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篇一:变更管理规程

第 1 页共 7 页

第 2 页共 7 页

2

3

第 3 页共 7 页

第 4 页共 7 页

4

5

第 5 页共 7 页

篇二: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变更控制管理,制定本规程。

范围:适用于变更的申请、实施及审批过程的管理。

职责:变更申请部门及人员、变更审核部门及人员、变更批准人员。

制定依据:、。

文件内容:

1. 变更的定义:是指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来源、

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

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设施、设备、仪器和生产工艺等的改变。

2. 变更程序:

变更申请的审批。

变更的审批。

3. 变更的分类:

较小变更: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变更。

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

变更原料药合成工艺中所用试剂、起始原料来源,而不变其质量。

提高试剂、起始原料、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包括增加质控项目、提高

原有质控项目的限度要求;改用专属性、灵敏度更高的分析方法等。

变更药品制剂的生产工艺:

制剂生产过程中增加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或者制定更严格的质控限度,

以更好的控制药品生产和保证药品质量。

片剂、胶囊剂表面增加、删除或修改印字、标记等。

制剂处方(辅料组成及用量)和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没有改变,仅是

外形(形状、尺寸)发生改变,如圆形片改为异形片等。

变更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片剂、胶囊剂药品包装中单剂量药品

装量改变,

此类改变应有助于临床用药的方便(药品适应症,临床用法用量等未发生改变,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发生变化)。

变更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材料的类型和质量标准未发生改变或更严

格):

变更非无菌包装容器或包装材料的供应商及生产厂家。

非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供应商及生产厂家变更。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供应商及生产厂家变更。

变更非无菌固体制剂/原料药包装容器的大小或/及形状。

非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大小或/及形状变更。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大小或/及形状变更。

其他变更

原料药工艺助剂。

原料药车间、制剂车间采用相同设计及操作原理的设备替代另一种设

备。

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设施模具等的变更。

中等变更: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的变更。

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起始原料、溶剂、试剂、中间体的质量标准,

包括减少质控项目、放宽限度,或者采用新分析方法替代现有方

法,但新方法在专属性、灵敏度等方面未得到改进和提高的。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

辅料种类、功能和特性没有改变,而变更辅料的来源(植物源性、动物

源性)、型号或者级别的。

辅料用量的变更(以原处方单剂量理论重量计算,药物含量按标示量的

100%计算),变更种类多于一种时,处方中辅料变更幅度总和一般在10%

以内:

崩解剂用量的变更,一般淀粉允许变更幅度为±6%(w/w),其他

±2%(w/w)。

包衣液用量变更一般允许变更幅度为±2%(w/w),但包衣液组成不

能变化。

润滑剂用量变更,一般硬脂酸镁允许变更幅度为±%(w/w),其他±2%(w/w)。

助流剂用量变更,一般滑石粉允许变更幅度为±2%(w/w),其他±

%(w/w)。

片剂填充剂用量变更一般允许变更幅度为±10%(w/w),对于治

窗窄、低溶解度及低通透性药物,填充剂用量变更一般允许幅度为

±5%(w/w)。

制粒溶液体积发生变更,但固体物质总量没有改变,只调整溶剂量,

或者制粒溶液组成不变,用量允许变更幅度±10%(w/w)。

删除着色剂或降低着色剂用量,删除或减少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组份。

辅料种类的变更:

变更包括增加或删除着色剂、芳香剂、矫味剂,但着色剂、芳香剂、

矫味剂在处方中含量不多于2%(w/w)或(w/v)。

固体制剂增加水溶性薄膜包衣材料或增加制剂外观抛光材料等。

变更药品制剂的生产工艺:

非无菌制剂生产中采用设计及操作原理不同的设备替代另一种设备的

变更。

变更制剂生产过程,如口服固体制剂在不引起生产工艺根本性改变、

不引起产品与体内吸收和疗效有关的重要理化性质和指标改变

的前提

下,变更物料混合过程的混合时间及混合速度等。

变更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变更规格应为目前国内已有的规格):片剂或胶囊剂在辅料组成及制备工艺一致、主药/辅料比例一致的情况

下,处方成比例放大或缩小等的变更。

颗粒剂单一包装药品重量或体积改变。

片剂或胶囊剂在辅料组成及制备工艺一致、主药/辅料比例不一致的情

况下

原料药活性较高,主药规格变更,其单剂量理论重量的改变在原规

格的±5%(w/w)的变更。

辅料比例变化幅度以变更规格后药品单剂量理论量计算,在

允许范围内的变更。

变更药品注册标准:

原料药或者制剂自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为了对原料药或制剂描述更加

科学和准确而进行的性状变更。

在原标准规定范围内缩小限度,即更加严格控制限度。

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检验项目并规定其限度。

随国外药典版本的更新或增补而引起的标准变更。

变更鉴别方法,由专属性较差的方法变更为专属性较好的方法等。

变更药品有效期和/或贮藏条件:

在药品生产工艺及生产质控方法、处方、质量标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

装材料和容器、贮藏条件等方面没有发生变化,且稳定性试验是按照药

品上市注册时批准的稳定性试验方案进行的前提下,延长药品有效期的

变更。

缩短药品有效期和/或严格药品贮藏条件,以更好的保证药品质量(不

包括因生产中的意外事故或稳定性试验中出现问题而要求缩短药品有

效期和/或严格药品贮藏条件)。

变更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非无菌制剂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不应降低产品的质量

和稳定性,且不改变原包装系统的特性(如防儿童打开的作用)。

变更固体制剂包装系统中的干燥剂和惰性填充物:

在包装瓶中增加干燥剂,但不是由于原药品包装系统中产品稳定性

存在问题所致。

包装容器中增加或去除药棉等惰性填充物。

变更国内生产药品制剂的原料产地(原料药的关键理化性质(如晶型等)需

保持一致;制剂不得发生变化;不应出现原料药中的杂质和原制剂降解产物以外的新的杂质;制剂稳定性不得较原制剂降低):变更原料药的生产地点。

增加原料药的生产地点。

其他变更:

清洁方法变更。

检验方法变更。

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的变更。包括工艺参数、工艺步骤改变;产品批量

同比例扩大或缩小;药监部门批准后有关工艺的变更等。

辅料供应商变更。

重大变更: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变更。

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对原料药和药品质量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如反应

条件、变更某一步或几步反应,甚至整个合成路线等,将原合成路线中的某中间体作为起始原料的工艺变更。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普通片剂处方中辅料种类、用量

发生重大变化时。

变更药品制剂的生产工艺:药品制剂生产生产过程或者生产工艺发生重大

变化的变更,如口服固体制剂由湿法制粒改为干法制粒,或者相反的变更;生产过程干燥方法从烘箱干燥改为流化床干燥,或者相反的变更。

变更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变更规格应为目前国内已有的规格):普通制剂新规格中处方的辅料比例变化幅度超出范围的变更。

新规格中处方辅料种类发生变化。

在目前已有的药品规格之外的规格变更(即国内没有的新增规格)。

变更药品注册标准:

放宽原料药或制剂控制限度。

删除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标准中的任何内容。

变更原料药或制剂标准中有关物质、溶出度、释放度、含量测定等检验

方法等的变更。

变更药品有效期和/或贮藏条件:

放宽药品贮藏条件。

在生产工艺变更、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变更同时修改有效期等。

根据药品使用区域的变更或相应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要求缩短有效期

等。

变更显著影响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口服制剂由瓶装改为泡罩包装的变更。

去除具有遮光、防潮等作用的功能性外包装的变更。

变更后包装材料在已上市的同剂型、同给药途径产品中未曾使用,如新

批准的包装材料的变更。

变更国内生产药品制剂的原料产地:变更原料药生产地点,其原料药关键理

化性质(如晶型等)与变更前不同;药品制剂质量发生变化;药品制剂出现原料药中的杂质和原制剂降解产物以外的新的杂质。

生产环境(或场所)的变更。

篇三:变更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

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的安全管理,从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公司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能持续的开展,确保公司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有关内容及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的变更。 3 内容及要求

人员变更管理

领导管理层人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进行上岗培训教育。

安全主管、安全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到管理部门报名参加业务培训,获取安全员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技术人员人员变更,需进行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教育。

新工人上岗,需进行“三级教育”培训考核。

换岗复工人员,需从新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变更,需进行体检,办理操作证,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

机构变更管理

中层管理部门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车间班组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按照管生产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不能随意进行机构变更。

工艺和技术变更管理

对变更环节进行评估、评价,组织建立管理档案,注重完善安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工作人员开展“四新”教育。

设备设施变更管理

严格执行设备、设施验收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管理制度,建

立档案,完善手续,新设备安装验收,必须安全设施齐全,状态良好,达到标准操作环境状态。

作业过程变更管理

制定详细操作规程,建立危险辨识与控制措施,建立管理档案,对作业全过程进行安全状态评估评价,保障安全作业过程良好运行。

环境变更的管理

环境变更必须要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定值管理,保证事故应急、安全救护、疏散条件,通道、设施标准规范。

变更前做好审批、申报工作,不能随意违建、改建。

充分调查了解周边环境影响状态,落实评估评价程序,以免造成建后变更,财产损失。

制度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组织机构执行制度的责任落实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发挥工会、员工代表的监督作用,为企业领导决策保驾护航。

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下列变更程序:

a) 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b) 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c) 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d) 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的实施

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4 附则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 对信息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 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 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 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三条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计算机中心和软件厂商)协作完成。信息系统变更、发布、 配置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发布、配置,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 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四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需求,并将需求整理成《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计算机中心。 第五条计算机中心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信息主管院长。主管院长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计算机中心根据变更建议审批《信息变更申请表》。第六条计算机中心根据部门提供的需求与软件开发商联系协同实现信息系统变更需求,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七条计算机中心组织相关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 第八条信息系统变更程序测试完成后,由计算机中心配置完善信息系统,正式发布并通知需求部门。 第九条计算机中心出具信息系统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二),需求部门签字验收。

附件一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 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

变更管理规定

变更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变更项目进行有计划的控制,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类变更项目的管理。 3.职责: 生产部是本制度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本制度。负责变更的组织和管理。 技术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项目变更的组织和管理;负责现有厂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公共区域的技术项目的变更申请和实施。 设备部负责机械、设备、设施项目变更的组织和管理;负责现有厂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公共区域设备的变更申请和实施。 变更项目所在车间负责本部门变更申请和实施。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机构及人员变更的管理。 安环部负责法律法规、安全设施的变更管理及各项变更的安全审查。其他各职能部门负责对各主管项目变更的组织和管理。 4.程序和管理要求 变更类型 变更管理类型、项目及主管部门职责表

a)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b)更换同一型号的设备或管线; c)清扫容器、管线或其它设备; d)更换同一型号的配件;

e)日常的设备、设施防腐保温处理; f)修理或重新标定的仪器、仪表; g)工艺参数在控制指标范围内的调整。 变更程序 a、生产部制定《变更管理制度》和《变更申请表》、《变更验收表》,监督实施,对所有变更内容进行备案。 b、变更项目所在部门或主导部门负责变更申请、变更项目的风险评价、组织实施与变更材料收集管理。 c、安环部负责审查变更项目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d、审查部门负责人负责变更的审查和验收并为变更实施部门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完善实施方案。 a)变更申请前先由车间、技术、设备、安环、生产等相关部门进行初步论证,确定变更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确定申请部门。 b)原则上变更项目所在单位或主导部门负责提出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制定实施方案、进行风险辨识、编制风险控制措施。 c)《变更申请表》填写后,由部门负责人初步审核,签署部门意见,报安环部。 变更的审查、审批 不通过则返回变更申请单位补充完善后重新填写《变更申请表》进行审查手续。 变更的实施和运行 有技术部或设备部主导的变更应组织变更区域关联部门明确分工后组织实施。 a)变更项目申请单位编制变更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内容、责任人员和控制目标;进行危害和影响分析,制定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查; b)变更项目相关职能部门和变更项目所在单位,及时将批准的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和异常情况应急预案通知有关单位和岗位人员; c)变更项目相关职能部门及车间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施过程的现场监督。实施过程中如有变更,则按本程序重新办理变更手续;

最新变更管理制度(年修订)资料

注 精品文档 Q/JXQF.GL.AQ-26-2018 Q/JXQF 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奇峰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导则》 4 定义 4.1 变更:是指工艺、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4.2 变更管理(Management of Changing 英文简写MOC):指对化学品、工艺技术、设备、程序以及操作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控制,避免因变更风险失控导致事故的过程。 4.3 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参数、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工艺、操作方式和环境条件、管理标准相同的更换。 4.4 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4.5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5 职责 5.1 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各分管领导按照审批权限,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变更管理。 5.2 安全环保处:负责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台帐,定期监督检查各单位的变更管理执行情况,对变更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析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公司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变更管理过程风险分析及对落实风险措施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汇总各部门变更管理台帐及记录并向公司档案室存档。 5.3 生产处:负责组织生产工艺方面的变更管理及审批工作,对工艺变更进行风险分析及辨识,并建立完善统计生产工艺变更方面的变更台帐,负责生产作业区域等变更管理,每半年将生产工艺变更的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5.4 设备处:负责组织设备设施方面的变更管理及审批工作,对设备设施变更进行风险分析及辨识,并建立完善统计设备设施变更方面的变更台帐,负责项目工程施工方案、工作措施等方面的变更管理,每半年将设备设施变更的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5.5 综合管理处:负责各级组织机构、劳动组织和岗位人员的变更管理;负责识别法律、法规的变更并及时更新,针对法律、法规的变更开展符合性评价;组织进行变更管理的有关知识培训,促使岗位人员及时得到有关变更的生产安全信息,每半年将负责管理的变更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5.6 各车间:负责与本车间相关的变更管理,建立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台帐,进行变更风险分析与辨识,落实变更的风险控制措施,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变更管理知识培训等,每半年向主管部门上交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台帐及变更有关记录表。 6 变更类型、级别 6.1 变更类型: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作业过程变更等。工艺控制范围内的调整、设备设施维护或更换同类型设备不属于变更管理的范围。 6.1.1 工艺技术变更:如工艺技术的改进、新项目的实施、原料及介质改变、操作条件或步骤变化等。

软件变更管理制度(试行)

软件变更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主要包括一般性变更、紧急变更、用户测试、版本控制、系统更新和权限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和各分子公司(含郑州研究院)(以下简称“公司”)。 第二节一般性变更流程 第四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变更申请书》(附件三),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信息部。 第五条信息部负责接受需求、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信息部负责人审批《变更申请书》。 第六条信息部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七条信息部将所有的变更请求记录在《任务管理表》(附件四)中,并按照优先级安排实施的先后次序进行跟踪处理。 第八条信息部负责对系统变更过程的文档进行归档管理,所有文档至少保存三年。详细流程参见《系统变更流程》(附件一)。 第三节紧急变更流程 第九条对于紧急变更,需求部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等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第十条信息部按照事先明确的紧急变更定义做出判断,确定其优先级和

影响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十一条紧急变更过程中应使用专设系统用户帐号,由专责部门或人员启动紧急修改变更程序。信息部应对紧急变更的处理进行规范的文 档记录。 第十二条在紧急事件处理完成后,必须补办正式、完整的文档。详细流程参见《紧急变更流程》(附件二)。 第四节系统的版本控制 第十三条软件变更时,加强版本控制,确保每次在最新的代码基础上进行更改。 第十四条应对下发的软件进行版本控制,由专责人员负责发布软件的版本管理。 第五节系统变更的责权分离 第十五条应加强对运行环境的访问控制,只允许授权的用户访问运行环境中的应用系统。通过物理和逻辑隔离的手段,控制对运行环境的 访问。 第十六条限制开发人员对运行环境中应用程序文件夹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拥有相应的权限。 第十七条对授权访问运行环境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普通用户只能通过前台登录系统,不能通过后台进行操作。 第十九条系统维护人员不应该拥有前台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更不应该在前台应用程序中担任实际的操作任务。 第二十条禁止系统维护人员共享操作系统级别的账号。 第六节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公司总部信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变更管理制度

ZDZD-06-10-01襄阳泽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变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对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规范变更管理,有效地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根据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要求,特制定变更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的变更。 第二章职责 第三条本制度由安全部制订和负责修订。 第四条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的变更;生产调度部负责工艺变更;技术部负责技术变更;设备部负责设备变更;基建处负责基建设施的变更。 第三章变更内容 第五条人员变更包括新入厂员工的培训、人员调动等。 第六条工艺变更包括工艺指标、操作规程的变动等。 第七条技术变更包括设计过程中图纸、工艺线路的更改等。 第八条设备变更包括设备的更新改造、配件材质或型号的变更、安全设施的变更、临时用电设备的变更等。 第九条基建设施变更包括新、改、扩建涉及厂房、设备基础、基建设施(厂区公路、给排水设施)的更改等。 第十条管理变更包括法律法规、管理机构及职责、公司内部管理标准等的变更。 第四章变更程序 第十一条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的变更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人员变更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变更。 第十三条工艺变更程序 1、工艺指标的调整由所在车间提出变更申请并报生产调度部,生产调度部上报公司生产副总、总工程师,经批准后下发到车间; 2、操作规程的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技术变更执行《设计和开发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设备的变更程序 1、设备的更新改造按照《设备更新、改造和报废及购置管理制度》执行; 1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对公司变更的管理,清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变更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要求,根据北方华锦变更管理制度,特编制适合公司的变更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生产运行、技术、设备设施、管理、场所、三剂化学品及原材料等方面存有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变更。 第三条名词解释 (一)生产运行工艺、技术及设备设施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 (二)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三)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四)人员变更: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分成永久变动和临时性变动,其中永久变动即调转包括调离、调入、转岗;临时性变动即临时承担有关工作,主要表现形式为替岗。 (五)变更管理:是指对生产运行、技术、设备设施、管理、场所、三剂化学品及原材料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变更的类型 第四条生产运行变更,主要包括: (一)产品的变更; (二)生产负荷的变更; (三)公用工程系统水、电、汽、风等的变更。 第五条技术变更,主要包括: (一)新、改、扩建项目规划设计的变更;(二)工艺操作规程的变更; (三)工艺参数的变更; (四)工艺技术改造的变更。 第六条仪表、电气、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一)仪表、电气、设备设施的变更; (二)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变更;(三)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四)仪表、电气、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的变更。 第七条安全、环保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一)安全、环保设施的变更; (二)安全、环保设施操作规程的变更。 第八条管理的变更,主要包括:

变更管理制度29165

1、变更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建立变更管理制度。 1、变更管理是指对管理、工艺、技术、设备、操作方法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和管理。以避免由于变更造成的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实施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应写出变更申请报告,明确说明变更的内容、方法和范围。 3、对变更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评估),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防范措施。 4、变更申请报告应逐级上报并得到批准,形成受控文件。 5、变更实施过程应由实施部门监督管理,实施过程要严格控制,严禁超越审批的范围。 6、变更实施后申请变更部门应对变更情况进行考查验收,确保达到变更计划的要求。 2、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1、严禁在厂生产区域内吸烟及携带火种(火柴、打火机、BP机、手机)。 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在生产区域内违章动火。 3、严禁穿带铁钉鞋进入生产区域。 4、严禁未经批准而未戴防火罩的机动车进入生产区域。 5、严禁就地排放轻质油品、废液、气等化学危险品。

6、严禁在各个生产区域内用铁质金属工具敲打物质(设备)及地面。 7、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器具及设备。 8、严禁损坏生产区域内的防火防爆气体检测设施。 9、严禁乱接电源,违章使用电炉等电热设备; 10、严格防雷、静电接地系统的管理措施; 11、规范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与管理; 12、做好电力设施的保养工作并定期巡查。 3、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目的 为改善本厂劳动卫生条件,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杜绝职业危害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门防尘、防毒工作的安全管理。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从业部门安全标准化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4、基本要求 (1)建设项目中的防尘防毒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

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制度最新版

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本站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站经营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3. 编制依据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 4. 职责 4.1 变更申请人负责提出书面变更申请。 4.2 站长的变更审核。 4.3 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5. 工作程序 5.1 变更分类 5.1.1 工艺技术变更包括以下内容: 1) 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2) 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3) 操作规程的变更; 4) 工艺参数的变更; 5) 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5.1.2 设备设施变更包括以内容:

1)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2) 安全设施的变更; 3) 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4) 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5) 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6) 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 7) 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变更。 5.1.3 管理变更包括以下内容: 1)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 2) 人员的变更; 3) 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4) 管理职责的变更; 5)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5.2 变更申请人提出变更申请,说明变更及其技术依据,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站长签字认可。 5.3 变更实施前,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 5.4 安全管理员对变更的实施结果进行验收。 6 变更的程序 6.1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的变更的程序, 6.1.1所有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检查、了解、学习中发现的任何能够对生产的安全、稳定、高效、节能等有益的改进措施,均可向站长提交变更申请。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附件2: 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化系统变更管理,确保集团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运行,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所属各公司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第三条下表所示的操作都视为系统变更行为,应遵照本办法执行。按照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对变更进行分类:大型★中型☆小型◇

第四条角色和职责 (一)变更申请人:负责申请变更,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变更需求调研,并确认变更需求。在执行计划中,确认变更实施计划满足时间、成本和质量等要求。 (二)系统运维专员:负责对用户进行变更需求调研,根据需求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变更评审。在执行计划中,负责制定和组织执行变更实施计划。 (三)变更评审小组:由信息部门负责人根据变更内容确定人员

组成,负责对最终是否进行变更给出评价,并确定最终变更方案。 (四)运维支持团队:分为内部支持团队和外部支持团队,分别负责公司内部和厂商的具体实现。 第五条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流程分为:变更申请、变更需求调研、变更方案建议、变更评审、制定变更计划、确认变更计划、执行变更计划、变更交付八个步骤: 1.变更申请:由变更申请人根据变更类型进行变更申请,并将变更申请发送给系统运维专员。 2.变更需求调研:由系统运维专员组织调研,在变更申请人配合下,完成对变更需求的调研分析。 3.变更方案建议:由系统运维专员根据变更需求,给出初步的方案建议。 4.变更评审:由信息部门负责人确定变更评审小组成员,评审中修改并确定变更的实施方案,小型变更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大、中型变更由信息分管领导审批。 5.制定变更计划:由系统运维专员根据已审批的方案,联系内部或外部支持团队,共同评估和协商,制定变更实施计划。 6.确认变更计划:由变更申请人对计划中的功能、性能、时间、成本等进行确认。

企业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行政部。适时地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部门:生产车间。响应主管部门号召,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 4、内容与要求 4.1 本文件的变更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1.1 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1.2 人员变更:新入厂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厂人员等。 4.1.3 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 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4.1.5 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2 管理变更时,由生技科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4.3 人员变更管理 4.3.1 新员工入厂和厂内员工调换岗位的,按照《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4.3.2 外来施工队伍按照《承包商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3.3 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由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4.4 工艺变更管理 4.4.1 由工艺变更的技术负责部门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单位、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 4.5 设备设施变更管理 4.5.1 由变更负责部门制定新的技术操作规程、制度等,并对使用单位进行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 4.5.2 在报废、拆除生产设施时,按照《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6场所变更时由场所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其职工进行变更交底和安全注意事项。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以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宗旨,对本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有效控制,更好的满足市场、顾客的需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技术、采购、生产、检验、包装、仓储等各阶段和部门。 3.职责3.1相关部门完成有关产品更改信息的收集并向总经办传递。 3.2技术部组织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更改,并形成文件,保持记录。 3.3相关部门负责设计和开发更改的实施。 3.4技术部项目责任人负责推进变更进度及归档、保存更改的文件。 4.程序4.1设计和开发更改时机4.1.1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经过评审和批准的阶段输出要求更改。 4.1.2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纠正预防措施要求更改。 4.1.3顾客要求更改或产品功能、性能要求更改。 4.1.4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发生更改。 4.2设计和开发更改过程4.2.1设计初期方案设计、评审更改,包含功能布置、外观尺寸等细节修改和调整更改。 4.2.2结构设计、评审及相关意见更改。 4.2.3模具厂家对开模数据及相关处理工序及工艺的意见更改。 4.2.4试制、装配及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产生的问题及意见更改。 4.2.5规格及标准的更改,因顾客特殊需求或因技术、市场趋势,对现有产品或正在开发产品的规格及标准提出更改。 4.2.6其他产品相关的问题更改。 5.变更流程权责单位流程图简要说明使用表单各单位/部门NG变更提出①效果图细节更改②结构设计更改③生产工艺更改等《变更通知单》技术部OKNG 初步核实接受相关单位变更并对提出的变更进行初步确认和核实《变更通知单》总经办审核OK对更改过程、需要费用及结果确认《变更通知单》技术部发放①对无法更改的变更申请退回申请单位②确认可以更改的内部联络单通知变更并跟踪相关实施进展③按项目进行相关变更汇总《变更通知单》技术部NG变更资料归档对更改资料进行分类、留档《变更通知单》相关部门OKNG执行对确认后的变更申请单进行实质性的操作,并执行到位《变更通知单》技术部NG验证、测试OK相关部门执行变更后的产品进行实际检测,判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相关检测报告》总经办OK验收对变更后的产品进行最终的验收审核《变更通知单》结束 6.使用表单6.1变更通知单.xls编制审核 1

信息化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1、目的与依据: 依据《信息化管理控制程序》文件要求,为规范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优化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2、使用范围: 信息系统有了新的IT特性和服务可用性,或显露新的威胁和脆弱性的一个后果,如:新规程、新特性、软件更新、硬件更新、新用户及附加网络和互连。 3、术语/定义: 信息系统变更:由软件变更和硬件变更组成。 软件变更:软件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软件系统运行支持及变更工作。 硬件变更:当硬件设备采购完成并安装调试完成后,所发生的硬件系统运行支持及变更工作。 4、职责分工: 4.1企管信息部: 4.1.1负责信息系统变更过程的组织、实施及培训。 4.1.2负责规划和分配变更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 4.1.3负责制定系统变更风险控制管理;

4.2 科技管理部 4.2.1 负责对信息系统变更过程中产生的资料进行归档保存; 4.3 业务单位 4.3.1 负责整理信息系统变工需求并填写《系统变更申请表》; 4.3.2 负责配合信息系统变更测试并填写《用户测试报告》; 4.3.3 负责配合完成信息信息系统变更相关培训。 5、工作程序: 5.1 信息系统变更需求由业务单位提出《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交主管部门审批; 5.2《系统变更申请表》审核完成后由由企管信息部和业务部门共同完成变更前期准备工作并; 5.3 企管信息部根据相关需求编制变更计划或方案,组织业务部门在测试环境中完成测试工作; 5.4信息系统变更提出单位根据变更计划或方案填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5.5 在进行软件变更前必须对原系统进行文件级冷备份; 5.5 信息系统变更过程根据变更范围参考相关管理办法执行:软件变更依据《信息化软件开发管理办法》或《信息化系统实施管理办法》执行,硬件变更依据《信息化硬件设备管理办法》或《信息化设备维修工作流程》执行; 5.6 在信息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

变更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 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的安全管理,从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公司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能持续的开展,确保公司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有关内容及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的变更。 3 内容及要求 3.1 人员变更管理 3.1.1 领导管理层人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进行上岗培训教育。 3.1.2 安全主管、安全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到管理部门报名参加业务培训,获取安全员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3.1.3 技术人员人员变更,需进行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教育。 3.1.4 新工人上岗,需进行“三级教育”培训考核。 3.1.5 换岗复工人员,需从新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3.1.6 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变更,需进行体检,办理操作证,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3.2 机构变更管理 3.2.1 中层管理部门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3.2.2 车间班组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3.2.3 按照管生产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不能随意进行机构变更。 3.3 工艺和技术变更管理 对变更环节进行评估、评价,组织建立管理档案,注重完善安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工作人员开展“四新”教育。 3.4 设备设施变更管理

严格执行设备、设施验收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完善手续,新设备安装验收,必须安全设施齐全,状态良好,达到标准操作环境状态。 3.5 作业过程变更管理 制定详细操作规程,建立危险辨识与控制措施,建立管理档案,对作业全过程进行安全状态评估评价,保障安全作业过程良好运行。 3.6 环境变更的管理 6.1 环境变更必须要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定值管理,保证事故应急、安全救护、疏散条件,通道、设施标准规范。 6.2 变更前做好审批、申报工作,不能随意违建、改建。 6.3 充分调查了解周边环境影响状态,落实评估评价程序,以免造成建后变更,财产损失。 3.7 制度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组织机构执行制度的责任落实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发挥工会、员工代表的监督作用,为企业领导决策保驾护航。 3.7.1 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下列变更程序: a) 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b) 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c) 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d) 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7.2 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4 附则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完整word版)3、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

机房信息系统变更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应用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应用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系统变更工作分为四种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系统版本升级或流程、功能新增。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系统版本升级或流程、功能新增是指对应用系统的版本进行更新,或因业务管理需要新增功能。 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软件开发商)协作完成。系统变更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需求提交和接受、需求实现、需求验收和程序下发正式上线。 第四条需求部门提交系统变更需求,需求内容过多可整理成文档以附件形式一起上报,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提交给信息部门系统负责人。 第五条如属于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的系统变更需求,系统负责人审核变更内容无误后,可直接将需求提交至开发人员进行处理;如要系统版本升级或流程、功能新增,需经

信息经理同意。若变更牵涉到多业务部门的工作,并影响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的执行,须经主管领导同意方可进行变更处理。 第六条软件开发人员对系统变更的需求实现过程,应遵循与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反复测试和正式验收后才能提交系统负责人。 第七条系统负责人要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变更内容进行测试及验收,并撰写《用户测试、验收报告》,提交需求部门负责人或信息系统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将程序上线应用。系统负责人每月要针对系统变更申请及完成情况进行汇总,记录在《软件需求及修改报告》中以备查。 第八条系统负责人要对系统最终用户,进行系统变更内容的培训和应用指导,并留存培训记录。培训管理员负责对系统变更过程的文档进行归档管理,变更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文档应至少保存五年。第九条系统变更过程中,应采取下列措施保证维护环境程序代码访问权限受到良好控制: 1、通过系统用户的授权管理,确保只有特定人员能进行系统维护工作; 2、如果使用专用程序开发工具,只有授权人员才能使用程序开发工具(通过只有特定开发人员拥有程序开发工具); 3、通过对源代码的访问控制,限制所有人员对系统源代码的修改;

变更管理制度(2018年修订)

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XQF.GL.AQ-26-2018 变更管理制度 2018-01-01发布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 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 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奇峰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导则》 4 定义 4.1 变更:是指工艺、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4.2 变更管理(Management of Changing 英文简写MOC):指对化学品、工艺技术、设备、程序以及操作过程等永久 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控制,避免因变更风险失控导致事故的过程。 4.3 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参数、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工艺、操作方式和环境条件、管理标准相 同的更换。 4.4 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 “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4.5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 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5 职责 2018-01-01实施5.1 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各分管领导按照审批权限,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 的变更管理。

5.2 安全环保处:负责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台帐,定期监督检查各单位的变更管理执行情况,对变更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析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公司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变更管理过程风险分析及对落实风险措施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汇总各部门变更管理台帐及记录并向公司档案室存档。 5.3 生产处:负责组织生产工艺方面的变更管理及审批工作,对工艺变更进行风险分析及辨识,并建立完善统计生产工艺变更方面的变更台帐,负责生产作业区域等变更管理,每半年将生产工艺变更的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5.4 设备处:负责组织设备设施方面的变更管理及审批工作,对设备设施变更进行风险分析及辨识,并建立完善统计设备设施变更方面的变更台帐,负责项目工程施工方案、工作措施等方面的变更管理,每半年将设备设施变更的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5.5 综合管理处:负责各级组织机构、劳动组织和岗位人员的变更管理;负责识别法律、法规的变更并及时更新,针对法律、法规的变更开展符合性评价;组织进行变更管理的有关知识培训,促使岗位人员及时得到有关变更的生产安全信息,每半年将负责管理的变更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5.6 各车间:负责与本车间相关的变更管理,建立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台帐,进行变更风险分析与辨识,落实变更的风险控制措施,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变更管理知识培训等,每半年向主管部门上交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台帐及变更有关记录表。 6 变更类型、级别 6.1 变更类型: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作业过程变更等。工艺控制范围内的调整、设备设施维护或更换同类型设备不属于变更管理的范围。 6.1.1 工艺技术变更:如工艺技术的改进、新项目的实施、原料及介质改变、操作条件或步骤变化等。6.1.2 设备设施变更:如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变更,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6.1.3 管理变更:如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和机构的变更,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6.1.4 作业过程变更:是指工作作业过程、环境发生变化等。 6.2 变更级别:分为同类替换、微小变更和变更等。 6.2.1 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参数、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工艺、操作方式和环境条件、管理标 准相同的更换。

公司变更管理制度

济南天邦化工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程序 文件 文件编号:济南天邦化工有限公司变更管理制度版号:初版 拟订:审核:批准:生效日期: 1 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变更的批准,办公室主任负责人员的变更批准,安全生产副经理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的变更,安全生产副经理负责批准生产设施的变更。 3.2办公室负责管理变更的归口管理,安全生产副经理负责生产设施的归口管理、安全生产副经理负责工艺、技术的归口管理。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4控制程序 4.1变更类型 4.1.1工艺、技术变更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b.原料介质变更; c.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d.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e.操作规程的变更; f.工艺参数的改变; g.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4.1.2设备设施的变更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临时的电气设备; 4.1.3管理变更 a.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b.人员的变更 c.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d.管理职责的变更 e.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4.2变更程序 4.2.1各部门在本单位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需要变更时,应向分管领导提出申请,说明变更的原因及技术依据,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4.2.2各分管领导在接到变更申请后,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是否进行变更。 4.2.3变更批准后,由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实施,任何临时性的变更,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超过原批准的范围和期限。 4.2.4变更实施结束后,分管领导应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确保变更达到计划要求,变更分管领导还应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2.5所有变更的记录应填写在“兴发金冠化工有限公司变更记录”上。 2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信息系统的配置、变更和发布的流程,使系统配置和变更等工作能顺利实施,保证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标准 2.1 信息系统的定义: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以及数据。 2.2 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的范围 2.2.1 核心设备的配置和变更,包括服务器硬件变更、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和变更、各级交换机的配置和变更。 2.2.2 业务数据库的配置和变更。 2.2.3 应用软件的配置、变更和发布。 2.2.4 终端计算机的配置和变更。 2.3 配置、变更和发布的流程 2.3.1 计划和申请 2.3.1.1 对于新上线的信息系统,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配置和实施计划,确保系统能顺利投入使用。 2.3.1.2 对于在用的信息系统,因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变更的,应调研变更的涉及范围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需填写《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并制定变更实施计划。 2.3.1.3 对于在用的软件业务系统,科室因业务工作需要,要求对软件系统进行系统缺陷修改或功能完善的,须填写《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新增修改申请表》。 2.3.2 审批 2.3.2.1 涉及面小且影响轻微的或必须立刻实施的信息系统变更,可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 2.3.2.2 涉及面广且影响较大的信息系统变更,先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再上报主管院长审批。 2.3.2.3 对于科室提交的软件系统功能的修改变更,先由所属的主管职能部门审批,再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如涉及开发费用的需由主管院长审批。 2.4 实施和发布

2.4.1 对于新上线的信息系统,按照制定的计划方案进行实施。 2.4.2 对于在用的信息系统,信息科需细化实施方案,必要时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通知本次变更所涉及的科室和人员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再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变更实施。 2.4.3 软件系统的发布,按照《信息系统软件版本变更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2.4.4 对于新安装的计算机终端,在投入使用前应由所涉及到的业务系统的责任维护人员进行检 查和配置,再进行分发使用。 2.5 记录 2.5.1 信息系统配置或变更实施完毕,持续正常运行后,需进行相关配置的记录,填写《信息系统 配置记录表》。 3. 文档 3.1 《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 3.2 《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新增修改申请表》 3.3 《信息系统配置记录表》

变更管理制度 (新)

5.28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 3职责 3.1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变更批准,生产副总负责各车间生产设备、环保设备变更的审批;安全副总负责安全设施变更的审批;常务副总负责各车间工艺、技术的变更。 3.2企管部负责各级人员变更的归口管理。 3.3各部门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变更管理,各分管领导按照审批权限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变更管理。 3.4安全管理部:负责安全、消防、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建立完善安全、消防、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台账,定期监督检查各车间、部门的变更管理执行情况,对变更的风险分析提供技术指导,报分管领导审批。协助分管领导组织公司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变更风险分析及对落实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汇总各部门变更管理台账及记录存档。 3.5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一线员工等方面的变更管理工作,对工艺变更进行风险分析及辨识,报领导审批,建立完善并统计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变更台账;协助分管领导组织公司各专业技术人

员进行变更风险分析及对落实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将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变更的台账及记录向安全管理部备案。 3.6设备工程部:负责组织设备设施方面的变更管理及报领导审批,对设备设施变更进行风险分析及辨识,建立并完善设备设施变更方面的台账,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工作措施等方面的变更管理并报分管领导审批,每半年将设备设施变更台账及记录向安全管理部备案。 3.7各车间、部门:负责与本车间、部门相关的变更管理,建立本车间、部门的变更管理台账,进行变更风险分析及辨识,落实变更的风险控制措施,对本车间、部门人员进行变更管理知识培训并考核等,每半年向主管部门上交本车间、部门的变更管理台账及变更的有关记录表。 4控制程序 4.1变更类型及分级 4.1.1工艺、技术变更 a.原料、介质变更; b.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c.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d.操作规程的变更; e.工艺参数的改变; f.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g.工艺技术的改进。 4.1.2设备设施的变更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软件变更管理制度

版本页 标题:China Advanc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Group信息技术管理制度主题:软件变更管理制度 文档编号: 版本说明: 版本号版本日期作者备注 V1.0 创建 V1.0 审批

China Advanc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Group 软件变更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 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 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 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第二节变更流程 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 报表生成。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 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 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 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 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 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 系统变更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 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IT主管。IT主管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IT经理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 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