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货币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部分商品与货币-精品

第一部分商品与货币-精品

政治经济学
三、价值形式的演变 与货币的产生
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进步: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上的商品(绵羊)的价值从质上和量上表现 得更充分。
一种商品的价值在性质上真正表现为与其 它任何商品相同 。在数量上,劳动时间作为 价值量的尺度表现得更加准确。
2019/12/20
政治经济学
三、价值形式的演变 与货币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
三、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产生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因此,商品也应当有两种形式:
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自然形式,如形 状、性质、用途等。
商品价值的表现: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是价值借以表现自己存在的形式。
2019/12/20
政治经济学
三、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产生
商品如何表现自己的价值? 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商品自己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只有通 过另一个商品才能相对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因此,也只 有从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的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
2019/12/20
政治经济学
三、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产生
如,1斗小麦交换15尺布, 或1斗小麦=15尺布
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 X量商品A=Y单位货币
2019/12/20
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的二因素
“1斗小麦=15尺布”等式的基础:
等式两端相等在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 的内容。这种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 值,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商品的使用价 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
简单价值形式的缺点: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的凝结这一属性没有充分得到表现。
2019/12/20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统一表现: 统一表现: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1)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必须有价值; 商品必须有价值; 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3)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矛盾表现: 矛盾表现: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 (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通过交换体 现);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 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 畴;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是历史 的范畴。 的范畴。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缺一而不能称其为商 品——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和交换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用价值之中。
1、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劳动——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 商品
使用价值 价 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私有制 社会分工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不理解商品的起源而象崇拜偶像一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而是由商品形式本 身所引起的。 身所引起的。人与人的关系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 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式,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货币产生以后,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演变为货币拜物教这种更为耀 眼的形式。 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眼的形式。故:“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第三讲 商品与货币

第三讲  商品与货币

一、三对矛盾
使用价值
价 值
商品两因素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简单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
二、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只绵羊 = 两把石斧
相对价值形式 主动地将 自己的价值通 过对方来表现 等价形式 被动地作 为表现别物价 值的材料
一、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体现的是人和人之间比较和交换社会劳动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 一不可
二、价值形式和货币:货币的职能
之三:贮藏手段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起 来时,货币就执行的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和足值的金属货币 或其可靠的代表。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 币流通量。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不能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的作用。
马克思指出:“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
二、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只绵羊 = 两把石斧
二、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
对简单价值形式的质的分析: 一只绵羊 = 两把石斧
1、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他们互相排斥,因为缺少哪 一方面都无法表现价值;他们又相互依存,因为其中的任何一方不能既处在相 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2、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在交换时,通过处在等价形式上的 商品得到相对表现。如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变化,这种量的比例关系也要 相对变化。因此,这个等式只是价值量的相对表现,而不是绝对表现。 3、等价形式,是一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 式。他有三个特点:其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其二,具体劳动成 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其三,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 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  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商品
的内在矛盾和价值的本质; ▲掌握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
1.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 关系.
2. 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 3. 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价值规律 作用形式
货币的 职能
价值规律 的作用
第一节 商品
本节内容: 1、商品经济 2、商品的二因素 3、劳动的二重性 4、商品的价值量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的财富,表现为“庞 大的商品堆积”,单 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 富的元素形式。因此, 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 商品开始。
(1). 小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
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处于从属地位。
(2).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 济)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占统治地位。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
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的商品经济。
4.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竞争性 (2)开放性 (3)自主性和平等性
引申
(二)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的含义 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属性身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 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 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
一、商品经济
1.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⑴没有剩余产品、共同劳动 没有商品交换
⑵第一次分工、剩余产品 偶然的商品交换
⑶第二次分工、私有制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逻辑结构
第一节首先说明全部理论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第二 节分析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二重属性即二因素,也就是使 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及其关系,重点说明商品价值的质的 规定性;第三节进而分析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从而 说明商品二因素的由来,重点说明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 性;第四节回过头来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说明货币的 起源和本质;第五节进一步分析货币的各种职能,说明 货币产生之后商品价值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新特点,揭 示了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从而说明了货币与商品的辩 证关系;第六节通过分析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揭示商品 生产的本质,具有总结的性质;第七节是对资产阶级政 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批判。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可能是别的。不是伦理 学的范畴。
第二节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 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
不是商品(例如自用品,有劳动,但不交换;空气 阳光既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只有通过 交换,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得到实现。 矛盾性: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反之,为了得 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正是这种矛盾产生了 交换的必要性。
但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样一点:并非在任何时 候抽象劳动都形成价值,都采取价值这种形式,而 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才是如此。
价值是由商品生产者的抽象劳动形成的,它是凝结 状态的抽象劳动;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重性,是由于 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马克思写道:“一 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 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 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 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 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商品与货币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商品与货币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
1、价值实现就是经营成功: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获超额价值
2、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缩短意味社会生产力发展
(四)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概念
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 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 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六)五种职能的关系
1.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2.其他职能是派生职能
(三)关系:
1. M与PQ 成正比
2. M与V成反比
(四)调整公式:
PQ-PQ1(赊销商品)+PQ2(到期支付)-PQ3相互抵消 M= —————————————————————————
V
价值波动图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1.概念 某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
的价值形式上
2.等式
1 把斧子 80斤粮食
1只绵羊= 60尺布
5张兽皮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
3.特点: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局限性:无统一的等价物
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进一 步加深了。
(三)一般价值形式 1.概念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出现以后,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内在 矛盾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直接交换的困难,但是 并没有消除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反而 使二者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3.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
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AE = C + I + G
C = a + b(Y T)
I=I
G =G
T =T
2
投資需求曲線
總投資數量 I 可以表示為利率 i 的函數。
I = I (i)
投資需求曲線是一條有負斜率的曲線,利率下降時 投資增加。 “預期效益增加”時,整條投資需求曲線向外移動。 投資數量和利率呈反向變動關係,而且投資數量也 受預期心理影響。
10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貨幣供給:
假定貨幣供給為中央銀行控制,為外生決定 的政策變數 MS/P: M為貨幣供給 P為物價水準(假定為外 生變數) ,因此貨幣供給不受利率影響,為一 垂直線。
11
貨幣需求
流動性偏好理論
凱因斯主張個人持有貨幣的動機有三個 : 凱因斯 主張個人持有貨幣的動機有三個: 交易性動 主張個人持有貨幣的動機有三個 預防性動機、 投機性動機。 機、預防性動機、與投機性動機。
9
造成IS曲線移動的原因
IS:在給定利率下,商品市場達到均衡的所得與利率的軌 跡。 影響AE移動(上移或下移)的因子均會造成IS曲線的移 動。(自發性支出的變動) Ex. 在固定利率下,政府購買增加或稅收減少,導致總支出 增加 總支出增加,使總支出函數平行上移,均衡所得增加 政府購買增加或減稅,使得所得呈倍數增加,IS曲線右 移。
凱因斯的貨幣需求理論稱為 流動性偏好理論。 他主 凱因斯 的貨幣需求理論稱為流動性偏好理論 。 的貨幣需求理論稱為 流動性偏好理論 張貨幣需求與利率是負向關係 而與所得是正向關 負向關係, 張貨幣需求與利率是 負向關係 , 而與所得是 正向關 係。
Md = L(i,Y) P
12
貨幣市場與LM曲線
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主要受到所得與利率兩各因素 的影響 Md/P=L(Y,i) Md/P:實質貨幣需求 L(Y,i):貨幣需求函數,受利率與所得的影 響

《资本论》导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马工程教材PPT)

《资本论》导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马工程教材PPT)
“ 正 像 威 廉 ·配 第 所 说 , 劳 动 是 财 富 之 父 , 土 地 是 财 富 之 母 。 ”
第一节 商品
(二)抽象劳动 各种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又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商
品价值体现的就是这种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它是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有机体平均具有
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简单平均劳动本身虽然在不同的 国家和不同的文化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但在一定的社 会里是一定的。”
请自行阅读以上节选,总结其中要点,说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 价值的关系。
第一节 商品
•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不同的具体劳动总是与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关。 “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 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劳动。”
“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 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 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目录
第一节
商品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节
交换过程
壹 第一节 商品
第一节 商品
•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一)使用价值
商品对人的有用性使之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离开 商品本身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即人的需要与物的客观属性之间的关系。 (二)价值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 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凝结在不同商品中的这 种抽象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只绵羊=2把斧子 “前一个商品起主动作用,后一个商品起被动作用。 前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或者说,处于相对 价值形式。后一个商品起等价物的作用,或者说,处于 等价形式。
第一节 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2.2021
a
19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永恒条件
; 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共存并相互依赖
构成社会分工体系。
11.02.2021
a
20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二)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 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形成原因。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1.02.2021
a
18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
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具体形态 体现出来。
两种商品共同的内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的凝结,它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 客观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
11.02.2021
a
10
一、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 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实际内容。价值 只通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11.02.2021
11.02.2021
a
15
一、商品的二因素
统一性表现在: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 有价值,两者共存于商品之中。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 相排斥,商品的本质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 的只是使用价值。任何人如果要获得商品的 价值就必须放弃它的使用价值,否则就不能 得到商品的价值。
11.02.2021
11.02.2021
a
13
一、商品的二因素
有关商品价值量的一些问题: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1.02.2021
a
14
一、 商品的二因素
(四)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中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1.02.2021
a
5
一、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 的劳动产品。这种交 换的基本原则是:
等价交换
任何商品都具有 两个因素:使用价值 和交换价值
11.02.2021
Hale Waihona Puke a6一、 商品的二因素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一种商品体可能有多种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11.02.2021
a
3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本章共分为三节 第一节 商品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
11.02.2021
a
4
第一节 商 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
动和抽象劳动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五、商品拜物教
a
11
一、 商品的二因素
(三)价值量
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的数量。劳动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因此价值 量也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意义上的 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02.2021
a
12
一、商品的二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
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 X量商品A=Y单位货币
11.02.2021
a
8
一、商品的二因素
“1斗小麦=15尺布”等式的基础: 等式两端相等在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
的内容。这种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 值,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商品的使用价 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
11.02.2021
a
9
一、商品的二因素
11.02.2021
a
22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区分了同一劳动的两个侧
面,有助于说明它们不同的性质、运动规律 ,为说明在现象形态上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不 同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后面的理论中许多内容的理解都要借助 劳动二重性学说。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做为独立化的经济范畴它反映着商品经济 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只是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人类体力脑力的 支出才作为抽象劳动的范畴存在,因此,抽象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11.02.2021
a
21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有着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两重性的劳动。由于生产商品 的劳动的二重性,使生产出的商品具有 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11.02.2021
a
1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的财富,表现为“庞 大的商品堆积”,单 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 富的元素形式。因此, 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 商品开始。
——马克思
11.02.2021
a
2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本章内容:通过对商品与货币的分析,阐明 劳动价值论。
本章的主要经济范畴:商品、使用价值、交 换价值、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具体 劳动、抽象劳动、价值形式、私人劳动、社 会劳动
a
16
一、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构成商品的内部矛 盾。
作为商品它们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来的 只是使用价值,因此它们要求真正实现为价 值。
商品内部矛盾决定了商品必须进入交换, 实现全面转手。
11.02.2021
a
17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
。 使用价值在任何社会都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它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
承担者。
11.02.2021
a
7
一、商品的二因素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其它
商品的属性。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 为与其它商品交换时的比例关系。
如,1斗小麦交换15尺布, 或1斗小麦=15尺布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要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 1、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的最普遍形
式,是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显著 特征。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 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 式; 3、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