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

当代诗歌史

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

80年代的诗歌概况

?80年代前期,诗歌受到普遍关注,成为社会的宠儿。

?其原因如下:

?一、诗歌承担了表达社会情绪的主要职责,抒发了人民强烈的心声,大胆揭露了现实生活矛盾。

?二、诗歌的艺术观念和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在文学的诸种样式中处于引领潮流的前沿。

?80年代初的诗人组成:

?一、归来的诗人

?1、50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诗人,如艾青、公木、苏金伞邵燕祥流沙河

?2、胡风集团事件中牵连者,牛汉、绿原、曾卓、彭燕郊

?3、因不同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如辛笛、郑敏、唐湜、穆旦

?二、青年诗人的崛起。

?雷抒雁、叶文福、叶延滨、傅天琳?朦胧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江

河、杨炼

归来者诗人代表作以及特点

?归来者诗歌的共同特点:

?一、将历经反右、文革的生活挫折、磨难所经历的体验,投射在诗歌创作中。

?二、多为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三、多具有反思历史的理性思辩性。

?四、理想主义精神,直接抒发感情

的表达方式。

?艾青《鱼化石》

?鱼化石

文/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灰尘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鱼化石》把象

征性的抒情同哲理性的思辩结合起

来,抒发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真知

灼见。

?在“文革”时代许多人包括诗人在内

不是都有过类似的梦魇般的遭遇,但

诗人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苦涩

咀嚼上,而是在历史的教训中揭示出

启迪现实,昭示未来的客观真理

?郑敏的诗树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

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

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朦胧诗的崛起

?朦胧诗崛起的背景;

?一、文革结束后,一批年青诗人对

图解政治概念的诗歌感到厌烦,开始

重新面对当代人的思想情感世界,并

更新传统诗歌观念和艺术手法。

?二、诗人需要进行对现实进行干预

?三、新时代的来临,使得年青诗人

从内在产生对以往诗歌的叛逆。

?四、文革期间地下诗歌的继续生长

和扩大。

?朦胧诗歌的代表诗人、作品以及刊

?80年代初朦胧诗人的代表作家:北

?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

多多梁小斌

?王小妮

?代表作品:北岛《回答》舒婷《致

橡树》

?顾城《一代人》江河《纪念碑》?杨炼《土地》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

?多多《诱惑》梁小斌《中国,我

的钥匙丢了》

朦胧诗的论争

?朦胧诗的影响逐渐扩大,引起了不同的论争。

?反对:老诗人公刘认为朦胧诗的思想情感方式让人惊骇。

?章明《另人气闷的”朦胧“》认为朦胧诗朦胧、晦涩、难懂,并由此引发了对诗歌”朦胧诗”的命名。

?赞同者:“三个崛起”的支持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认为朦胧诗摈弃了空洞、虚假的腔调,甩开了陈腐的套式,探索新的题材、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风格,是对传统和权威挑战的艺术革新潮流,是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推动了当代诗歌多元化局面的出现。

顾城:童话诗人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曾辍学放猪,做过木工。七十年代开始自学写诗,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于欧、美、新西兰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激流岛寓所自杀?顾城早期的诗歌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念,如《一代人》?后期的诗歌多以“一个任性的孩子”

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创造出一个与世

俗社会对立的彼岸世界,希望弥合现

实世界中的分裂和痛苦,实现人心的

绝对自由。

?顾城常用孩子的心灵和眼睛来看待

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偏执地与现实

世界保持距离,自我放逐。

?顾城的诗歌语言纯粹、简单、明

确,推崇用心去感受事物,重视超现

实的梦境的描绘

舒婷的诗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出版

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

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

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

《舒婷的诗》(1994)。

?舒婷诗歌特色:一,内容多为两方

面,一方面写文革对人心理上的创

伤,写迷惘的内心冲突以及情感碰

撞。一方面则歌颂女子作为个体的独

立价值。《致橡树》是其代表作品。

?二、舒婷的诗清新自然,意象纷繁

美丽,多撷趣其生活的福建地区的景

物人诗。但创新性不够,意境多落俗

套。

北岛的诗

?北岛(1949- ),原名赵振开,出版

的诗集有《北岛诗选》、《在天涯》、

《午夜歌手》、《零度以下的风景》、

《开锁》、小说集《归来的陌生人》、

散文集《蓝房子》。

?是诗歌杂志《今天》的主要创办者

?其经典代表诗是《回答》

?北岛的诗歌特点:一、表到一种怀

疑和否定的精神。怀疑权威、怀疑道

貌岸然,对缺乏人性内容的生活坚决

拒绝。如《回答》

?二、展现了中国转折期,年青人内

心的冲突和理想主义精神。

?三、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丰

富的象征体系。

第三代诗

?朦胧诗之后涌起的新诗潮被称为第

三代诗这批诗歌的崛起是对朦胧诗

的反动,对诗歌的继续探索。

?第三代诗组成:一、南京的“他们”

诗社:韩东《大雁塔》于坚《对一

只乌鸦的命名》《尚义街六号》

?韩东的诗歌特点:韩东的诗在冷静

的抒情中展示日常生活的诗意,他曾

提出的诗歌口号是“诗到语言为止”,

反对朦胧派诗人所扮演的历史代言

人形象,主张诗人更直接更具体地反

映现实生活,并用口语化来改写当代

诗歌。

?于坚的诗歌特点:于坚坚持用口语

写诗,关注日常生活,其诗具有一定

的硬度和强度,善于从日常事物中发

现诗意。

?二、上海的“海上”诗群:默默、陈

东东、陆忆敏,他们的诗歌注重上海

经验,其中展示的孤独感多表现生活

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无根的混乱所给

人的焦虑。

?三、四川新生代实验诗歌,四川“非

非主义”,提倡感觉还原、语言还原、

创造还原。

?四川莽汉主义,在诗歌中表现一种

反文化姿态,自称“腰间挂着诗篇的

豪猪”,多以解构的手法嘲讽崇高、

破坏优美。

?四、校园诗人。海子、西川、骆

一禾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

出版的诗集有《土地》(1990)、《海

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海子

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

?海子的诗歌特点:海子的抒情诗歌具有浪漫梦幻的色彩,将自我的童年少年经验凝结成一个质朴、单纯的世界,麦子、村庄常以原型的意象呈现,展现出脱俗的理想与质朴的心灵。?五、女性诗歌

?翟永明《女人》

?伊蕾

?林雪

?翟永明的诗歌特色:触及女性经验细腻复杂的层面,揭示女性内在的气质以及独特地精神品质。

打工诗歌

?打工诗人郑小琼

?郑小琼:女,1980年生,2001年

来东莞打工并写诗,有多篇诗歌散文发表于《诗刊》《山花》《诗选刊》《星星》《天涯》《散文选刊》等报刊,作品多次入选年度最佳等选本,曾参加第三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诗刊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2007年获得“利群*人民文学奖”,与韩寒等一同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代表作:诗歌《黄麻岭》、《铁》、《内心的坡度》,散文集《夜晚的深度》。打工诗歌特点:诗歌真挚,真实反映了现代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是对被损害的一代打工者的代言。

?比如郑小琼的诗歌在某个意义上, 更像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她的诗歌充满了对世界不公平的挑战和蔑视,字里行间充斥着揪心的力量。

下半身诗歌

?“下半身”诗歌在2000年的“横空出世”

?代表诗人:沈浩波尹丽川朵渔? “下半身”诗歌理论最令人瞠目的

是对肉体、“下半身”的极端强调,它关注的中心和重心均落在人的身体欲望、生物性和形而下的“肉体”上。在文化上,则是彻底的“反文化”,意欲将“知识、文化、传统、诗意、抒情、哲理、思考、承担、使命、大师、经典”等等这些因素一网打尽,然后依靠空无依傍的“肉体”建立新的诗歌秩序。

?“下半身”诗歌主张以“肉体的在场”作为一种反抗力量冲击现存诗歌秩序,但却自相矛盾陷入“肉体乌托邦”的牢笼中。其作品又多性话语泛滥,流于粗鄙和俗陋

?“下半身”诗歌既是当代诗歌中“民

间写作”的延续,同时也有着文化、思想、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

?“下半身”诗歌的出场方式或许是一

种“有意为之”的矫枉过正,是为了争夺话语权力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但它无意中却昭示和开启了世纪初诗歌的“身体转向”,凸显了当今时代身体观念的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