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2. 教学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引出今天的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分享交流: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5.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3. 家长参与评价: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否践行了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增强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了解故事情节,准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 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道理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4.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没头脑和不高兴语文教案

没头脑和不高兴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与故事背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没头脑和不高兴会成为好朋友?他们的友谊会面临什么挑战?教学方法:1.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问题。
2. 讲解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
3.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问题。
第二章:分析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情节发展,梳理故事的主要线索。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矛盾,思考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矛盾。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梳理故事的主要线索。
2.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矛盾,引导学生关注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三章:讨论故事主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主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主题,例如友谊、成长等。
2.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主题。
2. 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主题,例如友谊、成长等。
2.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感悟故事哲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从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中汲取哲理。
没头脑和不高兴阅读课指导教案

没头脑和不高兴阅读课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难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引入一些相关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预期和期待。
2. 阅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再进行整体阅读和分段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 词汇和句子。
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4. 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5. 主题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意义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6. 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讨论的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掌握课文的表面意义,还能够理解课文背后的深层含义。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得快乐和收获。
《没头脑和不高兴》阅读指导课

《没头脑和不高兴》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继续阅读整本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2.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3.了解作品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懂得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品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阅读课上一起阅读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认识了两位可爱的小朋友,还认识了写这本书的任爷爷,课下读了这本书,你觉得怎么样啊?2.任爷爷的语言风趣幽默,让我们爱不释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感觉有意思呢?(二)阅读交流,激活兴趣:1.大家再看一看这本书,哪些地方让你感觉有意思?2.小朋友们真会读书,是啊,任爷爷的书写得真精彩,无论是名字,还是故事内容都很搞笑,让我们读着读着就想哈哈大笑,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来演一演吧!(三)角色表演,指导阅读1. 我们学校的话剧团要招募小演员啦!这节课就来练习演一演《奶奶的怪耳朵》里的片段,如果你演得好,就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2.这么长的台词,要怎样才能演好呢?老师教你个小窍门,首先,你演谁就要像谁,还要加上适当的动作,说台词的时候呀,就像你平时说话一样自然,不用每一句都背下来。
大家先来练一练,喜欢谁就演谁。
(学生练习)3.谁愿意和老师来合作一下?我来演奶奶,你来演闹闹。
4.同桌两人一个扮演闹闹,一个扮演奶奶,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些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
(同桌练习)5.指两组学生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评价。
他们哪一组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我们这些大众评审来评一评吧!6.评出“最佳小演员”,颁发奖章。
7.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一讲,把故事的大体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也可以讲给小朋友们听,你讲完后别人能听懂了,就说明你就是“故事大王”。
也可以画一画,把你读完的故事用笔画下来,你知道吗?《没头脑和不高兴》《奶奶的怪耳朵》还有连环画呢,现在都买不到了,如果你能给它配上画,用画的形式把故事讲下来,哇!你就是一位“小画家”了!8.敢不敢接受挑战?课下,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别的小朋友合作,下节课,我们再来展示大家的阅读成果!(四)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

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文本。
2. 教学知识点:故事情节、主人公性格特点、团队合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关任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故事。
2. 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内容。
3. 讲解: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故事主题思想的领悟程度。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没头脑和不高兴》电子书或纸质书。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故事情节图片、视频等。
3. 讨论问题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4. 任务驱动练习:相关阅读理解练习题。
七、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故事背景,阅读故事文本。
2. 第3-4课时: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3. 第5-6课时: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第7-8课时:总结故事主题思想,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 在讲解故事情节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 在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时,注重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并联系实际生活。
4. 在阅读理解练习中,关注学生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团队合作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讨论表格。
4. 学生阅读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或黑板,展示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邀请学生简要介绍他们所知道的故事背景或相关知识。
2. 自主阅读:(1)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2)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记录关键词语和自己的想法。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没头脑或不高兴),讨论该角色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2)要求每个小组填写讨论表格,包括角色的外貌、性格、故事中的表现等方面。
4. 分享与展示:(1)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课文内容。
5. 阅读理解练习:(1)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并进行答案的讲解和解析。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文本。
2.2 教学辅助材料: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故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3.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故事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5.2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表演,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文本:《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文本。
6.2 教学辅助材料: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7.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故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7.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7.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行为。
第八章:教学策略8.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8.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故事情节。
第九章:教学反馈9.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和理解程度。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理解、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没头脑和不高兴》,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什么意思?(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板书:没头脑——做事粗心大意、不高兴——总是闹情绪。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点。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觉得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因为他们互相包容、互相帮助。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没头脑和不高兴,进行角色表演。
(2)学生分享表演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书籍,交流阅读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总结。
6. 总结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7. 布置作业(1)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阅读一本课外书籍,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头脑和不高兴》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指导目标:
1.了解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2.明白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就做不了大事的道理。
3.激发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兴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指导重点:如何在短时间内阅读较长文章的方法。
指导难点: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快速读完文字较多的文章。
指导时间:1课时。
指导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朋友,(出示课件)大家认识他们吗?你们是怎么认识他们的?
他们都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一个叫“没头脑”,另一个叫“不高兴”。
他们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学习没头脑部分
1.师介绍没头脑,没头脑“头挺大,眼耳口鼻,哪样不少。
他读书也聪明。
大家叫他没头脑。
为什么呢?(因为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缺点零头)。
2.有一天,没头脑家“戒严”了,弟弟妹妹都不敢进屋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这部分内容。
出示“温馨提示”:
⑴阅读比较长的文章,要默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跳过,只要猜猜它的意思就行。
⑵阅读比较长的文章,不用读得太仔细,把意思大致读懂就可以。
如果对其中一部分内容感兴趣,再拿出来细读。
读后提问:
(1)天晚上,没头脑先在找什么?
(2)他翻出了以前没找到的什么东西?
(3)本子找到后,什么又找不到了?
(4)妈妈回来后怎么批评他的?
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习不高兴部分
1.没头脑正在想心事的时候,他的好朋友不高兴来找他了,这个不高兴怎么叫不高兴呢?大家猜猜。
2.出示原文。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3.你愿意和这样的孩子交朋友吗?为什么?
4.师继续讲故事。
四、学习长大后的故事
1.没头脑成了建筑师后会做什么大事情呢?不高兴成了演员,又做了什么事呢?由大家选择分开读。
(1)学生体验爬楼梯。
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孩子会怎么埋怨没头脑呢?
(2)你们能不能把不高兴的故事演一演。
(3)你想对不高兴说什么呢?
2.播放动画片主题歌。
五、走进作者
1.他们会不会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呢?请大家课后再仔细得阅读这篇童话。
2.介绍作者任溶溶及其作品。
六、拓展
(一)这本书还有哪些故事呢?
(二)再一次强化读书的方法:
1.能够概括每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2.积累在读书过程中的好词佳句。
3.读书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就在旁边圈画出来,与同桌进行讨论。
4.如果对其中的不部分非常感兴趣,就多读几遍。
小结:送给孩子们的话: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知识的海洋,让我们一起快乐的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