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北洋军阀的统治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统治。
2、穆藕初翻译并出版泰勒(美)《科学管理法》并在德生、厚生、豫丰等纱厂推行“泰勒制”管理法。并著有《植棉浅说》,致力于改良棉种和推广植棉业。
3、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卖国、对内镇压政策。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4月30日,英、美、法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权益全部交给日本,并在《凡尔赛合约》中明文规定。消息传来,群情激奋,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在校学生到天安门集会,一致要求惩办曹汝霖(二十一条时外交次长)、章宗祥(驻日公使)、陆宗舆(二十一条时外交总长),并痛打章宗祥,火烧曹汝霖住宅。北洋政府军警逮捕了一些学生。至6月3日,是五四运动的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以青年学生为主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和军阀政府的对内专制、对外卖国的反动统治,显示了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先锋作用,但没有工人及市民的广泛参与,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6月3日后,运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并突破知识分子范围,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使运动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6月5日,上海日资的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首先罢工。后来实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同时进行的“三罢”。工学商联合起来同国内外敌人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第一次,表民中国人民觉悟和组织程度迅速提高。6月10日,北京政府免去曹、章、陆三个卖国贼职务(第一个胜利成果),要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成为运动中心内容(山东拒签和约运动最为普遍和激烈)。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又一胜利成果)。意义:表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既是爱过政治运动,又是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哺育了我国一代杰出的人才(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投身工人中宣传马列主义和组织工作,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4、马列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出现一大批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刊物(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瞿秋白、郑振锋《新社会》);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陆续出现(1920年3月,李大钊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1919年9月,周恩来参与建立觉悟社);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列主义的先进分子(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开始;杨匏(pao二声)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五四后,一批革命知识分子竞相完成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思潮(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各式社会主义)是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5、胡适把杜威(美)实用主义称为实验主义,提倡“存疑主义”,认为天下没有永久不变的真理,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政治上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
6、梁启超、张东荪(sun一声)为首的研究系积极宣传罗素(英)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行会社会主义),主张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织基尔特(行会)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主,由国家负责产品分配和保证全民消费,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解放。
7、无政府主义派(黄凌霜、区声白进化社,《进化》月刊)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强权和国家,幻想通过宣传和暗杀等手段建立一个生活平等,工作自由,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互助互爱的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
8、工读主义(“工读互助主义”)综合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互助论”、作家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新村主义等形成。主张劳心与劳力、工与读相结合,教育与职业合一,
学问与生计合一,把工读互助团办成“人人工作,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组织,将来各地这类小组织联络起来,实行“小团体大联合”,创造一个新社会。王光祈《城市中的新生活》。
9、新村主义主张脱离旧社会的恶势力圈,另辟一块小天地,建设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脑力体力劳动对立、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新村。周作人《日本的新村》。
10、合作主义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复旦大学师生组织平民周刊社(后改为平民学社)《平民》周刊。
11、“平民教育”(“平民主义教育”)主张通过普及教育来改造社会和救国。吧北京高等师范师生成立平民教育社,《平民教育》杂志。
12、1919年下半年,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进行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胡适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鼓吹资产阶级改良,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争论。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从根本上批判胡适的观点。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争论。它揭示了中国社会改造的一个重要规律,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根本解决”。
13、1920年11月,张东荪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的时评,挑起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1921年2月,梁启超《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支持张东荪。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社会革命商榷》、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李大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是关系到中国要不要走社会道路,要不要组织无产阶级政党,要不要用革命手段来改造中国社会的大争论。马克思主义者对张、梁的批判,肯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对中共成立起了促进作用。但争论中也否定了资本主义在当时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与进步意义,还没能把社会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主张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4、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蔡和森、李达、李大钊)与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区声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思想争论。这次争论是大批激进青年分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界限,不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人转向马克思主义,一些加入中共早期组织并坚持无政府主义立场的分子被清除,纯洁了共产主义者的队伍。对促进马克思主义深入传播和把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建成马克思主义政党起了重要作用。
1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是中共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共诞生的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深入群众宣传和组织,使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最初尝试),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了中共的诞生。16、1920年8月,陈独秀在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吴延康)帮助下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10月,李大钊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后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南陈北李”。武汉(董必武等);长沙(毛泽东等);广州(陈公博等);济南(王尽美、邓恩铭等);旅欧共产党巴黎小组(周恩来);日本小组(周佛海)。
17、共产党早期组织一方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另一方面加强在工人中宣传和组织工作(出版通俗刊物,向工人进行阶级教育;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讲述马克思主义;帮助工人建立工会,开展活动)。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首先成立,俞秀松委书记,团员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柯庆施。
18、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共产党》。
19、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柯尔斯基列席。现在法租界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通过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的决议,选举产生党的中央机构,中共由此宣告正式成立。纲领:党名中国共产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