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

的决定

苏发[2006]第013号

为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构建江苏发展新优势,又快又好推进“两个率先”,现作如下决定。

一、坚持科教优先方针,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科技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关键发展阶段,既面临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资源环境制约等一系列严峻挑战,这就决定了我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科学技术要领先。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是江苏抓住发展新机遇、增强发展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江苏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坚持科教优先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抉择,作为“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内涵,全面提高江苏的核心竞争力,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使江苏成为创新体系富有特色、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机制健全高效、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文化鲜明活跃、创新环境愈益完善的地区;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引领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研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外技术依存度、专利授权量等主要创新指标提前达到国家的要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排序居于全国前列,部分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加速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的投入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基本实现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

“十一五”期间,是为江苏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全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工业、农

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50%左右和6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专利总量居全国前列,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在社会发展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科技创新环境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建立布局合理、良性互动、开放配置、运行高效、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立足江苏现有基础、自身优势和发展需要,坚持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对外开放与省内发展紧密结合,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与市场导向作用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紧密结合,坚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着力应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主线,把突破重点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途径,把推动科技创业作为主要抓手,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努力在自主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

二、把握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找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力解决事关江苏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

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重点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持。积极开发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在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提高自然资源的支撑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攻克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对全省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在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纺织、石化、冶金、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攀升,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品、知名品牌和企业集团。以推广信息技术和节能技术为重点,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重点行业和区域组织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围绕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高效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突出抓好生物技术、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全面提高科技进步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促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快苏北星火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促进苏北区域经济发展。

集中力量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重点应用领域选择一批有市场前景、有产业基础的重大项目,组织集中攻关,加强跨领域的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实现突破,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加强重大应用技术的前瞻性研究。适应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应用为导向,在优势学科领域和技术前沿方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应用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培养拔尖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为解决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应用科技问题培育原始创新源,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三、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加快建立以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的区域创新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以尽快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制,发挥企业在整合全社会技术创新资源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和其他技术创新组织。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要由企业牵头,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要以企业为依托,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要向企业倾斜。完善对国有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考核,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型骨干企业,重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独特的生力军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地方各类科技创新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