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体育事业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之体育:网球运动的发展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但在我们心中,它并没有结束。30年改 革开放见证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历史性 的第一次登上金牌榜第一的宝座。这一成绩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后中 国在体育事业上的付出,它是我们在付出之后取得的最好的回报。 它是我国体育事业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力争更高、更强、更 快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 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 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中国网球正在前进中,不 过现在的进步只属于一小部分球员,而且前进的脚步还不坚实稳定, 但当中国拥有数量可观的网球人口、真正吸收到职业化的精髓时, 中国网球将会大踏步地迈向世界顶峰。
今天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全民健身的旗 帜在空中飘扬。网球,曾经被认为是一项奢侈的 运动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和它之间,少了 一层隔膜,多了一份热爱。这项运动的普及是如 此之快,快的让我们无法琢磨出这项运动的奥秘。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网球运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还需要更大的推动, 特别是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网球运动水平 提高幅度较快,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到网 球这一运动中。 在亚洲的各大赛事中,我国的选手 也相继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之后,国 内的网球比赛的热火也被点燃了。 全国网球等级联赛定期举行,并实行 升降级制度,还定期举办全国网球单项比 赛、全国硬地网球冠军赛、全国青少年网 球比赛,近年来又搞起了巡回赛,另外, 老年网球赛、高校网球赛、少年网球赛。 这些竞赛对促进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从世界角度 看,我国网球水平存在的差距是相当大的, 仅从国际网联世界排名看,1991我国男子 排名最前的是300位,女子排名最前的是 155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09文学院1班郭敏慧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是新中国历史上又一段不平凡的日子,是一个新时期的起点,是中国现代史中极具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此期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国家到个人,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政治上说,这三十多年是我国和谐稳定的三十多年,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先天条件。
香港、澳门回归促进了祖国统一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领导构建中国民主政治取得较大成就。
从经济上说,1978年我国GDP总量为3645亿元人民币,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截至2010年末,我国的GDP总量已达397983亿元人民币,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
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从1978年的1.67亿美元飞跃到2010年的2.8万亿美元。
经济结构大为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转变。
从文化上说,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并收获51枚金牌。
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变革

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变革一、引言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活动为核心,以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服务等为支撑的一种综合性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体育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变革进行全面详细的简述。
二、起步阶段(1949-1978年)1.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体育事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性体育运动。
此时期主要是以“全民健身”为主,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至1976年间,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包括对于体育事业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此时期,我国的竞技体育几乎停滞不前。
三、改革开放阶段(1978-2008年)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逐步开放经济,引进外资和技术。
同时,政府也开始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
此时期,体育产业主要以器材生产和销售为主。
2.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阶段(1990-2008年)19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群众性、竞技性、健身性三位一体的体育运动。
此时期,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中取得了不少优异成绩。
四、新时代阶段(2008年至今)1.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机遇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举办的第一届夏季奥运会。
这场盛大的赛事为我国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我国对于竞技体育事业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
2.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给体育产业带来新机遇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线购票、直播比赛等应用不断涌现,为我国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也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
五、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从起步阶段到改革开放阶段再到新时代阶段,我国的体育产业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和对策研究

委提 出的工作方针是 以学校体 育为重点 , 积极加强 对职工体 育的领导 , 强调在优 先发 展城市 体育 的 同时兼顾 农村体 育 。
极投入“ 日 百 锻炼迎亚运” 等一系列活动, 据对 l 个省( 3 区、
市 ) 初 步 统计 , 3 8个 城 市 、 9 的 有 8 近 3万 个 基 层 单 位 的 3 0 50
改 革开放 三十 年来 我 国群众体 育的发 展 和对 策研 究
Re e r h o v l p e ta d Co n e m e s r fM a s S o t s a c n De e o m n n u t r a u e o s p r
S n e Ch n S3 a sReo m n e i g u i c i a’ 0 Ye r f r a d Op n n p
112 提 出群 众 体 育 社会 化 ..
体育 日益受到党和 国家的重视 , 各级体 委认真落 实有关农村 体育 的各项 方针 政策 , 得 农村 体 育取 得 了三 个方 面 的突 使 破 : 18 从 9 5年起全国范 围开展 的争创体育 先进县活动 , 将农 村体育工作落到 了实 处 ;9 6年 中 国农 民体育 协会 的成立 , 18
詹 强, 秦志辉 , 玫 吴
Z A i g Q N Z i h i wU M i H N Qa , I h — u , e n
摘 要: 对改革开放 三十年 来我 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进 程进行 回顾 , 并结合我 国群 众体育发展 的特 点和趋
势, 对今后 我国群 众体育 的发展提 出相 应的对策。 关键词 : 改革开放 ; 群众体育 ; 发展 ; 策 对
在 18 95年第 2届 全国工人运 动会 的推动下 ,职工参 加 体育锻炼 的意识和热情格外 高涨 , 国经常参加 体育锻炼 的 全 职工增加到 4 0 0 0万人 , 占全国职工总数 的 3 % 以上 , 0 职工 体 育 出现了改革开放 以来 的第一个 高潮 。19 90年 的北 京亚 运 会, 又进一步带动了企业 职工 体育 活动 的开 展 , 广大职 工积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学校体育的变化发展

21世纪以来,国家更注重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进入繁荣发展时期。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体健康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基准。
本文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学校体育的变化发展,旨在清晰认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把握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明确发展目标。
通过文献查询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搜集了关于近代以来我国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历史变迁,不同时期教学大纲,时代背景等相关论文著作。
一、不同时期的学校体育1.转变时期的学校体育(1978—1984):体质教育我国学校体育刚刚经历了十年浩劫,体育教学秩序被打乱,学生体质严重下降,学校体育百废待兴。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文化水平提升,为学校体育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机遇,学校体育开始走向新阶段。
1978年教育部修订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颁布的大纲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准则。
1982年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在体育司工作汇报上,就如何抓好学校卫生工作,指出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三个为主”就是以增强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以经常锻炼为主。
这个时期以体质教育为核心,学校体育工作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
反映了我国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体质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要,一定程度上只强调学生体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在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竞技运动的发展.这一思想过于重视竞技比赛,从而忽略了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
2.学校体育进入新时期(1985—1999):百花齐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体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低级的生理需要需求,它对于学生增强体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等方面显示出强大作用力。
改革开放30年观后感精选5篇

改革开放30年观后感精选5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30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中国的经济改革模式?它的根本特征和基本经验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30年观后感1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谈论改革开放似乎有些勉强,仿佛是小学生讲人生哲学一般。
但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变迁,又岂能置身事外? 1978年一位伟人果断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于是一个国家在春风中崛起,人们唱着春天的故事,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终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30年,极其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
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
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
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1997年,这一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香港回归,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举国上下,全民欢腾。
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种自豪的热烈的欢腾气氛:到处是欢腾的人群,到处是喧腾的锣鼓,到处是五彩缤纷的礼花......那是我一生难忘的景象。
我感受到祖国正在一天天强大,中华民族正在一天天振兴,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这一切,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实施大概也不会成为现实。
撒切尔夫人不是说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将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结果呢? 1999年,20世纪最后一年,祖国也迈开了跨进新千年的步伐。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30年的回顾

快乐体育,以及 与社会结合较为紧密的体育 内容 出现在高校 容,把适应时代及指导思想 的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之 中。改 体育课堂 ,体育 课不再 是教 师的个人专场 秀 ,学 生有 了更 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高校体育教学 内容的变化与指导思想 的改
大 的 自主 权 。在 此 期 间 ,全 国 各 高 校 互 通 信 息 、 进 行 经 验 革相辅相成 ,总体上体现 出教学 内容的不断实践、拓展、总 和 学术交流 ,使学校体育 教学改革不 断深化 ,内容涉及课 结 和 丰 富 的 过 程 。
教 育领 域 的 双边 接 轨 和 国 际交 流 , 积极 推 进 国 内 的教 育 改 革 。 成 为 体育 课 的构 成 部 分 ,课 外 体 育 活 动 受 到 高校 的 关注 。尽 1 9 年 6月国务院发布 《 95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提出到 2 1 管尚未摆 脱竞技体育和计划经济的束缚,但高校体育教学 内 00 年 “ 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的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 容 逐 渐 丰 富 。
层 面上 ,素 质 教育 在 高 校 体 育教 学 改 革 的 发展 史 中部 具 有里 田径和 体操等 )内容 占主导地位 ,各 高校 的体育教学 内容 程 碑 的 意义 。 基本相 同,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 的统一性和计划性特征 。教
13 改革完善阶段 ( 0 0年 至今 )的 “ 身体育 、健康 学 内容 的 改 革 在 徘 徊 、 等 待 , 又 有 所 实 践 上 向 前 发 展 ,“ . 20 终 体
中华 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 22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体育教学 内容大众化改革 .
健身体系”的奋斗 目标。党的十五大确立了 《 向2 世纪教 面 1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30年的时间,可谓弹指一挥间!30年的各种各样的变化经历让我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3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使每一个国人感觉到幸福之门以开启,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
1978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几大方面来讲,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2001年7月13日——对于每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全体委员将投票选举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就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念出“北京”的名字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沸腾了,中国体育人士几代人的努力在这一刻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数亿名中国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一幕,在萨马兰奇确认北京赢得举办资格后,神州大地立刻进入陷入到了狂欢的状态中,在经历了1993年两票之差遗憾不敌悉尼的伤痛之后,北京始终坚持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最终认可。
2008年,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中国、投向北京。
在申奥成功当晚举行的庆祝活动中,数万名首都群众汇聚北京中华世纪坛,“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标语随处可见。
国家主席江泽民也第一时间出席庆祝仪式,并发表了“热烈祝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衷心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们都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等慷慨激昂的讲话,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体育事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兴起,初步形成了以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用品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市场框架体系,形成了由不同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构成的市场主体队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快速发展,各种健身场所迅速兴起,健身消费成为崭新时尚;竞赛表演业日益活跃,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的国内职业联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市场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益,ATP网球大师杯、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引人注目;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
同时,体育用品业正在从过去的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成为体育产业中开放度高、竞争激烈、增长迅速的领域。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从1993年创办以来,迄今已经举办了21届,成为亚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体育用品博览会。
为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务院自1994年起批准发行体育彩票。
到2007年底,体育彩票销售累计1926.65亿元,筹集公益金639.86亿元。
体育彩票公益金对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体育彩票除固定额度内的发行所得用于体育事业外,其不断增加的公益金收入主要用于全国的社会保障和其他公益事业,发挥着“国家彩票”的作用,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体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极大丰富了社会体育资源,为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极大带动了旅游、建筑、通讯、新闻出版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促进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1%左右,体育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也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新亮点。
国运盛,体育兴。
从“东亚病夫”刻骨铭心的屈辱,到笑傲世界体坛的扬眉吐气,中国体育的发展壮大见证了人民共和国繁荣富强的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改革开放之初,根据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以“奥运模式”成功解决了在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际体育组织中与台湾的关系问题,我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从此全面登上国际体育舞台,成为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今天,我国在国际体育界的地位日益巩固,作用也更加显著。
目前,我国共有262人在世界和亚洲体育组织担任397个职务,任秘书长以上领导职务215个,先后有19人获得奥林匹克勋章,为中国赢
得了世界的尊重。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但是中国体育全面发展和成熟壮大的重要体现,更是我国发展成就和国际影响的客观反映。
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2008年,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51枚金牌,稳居金牌榜第一位,更是我们实力的见证。
从乒乓到高尔夫,从体工大队到职业联赛,球类运动成为诠释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最佳着力点。
1978年至2008年,中国人缔造了让世界心潮澎湃的历史区间。
体育之变,早已跃出竞技篱笆。
从弄堂到厅堂,随处可以嗅到,体育所喷薄的青春气息。
改革,即修正、求变。
在体育所涵盖的若干视角中,我们捕捉到,“球”是诠释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好代表。
球这30年,竞技成绩的变化无需赘述。
物质和精神的海拔,终究要回归人的原点。
于是,我们企图从人出发,寻找到些许,体育领域、球场内外的时代墨迹。
在对历经改革开放、亲历球类运动发展的6位代表人物的寻访中,我们再次温故:这30年,中国体育人腰包鼓了,腰杆直了,胸襟阔了……
已经退休的66岁李富荣,回忆起那个“鞋垫做勋章”的时代,依然激情涌动;48岁的郎平,脑海中时常闪现,秦皇岛的海滩上藏起“陪练同志”陈忠和裤子的青涩岁月;28年前全家每月收入只有80多元的姚志源、方凤娣夫妇没想到,今天他们的儿子已经拥有7亿身家;51岁的蒋宏伟无法抹去,1988年的那个下午,弟子李芳穿着粉色球衣前往温网赛场时被拦下的尴尬;43岁的张连伟清楚地记得,23年前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改变农村户口,于是,毕业后,他去城里做了一名高尔夫球童;60岁的王俊生最难忘,1994年,中国足协账户上的第一笔拨款是100万元……
2008年11月24日,一批政界、商界、学界,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标杆人物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纪念而被提及。
这份厚重的名单中,出现了NBA赛场上的中国文化代表姚明、著名女排运动员和教练员郎平、已故的著名爱国人士霍英东这三位体育界精英。
无疑,这是对中国体育30年成果,最及时的封赏。
随着职业化的开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足球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
然而,职业化却没有让中国足球水平真正得到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反日渐衰微。
因此,网友一针见血地讽刺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进步中,只有中国足球是一个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