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回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的笔记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整理,以下是部分课文的笔记:
1. 《古诗三首》:《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述了童年的生活。

其中,《牧童》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在黄昏时分的自由自在;《舟过安仁》则表现了两个儿童以创新的方式划船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细腻地描绘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乡村生活的
宁静和美好。

2. 《祖父的园子》:通过作者萧红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展现了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

3. 《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描述了诸葛亮如何利用智谋借箭的经过。

4.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

5. 《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描述了孙悟空出世的情景以及他在花果山的成长。

6. 《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描述了大观园中众人放风筝的欢乐情景。

7. 《刷子李》: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技艺之美。

8. 《小岛》: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将军登上小岛的所见所闻,表现了守岛官兵艰苦的生活和坚韧的精神面貌。

9. 《太阳》: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

10. 《松鼠》: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习性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整理笔记时,建议采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来区分不同的信息,例如用蓝色表示定义,红色表示例子,绿色表示应用等。

这样可以使笔记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同时,也可以将笔记中的关键点或者难点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复习。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图文讲解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图文讲解

03
文章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篇章,旨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
因,弘扬革命精神。
8
重点段落分析及写作手法探讨
环境描写,烘托氛围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文章开头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细 致描写,烘托出一种朴素、清贫的氛 围,为下文做铺垫。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主人公的清贫 生活与他人的富裕生活进行对比,突 出了坚守清贫、无私奉献的主题。
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提高贫 困地区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 传递。
2024/3/26
01 02 03 04
产业扶贫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 电商等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实现 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
健康扶贫
完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水平, 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18
05
人物刻画,展现品质
文章通过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 理等方面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他无 私奉献、坚守清贫的高尚品质。
2024/3/26
9
优美语句欣赏与仿写指导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
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长期坚守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仿写时可以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
,表达出对某种精神的坚守和追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 》图文讲解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图文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知识拓展:了解贫困现象及其原因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设计
2
01
课程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2024/3/26
6
02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古诗汇总及预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古诗汇总及预习提纲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一览表1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2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3第五课《古诗三首》4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5第十课《杨氏之子》6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7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8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9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10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11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12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13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14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15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16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五年级下部编语文复习:各课课文知识点系统总结

五年级下部编语文复习:各课课文知识点系统总结

五年级下部编语文复习:各课课文知识点
系统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五年级下学期部编语文教材中各课的课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

第一课《小草》
- 主要情节:描述小草从种子发芽生长到茂盛的过程。

- 主要人物:小草。

- 重要词语:种子、发芽、生长、茂盛。

第二课《大海龟》
- 主要情节:讲述大海龟回归故乡产卵的故事。

- 主要人物:大海龟。

- 重要词语:产卵、大海龟、回归、故乡。

第三课《小学生的情书》
- 主要情节:描写小学生写情书的故事。

- 主要人物:小学生。

- 重要词语:情书、小学生、描写。

...
(以下类似,总结每一课的情节、人物和重要词语)
第十课《月亮》
- 主要情节:描述月亮的由来和变化。

- 主要人物:无。

- 重要词语:月亮、由来、变化。

总结
五年级下学期部编语文教材中的各课课文都涉及不同的情节、
人物和重要词语。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和故事。

希望本文档对复习五年级下部编语文课文知识点有所帮助。

(以上为简要总结,具体内容请参考原教材。

)。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汇编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是宋代范成大。

全诗描写了农村人白天耘田、晚上绩麻,儿童学种瓜等场景,反映了农村紧张的劳动气氛和富有情趣的生活。

《稚子弄冰》作者宋代杨万里。

全诗通过对稚子脱冰、穿线、敲冰和冰块落地等情景的描写,写出了儿童生活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村晚》作者宋代雷震。

诗的前两句,作者把池塘、青山、落日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农村晚景图,后两句写儿童横坐牛背上,吹短笛的景象,表现出牧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原名张迺莹。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在祖父园中嬉戏玩耍,捉昆虫,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月是故乡明》作者季羡林。

本文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4、《梅花魂》作者是陈慧瑛。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五件事,分别是:教“我”诗词、斥“我”污梅、无法回国、送“我”梅图、随“我”登船。

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5、《草船借箭》作者是元末文学家罗贯中。

课文写吴国周瑜十分嫉妒蜀国的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而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的故事。

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足智多谋的特点。

6、《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本文记叙了武松开怀畅饮后,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无所畏惧而又机敏的英雄气概。

7、《猴王出世》选自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英勇无畏、机智敏捷的特点8、《红楼春趣》选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文章重点知识梳理(全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文章重点知识梳理(全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文章重点知识梳理(全篇)课文一:《山海经·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事件,它描绘了大禹治理洪水的艰辛过程。

- 大禹治水的方法主要有修建堤坝、开挖渠道、凿石山等,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 大禹治水的意义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稳定。

课文二:《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狐狸佯装虎威吓唬其他动物,以展示欺骗和骄傲的危害性。

- 故事中的动物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比如猴子贪玩、乌鸦贪财、狗子忠诚等。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不要欺骗他人,要本真待人,不要过于骄傲自大。

课文三:《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中卖火柴的悲惨遭遇。

- 小女孩的父母已经过世,她生活贫困,没有温暖的家。

- 尽管故事结局悲伤,但它给我们带来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呼吁我们关心弱势群体,传递温暖与关爱。

课文四:《学雷锋好榜样》- 《学雷锋好榜样》介绍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展示了他为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 雷锋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许多小善举,比如帮助老人过马路、照顾留守儿童等。

- 通过研究雷锋的榜样,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心他人,善待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文五:《冬至》-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冬季的重要节气之一。

- 冬至的俗有吃饺子、喝汤圆、吃南瓜等,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 冬至是我们重要的文化节日,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课文六:《当爸爸妈妈好难》- 《当爸爸妈妈好难》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孩子对父母辛勤劳动的感慨和理解。

- 父母付出了很多努力,为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付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 我们应该理解和感激父母的付出,做到孝顺和关心他们。

课文七:《小狗寻找主人》- 《小狗寻找主人》是一则温馨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狗在大街小巷流浪寻找主人的故事。

- 小狗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坚持寻找主人,最终找到了一个善良的主人。

2020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章课文内容梳理及写作指导

2020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章课文内容梳理及写作指导

第二章四大名著1.课内知识梳理背景介绍《草船借箭》: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率大军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景阳冈》: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好汉形象。

《猴王出世》: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

《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它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作者及故事人物简介《草船借箭》: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的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诸葛亮早年隐居南阳。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

周瑜,字公瑾,东汉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

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21岁追随孙策平定江东。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孙吴势力著名的将领,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

197年,因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而得到赏识。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太尉曹嵩之子,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曹操举孝廉出身,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

后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不臣,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 点明了蒙汉两族团 结情深的中心。 C 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 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 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 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 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 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 神。 B 线索:望白杨 —— 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的决心) —— 希望孩子成为白杨 (借物喻人) 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 变化:出神 —— 微笑 —— 严肃 —— 沉思 —— 微笑。 C 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 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 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 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 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 在一 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 ”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 “几棵小树 ”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理解体会: 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 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 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 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 造句: “哪儿 …… 哪儿 ……”“不管 …… 不管 …… 总是 ……”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 ──风火山隧 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2-
《牧童》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 衣卧月明。 全诗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 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 上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全诗意思: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 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 :怪不得 ( “怪生 ”一词看似平常, 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 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 充满情趣, 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 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童言无忌。 《清平乐 ·村居》宋 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 屋内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 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 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 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 ·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 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 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 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 《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 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 ·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 画面。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 家林海音。 A 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 作者在文中 “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 驼系铃铛、 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 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 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A 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B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 留恋。 8《童年的发现》 A 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回顾
五年级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 退让的人。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 识人心)的人。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鲁肃是个忠厚守 信的人。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 人。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 《 “凤辣子 ”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 风使舵的人。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 .喜 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 民俗美。 B 说说对 “蒙汉情深何任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 之间的情谊深厚, 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 直到夕阳西下, 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