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粒度分类

合集下载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命名方案一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成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勘查中的火成岩岩石鉴定,也适用于地质教学和科学究。

2 术语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岩浆magma岩浆是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炽热熔融体,其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具有一定的粘度,并熔有挥发分。

2.2 火成岩igneous rock火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固结而成的岩石,又称岩浆岩(magma rock)。

2.3 火成岩volcanic rock火山岩是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岩石,既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又包括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潜火山岩。

2.4 侵入岩石intrusive rock是岩浆侵入地壳内冷凝而成的火成岩。

由于冷却速度较慢,常为结晶岩石。

侵入岩依其侵入地壳中的部位深浅,分为深成岩(>3km),浅成岩(1.5~3Km),和超浅成岩(0.5~1.5km)。

2.5 超基性岩ultrabasic rock火成岩的一个大类。

指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小于45%,同时(MgO),氧化铁到(FeO)等基性组分含量高的火成岩。

2.6 超镁铁质岩ultramafic rock指镁铁质矿物(以橄榄石、辉石为主)含量达90%以上的一类火成岩。

因此大多数超镁铁质岩就是超基性岩,反之亦然。

但也有例外,如辉石类单矿物岩,镁铁矿物在90%以上,但(SiO2)含量高于45%。

所以,它是超镁铁质岩,而不是超基性岩;又如单矿物斜长岩,是由钙的硅铝酸盐矿物组成,二氧化硅(SiO2)含量低于45%,属超基性岩,但不是超镁铁质岩。

2.7 基性岩basic rock基性岩是火成岩的一大类。

二氧化硅(SiO2)含量为45%~52%。

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基性斜长石,不含石英或石英含量极少。

色深,比重较大。

与超基性岩的主要区别除二氧化硅(SiO2)含量外,在矿物成分上含有相当数量的斜长石,而超基性岩则没有或有很少的斜长石。

岩石类型

岩石类型

沉积岩岩石类型1.洞穴角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 土褐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 含量60%。

其中石灰岩角砾 90%±,粒度 8cm-4cm。

石灰岩角砾灰色呈次棱角状,溶蚀后呈次园状,磨圆分选性较差。

石英角砾含量10%±,粒度4-2mm,白色,分选磨圆较差,次棱角状。

胶结物: 含量40%。

由钙质、铁质、泥质和更细的碎屑物质所胶结。

成因:分选性差,磨圆差,搬运距离较短或未经搬运快速堆积而成。

2.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60% ±。

石英含量 90-95%,粒度 10-6mm ,无色,磨圆好,分选中等,圆状、次圆状,岩屑5% :粒度3-5mm,灰色,分选磨圆较差。

胶结物:含量40% ±。

Si质、 Fe质、 Ca质胶结。

成因: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棱角被磨蚀成圆状、次圆状,长期搬运沉积而成。

3.铁质石英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紫红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物质:含量70%。

石英含量100%,粒度8-6mm 。

石英砾石分选差,磨圆较好。

紫红色,被铁质氧化。

呈圆状、次圆状。

胶结物:含量30%,Si质、铁质胶结。

成因:砾岩碎屑搬运距离较近,碎屑物快速堆积,分选差,磨圆较好。

4.燧石质砾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

燧石含量80%,粒度10-14mm,圆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磨圆较好。

石英含量20%,粒度10-12mm。

次圆状。

白色透明、玻璃光泽。

胶结物:含量30%,由硅质、铁质、胶结而成。

成因:分选较差,磨圆较好,搬运距离较远5.石英粗砂岩(陆源碎屑岩)新鲜面:灰白色或浅黄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物质:含量70%,以石英为主,含量85%±,粒度2-1mm。

石英圆状、次圆状,分选好。

其次长石含量10% ±,粒度1- 0.5mmm 。

长石有风化现象,分选磨圆较石英差一些。

碎屑岩粒级划分与粒度定名探讨

碎屑岩粒级划分与粒度定名探讨
规定,一般情况下,在砂粒级范围内按 1/4φ间隔分级、
粉砂粒级范围内按 1φ间隔分级,砾石粒级、泥粒级不用
细分。若含有砾石的样品做粒度分析,还需将砾石粒
级按 1/4φ间隔分级。另外,特殊评价要求的粒度分析,
比级数关系排列的,相邻的两个粒级的粒径大小,系后
者为前者之半,即比值为 2。
粒级标准的分类界限是一个几何系列,可以用φ单
位进行表示写成 D=2-φ,式中 D 为用毫米表示的粒
径。φ是指数,任何 D 值均有一个φ值相当值,负号的选
择是为了工作的便利,因大多数样品的主要粒级均在
1mm 以下,在φ值前加一个负号,可将大多数粒级的φ
[1-8]
基础,
同时也是判断油气储层岩性的重要手段
。它的
出了十进制粒级标准,我国石油行业以前主要采用此
粒级范围十分广阔,
从纳米级、
微米级、
毫米级至米级连
方法。目前,我国石油行业主要采用乌登—温特沃斯
续分布,要用一个合适的分类加以标定和描述十分不
分类法,用φ值表示,此分类法历史悠久,得到国际上,
易,为此,建立一个通用的粒级划分和分类定名标准尤
进,转换为φ值分类标准。1947 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级 ,粒 级 界 限 为 1mm、0.5mm、0.35mm、0.25mm、
* 收稿日期:2019-05-24
修回日期:
2019-05-24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大专项
“松辽盆地北部石油精细勘探技术完善与规模增储”
(编号:
2016E-1201)
粒级划分
十进制粒级划分
我国石油行业在以前广泛采用十进制划分,其主
A.Udden)又认为粒度与碎屑沉积物的搬运营力、搬运

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沉积岩岩石颗粒粒级分级表(资料来源中国地大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命名的一般原则(资料来源GB/T 17412.2─1998)1、沉积岩岩石的命名原则按:附加修饰词+基本名称2、沉积岩岩石基本名称的规定岩石中内源矿物量或陆源碎屑物量大于50%或能反映岩石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者,为确定岩石基本名称的依据。

3、次要矿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次要矿物量小于5%,不参与命名。

当具特殊地质意义时,以微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b)次要矿物量为5%及小于25%时,以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c)次要矿物量为25%至50%时,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4、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一种结构存在,即以该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

b)两种结构同时存在,按次者在前主者在后的顺序排列作为附加修饰词。

c)三种结构同时存在,则不一一列出,而予以总称作为附加修饰词,如内碎屑、不等晶、不等粒等。

5、成岩后生变化产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25%至5%时,称弱××化或弱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b)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50%至25%时,称××化或脱××化作用附加修饰词c)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为90%至50%时,称强××化或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d)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大于90%时,称极强××化极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沉积岩基本描述命名的顺序:名称(颜色-粒度-岩性)描述顺序:结构—构造—成分及分布规律—胶结物与胶结程度(包括致密成果)—特殊物质及分布规律(炭屑、黄铁矿、化石、印痕、结核、包体等)—岩层中其他岩性的夹层或透镜体(重点描述厚度、接触关系)—宏观描述:韵律层理、递变层理(正、反粒序层理)、波状层理、爬升波状层理、逆行沙波状层理、层理不明显、均一状层理、渐变层理、过渡层理、互层状层理、纹层理、平行状层理、水平状层理、交错层理(即斜层理,包括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波状层理—与下层的接触关系(突变、渐变)—突变接触面形态(平直、水平或倾斜(倾角)、参差状、穿插、互层等)。

岩石粒度分类

岩石粒度分类

一、沉积岩表1-1 沉积岩基本类型的划分表1-2 碎屑粒级划分表1-3 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表1-4 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表1-5 层厚划分表1-6 互层、夹层、条带二、岩浆岩表2-1 主要矿物及代号表2-2 岩浆岩的粒度划分表2-3 伟晶岩的粒度划分三、火山岩表3-1 火山碎屑类型与粒级划分表3-2 火山碎屑岩类岩石的分类1、火山碎屑岩是指含有大于75%火山碎屑的固结了的岩石。

没有固结的火山碎屑集合体,叫火山碎屑堆积物。

2、火山碎屑按粒级分为集块(岩块)、角砾、凝灰三级。

岩石命名均以全岩中相应粒级火山碎屑大于50%者作岩石基本名称。

例如火山碎屑岩中,集块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集块岩;角砾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火山角砾岩;凝灰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凝灰岩。

多粒级的火山碎屑岩,按少前多后的原则用复合术语来命名,例如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等。

3、当有两种火山碎屑组成时,应按少前多后的原则进行命名。

如玻屑晶屑凝灰岩。

晶屑岩屑凝灰岩等。

当玻屑、晶屑和岩屑三种火山碎屑含量相近且含量均大于20%时,称复屑凝灰岩。

4、命名时应尽量定出与熔岩相应的岩性,并用此岩性作基本名称的前缀。

例如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英安质火山弹集块岩,粗面质熔结凝灰岩等。

若火山碎屑物有两种以上岩性,数量都不少,可用术语“复成分”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复成分火山角砾岩、复成分岩屑凝灰岩等。

5、当异源碎屑较多而又需反映这一特点时,可用“异源”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异源火山角砾岩、异源岩屑凝灰岩等。

6、当火山碎屑主要由特定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火山弹、火山渣或浮岩组成时,可以火山弹、火山渣、浮岩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火山渣角砾岩、火山弹集块岩、浮岩角砾凝灰岩等。

7、当需反映特征的结构构造时,可将牲的结构构造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火山泥球凝灰岩、球泡熔结凝灰岩等。

8、如需反映特定的堆积条件,例如成层性,可在岩石基本名称之前加“层状”作前缀。

岩石风化程度及颗粒分类

岩石风化程度及颗粒分类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岩体类别岩石的粒度划分:一、侵入岩(1)结晶程度:显晶质、隐晶质。

(2)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以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为标准)巨粒:>10mm粗粒:10—5mm中粒:5—2mm细粒:2—0.2mm微粒:<0.2mm二、变质岩的粒度和层厚的规定:(1)粒度:粗粒变晶结构:>3mm中粒变晶结构:3—1mm细粒变晶结构:0.1—1mm显微状:<0.1mm(2)厚度:巨层:>100cm巨厚层:100—50cm厚层:50—10cm中厚层:10—5cm薄层:<5cm三、沉积岩砾岩:根据砾石(或角砾)大小分为:细砾岩:2—10mm中砾岩:10—50mm粗砾岩:50—100mm巨砾岩:100—1000mm块石砾石岩:>1000mm砂岩:粗粒:2—0.5mm中粒:0.5—0.25mm细粒:0.25—0.05mm粉砂:0.05—0.005mm粘土岩:<0.005mm沉积岩层理:根据层理的厚度大小,通常以下分类规定,单位厘米:块状:>200cm巨厚层状:100—200cm厚层状:50—100cm中层状:10—50cm薄层状:5—10cm页片(微层)状层理:1—5cm条带:0.5—1cm条纹:0.1—0.5cm纹层:<0.1cm花岗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泡。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遇盐酸冒泡。

岩石粒度分类

岩石粒度分类

岩石粒度分类
岩石粒度分类是根据岩石中颗粒粒度的大小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地质学领域的岩石研究。

根据国际标准,岩石粒度分类通
常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粉砂岩:粒径小于0.063毫米。

2. 砂岩:粒径在0.063毫米-2毫米之间。

3. 砾岩(包括砾石和卵石):粒径在2毫米-256毫米之间。

4. 枕状岩:粒径超过256毫米。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粒度分类,如粗砂岩、砂砾岩、细砾
岩等,它们都是基于以上粒度分类方法的衍生或细分。

对于不同的颗粒粒度,岩石的性质、形成过程和成因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岩石粒度分类对于理解岩石的性质和地质历史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三大岩石粒度划分--岩石学

三大岩石粒度划分--岩石学

一、沉积岩粒度划分1.砾(角砾)岩的一般特征:砾岩、角砾岩和沉积混杂岩合称为粗碎屑岩, 它是沉积岩中最粗的一类岩石,是母岩物理风化提供的最粗级碎屑而且一般搬运距离不远,故研究砾岩的成分可以有助于追溯物源。

由砾石(>2.0 mm)成分大于30%而组成的岩石称为粗碎屑岩。

按主要砾石大小划分巨砾岩(Boulder conglomerate ):主要砾石粒径超过250mm粗砾岩(Cobble conglomerate):主要砾石粒径250-50mm中砾岩(Pebble conglomerate):主要砾石粒径50-5mm细砾岩(Granule conglomerate):主要砾石粒径5-2mm2、砂岩陆源碎屑中, 0.05-2mm的碎屑颗粒含量达50%以上的岩石称为砂岩.砂岩类型主要砂粒粒径mm单位φ单位极粗砂岩 2.0—1.0 -1—0粗砂岩 1.0—0.5 0—1中砂岩0.5—0.25 1—2细砂岩0.25—0.10 2—3极细砂岩0.10—0.05 3—43、粉砂岩粉砂级陆源碎屑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称粉砂岩粒度0.05-0.01 0.01-0.005岩石类型粗粉砂岩细粉砂岩主要粒级粗粉砂级细粉砂级岩石类型石英粉砂岩长石粉砂岩石英:长石100∶0---- 75∶25-----0∶100岩石类型粉砂岩云母粉砂岩云母含量<5% >5%岩石类型粉砂岩含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含量0 5% 25% 50%4、泥级质点(主要指粘土矿物)含量超过50%的沉积岩称泥质岩。

二、变质岩粒度划分1、按主要变晶粒度,变晶结构分为绝对粒度:粗粒(coarse grained,>2mm)中粒(medium grained,2-1mm)细粒(fine grained,1-0.1mm)微粒(micrograined,<0.1mm2.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基本原则:变质岩岩相学分类是在Best(1982)和Raymond(1995)的分类基础上拟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沉积岩
表1-1 沉积岩基本类型的划分
表1-2 碎屑粒级划分
表1-3 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
表1-4 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
表1-5 层厚划分
表1-6 互层、夹层、条带
表 3-1 火山碎屑类型与粒级划分
表 3-2 火山碎屑岩类岩石的分类
1、火山碎屑岩是指含有大于75%火山碎屑的固结了的岩石。

没有固结的火山碎屑集合体,叫火山碎屑堆积物。

2、火山碎屑按粒级分为集块(岩块)、角砾、凝灰三级。

岩石命名均以全岩中相应粒级火山碎屑大于50%者作岩石基本名称。

例如火山碎屑岩中,集块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集块岩;角砾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火山角砾岩;凝灰级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者,称凝灰岩。

多粒级的火山碎屑岩,按少前多后的原则用复合术语来命名,例如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等。

3、当有两种火山碎屑组成时,应按少前多后的原则进行命名。

如玻屑晶屑凝灰岩。

晶屑岩屑凝灰岩等。

当玻屑、晶屑和岩屑三种火山碎屑含量相近且含量均大于20%时,称复屑凝灰岩。

4、命名时应尽量定出与熔岩相应的岩性,并用此岩性作基本名称的前缀。

例如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英安质火山弹集块岩,粗面质熔结凝灰岩等。

若火山碎屑物有两种以上岩性,数量都不少,可用术语“复成分”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复成分火山角砾岩、复成分岩屑凝灰岩等。

5、当异源碎屑较多而又需反映这一特点时,可用“异源”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异源火山角砾岩、异源岩屑凝灰岩等。

6、当火山碎屑主要由特定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火山弹、火山渣或浮岩组成时,可以火山弹、火山渣、浮岩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火山渣角砾岩、火山弹集块岩、浮岩角砾凝灰岩等。

7、当需反映特征的结构构造时,可将牲的结构构造作前缀进行命名。

如火山泥球凝灰岩、球泡熔结凝灰岩等。

8、如需反映特定的堆积条件,例如成层性,可在岩石基本名称之前加“层状”作前缀。

如层状玻屑凝灰岩、层状晶屑凝灰岩等。

9、如需反映产状时,也可在岩石基本名称之前加相应产状作前缀,如岩颈角砾岩、岩墙熔结凝灰岩等。

10、火山碎屑岩也可根据需要用其他合适的前缀加以修饰,例如空落凝灰岩、灰流凝灰岩、湖积凝灰岩、钙质沉凝灰岩、火山口集块岩等等。

也可用纯成因术语来代替,如底部涌流堆积岩,火山泥流凝灰岩等。

四、变质岩
表4-1 变晶结构按矿物粒度大小划分表
表4-2 矿物缩写代号
表4-3 碎裂岩类主要岩石类型
表4-4糜棱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
1、碎裂岩
(1)压碎角砾岩的命名按:角砾(原岩)成分+压碎角砾岩基本名称。

例如:安山质压碎角砾岩。

(2)碎裂岩的命名,当原岩性质可以确定时,命名按:次生结构+原岩名称。

例如:碎裂花岗岩。

(3)当原岩性质不能确定时,命名按:主要矿物成分(或原岩成分)+碎裂岩基本名称。

例如:花岗质碎斑岩,长英质碎粒岩。

2、糜棱岩
(1)糜棱岩化岩石的命名:次生结构+原岩名称。

例如:糜棱岩化花岗岩。

(2)糜棱岩的命名:主要矿物或矿物组合(或原岩性质)+糜棱岩基本名称。

例如:花岗质初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

(3)千糜岩的命名:新生矿物或矿物组合+千糜岩。

例如:绢云千糜岩。

表4-4角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
(1)云母角岩和长英角岩的命名按: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基本名称。

例如:红柱云母角岩,矽线长英角岩。

(2)钙硅角岩、基性角岩和镁质角岩的命名按:特征变质矿物+次要矿物+主要矿物+角岩。

例如:石榴符山角岩,斜长透辉角岩,紫苏镁橄角岩。

表4-5矽卡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
(1)矽卡岩类岩石的命名按:次要矿物+主要矿物+矽卡岩。

例如:透辉石榴矽卡岩,尖晶镁橄矽卡岩。

(2)矽卡岩经后期热液交代作用,原石榴石、透辉石等矿物,被透闪石、阳起石、帘石类、斧石、硅硼钙石、绿泥石、方解石以及某些金属矿物交代,形成复杂矽卡岩和含矿矽卡岩。

例如:绿帘石榴矽卡岩,磁铁透辉矽卡岩。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