有三个不连续的空闲区F1、F2、F3,它们的容量分别是60K、130K、20K。
请给出一个后备作业序列,使得实施存储分配时(1)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将取得好的效果,而采用最差适应算法和首先适应算法效果都不好;(2)采用最佳适应算法效果不好,而采用最差适应算法和首先适应算法都可取得好的效果;(3)采用最差适应算法将取得好的效果,而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效果都不好;(4)采用这三种算法都可取得好效果;(5)采用这三种算法效果都不好。
答:(1)符合要求的后备作业序列为J1:1K, J2:60K, J3:130K①模拟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的装入过程如下:只有采用最佳适应算法才能将3个作业全部装入,因为其他两种算法都为了装入较小的作业而划分了较大的空闲区,使得剩余的空闲区相对于未装入的较大的作业小了(2)满足条件的后备队列为:J1:1K, J2:129K, J3:59K, J4:20K。
③模拟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的装入过程如下: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都可以将4个作业全部装入内存,而最佳适应算法只能将3个作业装入内存。
因为最佳适应算法在装入过程中形成了小的不能有效利用的碎片。
(3)满足条件的后备队列为:J1:30K, J2:80K, J3:60K。
②模拟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的装入过程如下:③模拟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的装入过程如下:只有最差适应算法能把全部的作业装入内存。
因为其余两种算法划分了相对较小的空闲区形成了碎片。
(4)将(2)中的后备队列改为:J1:1K, J2:129K, J3:59K, J4:18K。
则最佳适应算法也可以在最后一步装入J4。
则三种算法都可以装入全部的作业。
具体的过程不再画出,请参照(2)题的表格。
这是因为作业的大小刚好比较合意。
(5)将(3)中的后备队列改为J1:30K, J2:80K, J3:61K。
则最坏适应算法也无法在最后将J3装入内存。
则三种算法都不能装入全部的作业。
具体的过程不再画出,请参照(3)题的表格。
这是因为作业的大小刚好比较不合意。
21、假定磁盘空闲空间表表明有下列存储块空闲:13、11、18、9和20块。
有一个要求为某文件分配10个连续的磁盘块。
(1)如果采用首次适应分配策略,那么将分配哪个块?(2)如果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策略,那么将分配哪个块?(3)如果采用最差适应分配策略,那么将分配哪个块?答:(1)13(2)11(3)2023、为什么要引入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是什么?它需要什么硬件支持?根据什么说一个计算机系统有虚拟存储器?怎样确定虚拟存储器的容量?答:由于软件容量的迅速扩张,有可能一个进程的程序比内存可用空间还要大,这时候该程序就无法运行;另一方面,由于程序的局部性,在进程运行的任一阶段只须使用程序的一部分,如果预先分配所有的内存空间,内存就会被浪费。
为了能更有效的支持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实现和大型程序运行的需要,所以使用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利用大容量的外存来扩充内存,产生一个比有限的实际内存空间大得多的、逻辑的虚拟内存空间,从而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
虚拟存储器简称虚存,是把内存与外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得到一个容量很大的、速度足够快的“内存”。
虚拟存储器需要的硬件支持是:系统有一个容量足够大的外存;系统有一个具有相当容量的内存;硬件提供实现虚、实地址映射的机制。
如果一个计算机系统硬件上拥有上述的支持条件、操作系统又支持虚拟存储管理,那么这个计算机系统是有虚拟存储器的。
一个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寻址空间)可以用寄存器的位数来确定,因此比如X86体系的计算机寄存器为32位,因此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应该为2的32次方字节,即4GB。
26、有一个虚拟存储系统。
分配给某进程3页内存,开始时内存为空,页面访问序列如下:6,5,4,3,2,1,5,4,3,6,5,4,3,2,1,6,5(1)若采用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FO),缺页次数为多少?(2)若采用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LRU),缺页次数为多少?(3)若采用最佳页面置换算法算法呢?答:(1):17次(2):17次(3)11次27、有一台计算机含有4个页面,每一页的装入时间,最后一次修改时间以及R与M位的值如下(时间为时钟周期):页装入时间最后访问时间R M0 126 279 0 01 230 260 1 02 120 272 1 13 160 280 1 1(1)NRU应淘汰哪一页(2)FIFO应淘汰哪一页(3)LRU应淘汰哪一页(4)第二次机会应淘汰哪一页答:NRU应淘汰第0页FIFO应淘汰第2页LRU应淘汰第1页第二次机会应淘汰第0页29、何谓系统的“抖动”现象?当系统发生“抖动”时,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加以克服?答:在虚存中,页面在内存与外存之间频繁调度,以至于调度页面所需时间比进程实际运行的时间还多,此时系统效率急剧下降,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这种现象为颠簸(或抖动)。
颠簸或抖动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页面置换算法不合理,分配给进程的物理页面数太少。
可以考虑改进页面的置换算法。
另一方面,程序员编写程序的同时,如果能根据机器寻址的特点,来调整访存指令的执行顺序(例如对大矩阵的操作是先行后列还是先列后行,等)也可以避免抖动的发生。
30、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中,进程在内外存中的存放有以下两种方法:(1)一部分页面放在内存,其余页面放在外存;(2)一部分页面放在内存,全部页面放在外存;试从系统开销的角度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说明页表的差别。
答:第一种方法,一部分页面放内存,其余页面放外存,这样在内存中的页面在外存中不存在副本,第二种方法当前需要的页面放在内存中,全部的页面在外存中都有副本,因此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占据的存储空间小。
但是在将页面移出内存的过程中,对于第一种方法,不管要移出的页面是否被修改过,都必须将其写回磁盘;对第二种方法,如果要移出的页面没有被修改过,那么它在磁盘上的副本已经是最新的了,则不需要写回,调入的页直接覆盖被淘汰的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