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抗震规程
甘肃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设计措施20110831

甘肃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措施暂行规定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2011年08月目录前言一、适用范围二、设计原则三、总体设计四、抗震验算五、构造措施附录A 房屋宽度计算方法附录B 基础底面零应力区简化计算方法前言本暂行规定由“甘肃省抗震防灾协会”组织,“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和“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整体刚度、抗倾覆能力、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由于近年来我省高度接近100米的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日趋增多,房屋高宽比较大(即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2010高规”】限值大于1但不大于2者),各院设计人员因无相应的设计依据,采用的计算分析方法及措施差异较大;审查人员由于缺乏统一的审查标准,也难以进行定量判断。
鉴于此,甘肃省抗震防灾协会于2009年9月22日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高宽比超限抗震措施暂行规定”编制组。
编制组依据国家和甘肃省有关规范、规程及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通过对十二个高宽比较大的实际工程的多种计算结果分析,注重概念设计并结合兰州市近两年来针对高宽比较大的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及审查经验和工程实践,经多次研究讨论和征求意见,编制完成了“甘肃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措施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的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较全面、合理且便于操作,可指导甘肃省高宽比较大的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超限工程的超限审查和工程设计。
本《暂行规定》由“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负责解释。
请各设计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能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到“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以便进一步研究并补充完善。
主编单位: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人:金建民张举涛黄锐杨忠平审查人:火宏莫庸冯文章王尔昌贺友双吕元光金德保冯立平陈斌钱元灵师杰孙崇绍一、适用范围本暂行规定适用于甘肃省抗震烈度为6度、7度、8度,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高宽比超限(即比“2010高规”限值大于1但不大于2者)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1、A级高度的全落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2、结构为平面、竖向基本规则的非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注:房屋高宽比计算方法见附录A。
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22)

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22)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7.29•【字号】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1号•【施行日期】2022.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1号)《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2年7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公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7月29日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07年9月27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22年7月29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第三章地震小区划和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第四章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第五章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根据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场地条件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本条例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修订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前言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3条。
2.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2条,其中有强制性条文1条。
3. 强制性条文15条。
原有条文的文字调整6条,主要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1条;新增涉及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专门的施工要求8条。
4. 其他修改8~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
本报批稿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3.1.1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3.1.2 (删除)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
[修订说明]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规范2001年版3.1.1条~3.1.3条的内容已经由分类标准GB50223予以规定,本次修订可直接引用,不再重复规定。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甘肃建筑抗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甘肃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第二组:古浪。
2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
第二组:天水(秦州、麦积),礼县,西和;
第三组:白银(平川区)。
3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二组:菪昌,肃北,陇南,成县,徽县,康县,文县;
第三组:兰州(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武威,永登,天祝,景泰,靖远,陇西,武山,秦安,清水,甘谷,漳县,会宁,静宁,庄浪,张家川,通渭,华亭,两当,舟曲。
4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二组:康乐,嘉峪关,玉门,酒泉,高台,临泽,肃南;
第三组:白银(白银区),兰州(红古区),永靖,岷县,东乡,和政,广河,临潭,卓尼,迭部,临洮,渭源,皋兰,崇信,榆中,定西,金昌,阿克塞,民乐,永昌,平凉。
5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二组:张掖,合作,玛曲,金塔;
第三组:敦煌,瓜洲,山丹,临夏,临夏县,夏河,碌曲,泾川,灵台,民勤,镇原,环县,积石山。
6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三组:华池,正宁,庆阳,合水,宁县,西峰。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121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1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0ecda53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e.png)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12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切实增强我省建设工程抵御地震灾害能力,有效保障全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地震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程度大、难以预测等特点。
我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汶川特大地震的教训及芦山地震灾情再次表明,地震对建(构)筑物的破坏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首要原因。
认真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抗震防灾措施,是实现科学减灾、有效减灾的重要手段。
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稳步提高我省各类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我省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的顺利推进。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二、认真做好建设工程选址、规划的抗震防灾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本地区活动断裂、软土、易液化土层分布等抗震不利地段和崩塌、滑坡、滚石、陷落等地震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将调查成果及时运用到工程建设规划和选址中。
甘肃省抗震规程

甘肃省抗震规程1 总则1.0.1为适应甘肃省高烈度地震区多、活动断层分布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厚度黄土分布广、危险地段及不利地段多的地区特点,更好地贯彻执行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行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高规》)的原则精神,结合甘肃省场地特点、工程实践、设计经验及近年科学研究成果,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分类乙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7度(0.10g、0.15g)、8度(0.20g、0.30g)、9度(0.40g)的甘肃省各市、州、县、区的多高层钢筋砼结构及钢-砼混合结构、中等跨度钢屋盖结构、多低层砖砌体结构的民用建筑房屋的抗震设计。
1.0.3甘肃省各市、州、县、区民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现行《抗规》、《高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以下简称《砼规》)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本规程条文系上述前二标准有关抗震条文的补充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活动断层Active fault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晚第四纪指距今10~12万年以来的时段)。
2.1.2全新世断层Holocene fault距今10 000年以来在地表或近地表发生过位移的活动断层。
2.1.3晚更新世断层Late Pleistocene fault距今1万年~12万年期间在地表或近地表发生过位移、断错了晚更新世地层或地质、地貌单元的活动断层。
2.1.4第四纪早中期断层Early and middle Quaternary fault断错早中更新世地层或地质、地貌单元,但被全新统至上更新统覆盖的断层。
2.1.5隐伏断层Buried fault平原或盆地区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在地表没有醒目迹线的活动断层。
2.1.6活动断层避让Safety zone away from active fault指避开能够直接产生地表破裂的未来同震错动面或滑动面。
甘肃抗震设防标准

甘肃的抗震设防标准如下:
按照国家和本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有关规定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不低于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的要求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建设工程应当避开地震危险地段和活动断层。
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采取符合建设工程使用功能要求和适应地震效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核电站、核设施,大中型水库大坝,大型发电工程等建设管理单位,应当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或者预警处置设施。
(完整word版)甘肃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设计措施20110831

甘肃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措施暂行规定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2011年08月目录前言一、适用范围二、设计原则三、总体设计四、抗震验算五、构造措施附录A 房屋宽度计算方法附录B 基础底面零应力区简化计算方法前言本暂行规定由“甘肃省抗震防灾协会”组织,“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和“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整体刚度、抗倾覆能力、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由于近年来我省高度接近100米的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日趋增多,房屋高宽比较大(即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2010高规”】限值大于1但不大于2者),各院设计人员因无相应的设计依据,采用的计算分析方法及措施差异较大;审查人员由于缺乏统一的审查标准,也难以进行定量判断。
鉴于此,甘肃省抗震防灾协会于2009年9月22日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高宽比超限抗震措施暂行规定”编制组。
编制组依据国家和甘肃省有关规范、规程及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通过对十二个高宽比较大的实际工程的多种计算结果分析,注重概念设计并结合兰州市近两年来针对高宽比较大的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及审查经验和工程实践,经多次研究讨论和征求意见,编制完成了“甘肃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超限抗震措施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的抗震验算及构造措施较全面、合理且便于操作,可指导甘肃省高宽比较大的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超限工程的超限审查和工程设计。
本《暂行规定》由“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负责解释。
请各设计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能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到“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以便进一步研究并补充完善。
主编单位:甘肃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人:金建民张举涛黄锐杨忠平审查人:火宏莫庸冯文章王尔昌贺友双吕元光金德保冯立平陈斌钱元灵师杰孙崇绍一、适用范围本暂行规定适用于甘肃省抗震烈度为6度、7度、8度,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高宽比超限(即比“2010高规”限值大于1但不大于2者)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1、A级高度的全落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2、结构为平面、竖向基本规则的非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注:房屋高宽比计算方法见附录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前言 (4)1 总则 (6)2 术语和符号 (7)术语 (7)符号 (9)3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10)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及设防目标 (10)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地震动参数 (11)规划设计 (12)建筑抗震设计 (20)抗倒塌及抗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26)抗震设计方法选择及性能抗震设计 (27)结构选型 (31)4 场地、勘察、地基和基础 (33)场地 (33)勘察 (37)地基 (38)基础设计 (45)5 结构抗震计算分析 (55)一般规定 (55)计算简图处理 (57)计算参数 (60)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63)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66)结构抗震等级 (66)框架结构设计 (69)剪力墙结构设计 (79)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86)筒体结构设计 (87)井字梁楼盖设计 (91)短柱、跨层柱和单边梁的设计 (94)混凝土结构上钢结构加层加固设计 (97)7 复杂小高层及复杂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98)一般规定 (98)托柱局部转换结构 (98)连体结构 (101)错层结构 (104)竖向体型收进及悬挑结构 (105)8 多层砖砌体结构 (108)基本要求 (108)抗震验算 (108)抗震构造措施 (109)9 中等跨度钢屋盖结构 (111)一般规定 (111)结构体系 (111)结构计算与基本参数选择 (112)构造措施 (113)支撑设计 (114)10 中小型剧院结构 (116)一般规定 (116)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 (116)结构计算 (118)抗震构造措施 (120)11 门式刚架轻钢结构 (123)一般规定 (123)材料选用与结构计算 (123)支撑设置 (124)构造要求 (125)其它 (126)12 村镇农宅结构 (127)一般规定 (127)地基基础 (127)结构选型 (128)平立面布置 (128)抗震构造措施 (128)13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29)隔震部分 (129)隔震房屋设计要点 (130)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134)附录A 甘肃省乡(镇)设计地震分组 (136)附录 B 甘肃省活动断层与村镇位置关系表 (151)附录 C 甘肃省地震动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163)附录 D 甘肃省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167)附录 E 兰州、天水、嘉峪关市区场地区划图 (171)附录F 甘肃、兰州、天水、嘉峪关活动断层分布图 (174)附录G 兰州、天水、庆阳、黄土地震滑坡、黄土震陷、黄土液化势区划图 (178)前言本规程根据甘肃省建设厅“关于下达《2009年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甘建标[2009]137号文)、“关于下达《2010年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甘建标[2010]162号文)”及甘肃省建设厅“关于委托编制《甘肃省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的通知(2009年11月10日)”精神,由甘肃省抗震办公室委托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主编,邀请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及有关勘察设计单位参编,参照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结合《兰州市区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37-2006、《甘肃省陇南、甘南灾区震后恢复重建建筑抗震技术规程》(DB62/T25-3039-2008)以及甘肃省地区持点及建筑结构的工程实践和设计经验补充编制而成。
本规程共分13章7个附录。
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符号、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场地、勘察、地基和基础、结构抗震计算分析、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复杂小高层及复杂多层钢筋混凝结构、多层砖砌体结构、中等跨度钢屋盖结构、中小型剧院结构、门式刚架轻钢结构、村镇农宅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附录中大附图共33张,大表12张。
本规程编制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不重复新发布的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章节和条文,但结合我省省情,补充和细化了国标有关章节和条文的内容;二是突出了甘肃特色,增加了符合我省省情的章节和条文。
本规程主要有以下补充和改进:1、针对我省高烈度区多、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灾重的特点,首次公布了近年来我省地震研究的主要成果: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兰州、天水、嘉峪关市区场地区划图;我省及兰州、天水、嘉峪关活动断层分布图;兰州、天水、庆阳黄土地震滑坡、黄土震陷、饱和黄土液化势区划图;省活动断层与村镇位置关系表;共大图33张、大表12张。
2、补充了我省比国标要求稍高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及国标《抗规》未予明确的钢砼、钢-砼混合结构、钢结构乙类建筑的结构抗震等级。
3、突出了结构地震倒塌及抗地震连续倒塌的设计原则,明确了抗震设计重点应由“小震不坏”转变为“大震不倒”。
4、补充了规划抗震设计及建筑抗震设计内容,纠正了规划设计与场址选择脱节、建筑设计与高层建筑体型特别不规则及严重不规则脱节的现象。
5、多高层钢筋砼剪力墙结构补充了短肢剪力墙较多剪力墙结构的划分界限、钢板剪力墙抗震设计要点、钢骨砼剪力墙抗震设计要点、多连梁设计要点。
高层筒体结构补充了钢-砼混合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及高连梁设计要点。
6、总结了我省的工程实践经验,补充了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少墙框架结构顶铰框排架结构、井字梁楼屋盖结构、短柱及跨层柱、单边梁结构、钢砼结构上加层钢结构、框架结构楼梯间等。
7、根据我省中小型工程较多的情况,补充了复杂小高层结构、中等跨度钢屋盖结构、中小型剧院结构、多层砖砌体结构等的抗震设计要求。
8、充实了我省多年来的两项主要研究的抗震设计课题:一为中小型剧院钢砼复杂结构的抗震设计;二为考虑震陷和液化的自重湿陷性黄土上大直径砼灌柱桩基桩的抗震计算及设计。
9、补充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和填土地基的岩土地基处理(抗震部分);明确了非饱和黄土震陷分级及饱和黄土液化分级中的建筑分类。
10、明确了村镇住宅主要采用砖混结构、砖木结构,不得采用土石结构的政策性措施。
11、系统总结了我省隔震设计研究和实践的经验。
本规程主编单位: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建设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水市勘察设计院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要起草人:(后补)主要审查人:(后补)1 总则为适应甘肃省高烈度地震区多、活动断层分布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厚度黄土分布广、危险地段及不利地段多的地区特点,更好地贯彻执行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行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高规》)的原则精神,结合甘肃省场地特点、工程实践、设计经验及近年科学研究成果,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分类乙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的甘肃省各市、州、县、区的多高层钢筋砼结构及钢-砼混合结构、中等跨度钢屋盖结构、多低层砖砌体结构的民用建筑房屋的抗震设计。
甘肃省各市、州、县、区民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现行《抗规》、《高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以下简称《砼规》)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本规程条文系上述前二标准有关抗震条文的补充规定。
2 术语和符号术语活动断层Active fault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晚第四纪指距今10~12万年以来的时段)。
全新世断层Holocene fault距今10 000年以来在地表或近地表发生过位移的活动断层。
晚更新世断层Late Pleistocene fault距今1万年~12万年期间在地表或近地表发生过位移、断错了晚更新世地层或地质、地貌单元的活动断层。
第四纪早中期断层Early and middle Quaternary fault断错早中更新世地层或地质、地貌单元,但被全新统至上更新统覆盖的断层。
隐伏断层Buried fault平原或盆地区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在地表没有醒目迹线的活动断层。
活动断层避让Safety zone away from active fault指避开能够直接产生地表破裂的未来同震错动面或滑动面。
确定避让带宽度的原则是有效避开活断层同震错动对地面建筑物的直接破坏,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
黄土地震滑坡 Loess seismic landslide由于地震作用直接诱发的黄土滑坡。
非饱和黄土震陷 Unsaturated loess seismic subsidence在地震作用下非饱和黄土结构遭受破坏而突然产生的附加残余变形。
在宏观上表现为场地沉降、破碎、裂缝或者斜坡的台阶式沉降。
饱和黄土地震液化 Saturated loess seismic liquefaction饱和黄土在振动作用下,动孔隙水压力因消散缓慢而上升,从而使有效应力降低,抗剪强度减小甚至丧失,最后黄土土层发生显著的残余变形,在缓斜坡或斜坡地区可能引发液化层上覆土体的侧向流滑或泥流。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指深度用常规地基处理方法不能处理的,厚度达到15m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层。
所谓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Heavily thick collapsible loessHolocene fault全新世活动断层Q4距今万年以来在地表或近地表发生过位移的活动断层。
全新世活动断层Q也即指4《抗规》第4.1.7条的发震断裂。
地震连续倒塌 Earthquake continuous collapse抗震作用下,结构某一个构件或某幢楼倒塌,造成其他构件倒塌或邻近其他楼倒塌者。
性能抗震设计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的抗震设计方法;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态目标;抗震设计中更强调实施性态目标的深入分析和论证。
少墙框架结构 Few wall frame structure当纯框架结构不能满足多遇地震下层间位移角变形限值要求时,在框架结构中纵横向布置少量剪力墙,使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少量墙的框架结构中框架底部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为少墙框架结构。
宽扁梁框架结构 Wide-flat beam frame structure当框架结构中梁截面宽度大于梁高且大于垂直梁轴方向的柱宽时,为宽扁梁框架结构。
托柱转换 Column transfer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因形成大空间需要抽柱后,上部不落地柱由特意加强的十字交叉宽梁托换,形成局部框支结构,为托柱转换。
斜撑转换 Inclined bracing transfer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顶部缩进或外凸后形成不落地柱,由下层增设的斜撑托换(斜柱)将垂直力传入下层梁柱节点上者,为斜撑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