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典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典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典文言
文完整版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典文言文作品以及完整的版本。

以下为每篇作品的简要介绍:
《论语·为政篇》
- 作者:孔子
- 内容:本篇为孔子言政治之道,包含对人民、君主、官员等角色的要求与责任。

《诗经·关雎》
- 作者:佚名
- 内容:本篇以婉约的笔调描述了古代爱情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爱与离别的情感。

《楚辞·离骚》
- 作者:屈原
- 内容:本篇是屈原表达自己离愁别绪的抒情之作,将自己的情感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融合在一起。

《史记·汉武帝本纪》
- 作者:司马迁
- 内容:本篇为史记中记录汉武帝治理国家的篇章,描述了他的才能、个人特点以及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红楼梦·贾宝玉初识林黛玉》
- 作者:曹雪芹
- 内容:本篇是《红楼梦》中的第五十二回,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相见的情景,展现了两人的性格特点与情感纠葛。

《鹿鼎记·韦小宝任职瑞州》
- 作者:金庸
- 内容:本篇为《鹿鼎记》中的一部分,描述了韦小宝在瑞州任职期间遇到的各种事件,展现了他的机智与智勇。

以上为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典文言文作品完整版,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上至九下课本必背古诗词曲汇总(共86首)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上至九下课本必背古诗词曲汇总(共86首)

一、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曲(共12首)(一)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14页1、观沧海作者:曹操【魏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63页5、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唐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唐代】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三)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140页9、《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宋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作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二、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曲(共14首)(一)第8课《木兰诗》41页1、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部编版新人教版7—9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部编版新人教版7—9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部编人教版古诗、词、文背诵篇目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词诵读:1.观沧海(东汉末·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诵读: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lián故园菊,应傍bàng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谭嗣同)中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三、课内古文背诵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1.XXX【汉】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XXXXXX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XXX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十二章【春秋末期】XXX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同伙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XXX,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个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XXX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XXX在其中矣。

”《子张》6.峨眉山月歌【唐】XXXXXX,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7.江南逢XXX【唐】XXXXXX宅里寻常见,XXX前几度闻。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与明月,。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 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 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 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七年级语文上册1、观沧海 曹操古诗文汇总一一《学而》7、(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年级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必背内容(人教版)包括以下几部分:
1. 课内古诗文背诵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3. 现代文背诵
《春》朱自清
4. 文言文背诵
《世说新语》二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论语》十二章
5. 附录中的诗文
《诫子书》诸葛亮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这些内容需要学生们重点掌握,在考试中常常出现,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默写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默写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默写汇总
一、《论语》十二章
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论语>十二章》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1、不亦乐乎:不是很愉快吗?
2、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3、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
4、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5、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6、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7、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
8、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9、逝者如斯: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篇目第4课观沧海作者:曹操【魏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作者: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刘义庆【宋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12课《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光.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第16课《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课外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唐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唐代】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20课《狼》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课外古诗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宋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作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