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8章微观经济学应用讲解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3.3 航空公司的价格歧视
3.4 价格歧视的类型
3.4.1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
• 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 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 消费者剩余全部消失
3.4.2 二级价格歧视
• 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 的价格
• 消费者剩余部分被垄断者侵占
P
P1
二级 P0 价格 P2 歧视
P3
没有价格歧视时: P = Q = Q0. 二级价格歧视 有三种价格 P1, P2, 和
AC MC
MR
Q1 Q0
Q2
Q3
D
Q
3.4.3 三级价格歧视
• 在不同的市场或者针对不同的 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 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 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 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 权
• 政府特许 • 自然垄断
1.3 我国经济中的垄断性行业
• 市场垄断 • 自然垄断 • 行政垄断
§2 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
2.1 垄断厂商的目标和约束
• 目标:利润最大化
• 约束:成本约束、市场需求约 束
2.2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 .2420. 12.241 7:0417 :04:02 17:04: 02Dec- 20
•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2月2 4日星 期四5时 4分2秒 Thursd ay, December 24, 2020
•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 0.12.2 42020 年12月2 4日星 期四5时 4分2秒 20.12. 24
Frank弗兰克-经济学原理-微观-第4版课件ch8

LO 8- All
8-4
Accounting Profit
Most common profit idea Accounting profit = total revenue – explicit costs Explicit costs are payments firms make to purchase Resources (labor, land, etc.) and Products from other firms Easy to compute Easy to compare across firms
P
70 90 Quantity (000s of bushels/year)
8-14
Market Equilibrium
No economic losses
Price $/bu Price $/bu
MC
ATC
S' S 1 0.75
D 40 60 Quantity (M of bushels/year)
LO 8- All
8-3
The Invisible Hand
Individuals act in their own interests Aggregate outcome is collective well-being Profit motive Produces highly valued goods and services Allocates resources to their highest value use Jon Stewart does not wait tables
LO 8- All
8-2
Markets Are Dynamic
《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课件 Ch8 Slutsky Equation

x2’ x2’’
x 1’
x1’’
x1
The Overall Change in Demand
x2 The change to demand due to lower p1 is the sum of the income and substitution effects, (x1’,x2’) (x1’’’,x2’’’). (x1’’’,x2’’’)
Slutsky’s Effects for Giffen Goods
Slutsky’s
decomposition of the effect of a price change into a pure substitution effect and an income effect thus explains why the Law of Downward-Sloping Demand is violated for extremely incomeinferior goods.
x2 The pure substitution effect is as for a normal good. But, ….
x2’ x2’’
x 1’
x1’’
x1
Slutsky’s Effects for Income-Inferior Goods
x2
The pure substitution effect is as for a normal good. But, the income effect i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x1’’’,x2’’’)
Effects of a Price Change
What
happens when a commodity’s price decreases? –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commodity is relatively cheaper, so consumers substitute it for now relatively more expensive other commodities.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Ch8

8.9 三种需求曲线
收入不变:普通需求曲线 购置力不变:斯勒茨基需求曲线 效用不变:希克斯〔补偿〕需求曲线
1.完全互补 由于转动后预算线仍然是经过直角点, 最优选择与之前完全一样,因此替代效 应等于0. 2.完全替代 转动的预算线与最终预算线一样,因此 全部都是替代效应。 注意:商品1价格变动改变了消费的商品 种类。不改变消费种类的变动均为0.
3.拟线性偏好
x2
收入不影响商品1的消费, 收入效应=0
初始预算线
总变动: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价格 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
x1 x1( p '1, m) x1( p1, m),并且由上面知道 x1=x1s x1n,即:
x1( p '1, m) x1( p1, m)=x1( p '1, m') x1( p1, m) x1( p '1, m) x1( p '1, m')
斯勒茨基方程:需求的总变动等于替代效应和收 入效应之和
总变动的符号
正常商品在价格上升时:
x1 =x1s x1n
() ()
()
低档商品在价格上升时:
x1 =x1s x1n
(?) ()
(+)
注意:收入效 应正负是表示 与价格变动间 关系
吉芬商品发 生于收入效 应大于替代 效应时。
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
由斯勒茨基方程:x
x s =
x s
x ',代入上式
p p m
x
x s p
x s m
x 't
x tx ' = m
x s p
t
因此,税收返还相当于消除了收入效应,总的 变动只剩下替代效应。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章分配理论》第⼋章分配理论总体介绍:本章的中⼼是⽤价格理论来解决为谁⽣产的问题,即解决收⼊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产要素共同造了社会财富。
分配就是把社会的财富分配给这四种⽣产要素的所有者。
劳动得到⼯资、资本得到利息,⼟地得到租⾦,企业家才能得到正常利润。
收⼊分配理论就是要研究各种⽣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到底是如何决定的。
⽣产要素的收⼊取决于两个⽅⾯:⼀是要素的数量.⼆是要素的价格,当拥有的要素数量既定时,要素的价格越⾼,则得到的收⼊也就越多。
和普通商品⼀样,⽣产要素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分配理论实际上就是⼀般价格决定理论在收⼊分配中的运⽤。
第⼀节⽣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产要素的需求★(⼀)⽣产要素需求性质1.派⽣需求(也叫引致需求)⽣产要素的需求是⼀种派⽣需求。
需求者是⼚商不是消费者2.联合需求。
即对⽣产要素的需求是⼀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影响⽣产要素需求的因素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2.⽣产技术状况。
3.⽣产要素的价格。
分析⽣产要素需求时要注意这样⼏个问题:第⼀,产品市场的类型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
第⼆,⼀家⼚商对⽣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业对⽣产要素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只有⼀种⽣产要素变动与多种⽣产要素变动的情况。
第四,⽣产要素本⾝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的。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要素需求★1.⼚商对⽣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商对⽣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
即:MC=MR=P。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家⼚商来说,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商对⽣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2.⽣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位某种⽣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果以实物来表⽰⽣产要素的边际⽣产⼒,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果以货币来表⽰⽣产要素的边际⽣产⼒,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PPT课件

所以要素成本 MFC = MC MP
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和要素供给曲线 MFC
MFC
W(L)
a
0
L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分 别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要素成本。因此, 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可以写成:
VMP = MFC
W
MFC
E
W(L)
W1
W0
卖方垄断的收益是要素的复合函数,即R=R[Q(L],根据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即有:
dR dL
=
dR dQ
dQ dL
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 边际收益MR和要素的边际产品MP的乘积MR•MP。这个乘积通常
被称作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并用MRP来表示,即:
MRP = MR • MP
由于买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故其产品的边际收益与产品价格相等:MR=P,从而 其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就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P•MP。但是其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不等于要素 价格。
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成本和边际成本分析
边际要素成本(MFC)——是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
加的成本。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VMP = W 或者 MP·P = W
可以用数学方法推导上述要素使用原则。 假设代表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它是要素L的函数,则由 利润的定义可有:
π(L)= P·Q(L)- W·L 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
dπdL(L)= P
dQ(L) dL
-
W
=
0
即P
dQ(L) dL
Y
W
PEP K2 K1 K0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微观经济学—第8章
3
微观经济学
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 式中,VMP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叫做边 际产品价值。MP为边际产品。
• 边际产品价值VMP与产品的边际收益MR的区别:
在产品市场中,产品的边际收益,是对产量而言 的,故称为产品的边际收益。 在要素市场中,边际产品价值是对要素而言的, 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 闲暇是消费者在既定的时间资源条件下,提
供劳动后的剩余时间。
• 闲暇带来直接效用。
• 消费者对时间资源在劳动和闲暇之间的分配 实质上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2012-6-29
微观经济学—第8章
15
微观经济学
2.劳动的供给曲线 (1)劳动者的无差异曲线
我们假设劳动者 追求的是最大效 用,收入I和休 闲R都是好的东 西,那么,一位 劳动者有正常形 状的无差异曲线 图。
2012-6-29
收 入
更大的效用
0
微观经济学—第8章
休闲R
16
微观经济学
2.劳动的供给曲线
(2)劳动者面临的约束
• 劳动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时,并且 工资率即每单位劳动时间的价格是由市场给定的, 记为W,那么, • 劳动收入=工资率W×劳动时数L=W×(24-R)
• 其中,R是休闲时数。如果这个人没有其他收入, 那么,他的选择机会由图中直线描述。要增加收 入,就必须减少休闲,每减少1小时休闲,收入增 加W。
2012-6-29
微观经济学—第8章
17
微观经济学
如果一个人有非劳动收入 I (2)劳动者面临的约束0 ,那么这位劳动者面对 的约束条件是 收 I =W×(24-R)+I0 入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八章PPT课件

可编辑
税收规
模
29
税收收入与税收规模
P
税收小时,增
PB
税使税收收入
PB
增加
PS
PS
2T T
可编辑
Q2 Q1
S D Q
30
税收收入与税收规模
P
PB
PB
税收大时,增 税使税收收入 减少
3T 2T
PS PS
Q3 Q2
可编辑
S D Q
31
税收收入与税收规模
拉弗曲线:揭示 了税收规模与税 收收入之间的关 系
支出。为达到这个目的,政府既可以对普通食品 征税也可以对高档餐馆的用餐征税
▪ 应该对哪个征税?
应用:赋税的代价
22
政府应该多大?
▪ 一个更大的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服务,但这需要更高
的税收,而税收会带来无谓损失
▪ 税收带来的无谓损失越大,对小政府的呼声就越大
▪ 对劳动收入征收尤其重要:它是政府收入的最大来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答案:
▪ 税收怎样影响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 ▪ 什么是税收的无谓损失? ▪ 决定无谓损失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 税收规模如何影响税收收入?
应用:赋税的代价
1
复习第六章
▪ 税收
▪ 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一
个契子
▪ 提高了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降低了卖者从
源
▪ 对一个典型的工作者而言,边际税率(对最后一美
元收入的征税)高达40%.
▪ 这种税收的无谓损失有多大?它取决于弹性……
可编辑
23
政府应该多大?
▪ 如果劳动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那无谓损失比较
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第4节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Nash)均衡。第5 节则希望读者能熟悉部分有用的不完全竞争模型。
各节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即对应通过特殊定义的相互作 用主体构成的经济系统(简称为博弈),需要考虑下述两 个子问题而阐明相似结论的特征。
(1)个人决策问题:假设我们面临具有明确定义规则的博 弈并考虑博弈的个别参与者。
8.1消费者偏好与效用
本节讨论通过二元关系和数值函数描述偏好, 希望读者能够参照第1章的二元关系和有序集的背 景材料。
(a)小节介绍偏好关系并讨论通常假设的偏好关 系性质。特别地,作为理性假设的一部分一致偏好 典型地包含偏好关系是全前序关系的假设中,而其 另一部分则理解成个人从可行选择集合中选择最佳 元素的假设。通常,涉及偏好的附加假设或类似商 品需求意愿和商品多样化的假设,或是技术处理便 利的假设。
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为应用隐函数定理,将一 阶条件写成以下形式:
而系统局内变量的雅可比行列式写成以下形式:
运用一阶条件和提取公因子,效用函数的加边海森 矩阵可写成以下形式:
根据对U( )的假设,J不等于0,局部最大化 的充分条件(见定理7.1. 16)得到满足。一阶条件组 成的方程的解是消费问题的正则解。这就保证我们 可用隐函数定理计算普通需求函数的偏导数。特别 地,用Jk表示用向量(DpkF(x, ; p))T替代雅可比矩阵 J的第i列而得到的矩阵,则存在以下公式:
本章的前半部分集中讨论受环境约束条件制约的个 人行为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多数的经济活动规模决 定问题,需要在个体模型的基础上讨论大量理性决策 者相互作用的问题,这需要利用均衡概念。
前言
对应大量主体参与的既定经济博弈,原则上可能会 出现多种结果。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均衡概念,它也是允 许我们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经济博弈的合理结局进行理性 选择的原则。
当U( )是严格增函数时格朗日问题:
此时我们预先隐含假设G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正,并排除 其他情形。对拉格朗日函数:
微分得到以下的一阶条件:
其中Ui( )表示U( )对其第i个变量的偏导数。 根据上述假设,一阶条件确定惟一最优解x*的 性质。最优条件要求下式成立:
不幸的是,即使在i=k时, Jk的符号也并不能 惟一确定。因此,需求并不一定是其自身价格的减 函数或收人的增函数。效用函数向个人行为施加的 制约条件通过以下结论给出。
(b)小节说明只要满足一定的正则条件,就能简 便地用数值函数描述前序偏好。
(c )小节说明增强正则条件便能获得可微效用函数。
结论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在连续偏好关系的空间 中施加适当的拓扑性,光滑偏好关系的集合就在该 空间中稠密。这直观地意味着任何连续偏好关系都 能“很好地”用光滑偏好近似,连续可微效用函数 的假设不是没有理由的,至少可以作为初步近似。 (见定理8.1.10)
这类似要求花费在各商品上的最后1单位货币的 边际效用必须相等,或等价地要求任意两种商品i 和k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然等于其相应价格之比。
方程(1)和方程(2)构成我们希望求解的G+1 个未知量xi* = xi(p, y)和*= (p,y)的普通需求函 数的方程组。在一些简单情形中,求解方程(1) 和方程(2)得到x*和*的解析解。一般情况下, 并不一定能获得解析解,需用隐函数定理(IFT)
强调上述两个子问题的相互密切联系是很重要的。若
不能获知博弈的细节,则既不能断定何种行为是理性的, 也不能描述个人行为。原因在于不知道什么是能控制的, 什么是既定的,什么是个人面临的约束。类似地,除非 知道个人的实际行为,不然就无法获得有意义的均衡条 件。应该同时确定和求解两个子问题,但分别考虑上述 两个子问题却常常是处理什么是大量理性主体相互作用 结果的有效方法。
8.2 消费理论
(a) 效用最大化和普通需求函数
Slutsky定理
现在,我们强化连续性假设并要求U( )是二 阶连续可微的。此时,由于需求和间接效用映射 都是可微函数,可获得进一步的结论。
特别地,假设U( )是C2、严格拟凹且满足定 理6.3.11要求的拟凹函数的加边海森矩阵的二阶 充分条件的严格增函数。上述假设允许我们运用 第5章的方法和隐函数定理分析普通需求函数的 比较静态性质。
均衡的字面含义源于平衡杠杆重心的等量条件,除非 外部条件变化外,其词源包含系统内部力量的平衡导致 静止状态的含义。均衡的解释可延伸到经济模型。经济 模型的均一衡典型地对应个人没有动机改变其行为的状 态。另一个与经济均衡相关的重要概念是个人最优行为 的相互兼容性。
本章说明与经济理论相关的标准均衡概念。第3节讨 论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大量理性消费者如何通过竞争市场 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交换经济,说明瓦尔拉斯(Walras) 均衡的存在性及其福利性质。
特定博弈包含个人能控制的和无法控制的因素。类似我 们以前的主张,自然地将理 性参与者行为模型化为约束 优化问题。我们假设个人行为在其既定的无法控制的外部 因素和确定的博弈规则的约束下,选择其控制变量而实现 其目标收益函数的最大化。通过个人决策问题得到参数函 数而确定个人最佳行为的决策解。
(ii)均衡问题:需要验证不同参与者最优反应之间及 最优反应和系统资源配置之间的协调性。虽然一般可行 性的要求直接、明朗,但在确定参与者行动之间必需的 协调性程度方面还是存在很大自由度。例如,竞争均衡 的协调性能解释成要求每个人都能根据现行市场价格销 售或购买其愿意交易的各种商品的市场出清。另一种均 衡的解释是允许存在导致个人不能实现其愿意购买或销 售数量的数量限制约束的配给可能性。
8
微观经济学应用
前言
作为可预测个人行为的正当化前提原则,在第7章 中,提到了个人具有前后连贯的良好偏好且按其行动 的理性假设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主张理性假设能 自然使得个人决策模型简化成约束优化问题,且用大 量篇幅讨论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技术。
本章的第一节在简单回顾的基础上考虑标准消费者 并讨论如何利用二元关系描述消费者偏好以及如何利 用二元关系构造效用函数。第二节分析消费者面临其 愿意购买的市场商品价格和外生收入时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