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统计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研究--以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为例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研究--以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为例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研究--以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为例付群;肖淑红;王萍萍;刘彦【摘要】Using the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literature search,and expert interviews,this research defines and classifies sport industr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Beijing, and summarizes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in Beijing is rapid and has begun to take shape,but the overall size is small,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the level of labor productivity is low,and the developmentof the industry is not stable. The research predicts that in the future the overall scale of sports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expand,its structure will keep improving,employees will continue to grow in number,and the labor productivity will steadily improv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may be a valuabl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industry of Beijing and even throughout the country.%采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产业进行概念界定和合理分类,对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统计描述,对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新兴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新兴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新兴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2)1.2.1 研究目的 (2)1.2.2 研究方法 (2)第二章新兴体育产业概述 (3)2.1 新兴体育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3)2.2 新兴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 (3)2.3 新兴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 (4)第三章新兴体育产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4)3.1 市场规模分析 (4)3.2 增长趋势分析 (4)3.3 市场潜力评估 (5)第四章新兴体育产业结构分析 (5)4.1 产业结构现状 (5)4.2 产业链分析 (6)4.3 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6)第五章新兴体育产业竞争格局 (6)5.1 市场竞争现状 (6)5.2 竞争对手分析 (7)5.3 市场竞争策略 (7)第六章新兴体育产业技术创新 (7)6.1 技术创新现状 (8)6.2 技术创新趋势 (8)6.3 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8)第七章新兴体育产业政策与法规 (9)7.1 政策环境分析 (9)7.2 法规体系构建 (9)7.3 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10)第八章新兴体育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10)8.1 市场需求分析 (10)8.2 市场细分与拓展 (11)8.3 市场前景预测 (11)第九章新兴体育产业投资与融资 (12)9.1 投资现状分析 (12)9.2 融资渠道与策略 (12)9.3 投资风险与收益评估 (13)第十章新兴体育产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13)10.1 产业发展策略 (13)10.1.1 坚持创新发展 (13)10.1.2 拓展市场需求 (14)10.1.3 促进产业融合 (14)10.2 企业发展战略 (14)10.2.1 建立核心竞争力 (14)10.2.2 实施差异化战略 (14)10.2.3 建立健全产业链 (14)10.3 产业协同发展 (14)10.3.1 建立产业协同机制 (14)10.3.2 加强区域合作 (14)10.3.3 深化国际合作 (15)10.4 政策建议与实施措施 (15)10.4.1 完善政策体系 (15)10.4.2 加大财政支持 (15)10.4.3 优化市场环境 (1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体育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体育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体育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目前,体育俱乐部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为社会提供全面的体育服务,又能够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主要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体育俱乐部行业作一分析。

一、市场规模体育俱乐部行业的市场规模是巨大的。

按照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拥有逾2.5亿的人口参与体育活动,其中普及率约20%左右,因此市场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

同时,自从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以来,众多国际和国内体育大赛相继举行,促进了全球体育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受益于其中。

据中国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到583.56亿元,同比增长18.3%。

其中,足球、篮球等热门体育项目的销售规模占据了体育彩票总销售额的大部分。

此外,在国内众多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文化中心陆续开业,以此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二、主要发展趋势1.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体育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也日益意识到这一点,成功的PPTV体育和腾讯体育就是很好的例子。

多媒体、大数据、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体育营销与传播,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体育电竞的快速发展。

电子竞技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2018年,全年电子竞技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约1000亿元。

而根据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5.31亿元,未来几年的市场增长潜力也非常巨大。

3. 体育品牌的全球化,随着中国体育的发展,国内的一些体育俱乐部走出国门,开展越来越多的赛事活动。

例如,南山集团拥有的深圳国际马拉松赛、恒大集团拥有的亚洲足球俱乐部锦标赛,都是中国体育品牌在全球范围崭露头角的典型案例。

4. 体育旅游市场潜力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追求,而体育运动越来越被大家所青睐。

加之我国举办体育赛事越来越多,推动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体育俱乐部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

体育产业统计报告

体育产业统计报告

体育产业统计报告1. 引言体育产业是指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体育赛事、体育器材制造、体育媒体传播等方面。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对社会的健康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体育产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状况和趋势。

2. 体育产业规模体育产业的规模是衡量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球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X万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体育赛事和比赛组织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总产值的X%。

体育器材制造和销售占比为X%,体育媒体传播占比为X%。

3. 体育产业发展趋势3.1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随着体育市场的不断扩大,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体育赛事合作,通过赞助和广告等方式进行品牌推广。

赛事组织方也通过增加门票收入和转播权收入等方式实现盈利。

未来,体育赛事的商业化程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体育器材的创新与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体育器材的创新与升级也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新材料的应用和技术的突破使得体育器材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运动员和消费者对于更好体验的需求。

3.3 体育媒体的多元化与传统的体育媒体相比,新兴媒体的发展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体育内容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同时,在线直播等新技术也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和商机。

4. 体育产业的挑战与机遇4.1 挑战体育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政策差异、赛事安全和环境问题等。

此外,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受制于经济的波动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4.2 机遇然而,体育产业也充满了机遇。

随着全球体育爱好者的增加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体育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5. 总结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经济领域,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

体育赛事的商业化、体育器材的创新与升级以及体育媒体的多元化发展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体育产业市场占有率分析报告

体育产业市场占有率分析报告

体育产业市场占有率分析报告1.引言体育产业是指涉及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体育健康等方面的商业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产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体育产业市场占有率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市场的情况。

2.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体育用品、赛事组织、体育媒体、体育培训等多个子领域。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

其中,体育用品和装备市场约占总市场规模的40%,体育媒体和赛事市场占比约为30%,体育培训占比约为20%。

3.体育用品市场占有率分析体育用品市场是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体育用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品牌有耐克、阿迪达斯、安德玛等。

这些品牌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其中,耐克在市场中占据了约30%的份额,阿迪达斯占有25%,安德玛占有15%。

其他品牌则分布在剩余的市场份额中。

4.赛事组织市场占有率分析赛事组织是体育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吸引观众和赞助商的关键。

在全球范围内,国际奥委会、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等组织主导着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

这些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也有自己的体育赛事组织,如NBA、英超等。

这些组织在本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5.体育媒体市场占有率分析体育媒体是将体育赛事内容传递给观众的重要媒介渠道。

目前,体育媒体主要以电视、互联网和移动平台为主要载体。

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媒体公司有ESPN、FOX Sports等。

这些公司通过与体育组织的合作和独家转播权的获取,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由于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普及,新兴的体育直播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并逐渐分得一杯羹。

6.体育培训市场占有率分析体育培训市场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子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体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并有需求接受专业的培训。

昌平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昌平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昌平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昌平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人民体质、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推动城市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昌平作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城区,其体育产业的发展与昌平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昌平体育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昌平区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等。

研究团队首先实地参观了昌平区内的体育场馆、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体育产业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还通过发放问卷和收集相关数据,对昌平区体育产业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三、昌平体育产业现状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体育设施丰富多样:昌平区目前已经建设了大量体育场馆、健身中心、运动公园等体育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体育产业链条完善:昌平区的体育产业链条相对较为完善,涵盖了体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体育赛事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产业体系。

3.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大:昌平区的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较高,居民对体育产业的消费需求较强,为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4.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昌平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一些区域的体育设施建设滞后,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需要加大投资力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体育设施建设不足:尽管昌平区的体育设施较多,但某些区域的设施水平较低,需要加大对这些区域的设施建设力度。

2.体育培训与教练队伍不足: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增加,昌平区的体育培训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目前培训机构和专业教练队伍相对不足,需要加强培训机构和教练队伍的建设。

3.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不足:昌平区素有“绿色生态旅游区”之称,但目前体育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程度较低,可在昌平区建设体育旅游品牌,增加旅游的吸引力。

体育产业年度总结(3篇)

体育产业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在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年里,我国体育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2023年我国体育产业年度总结。

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3年,国家层面继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体育产业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以下为部分重点政策:1. 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 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体育消费水平。

3.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措施,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如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

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以下为2023年体育市场需求的几个特点:1. 全民健身市场蓬勃发展。

各地纷纷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健身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

2. 体育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各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推出了一系列体育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元。

3. 体育用品市场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体育用品品质和品牌意识的提高,体育用品市场呈现出高端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体育用品市场规模达到6000亿元。

三、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推动体育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2023年,我国体育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1.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体育产业的全球市场增长报告

体育产业的全球市场增长报告

体育产业的全球市场增长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对体育产业的全球市场增长情况进行报告。

一、体育产业市场概况体育产业包括专业体育比赛、体育设备制造、体育媒体传播、体育培训和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市场扩张。

二、体育产业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全球体育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据市场调研机构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7万亿美元。

三、体育比赛市场增长体育比赛是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专业运动联盟和体育组织的兴起,以及体育比赛的商业化运作,推动了比赛市场的增长。

尤其是足球、篮球、棒球和橄榄球等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参与。

四、体育设备制造市场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锻炼的重视,体育器械和设备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和使用健身器材、运动鞋服等产品。

同时,体育设备制造商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

五、体育媒体传播市场增长体育赛事的传播和转播是体育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电视转播、网络直播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技术手段的发展,为体育赛事的观看和传播提供了更多便利。

体育媒体传播市场的增长,也带动了体育广告和赞助市场的发展。

六、体育培训市场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体育知识的追求,体育培训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各类体育培训课程,如健身教练培训、青少年体育培训等。

同时,体育培训机构也在不断壮大和改进,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七、体育旅游市场增长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形式,正越来越受到全球游客的青睐。

足球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赛事的举办,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参观和观赛。

同时,各种运动度假和体育旅游产品的推出,也为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八、体育产业发展趋势1. 科技融合:体育和科技的结合将推动体育产业实现创新和发展,如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培训中的应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统计报告“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既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经营、体育中介信息等行业,也包括和体育运动相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的生产、销售等。

现代社会,体育产业已成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

特别是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体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紧密而不可分割。

体育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潜力十分广阔。

为了解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体育产业调查的部署,市统计局和市体育局2001 年共同开展了北京市体育产业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对体育健身业、竞技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以及体育中介组织进行了全面调查,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的数据由相关统计年报数据取得,初步摸清了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市落实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精神,使首都体育产业迅速发展。

体育本体产业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包括体育设施的开发、体育技术资源的运用在内的各类体育经营活动蓬勃发展;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以体育彩票为主要形式的社会集资促进了公益性体育设施的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1、“花钱买健康” 在市民中渐成时尚体育产业是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观看比赛,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需要的过程。

近年来,我市通过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向社会开放更多的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增加健身娱乐项目,有效促进了大众体育消费,推动了健身娱乐市场的蓬勃发展。

这些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项目以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和足球居多,大部分单位实行了分时段收费和月票、年票及会员制等多种收费形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

据统计,2001 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文教体育用品及服务消费达1429.15 元,其中用于文体活动费用的支出增长最快,人均支出145.13 元,比2000 年增长14.3% 。

据统计,近3 年全市居民的文体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11%,快于居民消费总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

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多层次、多形式的需求为体育健身市场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体育场馆调查资料看,体育场馆的80 %的消费者一次消费在50-100 元。

随着市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增大和体育场馆对外经营开发力度的加大,场馆的收入构成也逐渐发生变化,大部分场馆以经营性收入为主, 各种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80% 左右,经费自给能力明显增强。

体育场馆仍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从核算形式看,或是全额拨款单位、或是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仍需国家扶持和资助。

2、形成了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的体育健身企业到2001 年底,全市有独立核算的体育健身企业近200 家,从业人员1.1万人,比2000 年增长12.2% ;拥有固定资产18.2 亿元,比2000 年增长26.4% ;营业收入5 亿元,比2000 年增长16.3% ;上缴税金0.5 亿元,比2000 年增长19.1% 。

形成了一批经营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体育健身经营单位(具体情况见下表)。

2001 年按体育营业收入排序前十名体育健身企业名单单位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单位名称-营业收入(万元)北京颐方体育娱乐公司- 1590- 北京乡村高尔夫球俱乐部- 951北京浩沙健身俱乐部- 1336 -北京康乐宫有限公司- 849北京东方天星华普休闲健身有限公司- 1311- 北京英特康乐城-848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 1287 -北京大运河俱乐部-658北京高尔夫球俱乐部- 1149 -北京马坡垂钓宫-550同时,在全市宾馆、饭店等经营单位中附设大量体育健身场馆和设施,如保龄球馆、台球厅、游泳馆、棋牌室、网球场(馆)等。

据典型调查统计,平均每一宾馆、饭店拥有健身场地3013 平方米,拥有体育健身专业管理人员14 人,宾馆、饭店体育设施(项目)经营收入占宾馆、饭店总营业收入的9.5% 左右。

据此推算,全市宾馆、饭店中拥有体育娱乐专业管理人员12600 人,体育健身设施(项目)经营收入约17 亿元左右。

3、体育经营内容拓宽,主体开发能力增强体育俱乐部运用市场机制,逐渐与国际接轨,形成竞争机制,促使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市形成了中信国安甲A 足球俱乐部、北京首钢男子蓝球俱乐部、北京城建女子足球俱乐部等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

2001 年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经营收入达1287 万元。

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参与体育产业越来越多,近年首钢集团的体育产业已成为首钢非钢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88 年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出资的篮球队就是首钢与原北京市体委共同组建的北京首钢篮球队。

如今,北京首钢男篮已是一支知名的甲级队。

1995 年首钢篮球俱乐部挂牌,很快俱乐部取得了经营开发权,成立了下属的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体育用品,首钢篮球开始步入职业化的轨道。

并建成了首钢篮球中心和国内第一个篮球展示厅,建筑面积达2.5 万平方米。

2001 年首钢还成功承担了北京第二十一届大运会主场火炬的制作和十五辆彩车钢结构件的制作。

4、体育彩票销售快速增长体育彩票发行是筹措体育经费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国从1994 年开始发行体育彩票,从1995 年开始发售体育彩票,除1996 年停售一年外,每年销售额均呈现递增态势,特别是2000 年我市发售体育彩票增势强劲,体育彩票销售额达4.4 亿元,是1999 年的7.3 倍;2001 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5 亿元,又是2000 年的3.4 倍。

体育彩票销售额由1999 年在全国各省市区排名第6 位上升到2001 年第3 位,全市拥有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900 个,提供就业岗位4000 个,为体育事业筹集公益金4.5 亿元,在全市大部分居民社区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材,方便了居民体育健身,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体育彩票销售具体情况见下表)。

北京市销售体育彩票情况表单位:万元年份- 彩票销售额-提取公益金1995 年- 300- 901997年- 960- 2881998年-2400- 7201999年-6000- 18002000年- 44000 - 132002001年- 150000 - 450005、体育用品销售增长较快我市体育用品的销售既有体育用品专营商店,也广泛分布在大、中、小型百货商场(店)中。

据统计,2001 年全市体育用品专营店体育娱乐商品销售额达7.9 亿元,形成了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北京利生体育商厦等经营规模较大的单位。

同时,我市大量商场(店)也设有专门经营体育用品的部门或柜台。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居民体育投入逐年增大,体育健身器材逐渐步入家庭,在商场中体育用品销售额年增长速度快于商场总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以北京翠薇大厦为例,2000 年商场商品销售额比1999 年增长17.2% ,而体育用品销售额增长46.2% ;2001 年商场商品销售额比2000 年增长11.3%,而体育用品销售额增长29.1% ;在商场中体育用品销售额占商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例也逐年提高,1999 年为2.57% ,2000 年3.23% ,2001 年3.75% 。

据对部分商场(店)体育用品经营情况的典型调查,从事体育用品(包括体育健身器材和运动服装)销售人员约占整个商场人员的4% ,体育用品销售额约占商场商品销售总额的3%。

据此推算,2001 年全市商业从业人员中约有专门从事体育用品销售人员2 万人,体育用品销售额47.8 亿元,加上体育用品专营店销售额,全市体育用品销售额达55.7 亿元左右。

综合以上各类体育产业经营活动情况,2001 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情况为:从业人员5.6 万人,经营收入106.4 亿元,实现增加值约为45.5 亿元,占全市GDP 的1.6% ,具体情况见下表:全市体育产业经营情况表单位:人、亿元- 从业人员- 经营收入- 增加值合计- 56209 - 106.4 - 45.5公共体育事业- 6910 - 9.5 - 4.6体育娱乐业- 23433 - 23.0 - 10.4其中:独立核算- 10833 - 5.0- 2.1体育彩票销售- 4000 - 15.0 - 9.7体育用品制造业-1866- 3.2 - 1.0体育用品销售业- 20000 - 55.7 - 19.8二、体育产业存在的不足我市体育产业虽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1、体育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占有率低据调查在我市大中型商场销售的体育健身产品中,绝大多数来自广东、福建、江苏以及东南亚、韩国等,北京产品竞争力较低, 所占份额微乎其微。

从我市体育健身产品生产情况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1999 年我市体育健身产品产值达4.6 亿元,2001 年只有3.2亿元;从事体育用品生产的工业企业由1999 年的77 个减少到2000 年42 个。

体育产业不只是体育器材、设备等生产和销售,还包括体育表演、设施建设、设施经营等。

从国外知名企业看,精明的阿迪达斯和耐克等世界体育产业的领头羊在中国大批量下订单同时,则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市场营销方面。

与之相反,中国的企业大多还处于来料加工状态,虽然近年也涌现出像李宁、康威和安踏等国内知名品牌,但是与世界体育驰名品牌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2、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不够,相关产业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目前发展体育产业较注意有形资产的利用,而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如对各赛事和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价值等重视和开发不够。

体育产业的资产很大一部分表现为以上形态的无形资产,如以生产体育最终消费品的世界级大公司利用足球运动的影响力提升自己产品及公司知名度,使足球产业成为最大的边缘产业。

3、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佳由于我市相当部分体育经营单位是从以前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而来, 缺乏经营经验,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据对200 家体育专营企业的统计,2001 年企业净利润为-2.1 亿元,主要是营业成本及期间费用高达6.2 亿元,高出营业收入24% 。

三、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法规体系,逐步形成有效调控机制目前我市乃至国家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如有的体育经营项目仍套用文化娱乐项目管理办法。

同时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国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2、充分认识体育产业的特殊功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一定意义上讲,体育产业是社会公益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