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磨损与润滑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摩擦学试卷B

摩擦学试卷B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6/2007学年第 1学期 《摩擦、磨损与润滑》考试试题(B ) 课程号:040224-0 考试方式:开卷 使用专业、年级:机械04—1、2、3、4、5、6 任课教师:侯文英 考试时间:一、名词解释(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 1、 粘着磨损的机理是什么? 2、 赫兹接触是什么意识? 3、 何为固体表面形貌? 4、 边界润滑的定义? 5、 何为润滑系统?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6、何为添加剂?7、什么叫粘着摩擦?二、填空题(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1、润滑条件下,相对运动表面虽然不直接接触,也可能发生()磨损。

2、降低表面粗糙度能有效地提高抗()的能力。

3、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在液体分子之间的(),即流体膜的剪切阻力。

4、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这种性质叫润滑油的()。

5、合成油不是用石油炼成的,而是用()合成的。

6、动物油的油性最好,植物油的油性次之,而一般()的油性最差。

7、滚动摩擦阻力的组成有四种即:()、()、()、()。

三、问答题(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金属表层的组成结构是:2、根据破坏机理,磨损的类型有:3、石油基润滑油的质量指标有那几种:4、一般情况,有那几种润滑方法?5、有那三种微凸体模型?6、说出摩擦理论的几种假说:四、简述下列各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机械--粘着假说:2、简述润滑油的炼制工艺?3、简述流体动压润滑形成的过程和所条件:4、简述化学吸附膜与化学反应膜的不同。

哈工大研究生摩擦磨损学位课思考题及答案(考试内容)

哈工大研究生摩擦磨损学位课思考题及答案(考试内容)

摩擦磨损理论思考题1.简述不同学科对摩擦学研究的关注点。

机械工程中主要包括动、静摩擦,如滑动轴承、齿轮传动、螺纹联接、电气触头和磁带录音头等;零件表面受工作介质摩擦或碰撞、冲击,如犁铧和水轮机转轮等;机械制造工艺的摩擦学问题,如金属成形加工、切削加工和超精加工等;弹性体摩擦,如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弹性密封的动力渗漏等;特殊工况条件下的摩擦学问题,如宇宙探索中遇到的高真空、低温和离子辐射等,深海作业的高压、腐蚀、润滑剂稀释和防漏密封等。

生物中的摩擦学问题,如研究海豚皮肤结构以改进舰只设计,研究人体关节润滑机理以诊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人造心脏瓣膜的耐磨寿命以谋求最佳的人工心脏设计方案等。

地质学方面的摩擦学问题有地壳移动、火山爆发和地震,以及山、海,断层形成等。

在音乐和体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摩擦学问题。

2.利用表格分析流体摩擦、边界摩擦、干摩擦三种摩擦状态的基本特征。

表0.1 各种摩擦状态的基本特征摩擦状态典型膜厚摩擦膜形成方式应用流体动力润滑1~100μm由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动压效应形成流体润滑膜中、高速下的面接触摩擦副,如滑动轴承液体静力润滑1~100μm通过外部压力将流体送到摩擦表面之间,强制形成润滑膜低速或无速度下的面接触摩擦副,如滑动轴承、导轨等弹性流体动力润滑0.1~1μm与流体动力润滑相同中、高速下的点、线接触摩擦副,如齿轮、滚动轴承等薄膜润滑10~100nm与流体动力润滑相同低速下的点、线接触高精度摩擦副,如精密滚动轴承等边界润滑1~50 nm润滑油分子与金属表面产生物理或化学作用而形成润滑膜低速重载条件下的高精度摩擦副干摩擦1~10 nm表面氧化膜、气体吸附膜等无润滑或自润滑的摩擦副3.画图分析金属表面层的结构特点,分析各层是如何形成的?金属表面在加工过程中表层组织结构将发生变化,使表面层由若干层次组成。

典型的金属表层结构如图1.1所示。

金属基体之上是变形层,它是材料的加工强化层,总厚度为数十微米,由轻变形层逐渐过渡到重变形层。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1、摩擦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的相互阻碍作用现象。

22、磨损的后果是降低机器的效率和可靠性,甚至促使机器提前报废。

23、点蚀过程:产生初始疲劳裂纹→扩展→微粒脱落,形成点蚀坑。

34、润滑油的特性有:粘度、润滑性、极压性、闪点、凝点、氧化稳定性等。

45、在润滑剂中加入添加剂为了改善润滑剂品质和性能,其作用是提高油性、极压性、延长使用寿命、改善性能。

46、润滑油常用的润滑方法有人工润滑、滴油润滑、浸油润滑、飞溅润滑、喷油润滑等。

47、设备润滑规定中的“五定”是指:定人、定点、定质、定时、定量。

58、循环润滑油箱油位应保持在油箱的2/3以上。

19、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60目,二级过滤80目,三级过滤为100目,汽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为40目,二级过滤为60目,三级过滤为80目。

610、常用阀的丝杆与螺母之间,要定期润滑,不常用阀门的丝杆与螺母之间,应用润滑油脂封死。

211、写出下列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名称分别为:4(a)正三角形(b)转角正三角形(c)正方形(d)转角正方形12、钢在冶炼时按脱氧程度可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特殊镇静钢)。

413、单级离心泵消除轴向力的方法有(叶轮上开平衡孔)、(平衡管)、安装平衡叶片和(采用双吸叶轮)。

平衡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常用的方法有(叶轮对称布置)、(采用平衡盘)。

514、碳素结构钢Q235AF牌号表示中Q表示(屈服强度)、235表示(屈服强度值为235MPa)、A表示(质量等级)、F表示(沸腾钢)。

415、滚动轴承的润滑有(脂润滑)、(油润滑)和固体润滑三种形式。

2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下列关于磨损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B、C)。

A、磨合阶段:包括摩擦表面轮廓峰的形状变化和表面材料被加工硬化两个过程。

B、稳定磨损阶段:零件在平稳而缓慢的速度下磨损。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1分)1、摩擦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的相互阻碍作用现象。

22、磨损的后果是降低机器的效率和可靠性,甚至促使机器提前报废。

23、点蚀过程:产生初始疲劳裂纹→扩展→微粒脱落,形成点蚀坑.34、润滑油的特性有:粘度、润滑性、极压性、闪点、凝点、氧化稳定性等。

45、在润滑剂中加入添加剂为了改善润滑剂品质和性能,其作用是提高油性、极压性、延长使用寿命、改善性能。

46、润滑油常用的润滑方法有人工润滑、滴油润滑、浸油润滑、飞溅润滑、喷油润滑等。

47、设备润滑规定中的“五定"是指:定人、定点、定质、定时、定量.58、循环润滑油箱油位应保持在油箱的2/3以上。

19、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60目,二级过滤80目,三级过滤为100目,汽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为40目,二级过滤为60目,三级过滤为80目.610、常用阀的丝杆与螺母之间,要定期润滑,不常用阀门的丝杆与螺母之间,应用润滑油脂封死。

211、写出下列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名称分别为:4(a)正三角形(b)转角正三角形(c)正方形(d)转角正方形12、钢在冶炼时按脱氧程度可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特殊镇静钢).413、单级离心泵消除轴向力的方法有(叶轮上开平衡孔)、( 平衡管)、安装平衡叶片和(采用双吸叶轮).平衡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常用的方法有(叶轮对称布置)、(采用平衡盘)。

514、碳素结构钢Q235AF牌号表示中Q表示(屈服强度)、235表示(屈服强度值为235MPa)、A表示(质量等级)、F表示(沸腾钢)。

415、滚动轴承的润滑有(脂润滑)、(油润滑)和固体润滑三种形式。

2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下列关于磨损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B、C)。

A、磨合阶段:包括摩擦表面轮廓峰的形状变化和表面材料被加工硬化两个过程。

摩擦磨损试题答案 O

摩擦磨损试题答案 O

名词解释2004年第一次博士生入学试题2、摩擦学:摩擦学是研究相对运动互作用表面的科学与技术,它包括材料的摩擦、磨损和润滑三个部分。

粗糙度:评定加工过的材料表面由峰、谷和间距等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物理量。

边界摩擦:两接触表面间存在一层极薄的润滑膜,其摩擦和磨损不是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而是取决于两表面的特性和润滑特性。

滚动摩擦:当物体在力矩的作用下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

磨损:由于机械作用、间或伴有化学或电的作用,物体工作表面材料在相对运动中不断损耗的现象。

滑动磨损:两个相对滑动物体公共接触面积上产生的切向阻力和材料流失的现象。

疲劳磨损:由于接触区循环应力的长期作用而引起表面疲劳剥落的现象。

微动磨损:指两表面之间由于存在很小振幅的相对振动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软磨料磨损:通常以被磨材料硬度Hm和磨料硬度Ha的相对比值来大致划分。

当Hm/Ha大于等于0.5-0.8时为软磨料磨损。

硬磨料磨损:当Hm/Ha小于等于0.5-0.8为硬磨料磨损。

2006年第一次博士生入学试题边界摩擦:两接触表面间存在一层极薄的润滑膜,其摩擦和磨损不是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而是取决于两表面的特性和润滑特性。

流体摩擦:由流体的黏滞阻力或流变阻力引起的内摩擦干摩擦:物件间或试样间不加任何润滑剂时的摩擦固体润滑:利用固体所具有的减摩作用的润滑方法。

腐蚀磨损:在腐蚀环境中的摩擦表面出现的材料流失现象。

2006年第二次博士生入学试题一、减摩材料:降低摩擦损耗的材料。

摩阻材料:阻止运动的进行的材料,是各种机器设备的制动器、离合器和摩擦传动装置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

边界摩擦:两接触表面间存在一层极薄的润滑膜,其摩擦和磨损不是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而是取决于两表面的特性和润滑特性。

粘着磨损:粘着的材料在以后的滑动中可能辗转于对摩件的表面之间,如此继续摩擦下去,一部分转移的材料就会因加工硬化、疲劳、氧化或其他原因而脱离出来,形成游离的磨削并从表面脱落下来,造成零件表面材料的耗失,这就是粘着磨损。

设备润滑管理培训试题

设备润滑管理培训试题

设备润滑管理培训试题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以下运动部件需要润滑的是()。

A.皮带B.刹车C.齿轮2、润滑是指在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表面之间加入(),将直接接触的表面分隔开来,变干磨擦为润滑剂分子间的内磨擦。

A. 水B. 润滑剂C. 空气3、()的磨损失效与润滑有关,而其中油品净化,污染度高低,又直接影响到摩擦副磨损。

A.80%B.40%C. 20%4、摩擦表面完全被连续的润滑剂膜分隔开,变金属接触干摩擦为液体的内摩擦属于()A、混合摩擦B、边界润滑C、流体润滑5、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 粘度B. 密度C. 水分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润滑五定指。

2、由流体润滑过渡到无润滑过程之前的临界状态称为:。

3、水在油中有三种存在状态,分别是、悬浮水和溶解水,溶解水是很难去掉的。

4、值越大,表示润滑脂越软,反之就越硬。

5、润滑执行三过滤指过滤。

三、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同一厂家同类质量基本相近的产品可以混用。

()2、所有内燃机油都可以混用。

()3、油脂选用遵循载荷高用粘度高,载荷低用粘度低的原则。

()4、为做到节约用油,故各润滑部位油量越少越好。

()5、一般用机械作用前后锥入度(或微锥入度)的差值来表示,差值越大,机械安定性就越差。

( )三、简答题(共30分)1、谈谈当前本车间润滑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怎么解决?。

工程师题库:摩擦学

工程师题库:摩擦学

摩擦、磨损与润滑填空1、一般认为滚摩擦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 ; (3)________;(4) __________。

答题时间2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微观滑移;弹性滞后;朔性变形;粘着作用2、材料的________,在________中比在金属中显著。

答题时1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弹性滞后损失;粘弹性材料3、在高应力强度下,滚动摩擦阻力主要由__________生;而在低力强度下,动摩擦阻力由_____________产生。

答题时间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表面下的朔性变形;材料本的滞损耗4、动摩擦力基上是__________的量度。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朔性变形力5、摩擦损耗的能量大部分作为______释放出来。

答题时间1难易级1标准答热量6载荷的增加减少了___________,增大了摩擦表面微凸体接触的可能性,必然_ _______。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润滑液膜厚度;加剧磨损、表面粗糙的影响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很大变化。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摩擦;磨损;表面损伤、根据位移式的不同动擦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1标答案滑动摩擦;滚动摩擦9、根据摩擦面间存在润滑剂的情:滑动摩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摩擦10当摩擦表面处于_______和_____混合状态时,称为混合摩擦。

答题时间1__________,又要克服__________。

答题时间2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分子相互作用力;机械作用的阻力21、磨损是伴随_____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表面材料不断发生损耗的过程或产生_________的现象。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摩擦残余变形22、工程上有不少利用磨损作用的场合,如精加工中的__________,机器的__________磨损的有用方面。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摩擦学原理复习题整理1.简述摩擦种类及机理2.简述磨损种类及机理1.答:摩擦的分类: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动摩擦,静摩擦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滚动摩擦,滑动摩按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干摩擦,流体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摩擦产生机理:1)机械啮合理论:摩擦力源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粗糙的峰相互啮合、碰撞以及产生的塑性或弹性变形,特别是硬的粗糙峰嵌入软表面后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会引起较大的摩擦力。

2)3)分子作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分子的活动性和分子作用力使固体粘附在一起而产生滑动阻力。

被称为粘着效应。

3)粘着理论:人们从机械——分子联合作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粘着理论。

2.答:磨损种类:点蚀磨损、胶合磨损、擦伤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冲蚀磨损、腐蚀磨损、磨料磨损。

磨损产生机理:1)磨粒磨损机理:微观切削、挤压剥落、疲劳破坏2)粘着磨损机理:通常摩擦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只有表观面积的~%。

对于重载高速摩擦副,接触峰点的表面压力有时可达5000MPa,并产生1000度以上的瞬现温度。

而由于摩擦副体积远大于接触峰点,一旦脱离接触,峰点温度便迅速下降,一般局部高温持续时间只有几个毫秒。

摩擦表面处于这种状态下,润滑油膜、吸附膜或其他表面膜将发生破裂,使接触峰点产生粘着,随后在滑动中粘着结点破坏。

这种粘着、破坏、再粘着的交替过程就构成粘着磨损。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称为流体动力润滑。

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润滑油) ,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等), 相应地称为液体动力润滑和气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优点是,摩擦力小, 磨损小,并可以缓和振动与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答:所谓赫兹接触指得是圆弧形物体的接触。

这一理论将弹性物体的接触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处理,并假设①材料完全弹性②表面光滑③接触物体没有相对滑动④接触物体不传递切向力。

2.答:固体表面形貌的含义:是指描述固体表面特征的量,又称表面图形,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或表面光洁度,它是研究固体表面几何形状的细节。

3.答: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的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的现象。

4.答:是指由含有减磨剂、抗氧剂等多效添加剂,以精制石油润滑油或合成油作为基础油,用锂基,复合锂基或聚尿化合物等稠化剂制成的。

5.答:指两摩擦表面之间存在着一层与工作介质性质不同的薄膜——边界膜的摩擦润滑状态。

6.答:指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油的一系列给、排油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

7.答:滚动物体不传递或传递很小的切向力沿另一个表面滚动,称为自由滚动。

8.答:为了改善和提高润滑剂的性能,或使之获得某种新的性能而添加到润滑剂中的化学物质。

9.答:粘着原理认为,在载荷作用下两表面接触时,某些接触点的单位压力很大产生的塑性变形,致使这些点形成冷焊结点。

当摩擦副滑动时,克服摩擦阻力的切向里必须首先剪开结点,与此同时还要克服犁沟阻力。

因此摩擦力为两种阻力之合。

10.答:滚动摩擦是指在力矩作用下,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

二.填空
1.疲劳;2.磨损;3.内摩擦;4.粘温特性;5.化学方法;6.矿物油;7.线磨损、体积磨损、重量磨损、磨损率、相对磨损率;8.不断损失;9.工作条件、摩擦副的结构条件、其他因素;10.微观滑动、弹性滞后、塑性变形、粘着效应;三.问答
1.答:分为粘着摩擦、磨料摩擦、疲劳摩擦、腐蚀摩擦、微动摩擦、冲蚀摩擦、气蚀摩擦。

2.答:粘度、粘度指数、闪点、燃点、酸值、凝点、残碳。

3.答:①润滑脂基础油的分油起润滑作用;②基础油与稠化剂均起润滑作用。

4.答:球形模型、柱形模型、锥形模型。

5.答:㈠滑动摩擦:1.机械啮合学;2.分子吸引学说;3.分子机械学说;
4.粘着学说;5.机械—粘着—犁闪
㈡滚动摩擦:1.微观滑移效应;2.弹性滞后效应;3.塑性变形效应;
4.粘着效应。

四.简述
1.显微组织决定材料的整体性质,对磨料磨损有重要影响,但耐磨性不仅与显微组织有关,而且与工况也有关。

一般来说含碳量一定时铁素体的耐磨性小于珠光体,珠光体小于贝氏体,贝氏体小于细晶马氏体,但他们的韧性依次降低。

对于奥氏体要作具体分析铁素体的硬度和强度都很低最不耐磨,珠光体较铁素体高。

实验表明片状珠光体比粒状珠光体更具耐磨性,随珠光体层片间距减小耐磨性增加,马氏体有高的硬度,可作为许多耐磨合金的基体。

马氏体的耐磨性随钢中的含碳量增加而加,但含碳量超过1%时耐磨性下降。

2.⑴减压蒸馏:降低蒸馏的压力,将重油分馏,然后根据成品的性质用几个侧线的溜分经精制后再调和成所需的基础油。

⑵润滑油的精制:去掉溜分后润滑油的不良成分,主要方法有硫酸精制剂和溶剂精制。

⑶润滑油的脱脂:去处润滑油中的蜡类物质,常用方法有冷榨脱蜡,溶剂脱蜡,尿素脱蜡,微生物脱蜡。

3.依靠运动副两个滑动表面的形态,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收敛形油楔,借助粘性流体的动力学作用,产生具有足够压力的流体膜平衡于外载荷,并将两表面分隔开。

这种润滑状态称为流体动压滑动。

其润滑系统的摩擦学特性主要由两个特定决定:①运动阻力主要来自流体分子间存在的内摩擦;②两滑动表面的几何形状在相对运动形成收敛形油楔产生足够的承载压力。

4.化学吸附膜是由润滑油中的极性分子与金属表面通过电子交换而形成的吸附膜或者说润滑剂的极性分子靠化学力吸附表面时形成的膜;化学反应膜是高速重载的摩擦副中,润滑剂中加入的活性元素的添加剂,这些活性元素在表层进行化学反应而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