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界定与度量研究综述
_社会资本_理论述评

“社会资本”理论述评赵 延 东 提 要 本文对“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以及近期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评述,并认为该理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行动、社会不平等和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上。
主题词 社会资本 理论述评 社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它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对于研究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
本文拟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当我们考察“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历史时,会发现它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网”(Social Netw o rk)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社会网(又称社会网络)是一个结构概念,它可以定义为一个由某些个体(个人、组织等)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而整个社会则是一个由相互交错或平行的网络构成的大系统(阮丹青等,1990)。
社会网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考察个体的行为是如何受到各种外在社会关系的影响的,正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Grano vetter)和林南(Lin Nan)提出并发展了个人的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关系的理论,可以说是开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
70年代初,格拉诺沃特在对个人寻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个人寻找工作时,对他找到新工作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通过他的关系密切的亲戚或朋友(强关系)而获得,而是通过他的一般亲戚朋友(弱关系)而获得的,这与一般人的想象似乎正好相反。
格拉诺沃特对此的解释是: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只有那些在各方面与某人有较强同质性的人才可能与他建立起比较紧密的关系,因此,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也和他差别不大。
而与此人关系较疏远的那些人则由于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也就更有可能掌握此人及其周围圈子内的人所无法得到的、对个体求职有帮助的信息(1973,1982)。
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问题初探——一个经验研究综述

社会 资 本 的概 念是 法 国学 者 布尔 迪 厄 (ir ori ) Pe eB ud u于 r e 7 O年 代 提 出 的 科 尔 曼 ( m sC lm n18 J e oe a)9 8年 在 《 国社 会 a 美
学 学 刊 》 表 的 《 为 人 力 资 本 发展 条 件 的社 会 资 本 》 文 , 发 作 一 在 美 国 社 会 学 界 第 一 次 明 确 使 用 了 社 会 资 本 这 一 概 念 ( 燕 边 杰 , 海 雄 ,0 0 。社 会 资 本 在 国 内 的研 究 已成 为 共 同关 注 丘 20 ) 的 焦 点 . 同的 学 者从 不 同的 角 度 对 社会 资 本 进 行 了 界定 。 不 边 燕 杰 (0 0 认 为 “ 够 通 过 这 些 联 系 而 涉 取 稀 缺 资 源 20 ) 能
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问题初探——一个经验 研究综 述
许 贵 阳
( 南 财 经 学 院 ,郑 州 河 南 4 0 0 ) 河 5 0 2 摘 要 : 会 资本 的研 究 目前 已经 成 为 组 织 社 会 学、 济 学和 管 理 学 等 学科 热 门的 话题 , 于 企 业社 会 资 本 的 概 社 经 对 念 内涵尽 管 有 不 同层 次和 角度 的界 定 . 似 乎逐 渐 在 趋 于一 致 。 目前 学 术 界 对 社 会 资 本 的 研 究往 往 侧 重 于概 念 、 但 作
个 问题 。 ,
关 键 词 : 会 资本 :企业 社 会 资本 ; 会 资 本 的测 量 社 社
一
、
企 业 社 会 资 本 的 概念 界 定
研究时不能满足于员工 ( 怕是企业家 ) 人 层次的分析 , 哪 个 而 必 须采 取跨 层 次 分 析 的视 角 周 小 虎 (0 2 提 出 了测 量 企 业 20 )
社区社会资本测量一项基于经验数据的研究

社区社会资本测量一项基于经验数据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社区社会资本的测量及其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经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社区社会资本的内涵、结构及其测量方法,并对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的目的是为社区发展提供有效的社会资本测量工具,以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社区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社区社会资本是指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和互惠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形成的社区网络。
这种资本对于社区的凝聚力、参与度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接着,我们将阐述社区社会资本测量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准确的测量,我们可以了解社区社会资本的分布和变化,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我们将通过文献回顾梳理社区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构建社区社会资本的测量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来源方面,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社区观察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践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社区社会资本的测量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社区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社区内个体和团体之间的信任、规范、网络和合作等要素。
自从社会资本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首次提出以来,它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视角。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区研究的深入,社区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测量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文献中,社区社会资本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多种多样。
一些学者强调社区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即社区居民之间的共同价值观、信仰和认知。
这些认知因素能够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从而增强社区的整体凝聚力。
另一些学者则更注重社区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包括社区内的社交网络、组织结构和制度规范等。
社会资本界定与度量研究综述

内 容 摘 要 : 近 年 西方 学 者 对 “ 会 资 社 本 ”进行 了大 量的研 究 ,由 于各 学科知 识 背 景 不 同 ,对 社 会 资 本 的 概 念 就 有 不 同描 述 。 因此 ,本 文对 社会 资 本 的界 定 、社 会 资 本 研 究 中的技 术 难 点 即社 会 资 本 的度 量 问题 展 开梳 理 ,并 对 国 内的 研 究现 状 和 社 会 资 本 的研 究趋 势 作 简要 概 括 . 关键 词 :社会 资本 界定 度 量
事物 ,第三类是从理论 中产生的建构 ,它
产 生 于 观 察 ,但 无 法 被 直 接 或 间接 地 从 社
会 中观察到。社会资本应属于第三类测量
的对 象。 罗特 利 奇 I ra ot d e) y nR R re g B l
社会及文化的凝聚 ,是影响民众相互关系 的准 则和价值 观 ,是嵌入社会 中的惯例 ; “ 社会资本 ” 通过社会相关的作 用而产生外
理论。 他认为所谓社会 资本 , 就是个人拥有 的、表现 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 产。在 科尔曼的定义里 ,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让 性和公共物 品的性质。
的能力 ,可看作其他形式的资本投资的补
充, 而不是其他资本形成替代或竞争关系。
社 会 资 本 的 度 量 Fra bibliotek卡普兰 曾将测量对象分为三类 :一类 是可以直接观察的事物 ,另一类是不能直
学 的 前 沿理 论 。
众之 中、 并为民众所拥有的准则和价值观 , 它们是维 系集体和社会 约定关 系的结果 , 也 就 是 说 , 只 要 民 众 分 享 一 致 性 (d ni , ie ty) 拥有类似的价值观 , 此诚信 t 彼 和互惠的来往 ,都可 以称之 “ 社会 资本 ” 。
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

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这篇文章旨在对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已经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框架、测量方法、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社会资本测量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社会资本研究提供更为清晰和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介绍社会资本测量的理论框架,包括其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等。
随后,文章将重点综述社会资本测量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网络分析、社会实验等多种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文章还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社会资本测量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其经验和教训。
文章将对社会资本测量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改进和完善社会资本测量方法的建议,以期推动社会资本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社会资本测量知识体系,为社会资本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社会资本的概念框架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复杂的概念,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体而言,社会资本可以被理解为个体或团体在社会结构中通过社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这些资源对个体或团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概念框架上,社会资本通常包括三个核心要素: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
社会网络是指个体或团体在社会中所形成的关系网络,这些网络可以为个体或团体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和机会。
社会信任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作和协调。
社会参与则是指个体或团体在社会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政治参与、社区参与、文化参与等,这些参与可以增强个体或团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论社会资本的定义及其属性-精选文档

论社会资本的定义及其属性-精选文档论社会资本的定义及其属性、社会资本概念的争议社会资本的功能性解释。
对社会资本的功能性界定始于科尔曼(Coleman ),科尔曼将理性行动作为研究的起点,据其功能定义的。
它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有许多种,彼此之间有两个共同之处:它们都包括在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而且有利于处于某一结构中的行动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行动者――的行动。
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现。
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不是某些活动的会资本形式在促进某些活动的同时可能无用甚至有害于其他活动”①。
科尔曼不满足于社会资本与资源之间的因果关联,进一步提炼社会资本概念,将它置于一个更广泛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中,行动者通过建立义务、期望和信任,建立有效惩罚机制的规范等程序,社会关系将构成对行动者有用的资本资源②。
林南认为“资本是在市场中具有预期回报价值的资源投资……社会资本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中,在有目的之行动中可以获得或调用的一种资源”③。
并且把对社会资本的解释分为三种范式:一是信任。
在波茨(Po rtes )看来,这三个范式就都有明显的功能性特征④。
波茨进而总结归纳了社会资本的三种基本功能: 1)作为社会控制的来源;( 2)作为家庭支持的来源;( 3)作为通过家庭外的网络获得收益来源”⑤。
其中第一个功能主要关注的是社会规则的实施,以保证正常良好的社会运转;第二个功能关注的是家庭内部成员互相支持和帮助;第三个功能关注的是个体社会经济成就及由此而带来的收益。
1.强调了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质及其公共产品性质。
社会资本是根完全替代物,而只是与某些活动具体联系在一起。
有些具体的社他还社会网络和嵌入资源;二是社团与民间参与;三是普遍信任与不2.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解释。
对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解释始于卢里(Lou ry)对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他在分析不同群体如黑人和白人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差异后,认为社会资本通过代际传递决定了处于不同地位的群体的就业机会和收入⑥。
社会资本测量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测量研究综述作者:段星吉鲁逸楠胡家旻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10期摘要:社会资本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们得广泛关注。
学者们将这一概念被引入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中,希望通过这种理论启发自身的研究。
在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的同时,问题也逐渐出现,学者们对于社会资本有着基于自身领域的不同认识,最终导致了基于自身理论互不相同的度量方法。
本文首先回顾了社会资本的理论起源及演变过程,然后归纳了不同学术流派的度量方法,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劣差异。
本文的研究对现有社会资本的度量方法进行整合,分析度量社会资本面临的困境,最后展望社会资本度量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社会资本;理论起源;度量方法;研究趋势一、社会资本起源与定义“资本”是人类可用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许多人狭义的将资本理解为经济学或者会计学上核算的资本,“社会资本”的概念一开始鲜为人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持久发展与社会资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自上世纪中叶起,许多西方学者对“社会资本”进行大量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被法國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1973)第一次提出。
20世纪80年代,社会资本的概念被广泛的关注,学者们开始进行研究。
1985年,布迪厄(Bourdieu,1985)给出了社会资本的明确定义,“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的身份有关”。
另外,布迪厄(Bourdieu,1985)认为社会资本数量受到个人经济和社会地位影响。
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通常与自己的关系网络、经济状况和文化素质有关。
在同一个网络中,成员之间需要一定的物质交换。
因此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越相近,越容易形成关系网络。
不同的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也不近相同。
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资本理论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概述,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的价值和应用。
社会资本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社会网络获取的资源,包括信任、规范和权威等元素。
社会资本对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个人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网络和关系。
这种网络和关系的建立是基于信任、合作和互惠互利的原则。
社会资本的积累对于个人和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它可以为个体提供支持、信息和资源,同时也可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效率。
管理学:在管理学领域,社会资本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中的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绩效。
同时,社会资本还可以促进组织内的创新和知识共享。
社会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主要社会资本与群体行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
社会资本理论有助于解释社会现象,如社会流动性、社会网络的效应等。
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社会资本理论对于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促进信任和合作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同时,社会资本也可以通过其网络效应来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创新的扩散。
企业层面:某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成功地在其业务领域内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
这个网络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从而促进了公司的业务发展。
社会团体层面:一个非营利组织通过其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丰富的社会资本,成功地推动了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组织与政府、企业和居民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政府层面:某地方政府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成功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政府与社会资本的紧密合作,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治理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0年31期近几年西方学者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思想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市场需要某种道德情感。
大卫·休谟认为,合意的道德行为或“道德情操”、“同情心”会支持新的经济活动形式(郭熙保等,2003)。
社会资本概念传播主要还要归功于另外两位社会学家,法国的皮埃尔·布尔迪厄和后来的美国的詹姆斯·科尔曼的著作(阿莱颜多·波特斯等,1999)。
20 世纪70 年代,社会资本一词由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首次提出, 科尔曼(James.SColeman) 首次在美国社会学界明确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并对社会资本给予了全面而具体的界定和分析。
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Granovetter) 和林南(LinNan) 提出并发展了个人的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关系的理论, 开创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
在一些发展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本”是“发展思想的演进革命”,是“第二代”发展经济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Meier,2001),世界银行还专门组织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对此进行研究, “社会资本”一时成为新社会经济学的前沿理论。
社会资本的界定1980年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社会资本”概念,并把它界定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陈全社会资本界定与度量研究综述■杜艺中 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1)◆中图分类号:F032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近年西方学者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各学科知识背景不同,对社会资本的概念就有不同描述。
因此,本文对社会资本的界定、社会资本研究中的技术难点即社会资本的度量问题展开梳理,并对国内的研究现状和社会资本的研究趋势作简要概括。
关键词:社会资本 界定 度量功,2003)。
他认为:资本是一种积累的劳动,个人或团体通过占有资本,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由于资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形成和积累,而其一旦形成后又具有产生新的利润的潜力,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秩序和规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实际上就是一部资本积累的历史(赵延东,1998)。
社会学家科尔曼是“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将格拉诺沃特和林南以及布尔迪厄等人的研究成果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 提出了他的“社会资本”理论。
他认为所谓社会资本, 就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
在科尔曼的定义里,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让性和公共物品的性质。
按照世界银行的看法,普特南的定义较狭义,“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诚信、准则和网络,它们通过促进协调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Collier(1998) 认为,社会资本是一个社会内在的社会及文化的凝聚,是影响民众相互关系的准则和价值观,是嵌入社会中的惯例;“社会资本”通过社会相关的作用而产生外部性,并且其效应具有持久性。
Edwards(2002) 认为,广义的社会资本是指嵌入民众之中、并为民众所拥有的准则和价值观,它们是维系集体和社会约定关系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民众分享一致性(identity),拥有类似的价值观,彼此诚信和互惠的来往,都可以称之“社会资本”。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2000)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非正式的准则,这一准则可以推动两个或更多的个体进行合作。
他认为, 现有的关于社会资本的大部分定义指的并不是社会资本本身, 而是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
E·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cm) 不仅定义社会资本是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 认为个人组成的群体利用这种模式来完成经常性活动,而且明确指出, 社会资本是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必要补充, 所有资本都是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程民选,2004)。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拉泽(EdwardlGlaeser)给出了他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即社会资本是由个体出于私人动机而投资形成的, 能够带来市场和非市场效益的资源存量。
综合上述,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界定有共同之处,即都认为社会资本能够增加或减少个体达到目标的能力,具有工具性,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
但是不同的学者在界定角度、概念主体、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是:首先,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符合新古典经济学分析的思路,基于个体所有,社会资本通过延伸可以在社会组织中存在,它体现的互惠的期望基本是不变的。
其次,社会资本的使用可促使其存量上升,而不会像物质资本一样存量下降。
第三,社会资本具有解决集体行动问题和增加生产力的能力,可看作其他形式的资本投资的补充,而不是其他资本形成替代或竞争关系。
社会资本的度量卡普兰曾将测量对象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另一类是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间接方式进行观察的事物,第三类是从理论中产生的建构,它产生于观察,但无法被直接或间接地从社会中观察到。
社会资本应属于第三类测量的对象。
罗特利奇(Bryan R Rortledge)和艾姆斯伯格(Joachim von Amsberg)根据社会资本与交易目标实现的关系,提出并建立了内生社会资本模型(张其仔,2001)。
这是社会资本测量和量化理论研究的一次重要理论突破(王积超,2004)。
社会资本的层次可分为 “集体”和“个体”两种,或对应于“宏观”和“微观”。
在测量集体社会资本时,研究者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信任、社会参与、社会联结和规范这几个方面。
而在测量个体社会资本时,研究者多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个人网络中蕴涵的资源进行测量(程民选,2004)。
从集体这个宏观角度来度量,Grootavert和Thierry(2001)认为,社会资本的度量要从六个角度进行:协会中成员关系的密集程度;成员关系的内在异质性(如年龄、性别、教育和信仰等);集会参加情况;政策制定的积极参与度;到期应付情况和社群的定位。
澳大利亚学者布伦(Paul Bullen)和奥妮克丝(JennyOnyx) 认为可以测量和界定社会资本的要素包括:对社区的参与、社会背景中的能动性、信任和安全感、邻居间的联系、家庭与朋友的联系、差异化的承受力、生活价值、工作联系等。
他们将社会资本等同于了社会关系,因此他们的测量结果很难真正反映社会资本的真实情况。
从个体这个微观角度度量社会资本,在经验研究中几乎都集中于对个人社会网络状况的测量。
目前,研究者主要运用“个体中心网络”( egocentered network) 分析方法。
个体网络可以视为整体社会网络中的一个局部,它考察的是以每一个被研究者为中心延伸出去的网络情况。
林南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己构建的社会资本模型的基础上,于2001 年在《构建社会资本的网络理论》一文中将社会资本视为网络资产来测量,他认为可以从被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以及个体的网络位置这两个要素来测量社会资本。
个体层次社会资本的度量方法基本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可以为个人所调用的资源总体的度量;二是个人在工具性行动之中所实际动用的社会资本情况。
度量个人可调用资源总体的方法有网络成员生成法,其中包括:提名生成法,即根据研究要求,让每个被访者提供自己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姓名、个人特征以及这些成员的相互关系等信息,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位置生成法,即假设社会资源是按照社会地位高低呈金字塔型分布于社会之中的,每一个网络成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数量主要取决于该成员所处的社会结构性地位。
在考察个人实际动用的社会资本情况时,研究者们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对非正式网络途径的选择,这种分类方法最早由格拉诺维特(1973)提出,后被研究者们普遍采用;二是社会网络中流动的资源,具体分为 “信息”(information) 和“影响”(influence) 两大类,“信息”指的是个人可以从网络中获得对自己行动(如找工作等) 有价值的信息,“影响”指个人可从网络成员那里得到能直接帮助自己达到行动目的的实质帮助;三是关系人的特征,关系人指的是能够在个人的行动过程中为个人提供各项资源的网络成员。
对关系人特征的考察一直是研究社会资本利用的学者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格拉诺维特(1973) 提出的“弱关系的力量”已成为一个经典命题,他指出由于弱关系更可能带来异质性的信息,因此它的作用可能比强关系更有力。
虽然后来研究者们对此命题的大量实证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普遍认为,关系人的关系强度构成了社会资本度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关系人所处的社会地位越高,其拥有的社会资源也就越丰富,能够提供的帮助也就越大,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地位主要表现为职业地位。
国内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概况国内学者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有关社会资本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从比较宽泛的经济文化关系角度进行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始于1988年创刊的《经济与文化》,其主要研究涉及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这个时期研究的主要成就在于人们开始注重文化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规范以及网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吴敬琏、樊纲等所作的相关研究。
其主要成就在于发现不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作为一套支配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关系网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关注社会网络关系,直接以社会资本为对象的理论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学者主要是张其仔。
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网络,将社会学中的网络分析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引进到对经济行为的考察中,通过对厂商行为、产权制度选择、人口压力、劳动力转移、社会资本再生产方面的研究来分析社会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是对社会资本功效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我国社会学者李培林、边燕杰和李路路等。
他们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关系网络功能的角度展开,着重分析探讨社会资本对企业发展、产权制度选择和创新、职业与地位的获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问题(庄洁,2003)。
在建模方面,隋广军教授等人在《城市社区社会资本及其测量》一文中提出了测量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模型,开启了国内学者研究社会资本度量模型的新纪元。
这篇文章主要以社会资本总存量和子项存量的分解项来度量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子项存量包括个体内部社会资本、环境社会资本、个体利用社会资本的能力等方面,其中个体内部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社会网络、规则、信任这三个方面,社会网络则又包括组织内部网络、组织间网络、个人间网络、组织与个人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