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习作 我来编童话(含“快乐读书吧“)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习作 我来编童话(含“快乐读书吧“)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学会编写简单的童话故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等方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童话故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话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童话的特点及编写方法。

2. 学生创作童话故事。

3. 课堂交流与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童话的特点,学会编写简单的童话故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童话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童话故事书。

2. 学具:铅笔、橡皮、图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童话的编写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童话故事。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童话故事。

4. 交流与分享: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童话故事,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童话的特点和编写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来编童话2. 板书内容:a. 童话的特点:想象丰富、生动有趣、寓意深刻b. 童话编写方法:观察、思考、想象c. 童话创作要求:具有个性、富有创意七、作业设计1. 编写一篇童话故事,要求内容丰富、情节生动。

2. 与家长分享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编写童话故事方面有哪些亮点和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编写童话故事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如何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好的童话故事。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童话的特点和编写方法,激发了学生对童话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在编写童话故事方面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读6个生字词汇:树、叶、果、香、味、秋。

2.理解“味道”和“香味”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感受秋天的气息和气候变化。

教学准备1.PPT2.绘本《大自然的声音》3.教学卡片:秋天的风光、味道和香味。

4.彩色粘纸和卡纸5.动画片《小羊哆啦的秋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题(5分钟)1.向学生展示一个含有树叶、果实和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2.让学生描述这张图片中有哪些元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学习新词汇。

3.引导学生走进秋天,感受秋天的景象和气息。

二、新概念呈现(20分钟)1.给学生播放动画片《小羊哆啦的秋天》,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和景象。

2.展示绘本《大自然的声音》并逐页进行朗读和讨论。

3.向学生展示教学卡片:“味道”和“香味”,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

三、加强语言输出(30分钟)1.分别展示“秋天的风光卡片”和“秋天的味道和香味卡片”,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和经验,用词汇和句子来形容秋天的景象和味道。

2.班级内分角色,分角色进行语言表达练习,有的学生可以扮演老师或其他小动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强语言输出。

四、巩固语言输出(25分钟)1.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彩色粘纸和卡纸制作一个秋天的贺卡,要求学生在贺卡上填写一段自己的感受,介绍自己看到的秋天景象以及感受到的味道和香味。

2.让学生到PPT上录制一段秋天景象和味道的分享视频,分享给其他同学观看。

五、教学总结(5分钟)1.总结和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询问学生说出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最有收获的地方。

3.鼓励学生通过语言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课后作业1.背诵6个生字词汇。

2.完成秋天的贺卡制作和写作。

3.在家中找出秋天带来的美好体验,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教学反思1.在导入新课题环节,可以采用一些带有音效的道具,如落叶、果实、秋天风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全)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雨》2. 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2 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2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与否、书写质量等。

3. 阅读测试评价: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4.2 评价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秋天的雨》。

2. 生字词卡片。

3. 阅读理解练习题。

5.2 教学工具1.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生字词卡片。

2. 录音机: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1. 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2 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秋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2.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3. 进行班级分享,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七章:家庭作业设计7.1 作业目的1.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家庭学习习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前解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利用童话的手法讲述了两只小蟋蟀在玩耍时有一只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

另一只利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

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融为一体,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吸引读者。

关注文本:本文特别应该关注的就是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而这个路线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讲明的一个科学知识:反刍。

关注结构:课文按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写两只蟋蟀玩耍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7-19段)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1段)写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

关注表达:拟人的表达手法是童话不可缺少的因素。

本课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比较多。

通过朗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

另外,本课从孩子们熟知的事物着手,素材贴近生活,让读者有亲切之感。

关注实践:心理描写和童话的丰富想象是本课的重要特点。

所以,阅读本课,既要边读对话边感受两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又要边讲边演,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

【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2.理解童话中掌握的道德与智慧,掌握用深刻的符号来使故事更加生动的方法;3.认识童话中的人物特点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情感;4.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故事加以编排表达,创作独具特色的童话。

二、教学重难点1.童话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儿童的关系;2.童话中角色的塑造方式;3.利用符号制造更鲜明的生动和独特的童话效果。

三、教学内容1. 童话的基本特征1)得体的人称2)虚构、想象3)寓意性4)伦理性2. 童话中角色的塑造方式1)反面人物鲜明而真切2)形象生动、颜色丰富3)人物特点鲜明4)动态3. 利用符号制造更鲜明的生动和独特的童话效果1)认识符号2)利用符号传达情感3)漂亮的符号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轻度引导法;3.学生自主探究法;4.积极互动法。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童话的基本特征教师通过幻灯片的方式,详细介绍童话的特征,并向学生展现典型的童话名篇,比如《灰姑娘》《小红帽》等等,引领学生慢慢了解并产生爱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背景调研以班级为单位,收集同学们所喜爱的童话故事、原因及对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想象。

3. 学生编写并讲述自己的童话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想象以及所感而编写自己的童话,并分享给同学们听,并听取同学们的宝贵意见,欣赏每一个特别的童话。

4. 分析讨论,找出童话故事中的情感和符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自己或异性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或愿望,分析童话中人物、符号与情感相关的特点,并表达。

5. 文学创作,塑造属于自己的童话人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并运用故事让自己创作的人物更加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6. 形成反馈教师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总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单元学习,学生们对童话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从童话中了解到道德和智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封建伦理、盲目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文 课时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文 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课文:《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8去年的树【教学目标】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

认识多音字“切”。

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体验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3.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体会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2.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

认识多音字“切”。

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一、播放动画,交代任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童话故事,明白童话中所阐明的道理。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2.播放《去年的树》动画。

3.这节课我们就练习读好这个童话故事,注意体验故事中小鸟和大树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要求: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写了树和鸟的什么故事?(一)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预习反馈:1.出示认读的词语:寒冷融化离开等着剩下斧子砍倒山谷切成条火柴煤油告诉睁眼睛接着伐木锯木头点燃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1)正音:翘舌音“睁柴燃”;前鼻音“砍燃”;后鼻音“等剩睁融”。

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形声字记忆:媒-煤由-油筝一睁熟字带生字:父一斧然一燃居一锯熟字加偏旁:戈+亻=伐乘+刂=剩妾+扌=接石+欠=砍此+木=柴4.巩固记忆。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品读感悟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2、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

从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

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

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

她又冷又饿。

一辆马车差点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

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而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二)总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女孩幻想的段落。

2、指名反馈: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小女孩的幻想?她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三)学习第五小节。

1、同学们朗读第五节,思考这样两个问题:文中小女孩第一次擦着火柴幻想些什么?用〜〜〜标出来,这些幻想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师:你能不能把书中的描写读出来?(出示课件火炉)(教师随机板书幻想火炉)师:小女孩是怎样擦着的第一根火柴呢?(终于抽出。

)师:为什么用终于?(火柴是用来卖钱的,可小女孩没有卖掉。

)(如果浪费了,爸爸会打她的。

)师:那为什么她还是用来擦着了呢?(因为她太冷了,受不了了。

)师:那么小女孩为什么幻想到了大火炉,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温暖),(板书现实寒冷)(教师随机板书)2、小女孩在幻想中得到了温暖,而现实是怎么样呢?用“一一”标出文中原句(生回答)3、幻景消失后,要读出小女孩的遗憾和你对她的同情。

是啊!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4、指导朗读。

范读,齐读。

读出(由害怕——担心——急切——又有点绝望)(四)学生自主学习第六小节。

师:虽然幻想消失后,现实只会让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6自然段,生读课文,想想小女孩第2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说明现实生活怎样?渴望得到什么?(同桌的可以讨论)2、检查自学情况:(生回答)(板书烤鹅)(出示课件烤鹅),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得到喷香的烤鹅呢?(因为她实在是饥饿难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全)第一章:单元导学1.1 教学目标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发现和总结规律。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

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

第二章:课文教学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

2.2 教学内容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发现和总结规律。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内容。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

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

第三章:生字词教学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生字词的规律。

3.2 教学内容讲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发现和总结生字词的规律。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生字词的规律。

第四章:语法和句型教学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语法和句型。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法和句型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法和句型的规律。

4.2 教学内容讲解本单元的语法和句型。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法和句型。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发现和总法和句型的规律。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语法和句型。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法和句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

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

《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

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1.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2.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3.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单元课时安排9《古诗两首》2课时10《风筝》 2课时11《秋天的雨》 2课时12《听听,秋的声音》2课时语文园地三 4课时课题9 古诗两首主备人郭玉珍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夜书所见》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习生字(促、深)1.学生汇报。

2.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赏析第一、二行诗(1)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2)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2.赏析第三、四行诗(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

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1.请大家想想,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2.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再指名读,齐读。

3.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

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4.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质疑问难同学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背一背。

学生读或背。

六、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背诵《夜书所见》2.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设计夜书所见叶绍翁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思乡之情感:动客情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歌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检查复习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

1.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引入,激趣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

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学生用心聆听,体会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2.品文自学⑴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⑵指导朗读体会句意。

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3.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

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4.学习诗的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1.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加倍地思念亲人?5.学习诗的第二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1.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学生思考后交流。

三、阅读推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朱熹的《观书有感》。

读后在明天的课堂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每逢:每次遇到。

佳节: 节日。

诗中指重阳节。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教学反思课题10 风筝主备人郭玉珍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准备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童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板书课题。

1.交流分享。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1.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2.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品读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1.学生自读,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2. 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

“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四、自学生字,交流学法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1.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2.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收集一些关于描写室外活动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2.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秋季小伙伴喜欢的室外运动,把自己喜欢的秋季室外运动试着描述一下。

板书设计风筝贾平凹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依、歇、丧、精、希、却精心、希望、依然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读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