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法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图法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中图法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

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

1.中图法编排方法:字母数字组合,级级派生,层层隶属∙《中图法》使用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基本采用层累制编号法。

比如:∙F经济∙G(支-衣)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支-ei)艺术∙均为字母开头代表知识体系中的一类以G和F为例再进一步细分:∙G0文化理论∙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G2信息与知识传播∙G3科学、科学研究∙G4教育∙G8体育∙∙F0经济学∙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2经济计划与管理∙F3农业经济∙F4工业经济∙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交通运输经济∙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会计∙F239审计∙F24劳动经济∙F25物资经济∙F27企业经济∙F28基本建设经济∙F29城市与市政经济∙∙其中G459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则在其上位类G45教师与学生的基础上又做了更一步的细分;同理F239审计是F23会计的下位类。

这就是所谓字母与数字混合编排,级级派生,层层隶属的层累制编号法。

位数相同并列为同一级,同时隶属于少一位的上一级类目;多一位,知识体系级别降一级,细化一层。

使得知识体系条理分明。

同为类排列方法规律:1. 按基础理论到应用学科的次序排列2. 按学科或专业的固有分类次序排列3. 按事物发展有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排列4. 按社会及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排列5. 按一般到具体、总论到专论等次序排列6. 按生产工艺流程排列∙为适应不同图书信息机构及不同类型文献分类的需要,它还有几个配套版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一部《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学界对图书分类长期研究的结果,它不仅是指导中国图分类的主要依据,同时,它对于探讨中国学术的发展,了解学科的变迁,有着特别的意义。

中图法分类

中图法分类

中图法分类
中图法分类
中国图书馆学家、汉字学家胡元培先生创立的国家本位分类法,又称中图法分类,是为了适应国内图书资源的发展而推出的新一代分类法。

中图法分类根据图书资源的特点,将分类系统简化为一维编码制,并利用统一的国家编码体系构建分类体系。

中图法与传统分类法相比,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性,可以满足国内现有图书资源的构建与管理需求。

中图法分类有两大特点。

首先,它具备规范性,并且保持了一定的系统性,维护了其国家本位的分类特点;其次,中图法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国内图书资源的发展。

其核心编码体系采用汉字,避免了不同字母的歧义,且可以精细化地进行图书资源的管理。

因此,中图法分类非常适合大型馆藏图书资源的管理,并且在国家本位系统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中图法分类作为一种现代分类法,在处理大型图书资源管理任务时,效率和精准都有一定的优势。

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图书资源的发展,为中国图书馆的行业走向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第四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一节 《中图法》概况 中图法》 •第二节 《中图法》的编制原则与体系结构 中图法》 •第三节 《中图法》的标记系统 中图法》 •第四节 《中图法》的组配技术与复分表 中图法》
1
中图法》 第一节 《中图法》发展概况
《中图法》的由来 中图法》
1957年 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 中小型表》 1957年《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中小型表》) 1964/1966年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 大型法》 1964/1966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大型法》) 1975年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975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1版
7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期刊分类表 期刊分类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简称《期刊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简称《期刊表》 为适应中外文期刊分类排架和分类检索的需要,《中图法》 为适应中外文期刊分类排架和分类检索的需要,《中图法》 编委会自1985 年开始编辑《期刊表》,于1987年出版第一 编委会自1985 年开始编辑《期刊表》,于1987年出版第一 版。它是在《中图法》 版。它是在《中图法》类目体系的基础上,参考了北京图 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和湖南省科技情报所等单位的期刊分 类表草案,结合期刊综合性强等特点,对一些不适合期刊 分类的类目进行了调整和删并而形成的。1993年修订出版 分类的类目进行了调整和删并而形成的。1993年修订出版 了《期刊表》第二版,1998年出版了《期刊表》实用指南。 期刊表》第二版,1998年出版了《期刊表》 期刊分类表与《中图法》 期刊分类表与《中图法》的编制原则、体系结构和标 记制度基本一致,分主表和辅助表两部分。主表中社会科 学和人文科学列类一般至3 学和人文科学列类一般至3级,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列类一 般至4级。期刊分类表的第二版共列类1300条左右,交替类 般至4级。期刊分类表的第二版共列类1300条左右,交替类 70条左右。主表中只有港台政治、各国政治设有专类复分, 70条左右。主表中只有港台政治、各国政治设有专类复分, 其他各类不再设有专类复分表。辅助表只有形式复分表、 世界地区表和中国地区表。

《中图法》简介《中图法》的体系

《中图法》简介《中图法》的体系

读者时间、降低工作效率的现象。为此,图书馆利用假期时间将主书库旁边的 202
室腾出作为还书处。现在,到主书库还书的读者可以不进入室内,直接在 202 室窗
口外大厅将书归还;借书的读者进入室内进行浏览借阅。原 202 室的文献检索室现
搬到 402 室(会计学资料室),继续为读者提供纸质文献检索、光盘检索、网上信
失。我不解,她耐心地对我说那张卡在一处挂失其他机房仍可以使用的。原来如
此,那我只好“四处奔波”了。
刚走出门却看到挂失证明上要登记卡号,我虽用过几次那张卡,但卡号却不记
得。无奈,只好再求助于那位女老师。说实话,我这个人最怕麻烦别人,唯恐人家
不痛快,但那位老师见我又返回来热情一点未减,忙着帮我查卡号。大概是我办卡
语、捷径英语等各种流行英语教学软件。素材类,包括世界风光、三维动化、音
乐、建筑、服饰及动植物等各种素材库,为读者在创作中引用素材,提供了极大的
方便。文化艺术类,包括世界美术名作赏析、外国建筑艺术欣赏、世界名家名
曲、中国摄影艺术作品精选、中华名胜、中国古代书法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百
科类,内容有移民美国指南、中英文求职、唐宋诗词、孙子兵法、电脑超频、太
空探险、中国十大古典名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均为
中英文版。
上述多媒体光盘共 200 多张。读者可以到前台借阅,在单机上使用。 (李洁彤)
短讯
我院图书馆图书资料严重不足,牵动着院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心,为图书馆
捐赠图书的人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暑假刚结束,曲建新书记
我国引入 MPA 教育是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以及加入 WTO 的必然要 求。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引入 MPA 教育的最大动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强有力 的政府,需要富有成效的政府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务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 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公共管理涉及众多领域,范围越来越广,专业化越来 越强,科技含量也在增高,迫切需要具有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精神,视野开 阔,懂业务、懂管理的优秀专业化管理人才。可见,中国的 MPA 教育是为适应中国 社会发展而设的。管理经验是全社会都通用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世界上先 进的东西。中国加入 WTO 以后,在这方面更有迫切性。总之,引入 MPA 教育是我国 公共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在我国,图书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它是国家推荐统一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图书分类法,由于其类目全面,能够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目前我国95%以上的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

为使大家能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下面对《中国法》予以简要介绍。

《中图法》的基本类也称基本序列,是对图书所作的最概括、最基本的区分和排列,是分类表的总纲,在根本上决定其分类体系。

《中图法》首先将人类的知识分成“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而将一些内容庞杂、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进行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也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由此形成五大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基本大类是分类表中第一次划分的类,一切中小类目都是以基本大类发展分化而来的,它集中体现了分类法的思想和观点。

在基本目类中,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个学科内容多、发展快,《中图法》在社会科学部类下展开为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展开为十大类,进一步形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二大类的分类表,每大类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并固定其先后次序。

大类下再按照图书的不同属性划分为若干基本类目,然后继续逐级划分为若干小类。

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用字母加数字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这样层层类分,便形成了一个有条理、有系统、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逐步展开的类目表。

《中图法》约包含着五万个不同的类目,大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记住,但如果能熟悉本专业的类目,对借阅图书是有益的。

现将《中图法》(第四版)专业设置相关的类目介绍如下:分类号R173A,B,C,D,R …….代表一级类目,A1,B1,C1,R1代表二级类目预防医学、卫生学,73代表三,四级类目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级类目)A1 马克思、恩格思著作(二级类目)A2 列宁著作(二级类目)A3 斯大林著作(二级类目)A4 毛泽东著作(二级类目)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二级类目)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二级类目)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二级类目)B 哲学(一级类目)B0 哲学理论(二级类目)B1 世界哲学B2 中国哲学B3 亚洲哲学B4 非洲哲学B5 欧洲哲学B6 大洋洲哲学B7 美洲哲学B80 思维科学(总论)B81 逻辑学(论理学)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C 社会科学总论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C2 机关、团体、会议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61 名词术语、辞典、百科全书(类书)C62 手册、名录、指南、一览表、年表C63 目录、样本、说明书(产品目录入此;图书目录入Z8)C64 表解、图解、图册、公式、数据、地图C65 条例、规程、标准C66 统计资料C67 参考资料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8 统计学C91 社会学C911 社会发展和变迁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C913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C914 社会利益C915 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C919 分科社会学C93 管理学C931 管理技术与方法C932 咨询学C933 领导学C934 决策学C935 管理计划和控制C936 管理组织学C939 应用管理学D 政治、法律D0 政治理论D1/3 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5/7 世界各国政治D8 外交、国际关系D9(现改为DF)法律DF0 法的理论(法学)DF1 世界各国法律(总论)DF2 国家法、宪法DF3 行政法DF4 经济法、财政法DF5 民法DF6 刑法DF7诉讼法DF8 司法制度E 军事E0 军事理论E1 世界军事E2 中国军事E3/7 各国军事E8 战略、战役、战术E9 军事技术F 经济F0 政治经济学F0-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F01经济学基本问题F011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F012经济规律F014经济范畴F014.1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F014.2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F014.3商品生产与交换F014.31价格理论F014.32需求理论、供给理论F014.35经济效益F014.36经济机制F014.39资本和剩余价值F014.4国民收入与分配F014.5消费与积累F014.6社会再生产F014.9其他经济范畴F019.1均衡理论F019.2静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F019.3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F019.4合理预期{F019.5}公共选择F019.6经济政策理论F015宏观经济学F016微观经济学F019其他经济理论F02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21原始社会F022奴隶社会F023封建社会F0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30生产关系、所有制F031商品生产与交换F031.1商品、商品生产[F031.2]货币F031.3价值、价值规律F031.4价格F031.5经济效益F031.6经济机制F032资本和剩余价值F032.1资本F032.2剩余价值及其分配F033雇佣劳动和工资F034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F035社会资本再生产F035.1社会生产、再生产F035.2部门间的关系F035.3社会总产品、国民生产总产值F035.4计划和市场F036国民收入和分配F036.1国民财富F036.3消费与积累F036.5生活方式F037经济循环F037.1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F037.2经济停滞、衰退与复苏F037.3景气预测F038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F038.1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F038.2垄断与竞争F038.3资本输出F038.4国家垄断资本F038.5经济军事化F038.6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F038.8“后工业社会”论F0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F0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41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F04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F043社会主义经济规律F044社会主义劳动F045商品生产与交换F046社会主义分配制度F047国民收入与分配F048社会主义再生产F049经济循环F05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6经济学分支科学F08各科经济学F09经济思想史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11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F12中国经济F13/17各国经济F2 经济计划与管理F20国民经济管理F21经济计划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会计F239审计F24劳动经济F25物资经济F27企业经济F28基本建设经济F29城市与市政经济F3 农业经济F30农业经济理论F31世界农业经济F32中国农业经济F33/37各国农业经济F4 工业经济F40工业经济理论F41世界工业经济F42中国工业经济F43/47各国工业经济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 交通运输经济F50交通运输经济理论F502运输业计划和管理体制F503运输业建设与发展F505运输价格、成本与利润F506运输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F51世界各国概况F53铁路运输经济F54陆路、公路运输经济F55水路运输经济F56航空运输经济F57城市交通运输经济F59旅游经济F590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591世界旅游事业F592中国旅游事业F593/597各国旅游事业F6 邮电经济F60邮电经济理论F61邮政F62电信F63世界各国邮电事业F7 贸易经济F71国内贸易经济F72中国国内贸易经济F73世界各国国内贸易经济F74国际贸易F75各国对外贸易F76商品学F8 财政、金融F81财政、国家财政F82货币F83金融、银行F84保险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 文化理论G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G2 信息与知识传播G20信息与传播理论G21新闻学、新闻事业G22广播、电视事业G23出版事业G24群众文化事业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6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档案学、档案事业G3 科学、科学研究G4 教育G5 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6 各级教育G7 各类教育G8 体育H 语言、文字H0 语言学H1 汉语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H3 常用外国语H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I 文学I0 文学理论I1 世界文学I2 中国文学I24 小说I25 报告文学I26 散文I3/7 各国文学J 艺术J0 艺术理论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2 绘画J3 雕塑J4 摄影艺术J5 工艺美术J[59] 建筑艺术J6 音乐J7 舞蹈K 历史、地理K0 史学理论K1 世界史K2 中国史K3 亚洲史K4 非洲史K5 欧洲史K6 大洋洲史K7 美洲史K81 传记N 自然科学总论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 自然科学现状、概况N2 自然科学机关、团体、会议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K[99] 情报学、情报工作O 数理科学和化学O1 数学O3 力学O4 物理学O6 化学O7 晶体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P1 天文学P2 测绘学P3 地球物理学P4 气象学P5 地质学P9 自然地理学Q 生物科学Q1 普通生物学Q2 细胞学Q3 遗传学Q4 生理学Q5 生物化学Q6 生物物理学Q7 分子生物学Q81 生物工程Q[89] 环境生物学Q91 古生物学Q93 微生物学R 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 临床医学R5 内科学R6 外科学R71 妇产科学R72 儿科学R73 肿瘤学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R76 耳鼻咽喉科学R77 眼科学R78 口腔科学R79 外国民族医学R8 特种医学R9 药学S 农业科学S1 农业基础科学S2 农业工程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S5 农作物S6 园艺S7 林业S8 畜牧、兽医、狩猎、蚕、蜂S9 水产、渔业T 工业技术TB 一般工业技术TD 矿业工程TE 石油、天然气工业TF 冶金工业TG 金属学、金属工艺TH 机械、仪表工业TJ 武器工业TK 动力工程TL 原子能技术TM 电工技术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TP1 自动化基础理论TP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TP30 一般性问题TP31 计算机软件TP32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TP33 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4 电子模拟计算机(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5 混合电子计算机TP36 微型计算机TP37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TP38 其他计算机TP39 计算机的应用TQ 化学工业TS 轻工业、手工业TU 建筑科学TV 水利工程U 交通运输U1 综合运输U2 铁路运输U4 公路运输U6 水路运输U[8] 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 航空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医学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 环境综合研究X3 环境保护管理X4 灾害及其防治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Z 综合性图书Z1 丛书Z2 百科全书、类书Z3 辞典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 年鉴、年刊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中图法

中图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讲义《中图法》是一部综合性分类表,也就是说《中图法》是能够供所有学科专业文献标引和检索使用的标引语言。

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图法》第一版,1999年3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四版,全称也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改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001年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第四版的电子版,称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电子版1.0版。

1.《中图法》的编制原则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献出版的实际为基础,将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有机地统一。

第二,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依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应用的原则构建逻辑系统。

分类体系与类目设置既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又要考虑有一定的动态性,及时反映新学科、新主题的发展,并允许对其结构与类目作一定的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第三,标记符号力求简明、易懂、易记、易用;标记制度力求灵活实用,有较好的结构性,以揭示体系分类法的本质特征。

第四,兼顾作为编制分类检索工具的规范与作为文献分类排架的规范的双重职能。

第五,兼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机构类分不同类型文献的需要。

2.《中图法》的分类体系《中图法》的分类体系是指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的构成及其序列以及所有类目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形成的等级结构。

而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的构成及其序列是《中图法》最基本的分类体系。

《中图法》按照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的论断,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故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此外,考虑到文献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

《中图法》第五版使用说明

《中图法》第五版使用说明

通用时间、地点、人员、环境表使用要点
▪ 主表中的类目,凡需使用本表复分时, 均将该复分号用尖括号“〈〉”括起, 加在主类号之后。
《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入R739.630.4〈143〉
▪ 主类表中的类目,凡已明确具有本表 区分内容的,则不应再使用本表复分。
TU742可以表示为冬季建筑施工技术,不能给号为
复分表的类型
▪ 按照其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复分表与专类复分 表
通用复分表是供整个分类表各大类中有关 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能常附在分 类表的后面。《中图法》的通用复分表有总 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 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 中国民族表,通用时间、地点和环境、人员 表
▪ 本分类法中的专类复分表往往与有关通 用复分表结合使用,复分时应依据类目 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次序进行复分。
F757.129可还采取了仿 内部子目分、仿有关主表类目分的手段, 使用时应注意有关规定。
▪ F753/757 各国对外贸易史 世界地区表分,再依下表分
K827=48;K817=5;G254.12(2)=7
▪ 主表中的某些类目,凡已具有某时代 特征者,则不能再使用时代复分表反 映该时代
B248为中国明代哲学,不能给号B248-48
▪ 凡主表中某些具有中国属性的类号, 已具有特定时代的含义,复分时应去 掉和时代中表示该时期的相同号码。
《元一统志》入K290.47,不能给号为 K290.447
上海市第六届运动会类号为G812.251,不 能给G812.255.1
▪ 1/75(类目复分仿分规定) 以下中央直辖市、省、自治区,可依下表分。 如有必要,可再加地名的前两个字的汉语拼 音首字母细分。例:北京市西城区13XC; 四川广安地区为712GA。

中图分类法介绍【精选】

中图分类法介绍【精选】


K124 古代东方

K124.3 巴比伦王国

K124.4 波斯帝国

K125 古代希腊

K126 古代罗马
• K13 中世纪史(476~1640年)

K131 早期封建社会(5~10世纪)

K132 中期封建社会(10~15世纪)

K133 后期封建社会(15~17世纪上半叶)

K134 拜占庭帝国(477~1453年)
• C 社会科学总论
• 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C1 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 • C2 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 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 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 C54 年鉴、年刊 • C55 连续出版物 • C56 政府出版物、团体出版物 • 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 [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 B 哲学、宗教
• B-4 哲学教育与普及
• B-49 哲学学习与普及
• B0 哲学理论

B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B01 哲学基本问题

B02 辩证唯物主义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B08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
• B1 世界哲学

B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 B2 中国哲学
• B3亚洲哲学 • B4非洲哲学 • B5欧洲哲学 • B6大洋洲哲学 • B7美洲哲学 • B80思维科学 • B81逻辑学(论理学) • B82伦理学(道德哲学) • B83美学 • B84心理学 • B9 宗教

K151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第二次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哲学、宗教
• B-4 哲学教育与普及
• B-49 哲学学习与普及
• B0 哲学理论

B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B01 哲学基本问题

B02 辩证唯物主义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B08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
• B1 世界哲学

B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 B2 中国哲学
• B3亚洲哲学 • B4非洲哲学 • B5欧洲哲学 • B6大洋洲哲学 • B7美洲哲学 • B80思维科学 • B81逻辑学(论理学) • B82伦理学(道德哲学) • B83美学 • B84心理学 • B9 宗教
• C 社会科学总论
• 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C1 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 • C2 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 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 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 C54 年鉴、年刊 • C55 连续出版物 • C56 政府出版物、团体出版物 • 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 [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K124 古代东方

K124.3 巴比伦王国

K124.4 波斯帝国

K125 古代希腊

K126 古代罗马
• K13 中世纪史(476~1640年)

K131 早期封建社会(5~10世纪)

K132 中期封建社会(10~15世纪)

K133 后期封建社会(15~17世纪上半叶)

K134 拜占庭帝国(477~1453年)
A42 单行著作

A4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A44 诗词
A45 手迹

A46 专题汇编
A48 语录
• A49 邓小平著作
• 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 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 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 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D2中国共产党 • D33/37各国共产党 • 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D5世界政治 • D6中国政治 • D73/77各国政治 • D8外交、国际关系 • D9法律
• E军事 • E1世界军事 • E2中国军事 • E3/7各国军事 • E8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 E9军事技术 • E99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 C913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C913.1 恋爱、家庭、婚姻 C913.2 职业

C913.4 文教、卫生
C913.5 青少年问题

C913.9 其他社会问题
• C92 人口学
• D 政治、法律 • D0 政治理论 • D0-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论) • D01 阶级、阶层理论 • D02 革命理论 • D03 国家理论 • D04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 D05 政党理论 • D06 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 D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K1 世界史
• K10 通史

K101 革命史

K103 文化史

K104 杂史、史钞

K105 历史事件

K106 史料

K107 研究、考订、评论

K107.8 东方学

K108 年表

K109 普及读物
• K11 上古史(公元前40世纪以前)
• K12 古代史(公元前40世纪~公元476年)

K135 阿拉伯帝国(632~1094年)
• K14 近代史(1640~1917年)

K14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巴黎公社前夕
(1640~1870年)

K142 巴黎公社至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
夕(1871~1917年)

K143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 K15 现代史(1917年~)
• K5欧洲史 • K6大洋洲史 • K7美洲史 • K81传记 • K85文物考古 • K89风俗习惯 • K9地理
• 三、其他各类图书分类法
•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
• 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 A2 列宁著作
•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1 选集、文集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介绍
• 一、总体介绍 • 二、历史学科分类法介绍 • 三、其他各学科分类法介绍
一、总体介绍
A马克思主义、列 B哲学、宗 C 社会科学
宁主义、毛泽东 教
总论
思想、邓小平理

D 政治、法律
F 经济
G 文化、 科学、教 育、体育
H 语言、文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 O 数理科学 Q 生物科学 学总论 和化学

K206 史料
• K23中国古代史
• K25中国近代史
• K2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 K28 民族史志
• K3亚洲史 • K33 东南亚 • K35 南亚 • K36 中亚 • K37 西亚(西南亚) • K4 非洲史 • K41 北非 • K42 东非 • K43 西非 • K46 中非 • K47 南非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 T-TN 工业 TP 自动化技术、

技术
计算机技术
TQ 化学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运 输
V 航空、 航天
X 环境科学、Z 综合性图书 安全科学
• 二、历史学科分类法介绍 • K 历史、地理 • K0 史学理论 • K01 史学的哲学基础 • K02 社会发展理论 • K03 史学专论 • K04 年代学 • K05 史料学 • K06 历史研究 • K09 史学史

K151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第二次世界
大战前夕(1917~1939年)

K152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K15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5年~)
• K18 民族史志
• K2 中国史Leabharlann • K20 通史•
K201 革命史

K203 文化史

K204 古代史籍

K205 历史事件
• C8 统计学
• C83 世界各国统计资料
• C91 社会学
• C91-0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C91-03 社会学方法论

C91-06 学派及其研究

C91-09 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

[C911] 社会发展和变迁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C912.5} 民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