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ppt演示文稿ppt课件

房间隔缺损ppt演示文稿ppt课件

房间隔缺损ppt演示文稿ppt课件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最详细版.doc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第一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 一、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SD)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 【病理解剖及分型】 根据房间隔缺损发生的部位,分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常伴有二尖瓣前瓣叶的裂缺,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少数有三尖瓣隔瓣叶的裂缺。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性房间隔发育障碍,导致左右房间隔存在通道所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4型:①中央型,②下腔型,③上腔型,④混合型。 【病理生理】 左向右分流→右房、右室扩大→肺循环血量增多、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从动力性变为阻力性→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右向左分流(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时)——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bmenger 综合征)。

二、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VSD)是胚胎期心室间隔发育不全造成的左、右心室之间的异常通道,并在心室水平出现左向右血液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病理解剖及分型】 (一)分类: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及肌部缺损。 (二)缺损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病理生理】 小型缺损:缺损口直径0.2~0.7cm; 中等缺损:缺损口直径0.7~1.5cm; 大型缺损:缺损口直径1.5~3.0cm。 三、动脉导管未闭 胎儿的动脉导管从第六主动脉鳃弓背部发育而来,构成胎儿血循环主动脉、肺动脉间的生理性通道。胎儿期肺小泡全部萎陷,不含有空气,且无呼吸活动,因而肺血管阻力很大,故右心室排出的静脉血,大都不能进入肺内循环进行氧合。由于肺动脉压力高于主动脉,因此进入肺动脉的大部分血液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再经脐动脉而达胎盘,在胚盘内与母体血液进行代谢交换,然后纳入脐静脉回流入胎儿血循环。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08-20T11:08:52.40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作者:高学斌尹宝兰王永梅[导读] 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应注意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结果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各组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应注意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关键词】:成人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简称房缺,其发病率较高,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左右。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近年来我国房间隔缺损发病率增多,病情严重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较易发生心律失常。我院对房间隔缺损的40例成年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术,术后观察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43.61±12.93)岁,平均体重(59.81±13.65)kg。术前对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心/胸比值(C/T)平均(0.63±0.15)。入选患者房缺损直径在2.6~4.6 cm范围内,29例实施直接缝合,31例接受人工补片修复。本组患者中,存在2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年龄均>50岁,平均56.7岁。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中度低温(27~28℃)体外循环下进行, 并使用冷停跳液保护心肌。术后持续心电监测1~5 d,严密观察心率(或心律)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针对发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 1.2.2治疗方法 1.2.2.1扩血管处理。本组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要先接受扩血管治疗,根据病情患者确定药物剂量,患者分别接受扩血管药(口服)或硝普钠(静脉输液)治疗,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及不良反应[2]。 1.2.2.2心律失常处理。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具体包括窦性心动过缓、高血钾或酸中毒、血钾过低、心动过速等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心律失常类型统计 本组全部康复出院。6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发生过一次心律失常,4例患者发生2次,2例发生2次以上,总本组心律失常总发生次数35例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0%(27/60)。35例次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缓17例次(48.5%),心房颤动7例次(20.0%),室性早搏6例次(17.1%),其他类型5例次(14.3%)。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年龄和房室缺损直径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关系 本组患者中,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为9例;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为18例;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房室缺损直径<3cm,心律失常例数为7例;房室缺损直径≥3cm,心律失常例数为20例;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成人房缺往往经历了较长的病程,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手术年龄,术后并发症增多,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本次研究中,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术,术中注意心肌保护,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45.0%,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50%左右),本院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所降低[3]。 研究对象中存在2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年龄均>50岁,该年龄段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约占老年患者的64.3%(18/28);年龄<50岁的32例患者中,心律失常例数仅为9例,百分比为28.1%(9/28)。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心律失常例数可知,随年龄增长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研究中还发现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同时本次研究建议,心率失常的对症治疗方法为: (1)窦性心动过缓:抑制心脏传导药物停用,立即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1.0 mg)。 (2)高血钾或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注,必要时,使用排钾利尿剂。 (3)血钾过低:血钾<3.8 mmol/L时,需立即补充氯化钾。若患者易发生室性早搏,应在补钾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多卡因1~2 mg/kg,用药后,注意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 (4)心动过速:首先应排除低钾、缺氧、高热等干扰因素,然后给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推注心律平35~70 mg或5%100 ml的葡萄糖加105mg心律平静脉滴入(缓慢)。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件心脏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理解剖】 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包括卵圆窝型、卵圆窝上型、卵圆窝后下型以及单心房)。房间隔缺损的大小有很大的差别。很小的缺损可以毫无症状不影响患者的寿命,但缺损很人者如单心房患者往往很早出现症状,如不及时手术难以活到成年。 【病理生理】 房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所以形成左向右的分流,分流量的多少除缺损口大小之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如果左室顺应性降低,其充盈阻力增人而使左房压力增高,而导致左向右分流量增加。 左向右分流必然使肺循环血流量(Qp)超过体循环血流量(Qs),一般以Qp/Qs 值来判定房间隔缺损的大小,Qp/Qs<2:1者称之为小房间隔缺损,而Qp/Qs≥≥2:1者为大房间隔缺损。 持续的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淤血,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从功能性肺动脉高压发展为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右心系统压力随之持续增高直至超过左心系统的压力,使原来的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临床表现】 单纯房间隔缺损在儿童期大多无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显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继之可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扑、房颤而使症状加重。有些患者可因右室慢性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右心衰竭。晚期约有15%患者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而有青紫,形成Eisenmenger综合征。 体格检查最典型的体征为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固定性分裂,并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此系肺动脉血流量增加,肺动脉瓣关闭延迟并相对性狭窄所致。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 使用说明书 北京龙舟飞渡记忆合金应用研究所

目录 一 封堵器描述 二 适应症与适用范围 三 手术禁忌症 四 注意事项 五 警告 六 产品信息 七 使用方法 八 潜在并发症 九 使用有效期 十 贮存、运输条件 十一 包装与标签

一 封堵器描述 龙舟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网状后通过热处理定型的自膨式双盘封堵器,两个盘通过一个短腰相连,短腰的直径与缺损的大小相配合,大大提高封堵能力,在盘和短腰部分内置阻流体。 龙舟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超弹性好、即时封堵效果佳、远期残余分流发生率低、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 二 适应症与适用范围 龙舟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一种经皮、经导管植入的封堵器,用于封堵继发性房间隔缺损(ASD)或用于对做过窗孔Fontan手术的患者进行缺损的封堵。 对经胸超声心动图指示具有继发性孔型房间隔缺损,临床诊断右室负载过重的患者进行封堵(即左向右分流比率为1.5:1或右室增大)。 具体适应症为: 1. 年龄:通常≥3岁; 2. 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继发孔型左向右分流ASD; 3. 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三 手术禁忌症 1.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 2. 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的患者; 3. 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尤其是左心房或者左心耳血栓),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的患者; 4. 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的患者; 5. 伴有与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的患者; 6.体型或身体状况导致其不适合心导管术的患者; 7. 大范围先天性心脏畸形、仅能通过心脏手术可完全修复的患者。 四 注意事项 1.产品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采用环氧乙烷包装灭菌,灭菌有效期为两年,切勿重新灭菌 或重复使用,包装破损禁止使用。 2.在给高位缺损、下腔静脉(IVC)缘缺损等高风险患者植入封堵器后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需要更紧密的随访。 3.必须做好相应的术前、术中、术后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